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淨慧法師:能親證的了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四十一問:“能親證的了義,要取決於修行者的接受能力與認知水平,此二者又由閱歷與經驗決定。”果真如此嗎?請幫助解除心中所疑。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如此講法,可為理悟境界,不是證悟境界。理悟,為讀誦經典與參學古今法師所講雜論,從中發揮了思維的接受能力與認知水平,並與自身的閱歷與經驗結合起來,形成理論上的了義究竟;並在思維中形成概念化、系統化、規范化、抽象化的心理境界。證悟,為身心依戒定慧修證所悟,定境中明了觀察、究竟觀知諸法實相;並隨功德增長,智慧隨之增長,從初定至百千三昧;既可觀本世界,又可觀他方世界;既可觀自然法,又可觀因緣法,明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空境界。

  能證悟了義境界者,是思維止、心智生、慧覺開、根不礙,或天眼觀、法眼觀、慧眼觀、佛眼觀。與修行者的接受能力與認知水平無關,又和修行者的閱歷與經驗無關。接受能力,只能是思維敏捷度與接受信息訊號的強弱;認知水平,只能是思維明辨能力與識別標准的高底;閱歷,是人閱覽事物發展變化歷程的長短;經驗,是人經歷與驗證正反兩方面事物發展變化結論的多少。總之,修行者的接受能力與認知水平及閱歷與經驗,都是思維產生的法塵,未超十二因緣與十八界限,怎麼能證悟了義境界呢!

  末法時代,有的官階和尚、學位法師,名頭名氣很大;僅修學佛教文化,廣學博究空論,以文辭了義為究竟,便得少為足,未體悟言語道斷的境界,未證悟轉識成智的義谛。此非有意輕慢誰,恐學人自誤道業,荒廢了大好時光,執空談名相諸事;故而勉為其難,權為仁心棒喝,誠祝早入中道,達佛法性彼岸。2015/12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佛告訴我們一個回歸自性的妙訣
下一篇:淨空法師:太上感應篇講記(第十一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