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修心七要》講記(十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達真堪布仁波切宣講於2017年8月8日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恆學三總義。

  第一,是守護誓言,受持戒律。即:不能隨意立下誓言,不能隨意承諾。而一旦經過深思熟慮後立下的誓言,所做的承諾,無論遇到何種困難,無論何時都不能捨棄誓言,不能背棄自己的承諾。

  此處指戒律。佛法有諸多戒律,有出家的戒律,有在家的戒律。戒律有根本戒和支分戒。支分戒是為了保護根本戒,若是不守護支分戒,就容易犯根本戒。根本戒是不可越過的界限,若是違犯了根本戒,戒體就會受到破壞,自己的良心也會受到譴責。

  支分戒也很重要,比如我們耕種的菜地,必須做圍欄,只有把圍欄維護好,裡面的菜才安全,否則,牛羊進去,會把菜吃掉。支分戒相當於圍欄,根本戒是所種的菜。

  平時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盡量不要破壞、違犯支分戒,否則根本戒就不安全了。若支分戒守護的好,根本戒就不會受到破壞。

  戒律有屬於小乘的,有屬於大乘的,也有屬於密乘的。屬於小乘的叫別解脫戒,在家人受持的五戒屬於別解脫戒。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屬於別解脫戒。而菩薩戒,在家人和出家人是同樣的,別解脫戒則不一樣。在家有在家的戒律,出家有出家的戒律。但菩薩戒屬於大乘的戒律,菩薩戒有的只是一條根本戒,有的是四條根本戒,也有是十八條根本戒,支分戒也有很多。密乘戒不分出家在家,是統一的戒律。

  以前我們講《三戒論》時,給大家仔細講過相關內容,主要講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這三戒的內容。我們應該都了解。

  戒律很重要。現在很多人對戒律沒有正確的認識,即使是學佛人也有點排斥戒律,這是錯誤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斷一切惡,行一切善”。積累善根是學佛人必須要做的事情。行善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清淨的戒律做基礎,即便以身口意三門來行持一切善法,精進的積累善根,結果也是有欠缺的。因為沒有清淨的戒律,這些統統不能成為純善。

  我們行持善法是為了將來能獲得善果,為了能得到人天的安樂和究竟的解脫。若沒有清淨的戒律做基礎,你積累的善根不可能成為究竟解脫之因,也許能得到一些世間的福報,這些所謂的福報也遵循“如是因如是果”之規律。你在因地時不清淨,滲雜著一些負面情緒或不清淨的東西,那麼將來感受果報時也是不清淨的。

  現在社會上有些人,可能前世積累了善根,今生身體比較健康,而且有姣好的容貌,但是這樣的福報,給自己帶了不便,帶來了很多痛苦,甚至有的因為容貌失去了生命。這就是因為他們種因時,滲雜著不清淨的東西,有一些負面的情緒或不清淨的行為,感受果報時也是這樣,給自己帶來了災難。

  有的可能種過善根,今生比較富裕,有一些財富,但是也正因為這些財產,給自己帶來了不便和煩惱,甚至為了財產失去了生命,這也是前世種因或積累福報時,在心態上和行為上有很多不清淨之處,所以感受果報時也這樣。

  還有一些人,雖然得到了一些榮譽和名氣,但因此給自己帶來了煩惱,甚至有的因為榮譽、名氣而給自己帶來了災難,最後走向了絕望。

  我們要用一切精力來行持善法,按佛法來說,用我們身口意三門來行持善法,種植善根,但是首先一定要有清淨的戒律。

  什麼是戒律?在我們行持善法的過程中,有很多該做的,不該做的,我們應該有分辨和取捨的能力,這樣才可能如理如法地行持善法,才能積累清淨的善根,這樣,將來我們感受果報的時候,也是非常殊勝圓滿的。

  現在有些人,甚至有些大成就者,他們擁有榮譽,也得到了名氣,但這些沒有給他們帶來煩惱與災難,他們世間的福報也很圓滿,但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內心,

