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索達吉堪布:以大乘佛法度化眾生的時候,有兩個問題不能忘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辛一、意樂之所緣廣大:

  若僅思療愈,有情諸頭疾,

  具此饒益心,獲福無窮盡,

  況欲除有情,無量不安樂,

  乃至欲成就,有情無量德。

  〖某人懷著一顆慈悲的心腸僅僅想用藥物等治愈少數眾生的頭痛腦熱等,就證明他具有一顆饒益心,也能獲得無量福德。〗某人懷著慈悲心腸,僅用一些藥物來治愈少數眾生的頭痛腦熱,以此善良的饒益之心,所獲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無法窮盡的。

  以前學院表演釋尊傳記時,其中有一個世尊四門出游看到老死病的場景,當時的病人是一位居士扮的,他用毛巾把頭纏得緊緊的,在地上滾來滾去,好像頭確實特別痛,無法忍受,世尊見到眾生的老死病等現象,了知了輪回的痛苦本性,從而選擇了出家。

  我們遇到一些眾生頭痛,發一個饒益的悲心,馬上拿出藥來幫助他們,這種發心如果斷除了自私自利,並沒有想我幫他是為了索取什麼,這樣就會具有無量的功德。為什麼呢?因為饒益眾生的心功德非常大。佛陀獲得佛果,一是自己圓滿功德,一是能夠利益眾生,兩者的功德哪一個大呢?華智仁波切在教言中說:利益眾生的功德大!所以,僅僅以饒益心消除少數眾生的頭痛,功德也相當大,更何況是要解除所有眾生身心上的不安樂、讓他們全部獲得解脫,這種發心的功德更是無量無邊了。

  每個眾生都有身體的疾病、心情的痛苦,如果我們發一個菩提心:“願天下眾生的身苦、意苦全部消失,暫時獲得人天安樂,究竟圓滿無上佛果”,其功德之大就更不用說了。為什麼呢?因為僅僅想遣除幾個眾生的頭痛,這種發心的功德也不可思議,現在我們所緣的對境不是幾個眾生,而是無量無邊的眾生;時間不是一天、兩天,而是生生世世乃至佛果;願眾生得到的不是一般的世間快樂,而是無上圓滿正等覺的佛果;消除的痛苦不是一個頭痛腦熱,而是眾生的所有痛苦。這種功德決定無量無邊,沒什麼可疑問的。

  所以,這一科判是以理證來說明的,不需引用教證。本來以佛陀在佛經中的話為教證,很多人非常有信心,認為:“佛陀是這樣講的,那菩提心的功德肯定相當大。”但也有人會想:“佛陀雖然這麼說了,但這到底了不了義啊,會不會是不了義的說法?”本論所說的菩提心功德,並不是不了義的說法,而是非常了義的。什麼叫了義呢?不是表面上為了順應某種根基的眾生而宣說,而是完全揭示了真正的實相。

  所以,大家應該明白,眾生有兩種根基,有些人一看到是佛陀所宣說的金剛語,馬上就能起信心;有些人需要憑自己的智慧分析,最終才會真正認可。比如說菩提心的功德,他們通過思維菩提心的所緣境、發心方式等方面,最後才能肯定其功德確實是無邊無際的。當然,以凡夫的肉眼和分別念,有時候就算依靠種種分析,也不一定能完全了知事物的真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應該信任佛陀的金剛語,以佛的金剛語來作證明。但有些情況,也可以憑自己的智慧來抉擇,此處就是一例。

  還有些人認為:我沒有現量見到菩提心的功德,所以這不一定是真的。如果沒有現量見到就不承認的話,太空中的黑洞、虛空中的電子波、我們身上的細菌,都是肉眼看不到的,難道這些也不要承認了?

  因此,菩提心具有無量的功德,一方面可以通過分析來觀察,另一方面,佛陀在經中也是這樣宣說的。佛在《妙臂請問經》中對須菩提說:如果緣眾生的老苦而生起“願他們離開這種痛苦”的心,其功德是無量無邊的。同樣,如果以所有的眾生為所緣對境,不僅希望他們遠離老苦,而且還有生苦、死苦、病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等人間的各種根本苦和支分苦,以及旁生的愚癡之苦、地獄的寒熱之苦、餓鬼的饑渴之苦等,願眾生的所有痛苦全部消除並獲得快樂,發了這個心的話,功德決定是剎那剎那增上的,其發心量根本無法衡量。

  佛陀繼續告訴須菩提:如果有人讓所有眾生獲得一剎那的快樂,這個功德大不大?肯定非常大。但如果一個人發菩提心“願所有眾生不是一剎那、而是生生世世都不離開暫時的人天快樂,最終獲得無上正等覺的果位”,這種功德之大就更不用說了。

