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學佛都需要明師指點,如果沒有明師,即使是天天拜佛像,日日學佛法,充其量只算是個名義學佛人,距離真正意義的佛弟子還相差十萬八千裡。世間的各行各業,各個戰線,都離不開前輩和老師的引導與指點。就拿我們幼時的咿呀學語、吃飯穿衣、刷牙洗臉等,都依靠父母的教導,父母就是我們的啟蒙老師。一個最簡單的世間法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了脫生死的出世間之法,如果離開明眼人的引領,其結果不死即傷。
我曾經聽很多人說:“我不學佛,但我信佛。”這句話聽起來似乎很誠實,但同時也證明了你的無知,試想一個不了解佛的人,怎麼信佛呢?你的信只能稱其為迷信。比如,你見到一位知識淵博、品德高尚的導師,但你並不了解他,也不接受別人的介紹,怎麼可能心甘情願地拜他做老師呢?他的知識和品德你永遠學不來。所以,信佛必須要親自去了解佛;學佛必須要依靠導師的引導,否則你永遠無法進入佛的大門,更不要奢望學到佛法的精華。
我的弟子有一位朋友,我們暫且稱呼她小李,弟子剛皈依我的時候,小李就已經學佛五年,她們姐妹三人都學佛,並且十分精進。生意幾乎到了半關閉的狀態,隨便扔給一個員工看管,自己每天在家誦地藏經,其余時間全部用來磕大頭,每天四千個,她們曾經多次朝拜四大名山和西藏各大有名的寺廟,但是姐妹三個從來不拜師父。弟子勸小李說:“學佛不是鬧著玩的,你一定要拜一位與自己有緣的善知識,有了善知識的引導,修行才能納人正規不會走偏。”小李說:“經書就是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講,跟經書上學沒錯,釋迦牟尼佛就是我的師父。跟你說吧,現在的出家人還是認錢的多、懂法的少。”無論弟子如何勸說,她們都有自己的一定之規。從她們學佛到現在十二年過去了,小李的生意從不景氣到衰敗,至今早已關閉;二妹每天神經兮兮,淨說一些人和神鬼都聽不懂的話;三妹還好一點,因為她的老公不是那麼信,自己一直經營著生意。這就是學佛修行沒有明師引路的下場。現在有句很時髦的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明師引路。說得很有道理。
有很多人誤解“依法不依人”的道理,他們覺得不需要找明師,自己天天看佛經、念佛經,然後學佛修行就能成佛。現在是末法時期,眾生的煩惱和業障如同須彌山一樣,只靠自己看佛經是很難成就的。佛經博大精深,就連宇宙的奧妙都包羅其中,只依靠我們俗人的知識和見解去了解佛法,又與管中窺豹有什麼區別呢?相傳楚國有個書生,由於生活貧窮,很想找到一條發財的門路。他讀到一本書,書上說:“誰得到螳螂捕蟬時,遮身的那片樹葉,別人就看不見了。”他信以為真,整天在樹下抬頭望著。嘿!他終於看到了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樹葉後面,正准備捕捉知了呢!他連忙把那片樹葉摘下來。不料那片樹葉掉下來,混在地上的落葉裡,再也辨認不出了。他只好把所有的樹葉掃回家來,一片一片地試。他把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問妻子:“你看得見我嗎?”妻子總是說:“看得見!”後來,妻子被他問得厭煩了,隨口答了一聲:“看不見!”他馬上帶著這片樹葉,當面去拿人家的東西,結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門去了。縣官經過審問,強忍住笑,說:“你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呀!在學佛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葉障目的事情,所以要依靠明師的指導,否則越學佛越迷惑,出現很多騾疑問和顧慮,並且他們成佛有三大艱難:
第一,不悟之心。沒有明師指教,對於佛經你根本不能產生確切的理解,怎麼能開悟?比如,佛法是一輛嶄新的汽車,你是一個不會駕駛的人坐在駕駛座上,車如何開?能達到目的嗎?如果單憑自己的膽量去駕駛汽車,結局可想而知。學佛也是一樣,修行的方向非常重要,當你沒有搞清楚方向的時候,就不要隨便去修。
第二,邪見之心。沒有明師指教,依靠自己現有的知見去看佛經,也許你自我感覺很殊勝,以為自己領悟得很到位也很深刻,其實那只不過是斷章取義,以偏概全而已。即使如此你仍然會產生傲慢心和分別心,對你的觀點持不同看法的人,你會排斥和邪見,反而增加了很多業障。若你看書學佛時間久了,也許心中所現佛經名詞的影像,但你不會完全理解,修行上出現了錯亂,對佛法又產生了分別心。所以,修行必須要尋找一位明白的師父來指路,如果碰到一知半解的老師,最好不要島上跟著他走,先要觀察清楚。學佛有很多法門,也有很多弘揚佛法的法師、主持、堪布、法王、活佛、披僧衣的出家人、不披僧衣的居士等,他們開口就說:“我的法門很高,頓悟成佛,顯密合璧,今世成佛,你跟我學吧。”都說自己的法門很好,把信眾們搞得暈頭轉向,不知道自己究竟該學什麼才好。這些都是沒有明師指教的結果。
第三,顧慮之心。如果沒有明師指教,對佛法不會有深刻的理解;若理解,也是對佛經名詞的概念理解,並不完全理解佛法的深意,最多只是解悟而不能證悟。對佛法和成佛存有懷疑和顧慮之心,你怎麼能解脫而成佛呢?所以,學佛必須要有明師指點才能明確方向。當年幸饒彌沃佛和釋迦牟尼佛也都是拜師學習,找對方向後精進修行而成佛的。
幸饒彌沃佛說過:“無上師之前,就無佛號存在。”意思就是沒有上師指教,不會有人成就佛位。佛法有八萬四千法蘊,每一個法蘊都蘊藏妙理玄機,凡夫很難理解其中的妙義。必須尋找一位成就的上師,接受他的口訣,學會一種方法。如果你掌握了這個方法,並運用自如,那麼所有的方法你都會用,否則再好的方法,對你沒有絲毫的作用,你也無法修成。正所謂一通百通,就像開車一樣,一種類型的車,你會開了,其余的車裡摸一下、熟悉一下,很快就會開了。不管什麼法蘊都離不開上師的指點、自己的慧根和修行的方法,只要具備了以上三點,然後再精進地去實修,一定會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