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各位同修能更多了解《普門超度》,並不是僅限於對超度的使用,而是更深刻的理解它。當我們隨經文的深入學習,就會更多的理解超度、更好的理解本超度。
當然這對我而言沒有什麼利益關系,所以做不做的我也不會強迫大家,只是我們行走在世間,不管對佛教的理法有多深的理解,在世間層面,即有這個所謂我,就必然有那個所謂的他,也就必然有那些我們看不到摸不到的無形的各道眾生。所以從學佛的層面來說,如果承認有我,就必須同時承認有眾生。
承認有我卻不承認有眾生,這是一個典型人本位的狹隘角度。因為執著於我所見,鬧出的笑話很多。比如古人說“天圓地方”,比如盤亘在古代很長時間的“地心說”,就是因為只站在這個我的角度。現在進入大數據時代,你看的、我看的、他看的都綜合在一起,就是更龐大角度在看的,但是也依然攜帶了人本位的影子,畢竟每個參與者也都是站在人本位。所以想看清楚人道的狀態,需要收集更多人的視角,只要樣本量、樣本率足夠合適,就可以代表人類的整體意志方向。但是以人本位能理解其他道嗎?古人說:“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現在就要反問:“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不樂?”我們不是魚,怎麼能知道魚的快樂不快樂呢?往往都是因為把我們的情緒貼加在他們身上,我們快樂的時候,什麼都是快樂的;相反,什麼都是不快樂的。
因為我們對其他道眾生的不理解,又不能學習補充,人道是整個6道裡造業最重的,是干壞事最多的。所以過去說“只有人才是真正的惡魔!”這裡當然不強調原罪論。六道輪回上升下降的准則就是善惡業力的輕重,善業向上,惡業下降,所以善惡的平衡對比是成就六道投生的根,也是六道旋轉如輪的動力。正是因為人道可以造作惡業,也可以造作善行,所以人道在六道裡扮演了一個發動機的作用。其他道也可以行善,也可以造惡,只是因為環境因素,供開展的空間是受限制的。
所以向光明還是向黑暗?這是擺在每個人面前很嚴肅的一個題目。如何解題?如何分析?如何作答?這不輕松!
知道輪回的動力是善惡業力的較量制衡結果。我們就可以選擇其中的走向,更大限度的影響走向,從而走出受局限的生命格局。你的宿命是因為你打不破自己的局限,正是因為沒有突破什麼,所以也自然不會突破宿命,被生死的種種既定結果捆綁的分毫不錯。如果各位同修不想改變命運,不想扭轉自己的生命走向,不想逃離這無盡的輪回,自然也不必要求自己做些什麼;但如果你想,就必須要做出改變,做出取捨。可能我們要改變的、要提升補充的東西太多,發現了什麼問題,能及時做補充就對了。就像木桶短板效應一樣,我們想成就更高的能力能量,是受最短的那塊板子限制,所以你越想提升自己的能量格局,就越應該修改補充自己的短板。
對學佛而言,我們的短板可能更容易發現,什麼貪嗔癡了,傲慢嫉妒了,懈怠疑惑了,這都是佛教早就提供給我們的選項了,所以需要補充調整的部分,最後絕對都是在內心層面,在心地層面。當我們發現了一個非常隱蔽的問題,發現了一個潛藏許久的不良習氣,才有可修的地方,才有可以修補提升的地方。學佛就是修行,修什麼玩意?佛沒壞,菩薩也沒漏,所以我們不是在修補佛菩薩的什麼缺失漏洞,而是在修補我們的有漏洞的那個心!當心修補的差不多了,行為上自然會雍容而立;如果心修補的不夠好,行為自然會釋放出對應的信號,在表面上喬裝打扮是裝不長久的,終究會露餡的。所以修心為上,而在行為上的反應是修心的結果使然。所以我很少上來就先強調行為,是因為如果我們心態不對,就算把行為做的再好,也終究是虛推雅步、故弄玄虛,反而更招人恨。
所以也不要把自己武裝成完人,我們偽裝的地方,就很可能是需要補充的地方,只是沒有主動的修補它,是被動負面的偽裝了它。所以不要把自己武裝成完美的人,會有更多的缺點被自己主動的隱藏了,反而不容易發現哪裡有問題,修行的落腳點就找不到,學佛道最後一定耽誤自己;再養成了傲慢和習氣,這就是大麻煩。
古人說:“功成而弗居。”事情做完了不要居功,你居功了,就是把自己抬上去了,抬越高和現實的落差越大,就能自然的摔出更鼻青臉腫來。在輪回裡,你不想被摔是不現實的,沒有人能讓整個輪回停下,你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停下自己的輪回,這就很不錯了;所以你度了所有眾生,才能把所有眾生的輪回也停下。於是諸佛菩薩無盡無量都在救度眾生,輪回依然在,這就說明:我們對輪回的偏好更重,比學佛還重視。所以各位反省:是否在我們心地的深處,佛法並沒有輪回重要呢?
阿彌陀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