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淨土往生傳新白話版2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釋慧恭

  俗姓龔,是豫章豐城人。皈依佛以後,與僧光、慧堪、慧蘭三位法師,互相最友善。慧蘭等人努力學習,卻不如慧恭,而對於淨土熏修內涵,信願念想,慧恭不如他們。慧蘭曾經對慧恭說:“你的努力學習廣博見聞,是對於佛道有用的嗎?不過是聾子奏樂而已。沒聽說過聖人分析譏的道理嗎,你明白譏的意思嗎(有勸谏的意思)?”慧恭說:“那怎麼辦呢?學習不可以放松啊。明理的人通常認為,誰能不死呢,難道糊裡糊塗過一生嗎?”七年後,慧蘭等人都死了,死時各自先有靈應。又過了五年,就是晉義熙十一年,慧恭現病態了,病中想到,慧蘭等人已死,自己又病苦纏身,忽忽悠悠無所依靠。於是說:“六道相續,哪裡有休止呢?”不久病更重了,又說:“死生去來,我歸向哪裡?”於是叩頭泣血,發願一心志在安養國,雖然很病苦,而他的念佛沒有斷過。一天看到無量壽佛,用紫金台前來迎接他,慧恭覺得自身乘上了金台。台中流出光明,好像很多寶物,又見到過去的僧光、慧堪、慧蘭等,在那光中,欣然告訴他說:“長老往生的地方,已是上品。我們的心裡,非常安慰。只是在五濁惡世拖延,相依淨土晚了一點。”慧恭就在當天驟然覺醒,身心完全沒有苦痛了,自己奮力起身,說完看到的情景就圓寂了。

  劉程之

  表字仲思,是彭城人,漢朝楚元王劉交的後代,祖父以上是晉朝的大官。程之從小失去父親,對母親的孝行聞名州裡,又因為才氣自負,不願意屈就於當時的世俗社會,雖然面臨寒餓和威福,他的心裡還是安然如故。司徒(官名)王谧,丞相桓玄,侍中(官名)謝琨,都督(官名)謝安,太尉(官名)劉裕,都贊歎他的賢德,想要互相推薦,程之說:“各位大人推薦的都是人傑啊。像程之這樣的行不能夠修身,才不能夠脫俗。如今推薦了,不但你們已經有了不稱職的壞名聲,也恐怕天下人不認為各位大人有會看人的眼光了。”後來到廬山,去依托慧遠公。慧遠問:“官祿很大,為什麼不要?”程之回答:“君臣相互猜疑像惡瘡,相互謀取晉朝的政權,沒有盤石的穩固,人情世態有受牽連的危險。我為什麼要呢?”遠聽了他的回答,非常器重厚待。太尉劉裕,也因為他的志向不可以強求改變,與其他官員商議用遺民(隱士)的稱號表彰他。後來雷次宗、周續之、畢穎之、張秀實等人都來投靠慧遠。慧遠說:“各位來這裡,忘了淨土的追求游嗎?如果有心的話應當更加努力不應落後啊。”程之在眾人中,又最有文采,能明白淨土的事,就刻在石碑上作為紀念。從此後,程之一心在佛道上,榮辱不驚十一年。末年在念佛中,見到彌陀佛身紫金色降臨他的房間,程之慚愧慶幸悲感流淚並且說:“如來能夠用手摩我頭頂用衣服覆蓋我嗎?”佛就摩他的頭頂用袈裟覆蓋他。以後念佛,又見到自身進入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大池中,那池中蓮華青白相間;那水清湛好像無邊。水中有一人,頭頂有圓光,胸前有萬字,指著池水說:“八功德水,你可以喝。”程之喝了水感覺甘美滿口,直到覺醒後還感覺異香從毛孔發出。程之:“這是我淨土的緣到了。誰是六和之眾,給我做證明。”廬山的所有僧人都來匯集後,程之就對佛像,焚香禮拜,然後祝禱說:“我因為釋迦佛的遺教,能知道有阿彌陀佛,這炷香應當先供養釋迦如來,其次供養阿彌陀佛,然後供養法華會中佛菩薩眾,以及十方佛菩薩眾。願使一切有情眾生都往生到淨土。”發願完畢後就三叩齒長跪著往生了。往生後的十一天,慧遠因為程之是蓮社中的人,也為他傳發事跡等等。

