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有刻苦的精神,像以前高考,或者讀書一樣。要有挑燈夜戰,這種精神,也要好的身體體能。所以修道要趁早。沒有祖師是到了四五十歲後才開始修的。這時是心有余力不足。就是體力不行。人生最輝煌的,就是四十歲之前。過了四十歲,身體跟不上。
修行要有刻苦精神。至少兩點要刻苦,一點是學習,一點是背誦經典。宣化上人都要求他弟子要背誦《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華嚴經》比較困難,《楞嚴經》和《法華經》是有些可能。但確實不容易。夢參老和尚一百多歲了,每天早上起來都念《普賢行願品》和《地藏經》。而且堅持早上四點多就起來。要有這個刻苦精神。出家人的成就,福報,智慧都是修出來的,就是刻苦修的。吃的苦比普通人多,所以他成就比普通人快。
祖師大德走出來,都是相貌堂堂,就是福報大。怎麼修,就是抓緊一切時間修。不閒聊,沒應酬,那些浪費時間的活動通通都沒有。就一心修,就這麼修出來了。高僧大德都是刻苦出來的。以前人出家,條件艱苦,但生死心切。在叢林,拜經、參禅是經常的事情。一般根器差的,文化不高的,就是拜經。認識不了多少字,他就拜,拜《法華經》,一字一拜,也能拜出境界。因為心比較純淨嘛。
你說現在法門各種各樣,各種稀奇都有。也有人總看不起過去祖師修持的方法,都要搞個新的修法。其實祖師那一套修法是很實用的,像拜經來講。我看拜經就是不容易的事情,業障重,拜不下去,心慌意亂的,也拜不下去。身體不好的,也拜不動。尤其是現在人偷懶,拜經是多辛苦的事情啊。但確實很容易成就的。
所以要刻苦,以前人心無污染,一心向道時,精氣神足,就修的上去。但現在人也有些很刻苦,只是都在世俗享受上刻苦了。年輕時把精氣神耗費在世俗上,年老了,沒力氣了,你再修行,能修什麼呢。漸漸鶴發龍顏,看看老態龍鐘。又有什麼好可樂的。
所以生活上盡量簡單起來。你就可以節約很多精氣神了。現在人心動蕩的厲害,六根很粗糙,心浮躁,沉不下來。也加劇人的精氣神損耗了。精氣神一損耗,想要打坐也盤腿不了。打坐也要精氣神足,腎氣不足,腿沒有彈性,根本坐不住。降伏這個色身都不容易,何況說要降伏這個心。
以前佛源老和尚在時,有個人,六十多歲要出家。老和尚就不給他剃度。年紀太大了。如果年紀輕一點,剃度在叢林裡摸爬滾打幾年,也好塑造了。年紀大了,在社會滾爬太久了,習氣污染太重了,好像一個樹都干枯了,就沒有柔韌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