  這源自他們前世種善根、行善法時,是以智慧、清淨心做的,所以感受果報時也是清淨的。社會上有很多這樣的人,很願意做好事,行持善法,但是不受持戒律。沒有戒律就沒有任何約束,平時想干嘛就干嘛,殺生造殺業,這樣即使積累了善根或做了一些好事,也沒有多大意義。在受持清淨戒律的基礎上,再去行持善法,種善根。

  龍樹菩薩在《親友書》裡講:能行動的無論是人還是其它動物,不能行動的諸如山、河、房屋等事物,都依靠大地而生存。如果沒有大地,這些事物統統都不會存在。同樣,一切善根功德,都依清淨的戒律而存在,有清淨戒律的基礎,才能產生這些善根和功德。

  這是以比喻說明受持戒律的重要性。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戒律。初始階段可能有些不習慣、不方便。但都是暫時的,慢慢堅持做,就習慣了。

  很多漢地的居士剛接觸佛法,不懂太多的佛理,對戒律不太重視。有的學佛很多年了,表面上看很精進,但持戒一點也不嚴格,隨時會毀壞戒律,這樣不可能有任何好的結果。

  戒律是一切功德的基礎。戒定慧三學是佛法的核心,它是證法。為了產生戒定慧三學的功德,大家都要學習三藏。三藏叫教法。佛法有兩部分,一是證法,一是教法。經藏、論藏、律藏三藏為教法。戒定慧三學為證法。教法是為了證法而存在,是為了促進證法的產生。

  通過教法產生證法,通過教法維持證法。教法講的是佛法,講法講經,講的就是戒定慧三學,遠離了戒定慧三學,遠離了三藏的內容,就不是佛法了。是不是佛法可以依此衡量。

  大家聽法也是這樣。聽什麼?學什麼?學經藏、律藏、論藏的內容,學戒律、禅定、智慧三學的內容。通過學修三學的內容,最終在自己的相續中產生戒定慧三學的功德。如果學的時間足夠長,甚至精通了三藏的內容,但是相續中沒有產生戒定慧三學,已然失去了學修的意義。

  戒定慧三學,在學修的最初階段也是有次第的。戒律是基礎,從戒律中會產生禅定,在禅定中才會產生智慧。若是沒有戒律,不可能產生禅定和智慧。

  現在漢地的很多寺院經常修禅並研修相關的一些含義,社會上也開辦各種各樣的禅修班,但是都忽略了戒律,都沒有重視戒律。沒有戒律的基礎,一切都是空中樓閣,不可能成功。

  現在有些人覺得禅修很好,去禅修班打佛七,覺得很受益,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如果沒有戒律的基礎,即使再有靈感,再有感覺,再有境界都是暫時的,充其量為“心靈雞湯”。好比吃止疼片一樣!可能粗大的分別念會暫時得到控制,心裡會舒服、安靜一點,甚至認為已經達到超越的境界,其實是不可能的。

  無論打七,開禅修班,僅僅幾天的時間,不會有什麼收獲和境界。除了基礎特別堅固和相續成熟之人,其他人是不可能的。

  在初始階段守持戒律要約束自己的言行,遠離外面不清淨的現象。這樣心才能靜下來,才能參禅。否則心很難靜下來。再者,如果你忙於瑣事,雜念紛飛,根本無法參禅,更無法進入狀態。若事務繁忙,有很多雜務要處理,心裡掛念很多事情,就會影響參禅打坐。即使坐下來了,要參禅了,心也靜不下來,無法進入狀態。所以約束身口意,受持戒律是很重要的。