  佛陀還告訴須菩提:如果發願讓所有的眾生獲得聲緣阿羅漢的果位,這個功德大不大?肯定很大,且每一剎那都會增長的。但如果願“所有的眾生不僅暫時獲得聲緣阿羅漢的果位,而且最後都獲得佛陀的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無量無邊的功德”,其功德之大更不言而喻了。

  《妙臂請問經》從以上幾個方面宣說了菩提心功德之廣大。因此,我們平時在修行過程中,也應該發這樣的菩提心,由於所緣境特別廣大,會使我們的心胸也極為廣大,以這種方式來修持願菩提心,其功德是無法衡量的。

  〖對此,有些論師是結合匝哦之女的公案進行講解的。〗頌詞中的“若令思療愈,有情諸頭疾”,有些印度論師是以匝哦之女的公案來解釋的。此公案在《大圓滿前行》中也有:匝哦之女降生於商主之家,母親擔心他出海取寶丟失性命,於是騙他而沒有明說他的種姓。後來,匝哦之女通過其他途徑知道了自己的種姓後,准備離家前往大海。臨走之前,母親哭著不捨得他離開,他很生氣地說:“為什麼臨走前你要說這些不吉利的話?”邊說邊用腳踢母親的頭。後來在大海中,船只遇到災難而毀壞,他最後墮入了地獄,感受鐵輪在頭上旋轉的痛苦,腦漿四溢紛飛。這時他想:世上肯定還有許多像我一樣用腳踢母親頭的不孝子來這裡受苦,願他們的痛苦由我一人來承受,願他們獲得快樂。在發心的當下,鐵輪自然騰空,他馬上轉生於兜率天(有些書中說是三十三天)。

  由此公案可以看出,僅是發願代替一些對母親不孝順的眾生承受鐵輪旋頂的痛苦,就能以此功德立即轉生於兜率天(學過《俱捨論》的人都知道,轉生天界需要一定的禅定力,但匝哦之女僅以發心力就轉生天界,這說明菩提心的功德力確實不可思議),那麼發願所有的眾生全部獲得無上佛果,這種菩提心的功德,怎麼會不是無量呢?

  無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車疏》中引用過一個公案: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曾經轉生為地獄眾生嘉瓦謝達,在拉火馬車時,看到同伴嘎瑪熱巴拉不動,獄卒氣急敗壞地用火錘擊打他,於是對其生起極大悲心。他告訴獄卒:“放了他吧,我來幫他拉。”獄卒特別生氣,邊用鐵錘打他邊說:“眾生的業力必須由自己承受,誰能代替?”剎那間,嘉瓦謝達轉生到三十三天。這就是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初次發願菩提心的開端。

  以前上師如意寶講《入菩薩行論》時,也引用過一個公案:以前在印度恆河交界的地方,有母女倆不幸落水,當時她們互生悲愍(母親願女兒能脫險,女兒願母親能脫險),以此善心的功德力,二人死後立即轉生天界。可見,即便是特別短暫、范圍極小的一個善心,也能夠轉生天界,那我們願天邊無際的眾生脫離輪回之苦的菩提心,就更不用說了。

  除了佛法的公案以外,世間上的一些事也能說明這個問題。比如現在有些人捐器官、捐骨髓,人們就覺得這一善舉特別了不起,新聞媒體爭先報道,各種榮譽也紛至沓來。如果對此現象進行分析,我們就會發現,這些人的善行最多不過幾十年而已,有些的時間更短,如搶險救災,只是短短幾天中發了一個善心,如果這樣都值得人們大加贊歎,那我們緣天下所有眾生的發心,功德之大應該是不用說的了。

  現在社會上有一些慈善機構,如台灣的“慈濟功德會”,在每個國家的反響確實非常不錯。不管是哪個地方遇到什麼困難,如海嘯、水災、地震、恐怖分子襲擊、戰亂等,第一個到達現場救援的,往往都是慈濟人。無論是台灣大地震、美國“9•11”事件,還是阿富汗戰亂、東南亞海嘯,趕在所有國際救援隊到達之前,慈濟人已經最先到了那裡。他們不僅給每個受難者物質上的幫助,還從心理上加以貼心的安慰。所以,整個世界都對台灣的慈濟功德會交口稱贊,覺得他們非常了不起。

  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慈濟功德會從創立到現在,時間不過三十多年,人數不過八百萬或八千萬左右(有不同的報道數據),他們的時間和人數都是有限的;再看發心的所緣對境,僅限於人類中遇到災難的人,而且救完一次後,有沒有第二次的打算呢?也不一定。但願菩提心不是這樣的,它的所緣境是無邊眾生,不僅限於人類,還包括其他的六道有情。當然,慈濟功德會也不分宗教、不分民族,凡是世界上有大災難,他們都是第一個出現,此舉確實非常值得贊歎,我們一般人可能根本做不到。但與一個真正發了願菩提心之人的發心量相比,二者的差距是什麼樣的?大家可以觀察一下。

