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同朋友:
上周我們學習了傾慕色物受其驅使而隨驅使者一同生息存亡的道理,細說諸如老病死為主的人生諸種苦惱。如果人能改變對色物的欲愛、佔有的習性,也就不受其驅使超越了苦惱了。道理簡單做起來難,難能方稱可貴;方顯聖人志氣!看看先賢聖哲是怎麼說、怎麼做的吧:
雜阿含經第16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捨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所問如上。差別者,隨使使,隨使死者,則增諸數。若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不增諸數。
佛告比丘;汝雲何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時彼比丘白佛言:世尊,若色隨使使;隨使死。隨使使,隨使死者,則增諸數。如是受、想、行、識隨使使;隨使死。隨使使,隨使死者,則增諸數。
世尊:若色不隨使使,不隨使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不增諸數。如是受、想、行、識不隨使使,不隨使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不增諸數。如是世尊我於略說法中,廣解其義,如是乃至得阿羅漢,心得解脫。
第16經釋文: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捨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有位異比丘來晉見佛陀世尊,所提出的問題與上經不同的是,在上面的基礎上,需要更進一步闡明的是,隨順驅使者的驅動指使,不單純是隨順驅使者之死而死的問題,而且還增加許多,諸如老、病、憂悲、苦惱乃至純大苦聚集等一系列問題。所以說若不隨使所使,則不會隨使而死的人,就不會增加諸如老、病、憂悲、苦惱,乃至純大苦聚集等一系列問題。
此時佛陀問比丘說:你是怎樣從我略說的法要之中而更深入廣泛地聯到想其它方面意義的?這時異比丘回答佛說:世尊,若隨色使所使,隨色使而死。隨色使所使者,則會隨使之死而死的人則會增加諸如上述之系列苦惱之數,如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比丘說,若色不隨使所使,則不隨使而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不增諸數;如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我就是這樣在您略說的要意法中,而廣解其義的,如是乃至得阿羅漢,心得解脫。
列位朋友:讓我們沐浴在正法佛學的暖陽春風裡,輕松愉快地渡過每一周。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