  還有些人,嗔恨心、貪心、嫉妒心、傲慢心特別重,很難真正如法修練。嗔心特別重的人,可能會經常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或總是生嗔恨,這樣的人很難如法修行,很難靜下心來。貪心特別重的人,無論是貪人、貪財,一旦陷入這樣的對境中,很難自拔,不要說修煉、打座,即使入座了,腦子裡想的全是這些東西。這樣怎能靜下心來?嫉妒心特別重的人,心裡總有這樣的障礙,很難靜下心來。

  所以在起始階段,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對我們來說是一種障礙,我們要去控制一些情緒,約束一些言行。我們已經迷失了自性,已經不在這個軌道上了。所以對我們來說有很多不習慣、不方便,甚至有很多障礙,其實這是我們自身的問題。

  無始劫來我們在六道輪回的過程中,偏離正確的軌道,現在要回歸軌道上,肯定有一定的困難,要下一定的功夫。其實是我們自己的習氣和毛病,令我們不在軌道上了。

  戒律不是一種約束和控制,也不是一種不方便和障礙,問題的根源在我們自身。所以若是真想解脫成佛,真想脫胎換骨,真想度化眾生,就要克服習氣,戰勝自我。尤其初始階段,要嚴格要求自己,實在不行先遠離那些對境!不要接觸經常讓你生嗔恨的人。雖然這不是好辦法,但這是沒辦法的辦法。

  若你去接觸那些對境,卻無法調整心態,也無法控制情緒,可以先遠離,盡量不接觸。如果有修行、有智慧,可以調整心態,就不會受影響。

  我經常跟大家講,少接觸、少看、少說話、少發短信、少聊天,這樣可以避免一些不如法的事情發生。在修行之初只能這樣。易生嫉妒的對境,也要盡量遠離。慢慢隨著你修行的功夫和境界越來越增長,不會再受影響了,這時可以接觸,以己之力去幫助他、度化他,完全來得及。

  戒定慧三學,有戒學的功德才會產生定學,有定學的功德才會產生智慧。禅定是很重要的,若沒有戒律清淨的前提條件和基礎,一切都是徒勞無益,不可能成功的。所以說戒律非常重要。

  出家有出家的戒律,在家有在家的戒律。在家出家共同的戒律也有很多。要盡量去受持菩薩戒和密乘戒。有些人依然有很多顧慮,我做不到怎麼辦啊?萬一犯戒了怎麼辦!沒有什麼,不必有顧慮。因為凡夫犯戒是正常的。

  比如說別解脫戒,出家人犯了別解脫戒的根本戒之後,若是沒有絲毫的隱瞞心,可以重新受。若有一剎那的隱瞞心,是不能再受的!犯了支分戒,通過一些方法忏悔,是可以恢復清淨的!在家人就不一樣了。如果在家人實在無法對治這些煩惱,實在沒能控制住自己,犯了根本戒,忏悔了之後重新受戒,還可以得到戒體。與出家人是不一樣的。

  我們受戒是依有部的傳承,不要說女眾,即使男眾犯了根本戒,也不能重新再受,要徹底還俗,沒有機會了。我聽說漢傳佛法,男眾好像有三次機會,我們這邊沒有這種傳統。

  “沒有絲毫的隱瞞之心,一剎那也不隱瞞!”關於這點有很多辯論,有的主張不犯根本戒,有的則確定犯根本戒,有兩種說法。應該會有一些機會,但若有一剎那的隱瞞之心,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菩薩戒和密乘戒不一樣,看起來嚴格,有些地方相對而言還是寬松的。犯了根本戒後也是可以重新受的,不用顧慮太多。犯了戒要忏悔,實在不行就重新受。業障本沒有功德,通過忏悔能清淨,這是業障的功德。

  犯戒和破戒也是一樣的,據《三戒論》講,破戒了可以忏悔,再破戒可以再忏悔……只是這樣你修行的進度會慢一些,成就的時間會延長,但還是有希望、有機會的。

  在持戒方面戒,若是自己有智慧,有很多戒條也有開許、開戒的時候,某些情況下有允許的時候,這樣是不犯戒的。可能會遇到一些自己不可抵擋的對境,在實在不想繼續受持戒律的情況下,也可以鄭重其事的捨戒,這樣只有捨戒的過失,沒有破戒的過失!

