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無我。
2 學佛,第一個是學“無我”。佛法無我,決定沒有我見、我執。佛法自始至終都是叫我們打破執著。
3 我執斷盡,法執也斷盡,見思、塵沙、無明統統斷盡,三德(法身般若解脫)圓證,這就叫無上正等正覺。
4 正覺是阿羅漢,執著(見思煩惱)斷了。
5 正等正覺是菩薩,執著、分別(塵沙煩惱)都斷了。
6 無上正等正覺是佛,執著、分別、妄想(無明煩惱)都斷盡了。
7 佛菩薩與凡夫的差別,就是一個有執著,一個沒有執著。沒有執著的人就叫佛菩薩,有執著的人就叫凡夫。
8 我執要不破,就不能出三界,換句話說,決定是六道輪回,你出不去的。
9 法執要不破,不能見性。阿羅漢破了我執,沒有破法執,他超越六道輪回,他不能見性。我執、法執都要破,尤其是破我執,擺在第一個位置。
10 沒有執著的人,心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有執著的人,心就小了。
11 執著的心是妄心、是無明;沒有執著的心是真心、是本明。
12 在《金剛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應捨是不能執著。
13 擇善固執是對初學人不得已用的手段,只限於初學;功夫往上提升,就要破執著。
14 破我執,得事一心不亂;破法執,得理一心不亂。
15 你要不破執著,怎麼能得一心?如果諸位明白這個道理,你就能夠體悟到《華嚴》裡面所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16 理與事之所以變成障礙,都在執著上;去了執著就沒有障礙,去了執著你就得一心,去了執著你就清淨、就平等。
17 我們今天修學,不能證果、不能開悟,是因為心不平等,這是大問題!心為什麼不平等?堅固的執著,我執、法執。
18 古人常說“修行要在轉識成智”,這句話是千真萬確、永遠不變的真理。真正學佛,真正修行,必得要轉第七意識(執著)為平等性智。
19 平等心就是真心,平等相就是如如。平等心相的作用就是“恆沙性德”。
20 我們在二六時中,心才有不平等(才發現不平等),就要提起佛號。佛號是把我們迷心喚醒,把我們不平等的心恢復到平等。
21 你在一切法裡面起分別執著,有取捨得失的心,這完全是從我執裡面生的。
22 經雲:遠離於我無惱害。我們還有“自私自利”的念頭,就入不了佛門,入不了大乘之門。念念之中,還有“我”、“我所有的”,就不是佛弟子。
23 無我,就無六道與十法界。無我,不但將病苦連根拔除,連生死的根也拔除。
24 無我,念佛一定得力,身心輕安;縱然有一點病,那是飲食起居不小心所引起的風寒感冒,不會有大病。
25 “無我”是自利;“奉獻”是利他。
26 若有我的見解、我的看法、我的主張,則人我是非隨之而來。
27 我執,造成了煩惱障。煩惱障是貪嗔癡慢,是分別執著。
28 法執,造成了所知障。所知障是什麼?是自己錯誤的見解,是中國人所謂的成見,“某人成見很深,自以為是”,這個障礙非常嚴重!
29 《楞嚴經》上說的“知見立知”,那就是所知障。放棄我執和法執,完全隨順佛菩薩的教誨,就能徹悟,就能見性。
30 徹悟的樣子是:無“我”也無“法”;見性的樣子是:無“我”無“好惡”。
31 無我,煩惱解脫了,自性本具的德行就現前;無法,所知障破了,自性本具的智慧就現前。
32 有一念好惡,就是無明。我見、我愛、我癡、我慢,是四大煩惱。
33 身見,是執著這個身,貪生怕死,自私自利。念佛人一定要破身見,不貪生怕死,不自私自利,才能成就。
34 沒有私心與名利心,業障就沒有了;只要有絲毫的私心與名利心,就不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
35 為自己的人最愚癡,從現在起,決定不為自己。佛法自始至終就是破我執。
36 為什麼在修學過程當中教你發願回向?因為世間人我執相當重,起心動念決定不把“我”忘掉,凡是做一樁事情,與“我”有沒有好處,這是第一個念頭。
37 我執是煩惱障的根源。沒有我執,煩惱障就破了;沒有法執,所知障就破了。
38 回向就是把你所修所學的一切功德、福德都送給別人,自己不要了,都是為別人修的,不是為自己修的。
39 回向就是把自己給忘掉,這是大乘破我執絕妙的方法,就是把這個我擴大,大而化之,這小我就沒有了。
40 什麼是我?盡虛空遍法界就是我。為一切眾生著想,就是為我著想;為我著想,就是為一切眾生著想。
41 放下自私自利,念念為正法久住,念念為廣度眾生。沒有私心,從自性流露出慈悲與感恩,是入了不二法門。
42 佛法自始至終它的大原則就是破執著,先破人我執,再破法我執。
43 真如自性裡頭沒有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是凡夫,沒有分別執著就是佛菩薩。一切分別執著都打掉了,那就身心安樂。
44 佛法是破我執,我執破了後才有真正的“常樂我淨”。
45 “常”是永恆不變;“樂”是離一切苦,真正自在地享受,真樂;“我”是主宰,自己真正做得了主;“淨”是清淨,決定不染。
46 “常樂我淨”四淨德,是真實之德,我們本性裡面具足!
47 我們現在是迷了自性,“常樂我淨”這四種境界全都沒有。
48 只要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常樂我淨”這四種清淨之德就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