  釋僧睿

  是魏郡館陶人。十八歲時,開始做為僧賢的弟子,除吃穿以外就是抓緊時間學習。到二十歲,博覽所有佛經,還通曉儒家書籍。曾經聽僧朗講解《放光經》,屢次有疑難發問,僧朗對僧賢說:“僧睿的見識超出一般人,論辯難住我反復思量不能通。可算是僧賢的賢弟子了。”僧睿因為自身在學習地位,沒有能定慧均等修習,加上禅定奧妙的各個階段,並且說:“經法雖少足夠認識因果。禅法沒有傳來,用心找不到門路。”鸠摩羅什後來到關中,譯出《禅要》三卷。僧睿最先得到,日夜修習,於是通達五門(五停心觀),善入六靜(六字訣入靜)。後秦司徒姚嵩,推崇他的德行很尊重他。秦主姚興,問姚嵩:“睿公怎麼樣?”姚嵩回答:“確實是邺城的松柏了。”當姚興見到僧睿後,非常贊賞,反而對姚嵩說:“睿公是四海的風范,怎麼只是邺城的松柏呢?”於是名聲大起,遠近的人都來歸依。羅什師所翻譯的經論,僧睿一起校正,後來譯出《成實論》,讓僧睿演講。羅什對僧睿說:“這部論的七處文字破毗昙,語言有些隱含。如果能不問就明白解那真是智慧超群了。”於是僧睿啟發隱含處,果然不用求問羅什。羅什歎道:“我因為翻譯經論,與你相遇,沒有遺憾了。”後來寫《大智度論》《十二門論》《中論》等序言,並寫大小品《法華經》《維摩經》《思益經》的序言,都流傳在世上。早先僧睿善護持威儀,弘贊經法,因為常有善願回向往生安養國,雖然坐臥舉止,很少會有背對著西方的時候。最後時刻沒有疾病召集僧人說:“生平的願望是在安養國。如我自己認為,當然能往生。或者那身口意業,未必完全沒有犯過。願施大慈悲,永遠是同道。”然後款待僧人,坐著圓寂了。僧睿圓寂當天,寺僧都看見五色煙霧出自僧睿的房間,盤旋著漸漸向西去了。

  釋昙鑒

  俗姓趙,是冀州下博人。昙鑒從小就討厭俗事,拜竺道祖為師,學習研究所有經典,以及所有的論典,論文有不明白時必定說:“沒有聖人再生,我將依靠誰?”後來聽說鸠摩羅什入關,立即去拜見,求解心裡的疑惑,能舉一反三,直到羅什亡故後,昙鑒說:“不幸羅什師去世,沒有可問的人了。”於是去江陵的山寺。到了晚年行持尤為謹慎,因為曾經發願往生安養國,面見阿彌陀佛,雖然是毫芒的小善,全都回向西方。一天在定中,見到阿彌陀佛手捧金瓶,用水灑他的臉上說:“洗去你的塵垢,清潔你的心念。你的身業口業,都得到潔淨。”就在瓶中,取出一蓮華給昙鑒。昙鑒出定後,對弟子慧嚴說:“你對淨土有觀和念的因,我對你也應該沒有隱瞞才是。”於是把自己見到的告訴弟子。三天後弟子道濟告辭要前往上明寺,昙鑒說:“你們不能往生安養國脫離娑婆世界,南北奔忙終究為什麼呢?”接著又說:“你們能聽從我的話,那以後的日子,就像我還在世一樣。不然你們以後受報,隨業力還有輪回。”當晚昙鑒與寺中僧人,一一個敘說舊話,也露出他與世長辭的意思,聽的人沒有明白他話裡的話。夜已深了,有沙彌僧願,隨侍在他左右。昙鑒回顧說:“夜深燈快耗沒了,你怎麼還在這裡呢?”僧願離去。昙鑒就獨自散步廊下,念彌陀佛,交近五更時,聲音更激勵。到天亮慧嚴等人,依常禮問訊昙鑒,見他盤坐而不說話,就近再看他已經圓寂了。慧嚴等人不用棺木下葬昙鑒,經過三十天他的肢體還是柔滑,好像有蓮花香味,從體內發出。同時也有江陵的釋道海、淮南的釋昙泓、東轅的釋道廣、弘農的釋道光,一並祈禱心向安養國,直到離世,道光等人都說,親眼見到金台寶網,以及迦陵頻伽共命之鳥,來出現在眼前。