  我們講《三戒論》時給大家講過,如果懂得佛理,有智慧,受戒是不難的,是輕松、自在的。我們真正回到軌道上,那時是輕松、自在的!一點都沒有問題。我們真正回到軌道上,是靠禅定和智慧的力量,否則,只靠戒律是無法回到軌道上的!

  現在有很多人處於這種狀態,受戒不是,不受戒也不是。受戒有很多的不方便和約束,覺得很難很難,很苦惱。不受持戒律怎麼學佛、怎麼修行啊!也是很難的!在開始時確實是這樣的,這都不是戒律的問題,而是我自己的問題,最終持戒是輕松的、自在的,是一種方便,是一種成就的助緣。是圓滿的一種方便。

  我們已經出軌了,要回到原來的軌道上,要靠禅定和智慧的力量,受持戒律是不能離開禅定和智慧的!如果有定力是不會犯戒的,有智慧更不會破壞戒律!有禅定、有智慧的力量,持戒就會變成成就的助緣,變成方便!方便是沒有障礙,到那時我們的內心是輕松、自在的,我們受持戒律也是輕松、自在的。

  也許很多人都不理解,要受持戒律,對身口意有很多要求,這個不允許,那個不允許,這個必須要做、那個必須要做,有很多取捨和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怎麼還能輕松、自在呢?看似矛盾,實際不矛盾。真正有禅定和智慧的功夫、能量,就能做到。既受持清淨的戒律,同時又輕松自在。因此,我們要立下的誓言,守持清淨的戒律,不能違背誓言。

  我也經常跟大家講,不要輕易立下誓言,不要輕易發願。要經過深思熟慮,真正決定了,再立下誓言,之後就不可以再失毀誓言了。一個智者不會輕易立下誓言,一旦立下了誓言,會以生命來守護誓言,我們要向他們學!我們都是學佛人,更不能草率立下誓言,一旦立下了誓言,就要守護誓言。有的人說要出家,但是遇到了一點磨難,就不出家了;說要修三年加行,遇到了一些違緣障礙,就不去守護誓言了,這都是不如法的。

  這次大家發願參加百日共修,在此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和磨難。今年百日共修開始的時間有點晚,後期的天氣相對來說冷一些,這時決心就動搖了!又找借口跑到山下去,不守護誓言。這都是不好的!

  今天講要守護誓言。不要輕易承諾,承諾後就要做,我們為人處事也不會輕易承諾什麼,一旦承諾了,就要盡量去做。在同修道友中,也有人承諾的很好,過後就不做了;發心做這個做那個,在僧眾面前承諾,在上師面前承諾,可遇到一點問題之後,就不做了。這也是做人的問題。

  人格很重要,在做人的基礎上,再做阿羅漢、菩薩、佛,這是合理的!如果連人都做不好,卻說要做菩薩、做佛,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說做人很重要。

  麥彭仁波切在《二規教言論》裡講,人規是佛規的基礎,沒有人規不可能有佛規。佛規就是佛法!我特別重視一個人的品德,這是非常重要的。聰明的人不少,有能力的人也有很多,但是真正有品德的人非常罕見。

  尤其現在是末法時期,藏地是這樣,漢地也是這樣。擁有好的品德很珍貴,這樣的人是我們真正培養的對象,若是品德有問題,培養也沒有用,將來成不了大器,即使培養也是白培養,無有意義!所以說品德很重要,如果有好的品德,其他方面不怎麼精進也沒有問題!

