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解脫生死苦惱,成就聖者之法,四聖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聲聞是因聽聞到佛陀講法音聲而成就為阿羅漢的。所以阿羅漢也可以叫做聲聞,也有叫聲聞道、聲聞乘。這個稱呼一般是把三乘細化為五乘時會出現,包括: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在三乘的分類裡把人天列在一起為人天乘;聲聞、緣覺列在一起為小乘;菩薩乘稱為大乘。

  《普門品》雲:“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這句話說的是:如果有修行人應當依聲聞阿羅漢身得度的,觀世音菩薩就會顯示出聲聞阿羅漢的身相來為他宣講法要。

  《楞嚴經·耳根圓通》也有類似經文:“若諸有學,得四谛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於彼前,現聲聞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這句話的大意是:如果有沒到四果阿羅漢的修行人,修行四聖谛法快要圓滿,觀世音菩薩就會出現在他的面前,現出聲聞阿羅漢的身相,來為他宣講法義,令他獲得解脫。

  阿羅漢修的是四聖谛法——苦集滅道。谛一般理解為真谛,真理的意思。前文提到三轉四聖谛十二形法,是說四聖谛包括三個次第。

  第一個次第是: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

  第二個次第是: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

  第三個次第是: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斷、此是滅我已證、此是道我已修。

  1.四聖谛中一轉的苦谛?

  苦字在中國漢字裡是形聲字,草頭為形,取古字的音。古人怎麼理解苦的呢?不一定都是因為吃到了苦澀的草,還有一個意思,古在下、草在上,大體的意思是,草下有做古的人,所以當思念故去的親人時那個感受是苦!苦不只是描述味覺,還描述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佛教說的苦就略多一些,且說人道的諸苦有兩個分法,一種是苦苦、行苦、壞苦。比如要忙碌於生活,一天歇息就可能斷頓絕糧,銀行有很多年貸款要還,這些年就不敢休息,不敢得病,不敢怠慢,逼迫自己必須努力於行,這是行苦;壞苦就是任何事物都會有成住異滅,或者可以叫做成住壞空,或者可以叫做生老病死,終究任何人事物都將循著這條路走到敗壞的痛苦,或者病老的痛苦,或者走到異滅的痛苦;苦苦是說在苦的上面又加了一層苦,讓苦楚連綿不斷層層疊疊。

  另一個提法就是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苦,這是四個了,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共八個。老病的苦不用多說,各位能有體會,就算自己沒老沒病,但也會看到親人、他人在慢慢的變老,有各種病苦。

  往往人記不得三歲之前的事情,所以對生苦的理解就越來越淡薄,同樣面臨死亡的痛苦,因為我們沒有親自體會,也很難理解,這些佛都有說,我們姑且不去研究生的諸般苦,且說死苦。在臨終來臨身體會慢慢不受控制,四大元素漸漸分離:水大敗壞了,身體的屎尿不受控制,一會一泡,一會一灘的;地大敗壞了,身體不能活動,僵硬沉重,身體不受自我支配;火大敗壞了,會感受到忽冷忽熱,一會好像油鍋煎熬,一會又像墜入冰河,身體提供能量的機能破壞,無法調節身體的冷熱,也沒辦法保持恆溫;當風大敗壞了,呼吸停止。四大分離的狀態是如此的,但其中痛苦非常深重,佛說如生龜脫殼、風刀割體!烏龜的身體和殼是長在一起的,把身體從殼裡拉扯出來,這個痛苦就像活生生的把胳膊腿撕扯掉一樣。所以臨終的人最怕觸碰,因為他已經很痛苦了,再有點觸碰對他而言都會帶來更強烈的痛苦。佛教的殡葬細節其中之一就是:咽氣後最少八個小時不要動亡者的身體!雖然四大分離色身敗壞了,可是神識還沒有完全的離開身體,依然會感受到痛苦;乃至有的人對色身的眷戀很深重,懼怕死亡,貪戀活著,所以就算神識從身體裡出來,也還會圍繞著身體不肯離去。

