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密護淨土,很關鍵的一點是交代了淨土和煩惱之間的關系。不僅說心實有淨土就實有,環境實有淨土就實有,還談到了最關鍵的節骨眼上,就是煩惱到真如之間的距離,濁世到淨土之間的距離。
如果想了解自己什麼時候能夠開悟,什麼時候能夠見到阿彌陀佛,那就以現前環境的實有程度為依據。它如果很實有,淨土就難以現前,如果是如幻如化,淨土剎那之間就現前。所以五濁惡世到淨土之間的距離,就是我們的煩惱到真如之間的距離。如果知道煩惱到真如之間的距離已經不遠了,必定會有可以驗證的,即能夠看到現前的濁亂世間到淨土之間的距離。這又是至關重要的關系。
我們已經了解心實有,外境實有,淨土就是實有的,已經確定了相對待的存在和相對待的空性。在存在的、實有的狀態下,還需要算一算濁世到淨土之間的距離和時間,煩惱到真如之間的距離和時間。煩惱到真如的距離=濁世到淨土的距離,這是一個等式。煩惱離真如越近,五濁惡世就離淨土越近。
這個等式能幫我們確定什麼?能確定如果要到淨土去,煩惱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煩惱的作用是障礙我們到達真如本性。煩惱不能放下,我們就離空性甚遠;對濁世的執著不能放下,就離淨土甚遠。如果懂得放下煩惱,那麼離真如本性就會更近。當離心的本性更近時,五濁惡世離淨土自然就更近了。
所以淨土的修行至少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發願念佛和求生淨土,第二種模式是放下貪嗔癡,放下煩惱,靠近真如本性。這兩種模式在同步進行著。
從這個意義上說,禅門事實上也是最好的淨土法門。因為禅門的修行就是來放下煩惱、靠近真如本性的。因為當煩惱放下,靠近真如本性的時候,五濁惡世自然就靠近淨土了。
《維摩诘經》雲:隨其心淨則國土淨。如果是心清淨,國土就清淨,心清淨到什麼程度,淨土就呈現到什麼程度。所以,很多人攻擊淨土宗不如法,但事實上宗派之間無法割裂,你沒有辦法說這是斷煩惱的修行宗派,那是念佛求淨土的宗派。事實上都是一個宗派,因為煩惱心到真如本性之間的距離就是五濁惡世到淨土之間的距離。
這是至關重要的聯系,假如把這種聯系切斷,單純地從五濁惡世去求生淨土,而忽略煩惱的問題,甚至縱容煩惱,那就使得心到真如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最終會導致一個結果,就是五濁惡世到淨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淨土就越來越渺茫。
濁世到淨土的距離跟煩惱到真如本性之間的距離,看起來或許是兩件事,或者說修行起來是兩個宗派,但事實上對於我們的心來說,它們是同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