  再比如微軟老板比爾•蓋茨,他在慈善方面也作了很大的貢獻。雖然他的資產據說已達四千八百億美元,但其生活仍十分簡樸,經常幫助世界上那些最貧困、最痛苦的人。現在比爾•蓋茨成了很多年輕人心中的夢想,他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為這樣的人。但世間人認為的了不起的功德,與願菩提心的功德比起來,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大家應該好好想想。以前華智仁波切說過:我們一方面見識比較狹窄,另一方面對因果還沒有足夠的誠信,所以對那些稍有一點福報、稍有一點功德的人就羨慕不已,覺得他們如何如何了不起。但願菩提心的利樂,與這些比較起來,它的量是什麼樣的,對此我們應該值得觀察。

  〖作為觀想所緣境的一切眾生而希望消除每一位有情的無量痛苦。〗此處每一個字都有很甚深的意義。菩提心的所緣眾生是無邊無際的,消除的痛苦也無邊無際的,並不是我今天遇到了災難,讓我稍微好一點就可以,而是將每個眾生從過去到現在,乃至佛果之間的所有痛苦全部根除。

  現在的慈善機構、慈善家通常是在人們遭受困難時才提供幫助,但明年會不會這樣?再過二十年會不會這樣?這是很難說的。但作為發了菩提心的人,對於任何一個眾生,只要他在生生世世乃至佛果之間有困難、遇到了痛苦,我們都要發願去幫助他。所以,這二者之間的發心力有很大差別。

  有些人可能想:不是這樣吧,慈善機構真正做了一些實事,遣除了人們的痛苦,而我們只是在心裡這樣想,有沒有力量遣除痛苦啊?對此,大家首先要明白一個問題:慈善家們解決的只是人們暫時的痛苦,而願菩提心解決的是根本上的痛苦。我們發願“願一切眾生獲得佛果”,然後引導他們學習、趨入大乘佛法,終有一天,能夠讓他們獲得解脫,如果獲得了解脫,不僅僅是這輩子的痛苦,乃至生生世世的痛苦都從根本上斷除了。所以,我們給別人打止痛針好,還是徹底斷除病根好?這是可以選擇的,如果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是最值得贊歎的。

  當然,暫時給眾生提供幫助、做一些公益事業也不可缺少,這是佛教的精神,而且社會也需要溫暖。如果佛教徒對這些置若罔聞,那是不合理的。我們一定要幫助苦難的眾生,比如建立醫院、學校,設置慈善機構、扶貧機構等,以社會公益來解決他們的眼前困境。但與此同時,我們不能把這些當作是最究竟的,而應讓他們學佛,學大乘佛法,不但解決暫時的痛苦,而且讓其永遠獲得快樂。

  所以,我們以後有能力時,可以去建學校,不僅讓學生學習一些文化知識,最根本的,是在他們的相續中種下菩提種子。我們還可以辦養老院或其他慈善機構,暫時解決眾生的吃穿等問題,令他們先對佛法生起信心,然後通過傳授佛法,引導其發菩提心,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平時我們放生,這一次救的眾生,下一次也許又被漁夫抓住了,即使沒有被抓住,它也只不過活幾十年而已,所以,放生時千萬要記得為它們念經、皈依,播下菩提的種子,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

  總之,以大乘佛法度化眾生的時候,有兩個問題不能忘,一是解決他們的暫時痛苦,二是解決他們究竟的生死大事。以這兩個目的來幫助眾生,不管你做什麼,肯定都是有利益的。即便你沒有能力建一些學校,但只要對自己所接觸的眾生做這兩項工作,暫時盡量幫助他們解決心理或物質上的困難,最究竟的,讓他們皈依佛門,相續中生起菩提心的妙藥,我認為這是極為重要的。當然,有沒有必要你們自己可作參考。

  回到論中:〖作為觀想所緣境的一切眾生而希望消除每一位有情的無量痛苦、渴求使每一位有情具足無量安樂的人,能獲得無量福德當然就更不言而喻了。〗大家學習這部《入菩薩行論》,一定要搞清楚大乘佛法的不共之處,如果認為大乘精神就是世間上的慈善,這恐怕是不對的,應該對大乘佛法更進一步地深入認識。

  ——恭錄於索達吉堪布仁波切《入行論廣解》

 

上一篇:淨空法師:在道場做義工如何才能真正地增福培福
下一篇:淨空法師:佛號的功德比醫療的功德大多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