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如觀世音菩薩這樣的大菩薩的加被救護,以他的巨大願力加被於我們。在我們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學習、更多的信受下,激發自己的信心和本具的功能,助我們渡過種種厄逆不順,雖然信根缺乏,但是在這樣的真實感受下也會慢慢地建立信心,增加信心,最後達成接續信根的效果,從而長養善根,獲得進入良性循環。
所以若沒有佛菩薩的慈悲加持,我們真的不堪設想。於是我們學習佛法,知道菩薩是什麼樣的,知道佛是什麼樣的,知道他們在做什麼,怎麼做事情了,慢慢的懂得他們的行做風范;努力地規勸自己的心行趨同於獲得佛菩薩加持,達到獲得加持的標准,世間的事情就會有對應的感受。這些感受或許在剛剛發生的時候我們疏於觀察,或許很難察覺到這種改變,可當某一刻就發現轉變真的很明顯。當然也可以如《普門品》裡描述的一樣,遇到急難危重的事情稱念觀世音菩薩獲得解脫,從而對菩薩信而不疑。但我還是希望大家盡量少遇到那樣的事情,平平安安地把業力消掉,不必承受面臨那樣的危難,豈不是很好?
再說危難本身就是無常的,我們不能寄希望於在那樣無常的情況下才想起念菩薩、求菩薩,平時就要多多的思維,讓佛菩薩常常住在自己的心裡。想問題也如此去思維:如果菩薩遇到這樣的事情會如何做呢?如果佛遇到這樣的問題會如何解答呢?而如果我按平時的情況會怎麼選擇呢?這樣一對比,就知道自己和佛菩薩有多大的差距了。所以說那麼多所謂的修行境界沒實際意義,菩薩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是這樣做的;我沒這樣做,我做的都不類似於菩薩,說我們在學佛菩薩,這就有點妄語之嫌。我們讀經可以明白菩薩遇到事情會怎麼做,余下就是你肯不肯去學習落實,能不能找到契入點去奉行。有的人只看到菩薩高飛在天無所不能,看到菩薩高高在上受人禮拜香火鼎盛,可是經文裡還有描述菩薩做了什麼,我們看不到,如何學佛啊?
《地藏經》裡我們看到地藏菩薩分身無數,從無量無邊的世界的地獄處匯聚而來,我們看到每個分身都攜帶了眾多的受教化解脫的眾生,我們看到這樣的描述了,可是他在地獄最艱苦的地方喝茶吃餅干嗎?他在那裡到底做了什麼?為什麼我說那一品是《地藏經》的核心?就是因為只有這一品描述了地藏菩薩在做什麼,而其他十二品都沒有提到。我們不知道他做什麼事情,怎麼學習?你想把《地藏經》學明白,這一品的特殊性發現不了,就不可能明白,也不可能理解這位菩薩的偉大和低調。讀懂了,不需要經文提醒你:我要贊歎他、我要恭敬他、我要皈依他、我要禮拜他、我要供養他!不需要提醒,你自然而然都可以自發的去做這些;讀不懂,才會被文字壓迫,被我壓迫:你得這樣,你要那樣!這樣被動的學佛會很累的。
同樣道理,對觀音菩薩也是一樣。菩薩的行做就是佛陀慈悲為我們垂下的線索,如連菩薩都不肯模仿那麼一丟丟,別說學佛了,更不要說我想請佛菩薩幫忙如何,那就是你請,人家還得來不來;可是如果你真的明白了,你不用請,那多好啊?希望各位也能如此,信心自然增進,信根的接續就有希望,也就有希望步入正規高速前進了。
今天就到這,阿彌陀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普門品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