  生理上的痛苦就很多,但在心裡上的痛苦就更多了。沒活夠啊、捨不得啊、有的心願沒了啊、包括心心念念想見哪個孩子啊,遲遲沒看到,這都會形成痛苦的煎熬,因為就要分離了。在人臨終前會看到自己一生的善惡,像放電影一樣的過一遍,這就是神識離體導致的一種現象,一生善惡看完就會隨善惡的結果而看到對應的境遇,比如惡業多會看到餓鬼道,或者地獄到,或者看到身披鱗毛做了動物,看到這樣的局面自然不喜歡,就會掙扎抗拒;或者看到地獄裡的恐怖場面,各種丑惡的獄卒,凶殘的懲罰,恐怖的器具,淒慘的哀嚎場景等等。

  善如果多會看到稍微好些的境界,死相就不會那麼可怖。但是普遍看來死相不好是正常的,還因為臨終時候此人的冤親債主會現在其前做討命狀、做恐怖狀、做慘死狀、做冤怼狀。還有一部分眾生就是惡道鬼神變成亡者的親人眷屬,來接引他,如果這個人跟隨惡到鬼神走了,自然步入惡道。有的人臨終前看到幾批親人來接,他一下就傻了,不知道哪一伙是真的。

  風刀割體,生龜脫殼;加心裡上的種種放不下、捨不得;還有債主眾生的干擾;或者再遇到幾個討債鬼的子女,對身體來來回回的翻動,想一想這個人死得要多麼不自在!死苦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痛苦,因為有生必然有死。當初釋迦佛做太子時四門出游,看到了人間的生老病死諸苦,回去就悶悶不樂,因為他想別人要承受的生死痛苦,我也必然要承受的,怎麼才能不承受呢?所以才毅然出家求離苦之道。

  余下四苦分別是:喜歡的人事物卻要分離、總和冤家能遇到、想獲得的不能得到滿足、還有五陰的色身不受控制,各種熾盛反應非自己能掌控的。如此四苦混在生死四苦裡,這人生就是如此本相。這八苦和三苦不管如何,不管我們現在感受到與否,都是剛性存在的。

  在四聖谛一轉裡,這些種種的痛苦,身、心、情感上的痛苦是有逼迫性的,因為是剛性存在的,是我們無法避免的必然經歷,所以我們當知道這些是苦。當我們面臨的種種痛苦、種種煩惱、種種煎熬、種種約束,也都可以是苦,這些痛苦從四面八方襲來,侵擾著我們,逼迫著我們,讓我們的生死不得自在。所以我們也當認識這些苦是伴隨生活的剛性存在,不是我們想避免就可以避免的。現在沒苦只是暫時沒承受罷了,就像很多人發照片說“歲月未老,我不敢老去!”抱歉那是你現在還沒老,過幾十年看看還有這勇氣如此說嗎?

  2. 知道苦的逼迫如此,就要知道什麼是四聖谛一轉的集,如何滅以及解決問題的經驗,道。

  一轉“此是集招感性”,當一個苦被我們觀察到,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個苦是有因、有緣才形成的結果,所以這些痛苦的結果並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既然有源頭,這就像小溪潺潺,流著流著就成了江河。就像我們去觀察大江大河的源頭,也僅是弱弱的溪水罷了,可能幾塊石頭就能阻攔他,但是當他從各個支流匯集後,就已經不再是我們一腳就能踩斷的了。因為對應的因緣業報的招感匯集,讓種種條件體現在這個苦上,各種因素的匯集成為這一盤菜的各種味道,而我們只是感受到了那個結果的逼迫而已。所以從結果反推過程,發現其形成的因緣,這個過程就是集的過程。我們可以把四聖谛粗暴地理解為:苦是發現問題、集是分析問題、滅是解決問題、道就形成解決問題的經驗。

  一轉的滅谛,就是要找方法去滅掉這個苦,因為感受到了苦的逼迫,也觀察到了苦形成的因緣匯集的情況,就要找方法去解決苦。這就像觀察了一個桌子有四條腿在支撐,想把桌子放倒可以有各種做法,直接把桌面掀翻也可以,或者把腿敲斷也可以,這就要看什麼手段最容易上手、最容易產生效果了。當把桌子放倒掀翻了,其實就是因為觀察分析後找到的合理性方案,在眾多滿足要求的方案裡可以選擇最優的那個方案,當然也可以選擇不最優的方案,這就看個人的了。