  若是人的品德有問題,即使培養也是白培養,將來成不了大器。若擁有好的品德,即使不太聰明,不太精進,也沒有事,只要慢慢調教,將來一定會有所成就,所以人的品德是最重要的。

  我們以前講的《二規教言論》裡,麥彭仁波切共講了十幾條做人的原則和規矩,對這些教言,大家一定要多看多學,以此標准來衡量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具有這些功德,這是很重要的。

  不可輕率立下誓言,一旦立下誓言,就不能再失毀誓言,並且要用生命來守護誓言。我經常跟出家人講這樣的話,當他們發心出家,尤其在受戒之後,我都會說:既然受持了戒律,就有了戒體,就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珠和心髒一樣,去保護它們,有這種決心,才可以出家受戒。

  無論在山上,還是在山下,都要護持戒律。有的在山上能夠守持戒律,下山之後就隨心所欲,好像不需要守持戒律了。應該做到無論在山上山下,都沒有區別。有的人在順境中很清淨,但面對逆境時,對自己的要求就不嚴格了,這也是錯誤的。

  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要守持戒律;無論是否在上師面前,是否跟僧團在一起,都要守持戒律。我們受持戒律的時間是一輩子,在這期間,無論遇到何種對境,無論在山上山下,無論是快樂痛苦,都要保持清淨戒律。

  現在是末法時期,社會上有很多不好的現象,人們的內心非常復雜,邪思邪見特別重。你們回到漢地,回到城市裡,處處都是造業的地方,普通的凡夫中,有很多都是無惡不作的人,難免也會受一些影響。但是要時時提醒自己,自己是個學佛人,是受持戒律的人,所以不能跟他們一樣,不能犯錯誤,應該牢固樹立正知正見。只有這樣,才能在紅塵中,在世俗間,時刻保持清淨,這都是很重要的。

  第二,言行不可太瘋狂、顛倒。無論你的修行有多好,境界有多高,言行也不能瘋狂,不能顛倒。藏地和漢地都有這樣的人,“我是學密的,學大圓滿法的”。漢地一些修禅宗的人,及修學其他法門的人,自認為不需要取捨因果,不需要斷惡行善,這是錯誤的。

  佛講過,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是自然規律,是不會變的。其實空性和因果是一體的,有空性無因果叫單空,不是佛講的大空性。佛講的大空性是不離因果的,因果規律其實就是空性,空性就是因果規律,一個是相,一個是體,就這點差別。其實它們是一體的,這二者實際是同一個,是大空性。

  萬法皆空的意思指,沒有不空的。但這個空是性空,自性都是空的,是自性空,自性空就是體空,但顯現是不空的,因果是不空的,此二者並不矛盾。有些人也許心裡存有疑惑,到底是空還是不空?即是空又是不空。之前也講過二者並存,就是兩個狀態同時存在,說不存在也存在,說存在也不存在。

  科學家也是這樣講的,當我們的意識參與進去之後,才能決定,之前是不能決定的狀態,其實就是大空性的狀態。我們的意識進去之後,就可以判斷存在還是不存在,我們的意識是分別念。存在或不存在是分別心的假立,是我們意念的作用,而實際諸法的狀態,既是存在也是不存在,既是有也是無,說有也沒有,說沒有也有。這已經超越了我們的意識,超越了我們思維的范疇。

  顯現和空性都是同時並存的,若存在就都存在,若不存在就都不存在。顯現指因果,因果是不空的。

  有的人說,我的境界已經很高了,可以喝酒吃肉,可以無惡不作了,這是錯誤的。善惡因果是自然規律,你能改變自然規律嗎?善惡因果與佛性是不離的。佛經裡講,無論在天堂還是在地獄,無論是清淨還是不清淨,佛性是不增不減的。因果規律不離佛性,與佛性是一體的,自然規律也是不增不減的,是同一個狀態。

  以前講加行的時候,給大家講過因果。佛教所宣講的大空性,為什麼與其他宗教講的空性不一樣?因為不離因果,沒有墮落無邊。而其他宗教講的空性是沒有因果的,這樣就已經墮落了有無之間的無邊。

