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 諸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繼續來學習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大家請看第四十五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是普等三昧願。
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看到諸佛剎中的菩薩,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都渴望見到諸佛,但是,由於機緣淺薄,不能遇到佛。有的雖然見到了佛,但是佛很快就示現入滅,不能長久跟隨佛陀修行。也有的能夠常隨跟隨佛陀,但是又只能見到一佛,不是見到很多尊佛。還有的菩薩能夠見到很多尊佛,卻有先有後,而且還是有數量的,不能一時得見無量諸佛。所以阿彌陀佛悲憫這些菩薩福德淺薄,不能隨自己的心願常見諸佛,就發此大願,加持他方世界的諸菩薩眾,只要聞而受持阿彌陀佛名號,都能夠馬上得到普等三昧,住在普等三昧中,直到成就佛果的多生多劫中,都能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
願文中說到,皆悉逮得,這個逮得就是當時就能得到,是頓證的意思。在宋譯的這一願當中說,“所有十方一切佛剎,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應時證得寂靜三摩地,住是定已,於一念中,得見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諸佛世尊”,這裡是說應時證得,就是頓證的意思。普等三昧,普就是普遍,等就是平等。我們不要小看這個普遍平等,那一切的東西,都能普遍的平等了,這是什麼境界?就是入不二法門,一即一切,一切都普等了。這些他方世界的菩薩眾,靠聞信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得到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馬上證得普等三昧,無量諸佛一時平等現前,無所不見。
這個普等三昧,也是念佛三昧的另一個名稱,在《觀經》中說:“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菩薩得念佛三昧,能常見無量諸佛,對於自身的修持來說就有了保障。因為有的菩薩還未得阿鞞跋致,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進進退退,如果遠離諸佛,由於少功德,無方便力,雖然也能度化眾生,但是也有墮落的危險。這就像,把少量的熱水倒入大冰池當中,雖然能夠融化少許的冰,但是這個熱水,最後還是要反而結成了冰。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說:“菩薩若入非道中,唯佛能救”。就像世尊在世的時候,有一次帶領弟子們去應供,去接受波斯匿王的供養,阿難因為有事外出沒有跟上,於是他自己單獨到捨衛城去乞食,結果遭受摩登伽女之難。在他這個清淨戒體將要被毀的時候,世尊觀察到了,讓文殊師利菩薩持楞嚴咒,前往救護阿難尊者。由這個公案,可以看到常隨佛的好處。不僅如此,菩薩如果常能見佛,就可以心地清淨,親自聽聞佛的法音,心裡就會生起愛好喜樂,得大智慧,只要依照佛陀的教法來修行,就能得到究竟解脫。親近如來能得這樣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菩薩怎麼能不想親見諸佛呢?
如來能夠廣大的利益一切菩薩,使菩薩遠離種種的煩惱,安住於諸佛如來的究竟圓滿之地,這個是從自利的方面來說。從利他的方面來看,念佛三昧具大福德,能度眾生,幫助眾生速滅諸罪。在經中有個比喻,就像眾生身上本來沒有光明,沒有光亮的顏色,如果他站在須彌山的旁邊,須彌山是黃金色的,放大光明,那這個眾生的身體,也和須彌山一樣,同樣的顏色,這是由於須彌山巨大的勢力,能轉他旁邊眾生的業力。還有,比如江河湖泊的水,各有各的味道,但是流入了大海,都變成海的味道了,都如同海一樣,這就是大海的能量,能轉江水、河水、湖水的味道。同樣,菩薩如果證得念佛三昧,也能度化眾生。佛在《菩薩念佛三昧經》中說:“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少聞三昧威光之力,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們看,阿彌陀佛處處為眾生成佛考慮,他的名號功德太不可思議了,至心稱念佛名,就給這些他方世界的菩薩們,帶來如此殊勝的利益。
我們雖然不能和這些菩薩一樣,應時證得普等三昧,常見十方無量諸佛,但是只要我們發願往生,信願持名念佛,阿彌陀佛就會派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藥王菩薩、普賢菩薩、法自在菩薩,經中說嘛,二十五位菩薩護持念佛人,就這麼大的功德利益。無論行住坐臥,白天還是晚上,一切時、一切處,這些菩薩們都如影隨形護持這個念佛人,不讓惡鬼惡神得其便。有人可能會說,既然有這麼多菩薩護持,那我們怎麼感覺不到呢?這是因為我們還有凡夫的妄想和執著,我們這個清淨不夠,才感覺不到的。如果我們細細地靜下心來,真的可以感覺到的,這些菩薩的護持是那麼的柔軟,隨圓就方,不是那麼的牽強,一切都是這麼的恰到好處,師父就能感覺得到,一切都是這麼的恰到好處。該有的磨難,幫助我們增長能量,打好基礎;該發心的,需要我們精進,需要我們清淨的時候,都是這麼自自然然的。我們只要好好的念佛,你靜下心來,都能感覺到這個佛光,感覺到菩薩的慈悲的。即使沒有感覺,你只要發心信願持名,也是在護持我們,大家只管專心念佛,必得二十五位的菩薩護持,幫助我們往生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