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學佛不是求來世,而是當下即得受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有人說學佛是求來世!當然這樣認為的人很多,但我說:因為你不懂如何求得當下的解脫,所以才會退而求其次的寄希望於飄渺的未來!但來世未至啊,誰能做證明?這就會讓人對佛法產生疑惑:反正都死了,來世的事情誰知道會如何呢?再繼續發展就拔無因果論、邪見、誹謗就出現了。

  為什麼我們得不到當下的解脫受用啊?為什麼必須要寄希望於未來生死?如果等到沉疴不治時才想起學佛,佛法就算神奇,也不能違背因果。如果學佛的人都不死,全球都是出家人了。這個色身因為四大和合,必然面臨四大分離,必然會面臨死亡,而不會說:我學佛了就不用去死了,或者學佛了就不能早死了!這都是邪見迷信。不要等到積重難返時才想起要做這些,我們起碼要給自己一個佛法釋放效力的過程。現在人的快餐精神太濃厚,就是希望馬上拿到手,馬上就吃到嘴裡,這種馬上見效的事情可以有;你得激發自己的真切的願心,還要用對方法,並堅持落實,才會有,這是一個鐵三角的關系,缺了誰都不行。

  解脫這個詞很容易理解。解是開解,就像繩子打了結扣,想把結扣弄開,這是解;脫是脫身,從那個狀態裡離開。恢復一下場景,為什麼我們不能脫身離開呢?是因為被束縛約束了,想消除束縛約束就要把對應的結扣解除,結扣消失作用了,不能產生約束力,自然你想離開就可以輕松實現。如果不想離開呢?他想了什麼事情?不想離開是因為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就如涼水煮青蛙一樣,等青蛙發現水溫度太高很危險了,他已經失去了逃出的能力和機會。所以要學佛啊!起碼知道三界六道是如何運轉的,知道如此下去會有什麼結果,也就很容易希望脫身離開了。

  就如常常有人掉進各種溝裡,是他希望和溝有一個親密接觸嗎?有的人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就算看到溝,麻痺大意;更多的人是沒發現有溝,就算有提醒也置若罔聞,不管不顧。他自己沒能力發現溝,又不能聽勸,把提醒信息屏蔽掉了,掉溝裡就是很必然的事情了。所以學佛來,最起碼是能有非常重要的提醒,因為學佛的提醒是超越現在自我能力的范疇,是自我能力無法企及的一種提醒,如果把提醒抓得住,自然就很容易彌補自我能力不足的缺陷。就算自我能力不足以發現前面有溝,但提醒信息准確高效,我們能聽勸,也不會掉進去。

  推廣一下,我們身處的種種境界是否都是各種溝、各種坑呢?如果是這樣,我們還不能提前發現,我們的一路就是坑和溝的攀爬逾越。為什麼活的那麼辛苦?為什麼那麼多煩惱去而復返?為什麼忍下眉頭又襲心頭?就是一路坑溝交錯,能不辛苦嗎?

  想不想解脫啊?不覺得掉溝掉坑多煩惱,就會繼續掉下去,直到有一個坑是你再也爬不出來的時候,命歸那處,這一生就算句號了;待到實在無法爬出的時候才反省:原來自己沒能力抗衡這樣的命運,沒能力再次翻越這坎了!再想什麼都晚了。我們的痛苦煩惱、種種厄逆是能解脫的,而這些都可以是由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獲得解脫,從身的諸有苦、到受的眾煩惱、到心的諸無常、到法的無我,只要在任何一處形成結扣,約束了我們,都可以由稱念菩薩聖號的方法獲得解脫。所以能解脫是所有我們面對的苦難煩惱等等,對內的貪嗔癡,對外的怨憎恨,只要能發現,都可以稱念名號的方法獲得解脫;所有的這些都是觀音菩薩能解脫的。

  正因為這些都是觀音菩薩能解脫的,我們借由簡單的稱名就可以獲得解脫,這樣觀音菩薩聖號就是能解脫,而我們的單個的煩惱就是所解脫,是針對的獲得解脫。返回到經文的開篇,就算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這些通通都是觀音菩薩能解脫的,余下的就是我們找到自己需要解脫的部分,通過稱名的方法獲得契合。

  觀音菩薩的能解脫如海一般深、廣、巨、大,而我們需要的所解脫可能就是一箪、一碗、一杯、一盅、一個缸罷了,所以我們的所有痛苦煩惱在菩薩面前都不算事,只是咱們找對方法獲得受用,就能真實的獲得修行的體驗,從而才會明白:學佛不是求來世,而是當下即得受用!亦如往生極樂也是如此,不一定非要求捨報命終,也可以當下如是。慢慢學,慢慢體會,慢慢用,能發覺其中的妙處。此處的即就是當下的意思,因為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的緣故,當下就得到解脫,當下沒得到。那麼就要探討一下,為什麼就沒得到?到底我們做錯了什麼,才不能當下即得?是信的不對,還是願的不夠,還是行做的方法有偏差?

  今天的部分就到這,阿彌陀佛。

 

上一篇:大安法師:印祖弘法
下一篇:淨界法師:人生不能透支,要留點福報到臨終的時候用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