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稱念觀世音菩薩可逃脫被吞噬的命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生活在人世間,以生命的名義存在著,生命又到底要做什麼?我們付出全部的生命和熱情,到底又要圓滿什麼?所以說,回得去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回不去就暫時不值得,付出和回報不對等。怎麼回去?先要出輪回,如果輪回都出不去,就說“我要回涅槃的常樂我淨”這是做夢呢。

  換個角度來說,我們投生在人世間,付出了種種,承受了種種,也都是為了回歸。一切的眾生承受了種種,造作了種種,也都是為了回歸。只是在回歸的路上有的人走了直線捷徑,有的人繞各種圈子、走岔路,但是走岔路也終究會走到正路上的,繞圈子也終究會有一刻機緣成熟,繞到點子上。只要繞的圈子足夠大,你終究會回到這個出發點。為什麼要繞圈子呢?是因為要領略風景,就像你去旅游,又花錢,又挨累,吃不好,睡不好,不就是為了領略不同的風景嗎?如果千辛萬苦到了一個地方,和在家沒有任何區別,你會跋涉去嗎?所以繞圈子也沒什麼不對,走岔路也沒什麼不好,你走岔路了,才知道走上正路的珍貴和難得;繞圈子了,才對捷徑十分渴望獲得。所以當我們不珍惜佛法的時候,就是准備走岔路繞圈子的時候;佛法就是要直取捷徑,從而穿透三界的世間,乃至穿透十法界的屏障。

  各位來學佛,不正是要學這些嗎?我們要學如何駕馭這一生,真正的穿透三界的輪回,突破十法界的屏障,回歸到真正的常樂我淨裡。如何駕馭才能更好的為此服務?如果將回歸作為努力生活的目標,生存的價值就有了另外一種注釋。大乘的回歸不同於小乘的修行境界,也不等同於果地聖者的境界,你生出了慈悲心,激發了菩提心,就是開啟了回歸的序幕;如果繼續前進,有手段,有方法,有步驟,有保障,你的序幕和正劇就會一場接一場的上演;如果缺少這些東西,雖然序幕拉開了,演員沒到位,燈光、道具、音效、美工就各種出錯,這戲就不會接續上。那就等下次再演下一場,大不了不那麼緊湊,拿無盡生命去賭;可是我們為什麼要許諾來世呢?這一場序幕拉開跪著也要演完全程,難看一點罷了,除此之外沒什麼的,能回歸就好。

  希望各位能有這個心勁,我就要回歸,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不是說我都不管不顧,而是和回歸不沖突的前提下都沒問題,但是如果沖突回歸的第一目標了,這些事情就會成為障礙;任何心、念、願、妄不可以置於回歸之上。就像往生極樂也是一樣,如果你的第一願不是往生極樂了,肯定是不能被接引的。就像還有其他事情的重要程度超過了往生,當然我們會傾注更大的力量去滿足於第一願望,所以你的第一願望是什麼?這個願望是否恆常和真實?是否來了其他的干擾就被置換到第二、第三的位置了?

  我們平時念佛也好,思維佛法也好,學佛也好,就是要通過各種手段方法,幫助我們建立這個第一願,構成在各種情況下雷打不動的第一念。於是在任何時候無常來臨、順逆侵擾、譽辱加身,第一念不動搖,你就金剛不壞那羅延身。生死一段一段的接續著,各道的輪回,各種場景的切換,各種角色的扮演,悲喜橫惡交替著,這些都是在幫助我們回歸自性,好的是助力,壞的是阻力。就像考試一樣學習掌握了種種方法,總要檢驗一下你掌握的程度,如果沒掌握就駕馭不了,就不得其利;早些知道我不得力,就能早些知道我走岔路了,就能早些提醒自己回頭。所以阻力又等於助力,惡事等於善緣,這取決於我們觀察事物的角度。

  為什麼稱念觀世音菩薩就可以逃脫被吞噬的命運?這個時候的觀世音菩薩就等同於回頭的標志,你知道要回頭了,這一刻全放下,只想著回頭,尋自己的常樂我淨,所以惡事就成了好事;如果不肯回頭,被吃了還不回頭,那就是撞的牆不結實,把牆撞壞了,所以你才沒回頭;等遇到一個更結實的牆,發現自己撞不壞了,就願意回頭了。回頭也要有一個途徑和渠道,你不能憑空就回頭吧,就像一個人在路上走著走著,突然毫無征兆的回頭轉身,這好嚇人的;我們在生死裡回頭不也是如此嗎?總要寄托於某個事件的發酵和促成的,所以最難成熟的是得救度的因緣。因緣成熟了,善根可以展現,福德可以表現;因緣不成熟,福德表現了也不是好事,善根展現了,也很容易被摧折。所以這個輪回就是這樣,無量無邊的眾生在無量劫的漫長努力中,只是在等這個得度的機緣成熟,諸佛菩薩在等,無量眾生也在等。

  今天就到這,阿彌陀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普門品析》

 

上一篇:悟顯法師:放下我執
下一篇:悟顯法師:無相念佛釋疑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