  佛法所講的空性不墮落無邊,也不墮落有邊,遠離了一切邊。所以因果很重要,若不深信因果,不懂因果,也不可能理解空性,不可能證悟空性。若在不懂因果、不相信因果的狀態下證悟空性,這個空性就不是佛法所宣講的空性,它肯定是個單空,絕對不是雙運大空性。

  所以,佛法所宣講的大空性是不離因果的,因為它不離善惡因果,不離自然規律,沒有墮落無邊。但是這個因果的自性也是空的,通過智慧觀察,也是因緣和合,沒有實質性的,這樣也沒有墮落有邊,遠離了二邊。遠離二邊也就是遠離四邊,二者是同一個意思。

  因果是不虛的,因果是不空的,無論何時都是如此。對於善惡因果,蓮花生大士也講過:“即使境界比虛空還高,但取捨因果比面粉還要細。”面粉很細,以此比喻取捨因果要非常細致。“境界比虛空高”,我們認為虛空是無邊的,即使你的境界更高,甚至達到了無邊的狀態,但也不可以不明因果,不可以不取捨因果。所以我們一定要樹立正知正見,無論何時都要取捨因果。對自己來說,既是一種保護,也是一種證明。

  同時我們還要表法,我們成佛是為了度化眾生。大乘一切修行人,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普度眾生。如果發心是自我解脫,那你根本不是大乘修行者,根本無法進入大乘妙道。如果是大乘修行人,要進入大乘妙道,必須要有利他菩提心:為眾生要成佛,成佛後要度化眾生。

  成佛的目的是度化眾生,度化眾生就要好好表法。如果你不好好表法,不謹慎取捨因果,沉迷於喝酒、吃肉、逛酒吧。社會上的壞人做的事情你都做,那麼就會讓很多人起邪見,但不是對你起邪見,而是對佛法起邪見,對所有的學佛人起邪見:學佛人怎麼這樣啊?佛法怎麼這樣啊?佛教是這樣嗎?對這些眾生來說,是多大的傷害啊!你的一個舉動,一個行為,徹底毀壞了他的相續,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也有一些素質低、沒有正知正見的人,跟你一起混,把你當作成就者,以盲引盲。一聽說某人有神通就信神通,還有人盲目追隨。若是你的表法不好,他們也跟你學,就會把這些人都帶入邪道和惡道。現在也有所謂的上師、師父,不嚴持戒律,吃酒喝肉,有一些不如法的行為,身邊那些所謂的追隨者,所謂的弟子,也跟著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

  若你也這樣做,不是把眾生都拉到了水裡,都帶壞了嗎?最後都落入了邪道惡道,造下了無盡的罪業,而且還是以佛法造業,將來定墮落且出脫無期,都要一起下地獄,這是很嚴重的。

  你的修行境界再高,再有成就,也要好好表法,不能昧因果,不能不取捨因果。你必須要嚴格要求自己,好好取捨善惡因果,表法很重要。

  社會上還有很多人說自己有成就,修行境界高,漢地也有,既不傳法也不講法,只是偶爾搞一些活動,灌灌頂,一起修修法。他雖不講法,但卻說神通,前世是什麼,來世是什麼。我取了伏藏,有了多大的成就,哪天怎麼飛了,哪天搞了些什麼。

  漢地居士特別容易相信這些人,跟著這些人跑。說神通,玩神通,是絕對不允許的。我們的道場是絕對不可以玩神通,說神通的。無論是男眾還是女眾,無論是何種身份,何種狀態,都不可以說神通,玩神通。

  玩神通、說神通解決不了問題。若玩神通,就都追求神通去了,不會重視真正的佛法、正法,這都是不允許的。現在玩神通、說神通的人特別多,希望大家不要去接觸那些人,也不要去相信那些人,說什麼“前世是我的母親,是我的女兒,我的兒子……”這都是騙人的。

  當然,也不能說完全騙人。但事實就是這樣的,因為眾生曾經都互相做過母親,互相做過兄弟,互相做過姐妹。不是因為他有神通才說出這些事情,這並不能說明什麼。前世又怎麼了,若因為前世是母親或女兒,就要對她好一點,因此而特意來救度她,這樣還是有分別。若這樣說,哪個眾生不是你的母親?哪個眾生不是你的女兒?

