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要義】修行十大障礙(一)
今天藉著大家念佛共修的殊勝法緣,師父來向大家報告《修行十大礙》。修行有十種的障礙,如果諸位將修行十種的障礙明白了、排除了,在修行的菩提道路,你一定走得非常的順遂。
修行從現在到將來,從因地到果地,從人間到極樂,有障礙比較好呢,或沒有障礙比較好?我相信很多人一定會認為,沒有障礙比較好。如果我們從現在念佛修行,一直到將來臨終往生西方,一路修行的菩提道都沒有任何障礙,那你確實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人,這樣的人我想很少。師父要請問大家:如果你的菩提道修行有障礙,你希望障礙在平生產生,還是臨終產生?平生,答對了!平生,我也是希望自己的障礙能在平生產生。再請問大家:如果你一生會有許多的病痛,你希望病痛在你平時發生,還是臨終發生?平時!對啦,我也希望自己平時的病痛就發生,千萬不要臨終發生。所以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遇到障礙一定不好嗎?遇到考驗一定不好嗎?遇到魔考一定不好嗎?許多人在學佛的過程當中,可能還沒有建立正確的知見,遇到了一點挫折考驗,就退失菩提道心。甚至知見觀念錯誤的人會認為,我沒有學佛本來平安無事,我一學佛了,怎麼也生病了,家庭也不和諧了,工作也不順利了,一切想象的不是那麼樣的好。如果學了佛之後,你人生反而有很多的不如意,對你而言,這可能是在成就你的哦。所以修行十大礙,對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好還是不好?妙協大師的這一篇文,很值得你深入探討,依教奉行。
我們念佛人,每天念阿彌陀佛的名號,目的就是為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是我們現在還在平生,我們還會遇到許許多多的考驗,假如你沒有建立正確的知見,或許考驗來了,你就退失菩提心了。師父在教界一、二十年來,看了不少人念佛退失菩提心,看了不少人修行退失菩提心,非常的可惜。因為知見觀念有所偏差,所以很容易被考倒。妙協大師在《寶王三昧念佛直指》這一篇文,非常值得有考驗的修行人好好的深思。師父看了這一篇文,前後看了好幾遍,對於妙協大師的開示非常的贊歎。我有兩句話對這一篇文的評論,這兩句話就是,「文辭華美,義理深妙」,我們念佛人要不要好好的修心養性啊?要。我們念佛人要不要好好的斷惡修善啊?要。我們念佛人要不要好好面對考驗啊?要。如果你把妙協大師這一篇文深讀幾遍,體會了,了解了,依教奉行,師父跟你講,你對各種的考驗、挫折、橫難,你不會受影響,你會在菩提道上勇往直前。不要說修行成就菩提,廣度眾生,就以世間的家業與事業而言,你也不能半途而廢。夫妻兩個人的感情,如果半途而廢就是離婚了。夫妻一離異,這個家庭一定支離破碎,子女可能就不幸福了。如果你對於你的事業半途而廢,你一定不能成功發達。所以無論家業、事業或道業,都不能半途而廢。修學佛法是一輩子的事情,我經常請問大眾:念佛要念到何時?念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念三年、五年就不要念了,這是一輩子的事情。我常常講菩提道是不歸路,一走入三寶門中修學佛法,就不能停下來,就不能回頭,不能不走啊,因為你半途而廢了,你一定不能成就道業。
妙協大師在《寶王三昧念佛直指》言:「其十種大礙之行今當說:
一、念身不求無病,
二、處事不求無難,
三、究心不求無障,
四、立行不求無魔,
五、謀事不求易成,
六、交情不求益我,
七、於人不求順適,
八、施德不求望報,
九、見利不求沾分,
十、被抑不求申明。」
妙協大師舉出,這十種修行的障礙,很值得我們好好探討。
第一、念身不求無病。一般的人修行,總是希望自己身體健康無有疾病。可是妙協大師教我們,念身不求無病。古德告訴我們,修行常帶三分病。我要請問大家,你們要真心回答我,有病比較好還是沒病比較好?你們回答非常的直接,沒病比較好。可是妙協大師告訴我們,念身不求無病啊,到底是我們對,還是妙協大師對?你慢慢看下去,慢慢聽下去,你就會知道道理啊。
