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們講到,如何在一念之間超越輪回,就是當你心對境的時候,不要去分別和思量,在覺照上用功,就像鏡子照物一樣,了了分明。關於覺照、分別和思量,很多人不會應用,要怎麼區分這些概念呢?
覺照已經到達了彼岸,分別和思量還在此岸,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會犯愁,碰到事情,我是分別呢還是不分別呢?還是思量呢?這樣做如法嗎?猶豫不決,其實很簡單,怎麼做到覺照呢?如何不分別和思量呢?
修行佛法,要注意學會觀察,如果學會了觀察,你就學會了覺與照,觀察有分別嗎?沒有,覺照是沒有分別的,覺照講的是“面”上的,像鏡子一樣,一照一大片,分別是“點”上的,是因具體問題而產生的。
比如看電影,一幕一幕的,心像鏡子一樣,把電影從頭照到尾,中間沒有說話談論,很少去分別,這時我們就在覺照中,只是你自己感覺不到,這個狀態就是在真心和覺照的狀態裡。在生活工作中,要學會觀察,該吃飯吃飯,生活就是生活,工作就是工作,都要做好。
分別和思量屬於後得智,也就是差別智,我們學習佛法並不是什麼都不要了,得到根本智後,在深入經藏,增長智慧的時候,還是要的。你之所以分不清楚是分別好呢,還是不分別好,是因為你沒有定力,如果定力夠,經常安住本心,自然明白。六識和七識是世間法,這是輪回的原因,凡夫就是用妄想分別執著做事情的,業力太重,障礙本心,不能具足如來德相,見到真心本性。
修行就是要把六識和七識轉過來,六祖說過,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圓。如何轉六識和七識呢?轉六識就要無分別,沒有分別了就把六識轉了,不思量就把七識轉了,凡夫的思量在分別的基礎上,會產生嚴重的執著,七識名為意,就是我,七識很關鍵,世間法最高的智慧就是思量,世間人以為會思量,就是智慧,其實理解錯了,這是聰明,不是智慧。
七識就是我,那我是從哪裡來的呢?有人說是從念頭來的,念頭是種子,種子發芽後,就形成了果報,其實我是業報集合之身,念頭不能稱之為我,如果說我從念頭裡來,念頭從哪裡來的呢?
如果說從心來,這不是根本的答案。念頭其實是從無明裡來的,心沒有固定形態,因為無明煽動而起念,沒有無明煽動,心不會起念,時常在覺照中。像大海一樣,風平浪靜時如鏡子一般,沒有波浪,但一刮風,就起了波浪,心也是如此,無明風一煽動,念頭就起來了。佛法如果想追求一個永恆透徹的真理,是很難的,因為佛法不從固定角度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