  所有的眾生都曾經是你的母親,都做過你的母親,都是你的女兒,都做過你的女兒,這都沒有什麼。所以不要做這些愚蠢的事情,不要相信那些瘋瘋顛顛的人,反正我是不會相信的,你們自己看著辦。

  相信佛、菩薩,不是因為他們身為佛菩薩,而是他們所傳講的佛法都是真理,都是真谛。我們應該相信真谛、相信真理,應該以智慧解決問題,以智慧讓自己超脫輪回,這才是正確的選擇。

  上師、佛菩薩,只能教給我們這些殊勝的方法,讓我們明白真谛,因此我們要心存感恩,要恭敬。但是我們要超脫輪回,解脫問題,必須靠真理,靠智慧,不是只靠佛菩薩,只靠祈禱上師,要靠智慧,靠自己修行的功夫,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

  有很多人說,自己是某種成就者,某種瑜伽士,穿得古古怪怪的,言行瘋瘋癫癫。既不講佛法,也不謹慎取捨因果,這都是不如法的。所以不要相信這些人,也不要追隨這些人,應該保持正知正見。

  第三,不可有分別。比如發慈悲心,很多學佛人都有這種毛病和問題:對窮人發慈悲心,對富人不發慈悲心;對殘疾人發慈悲心,對健康的人不發慈悲心;對自已的親人和關系好的人發慈悲心,對與自己關系不太好的人和仇人就不發慈悲心,這都是分別。富人和窮人有什麼分別 ?都是同樣的,都是無明、顛倒和愚癡的,內心都是煩惱和痛苦的,以此角度講都是可憐的。

  我們都是學佛修行人,應該有智慧!什麼是真正的痛苦?什麼是真正的問題?就是愚癡顛倒。愚癡顛倒才是真正的痛苦,它是一切痛苦的來源;愚癡顛倒才是真正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所有的眾生都具有的。

  所以,窮人和富人都是一樣的,內心裡都痛苦,只是痛苦的方式不同。殘疾人和健康人都一樣,見到殘疾人就很慈悲,這不叫慈悲,而叫同情。遇到殘疾人就發慈悲心,關懷照顧,送點東西,心裡覺得他們很可憐,也能發少許的慈悲心。但是對健康的人就沒有這樣的心態,無法生起慈悲心,也不知道關心他們,這是不如法的。

  對於一名學佛之人,尤其是一名大乘修行人來說,眾生是平等的。健康人和殘疾人都一樣,都是愚癡顛倒的,內心都是煩惱痛苦的,都是平等的。很多人對自已的親人和關系好的人發慈悲心,卻與自己的仇人和與自己關系不太好的人劃出界線了,這叫捨棄眾生,同時也犯了菩薩戒的根本戒。

  有些人甚至對同修道友還心存嗔恨,這樣還能算是修行人嗎?今天跟你們說的是心裡話,若是不改掉這個毛病,就不要學佛了,因為已退出學佛人的行列了。已經喪失了資格,即便留在這裡也沒有任何意義。

  所有的眾生,即使是你的敵人、仇人,也不可以跟他劃清界線,也不可以捨棄他。也許暫時不能度化他,暫時幫不了他,但是可以發願:將來成佛時,有能力時,一定要度化他,一定要幫助他。有這樣的願,才不會捨棄眾生。同修道友就更不必說了。若對同修道友心存嗔恨,就是破壞密乘戒的根本戒。