  釋昙弘

  是黃龍人,有人說是廣陵高郵人。宋永初年中,南游番禺,停留在台寺。後來到交址(在越南)的仙山寺,除管理香火之外,沒有別的事,就誦《無量壽經》及《觀經》,不知多少遍。昙弘常想:“一身有萬緣,正念難守。乘著正念的時候,早見彌陀。”因此在山坳裡,堆積木柴。一天偷偷到堆木柴的地方,口裡說道:“願捨棄這個報身,快速見到佛的金顏,不在三界墮落輪回。”因而點火自焚,弟子趕到,把他抬回寺裡。但他已燒壞的半邊身體,不到兩月又恢復了。又一天鄉間舉行嚴持淨戒大法會,全寺的人都去參加。昙弘又去山谷巖石處,堆柴焚燒,鄉民們趕忙搶救,昙弘已經圓寂,於是增添木柴繼續燒到第二天。弟子們收集他的遺骨,得到捨利數百,用石頭敲打,有光焰迸發,也始終晶瑩無痕。第二天有人見到,昙弘全身黃金色,乘一頭金鹿,很快向西去。有人問他不回答,再問他,只是舉起一手,指向西邊而已。有人想靠近追上他,卻相距更遠,始終追不上。

  尼法盛

  俗姓聶,是清河人。東晉末年,躲避戰亂到金陵。宋元嘉年中,在建福寺出家,才識慧解,都是先天帶來的。法盛晚年,卻流落在京城,只是在偶然的太平時刻,心裡始終懷念舊土。於是說:“情與情的相續不斷,念頭怎麼不生起。只有憑著佛道可以銷除。”遂後在道場寺遇到法師,受菩薩戒,白天閱讀典藉,夜晚靜思佛理。漸漸年紀高邁,而神情清朗,雖然是老年,卻相當於壯年。常想超脫三界登上九品蓮花,於是分十六觀想,並作八德池,成就往生願望。十六年九月二十七日,在她居住的寺塔下,禮拜彌陀像,當晚現病態,稍有加重。當法盛正在小睡時,見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二菩薩乘著彩色華雲,從雲中射出寶光照耀她。這時比丘尼們,推門進來問候,卻見法盛房間,光明充溢,驚奇而問。法盛說:“剛才我小睡,見到彌陀佛及二菩薩在我面前,而且還有光照我,豈不是佛的慈悲度我嗎?”說完就圓寂了。當時豫章的太守和吳郡的張辯,一向尊敬法盛,為她著寫傳記。

  尼道瑗

  俗姓江,是丹陽人,有人說雲丹徒人。從小聰悟,自己得到經籍書史,都要博覽涉及到。受戒以後,研讀三藏,尤其得到要旨。晉孝武泰元年中,皇後欣賞她的高超德行,凡有供養大多送到她的寺廟。豪婦貴女,爭相與她交往。宋元嘉八年,大力建造佛像,好增廣福業。彭城有金像兩座;瓦官寺有彌勒行像一座;建興寺有金像兩座;建福寺有臥像並普賢行像兩座。又隨佛像,陳獻幡華,極其精美華麗。十五年又造金色無量壽像一座,發願憑借這座像,接引到西方淨土。第二年夏天四月十一日,像的眉間,大放光明,照耀她的寺廟,寺內一片金色。在金色中,無量壽佛,與道瑗授記說:“你捨棄這一期果報後必定能歸依我,要好好地護持不要有疑慢。”道瑗得到授記更加喜悅。不久在當月的十五日,就在像前,坐化圓寂了。

  釋慧進

  俗姓姚,是吳興烏程人。為人雄勇喜歡充當俠義,四十歲時覺得身如夢幻,就到楊都高座寺出家了。慧進因為中年出家,不能窮究圓頓的佛法,只願讀誦《法華經》,這樣度過余生。用心很勞苦,讀經讀到生病,歎道:“難道是業障深厚?如來的教法難以理解啊!”然後又發願,造經百部,作為忏悔先前的業障。才存錢一千六百,一晚群賊來偷盜,慧進沒有驚慌,只是低身合掌指著錢說:“這是印經的錢,出自施主的家。我自己沒有錢。”群賊聽後慚愧而去。爾後果然完成百部經典,既然滿數,病也隨後好了。慧進回向所做的功德,全部回向淨土,願心深厚堅固。不久有空中的聲音,告訴他說:“你的事已辦,願也已經遂心,那麼往生淨土,不是你是誰呢?”慧進聽後說:“慧進本來不敢希望生上品。但下下下品,也一樣沒有退轉了。”到齊朝的永明三年,無病而圓寂了,享年八十歲。

 

上一篇:信仰就是別人做惡我們依然行善
下一篇:達真堪布:因果從不會欺騙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