第二、處事不求無難。處事不求無有困難,無有挫折。我們遇到困難挫折了,我們一定會想盡各種辦法排除,怎麼處事不求無難呢?妙協大師會不會講錯?不會的。道理你要深入的探究,你才知道妙協大師開示,是非常有道理的。
第三、究心不求無障。究心就是探求心性,當我們修心養性的時候,不求沒有障礙,一般人遇到障礙了,一定趕緊把障礙排除了。猶如在馬路上行走,看到石頭擋在前面,我一定會把石頭搬走了,可是究心不求無障,為什麼呢?我們慢慢探討下去。
第四、立行不求無魔。修行不求沒有魔考,佛陀的八相成道之一就是魔考。我們從因地到果地的人,在這一條菩提道路,或多或少會有許多魔難的考驗,有時候考驗自己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為什麼?內心起煩惱,煩惱魔起現行了,就是在考驗自己的涵養啊。有時候考驗自己的不是外人,正是自己的家人。因為反對我們吃素念佛的,可能是我們的父母或兒子。所以念佛修行,如果有任何的魔考障礙,你怎麼辦?妙協大師這一篇文,正是對治你魔考最好的方法。
第五、謀事不求易成。做事情不求容易成功。哇!你更會懷疑,妙協大師這樣講對嗎?一般人無論對於自己的事業或者道業,總是盼望很容易成功。如果不容易成功受了許多考驗,可能挫敗了,投降了,半途而廢。可是妙協大師教導我們,謀事不求易成,這個道理我們要明白。
第六、交情不求益我。與人交往不求利益,一般世俗沒有學佛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求自己的私利。如果與人交往對自己沒利益,就不會想要去做。世俗所言互相利用,為了要做成生意,所以去廣交朋友,建立所謂人際關系,目的不是要利益別人,是為了自己能夠做成許多生意,利益自我,私心為先。妙協大師告訴我們,交情不求益我。
第七、於人不求順適。為人不求順心如意,我經常會遇到許多信眾跟我講:師父!我最近不怎麼順利,我該怎麼辦?我有一個國小的同窗同學,他跟我私交很好,從讀小學一直到現在,我們的交情很好。有一天他帶著他的老板,來拜見我,我不認識他的老板,第一次見面,他的老板看了我是一位出家人,對我很恭敬,可是他為什麼要來拜見我?就是因為他的事業遭遇很大的困難,我不知道他做什麼樣的大事業,不過我一看他臉上的表情,第一句話我就跟他講:某某人!你的壓力太大了。來!請坐,有什麼事會讓你這麼樣的愁苦?他問我:師父!你怎麼會知道?我說:你一個苦字就寫在臉上,任何人都看得懂啊。師父!我要怎麼辦?我就告訴他許多修學佛法的道理。所以你的人生有許多的不順心順遂,你要好好的自我反省,於人不求順適,為什麼妙協大師要這麼開示?我們慢慢的探討下去。
第八、施德不求望報。施德就是施恩之德,施恩於人不求回報。一般的人有施捨對方,總是盼望對方有所回報。如果施恩於人,你只求一心一意得到回饋,你在施恩的當下,事實上就會產生許多的障礙。因為有求一定會產生障礙,無求才能無礙。
第九、見利不求沾分。修行人對別人有利益的,一定會盡心去做,為什麼?菩薩心是利他心,菩薩的心不自私。因為菩薩起心動念,都是為眾生設想。所以如果你做任何事情,都先為自己設想,對我有利益的才會去做,對我沒有利益的就不想做,那麼你的心不相應菩薩。見利不求沾分,這樣的道理不難明白。
最後,第十、被抑不求申明。被抑就是被貶抑,被批評、被誹謗不求申辯明白。當有人批評自己,不急於為自己辯白,當受了委屈不為自己申辯,不容易做得到哦。
這十種的修行障礙,你如果能化障礙為無礙,你修行一定會成就。為什麼妙協大師教導我們,第一、念身不求無病,第二、處事不求無難,第三、究心不求無障,第四、立行不求無魔,第五、謀事不求易成,第六、交情不求益我,第七、於人不求順適,第八、施德不求望報,第九、見利不求沾分,第十、被抑不求申明,為什麼妙協大師,要如此教導我們啊?道理繼續看下面就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