  我們現在都是學大乘佛法的,尤其學修的是密乘法,若犯了根本戒還能成就嗎?不會成就的。所以,若能改正是可以的,我們也會給你改過自新的機會。還沒有把你趕出去,也是在給你機會。若你能改正,還是有希望的;若不改正或根本不想改,也不努力去改,就不應該繼續留在這裡。如果有這樣的人,應該離開這個行列,離開這個地方。

  親人和仇人都是一樣的,平等的,都曾經做過我們的恩人,也做過我們的仇人。所以現在我們要感恩、報恩,要去度化、幫助他們。若這樣做,我們也能獲得圓滿的果位,也能解脫。分別是不如法的,不能分別。

  修忍辱。我們對親人和與自己關系好的人能做到安忍,對仇人和跟自己關系不好的人就不能安忍,這是不如法的。還有的人對人可以安忍,對鬼神就嗔恨了。自己施了很多法,卻沒效果,於是想辦法找法力更強的人,想把這些鬼神都趕走,都處理掉。

  社會上有很多人都是如此,學佛的也有這種人。對精神有問題的人,就讓他們施法,想通過這種方式解決問題,這都是喪失了正知正見,都是不如法的行為。算命不如認命,到處算命、打卦,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有些人在順境中還可以,但在逆境中就無法修安忍;有些人在逆境中能修安忍,但是在順境中就不行了,遇到一些順境,遇到一些好事時,就失態了。現在有些人領到工資了,若數額比平時多,雖然只多了幾千塊錢,就高興的不得了,於是打電話呼朋喚友,一起喝酒吃肉,一起去造業。還有些人做生意突然發財了,也會忘乎所以,然後隨心所欲地造業。有些人在順境中失態,隨後造業。這都是不如法的,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應該泰然處之。

  還有不按次第修行的。有的人注重聞思,卻忽視了實修;有的人注重實修,又忽視了聞思。聞思是雙目,實修是雙足,缺一不可。若只有雙目沒有雙足,就無法到達目的地;若只有雙足沒有雙目,也無法到達目的地,所以聞思和實修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要把聞思修結合起來,把理論和實修結合起來才可以。

  有的人理論學得特別好,但實修方面特別差。現在有些佛學團隊就是這樣。有的實修方面還可以,打坐、念咒……但聞思方面卻很差,不懂理論,這都是不如法的。

  我們是理論和實修相結合的,既有理論也有實修。只有理論沒有實修不可以,只有實修沒有理論也不行;只有雙足沒有雙目不行,只有雙目沒有雙足也行不通。還有些人特別偏好高深之法,精進學修高深之法,但是忽略了基礎。若沒有基礎,學修那些高深的法是不可能成就的,所以基礎很重要。

  我們現在修加行就是打基礎,基礎打的越牢越好,越穩固越好,這樣成就越大。所以大家不要好高骛遠,不要著急,先把基礎打好。要做到聽話,想跟我們學,就要把基礎打好,先不著急學修高深之法。還有些人不太在乎嚴重的惡業,卻刻意防范細微的惡業。

  以前我們藏地有一位大成就者朱巴根拉,有一次,過一條大河時,連鞋都不脫,穿著鞋直接就走過去了,而過小溪時,卻繞了很遠的路。很多人看見了,難以理解,問他為什麼這樣做?應該繞著走大河,直接過小河就可以,他卻反過來了。他說藏地的學佛人就是這樣,一些大的惡業不考慮、不在乎,但面對一些微小的惡業和瑣事時,卻很注意、很在意。他的目的就是為大家現身說法。事實確實是這樣的,

  現在有些人就是如此捨本求末,嚴重的惡業不注意,對細枝末節的過錯卻很謹慎,漢地也存在很多這樣的問題,我們不可以這樣。惡業有重的也有輕的,也有我們目前能做到的和不能做到的,應該以佛法為取捨的標准,以自己的動機行持,不可有這些顛倒的行為,這是第三種,共講了三個總義,今天就講到此。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大安法師:如何拯救已過世的父母?
下一篇:怎樣使自己的事業、學業達到最佳狀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