  若想真實地解決問題,就必然要仔細地分析問題;如想仔細分享問題,必須不跑題,也就是牢牢地把要解決的問題摳住,不要讓他跑了。現在人的普遍現象是定力不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所以專注的觀察一個事物、思維一個問題,會因為定力差導致從觀察思維裡脫離,也就會產生了雜念,使我們心念跑掉,這樣的觀察分析就不夠深入。所以要把想解決的問題扣住,想不跑題,各位如果也發現自己常常跑題,可以拿個筆記本記下要解決的問題,然後循此慢慢地記錄下觀察和思維的進程,這樣就不容易丟。

  找到自己能上手解決問題的方案,余下就是落實他,落實他就會獲得一個證明,這就是一轉的“此是滅可證性”。當我們證得了苦的滅除,就可以推而廣之,把這種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案舉一反三地放到其他問題的解決上,如此就是一轉的“此是道可修性”。當這個方案可以推而廣之,我們借由解決了一個問題推廣到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那麼就要看各位要解決什麼了。

  從修行角度必然要解決生死的大問題,所以無量痛苦煩惱都是隨生死而來,是什麼因緣匯集產生如此眾苦?把四聖谛的方案落到解決此問題,就要觀察生所從來,最後就循到了三果阿羅漢要證的忍法上。因為能觀察到投生為人的種種因緣,忍而不發,忍這些心念不動,即可不再投生為人。

  但是眾生的投生種類很多,共有十二種(胎、卵、濕、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其中刨除幾種不常見的,尚且還有八種是常見的,所以想出輪回徹底的不再出現於生死中,就必須要觀察這十二種類生是什麼因什麼緣促成的,這個工作是非常龐大的。也正是因為能觀察到十二類生的投生秘密,這就是三界修心的八十一品的思惑了,全部破盡就可以成阿羅漢。

  3.四聖谛可以解脫生死苦惱,成就聖者

  二轉四聖谛就簡單一點,是“汝當”的結構,這是提醒我們:聽到了,我就要去落實他!這就迎合了二轉四聖谛了。到了三轉四聖谛就是“我已經”的結構,如果能真實地從聽聞到貼合落實到自身,獲得真實的受用,這三轉四聖谛就算完整地做了一圈。

  可能在很多人眼裡對小乘聖人並不那麼認同贊歎,更不要說恭敬禮拜了,但是各位也當知,就算一果阿羅漢那也是入聖流、證暖法的聖人,他已經破了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在見的層面上三界內沒有他看不到的,他才證了一果阿羅漢。初果阿羅漢可以看到兩萬劫內的因果本末。就算各位再多的看不上阿羅漢,但是從實修的角度來說,他們甩我們幾十條街,所謂的看不上也僅是我們的迷之自信罷了,其中或有傲慢,各位當自查。

  三界包括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了解一下人道都非常困難;且說理解欲界,幾乎就是道聽途說;如果說理解三界,幾乎就是妄想使然。不要以為能看了幾世的輪回因果就很厲害了,這和兩萬劫內因果隨意看的一果阿羅漢,真的連尾燈都看不著。

  二果阿羅漢可以看四萬劫內的因果,要破三界修心的前六品思惑才能證二果。

  證三果阿羅漢可看六萬劫內的因果,要破三界修心的前九品思惑。在三果到四果的過程要走的路就很漫長,要破除余下的七十二品思惑,八十一品思惑破盡就成了四果阿羅漢,可觀察八萬劫內生死因果本末,徹底出輪回,成為無學。

  因為三果到四果會很漫長,所以在二十八層天裡有淨居五天,也叫五不返天,在色界最高的五層天,比四禅四天還要高。這五層天的天人幾乎都是三果阿羅漢,他們在這五層天修行,破盡最後一品思惑證阿羅漢果,就可以從淨居天出去了。

  當有修行人把四聖谛法修得眼看就要圓滿了,觀世音菩薩就會現出聲聞阿羅漢的身相來,為他宣講對應的法義,幫助他獲得最後的突破,達到解脫。

  今天的部分就到這裡,阿彌陀佛!

  摘自幻海迷局新浪博客《普門品析66》

 

上一篇:大寶法王:佛法之殊勝,在於淨除內心的過患
下一篇:宣化上人:大悲咒句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