《匯編》講:大孝便是順親養志。《肇論》雲:天地同根,萬物同體。佛經講:佛知佛見。或者: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這都是孝道,是真正懂得孝,明了孝,此心就是佛心,此行是真正的菩薩行。
順親養志,是超越凡夫之觀念,凡夫所想的總不能擺脫自私自利,聖賢人與凡夫在心源上就不相同,順親,是隨順自己的真心本性,如何能養父母的真心本性?父母是凡夫,要以善巧方便促使和幫助父母覺悟,方是真正圓滿的大孝,是故,順是順性,不是順情,要隨順智慧,不隨順煩惱。假使父母貪心很重,要我們賺黑錢,做貪官,若順從父母,將來必墮地獄,父母也會墮地獄,這不是孝順,讀聖賢書,學佛菩薩,就是要學做一人明理之理。
孔老夫子推崇大舜,認為舜是行孝、盡孝最好的榜樣。舜的父母對待舜的那種行為,別人看起來是惡劣至極,處處要置他於死地,而舜看父母是大聖大賢,是真佛,真菩薩。舜王是從體性和心性上看,則一切眾生皆是諸佛如來。佛經上講,菩薩成佛的時侯,看到大地眾生皆成佛道,即是此意。舜的父母是隨順自己的妄想,煩惱和習氣看舜王。舜王真有智慧能通權達變,父母責罰他,如果是能忍受,就承受責罰。如果是不能忍受的,當時就逃避,以後盡量再找機會來啟發父母。後來,他的父母果然覺悟了。舜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孝順,順親。
將順親的理論和方法推而廣之,即是恆順一切眾生,就是普賢行,在恆順眾生的同時,又懂得隨喜功德,舜王做到了,舜王或許就是諸佛菩薩到中國來應化的,他一生的行誼就是普賢行,他做到了普賢行願中的每一條,而且做得非常圓滿。
養志,就是儒家講的立志,佛法中的發願,我們立志不要為名利,而要立大志。“養其徹地通天,胞民與物之志”,即為“法界一切眾生,盡忠盡孝服務之志”。我們學佛,此生必定要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退成佛之志。自己能立如是大志,養此大志,同時也要幫助別人立此大志。自己能順親,也要幫助別人順親,能自行化他,才是大乘菩薩道。
——老法師《太上感應篇講記》珍稀版本(254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