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普門品》雲:“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本次人間天老師將就此句經文,給大家詳細講解稱念聖號心態,從而幫助我們獲得更豐富的修學感受和體驗。那麼我們怎麼念這個聖號是福德的不唐捐?怎麼念可以得無量無邊千萬劫不盡的福利?怎麼念才是甚多功德?
1.越至誠、越清淨、越恆常、越信受,以此心態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所獲得的對等福德利益就越多
簡單解釋一下“一時”,現在我們理解一時是時間很短,在古印度一時應該是多長呢?我們知道劫是佛教裡出現頻率非常高的名詞,劫翻譯過來有一個解釋叫做大時,也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時間段;在古印度把一天分為六個時間段:早、中、晚、初夜、中夜、後夜,這六個時,按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算,古印度的一時對應現在的四個小時。
所以這句經文如果嚴肅說來,就不是我們理解的那麼簡單:我們一稱念菩薩聖號,哪怕就念兩句也等於另一個人的盡形壽四事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的福德?這一時雖然不長,但是也不短。佛教裡形容短的時間名詞很多,比如彈指、比如一瞬、比如一剎那,這都是形容非常短的意思。
因為知道形容短的名詞是這類,那麼一時肯定不在很短的范圍內,但是也不算長,所以用了這個乃至。乃至就是哪怕的意思,如十念必接裡是乃至十念,哪怕就十念,這已經是很少的意思了。如果我們哪怕一時去對觀音菩薩禮拜供養,我們就得了最低的福不唐捐;也得了正等如盡形壽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之福;正等盡形壽供養六十二恆河法王子菩薩之利;正等供養十萬億如來佛陀之利;也可以正等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如來功德。
在《普門品》裡提到的心態門檻是恭敬,我們能激活恭敬心就可以把《普門品》裡列舉的諸多誦念菩薩的利益拿到;《耳根圓通》裡沒提到心態門檻,也沒有提到如何稱念,只是說你稱念就可以,但一定有門檻,只不過是沒在附近的文字上表述;在《十一面觀音神咒經》裡雖然沒有表述心態門檻,但是前文提到“菩薩的名字難可得聞”,也依然是珍重、恭敬、稀有之意;在《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裡就強調了功德,也強調了“是故汝等勿生疑惑,常應供養,但常稱名號!”等於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如來的功德。
我們把這四部經文對應的內容做一個對比發現門檻是有不同,所以提到的所獲福利不同。如果我們換個角度,越至誠、越清淨、越恆常、越信受,所獲得的對等福德利益就會更多,這就應了古德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而十分誠敬就不再限制於誠敬二字了,難得、難逢、稀有、珍貴,供養贊歎等等也都可以從誠敬度的不同而有差別。
古人說“廉者不吃嗟來之食”,嗟就是很不客氣的意思:唉、嘿、哪個誰。雖然嗟來之食也是可以算做施捨,可能也有憐憫心,但沒有恭敬心,就會讓人不愉快。就像早些我幫助某同修為某困難地區發捐助的衣服,但是通電話後,對方說為了防疫傳染病等情況,需要把衣服清洗干淨,並且不接受內衣捐贈。這個理由我覺得可以理解,但是那位發起的同修就非常不愉快,因為幾大包的衣服打包完畢,就准備發送了,想再去遴選和清洗,這已經不是一個輕而易舉的事情了,隨後他說了一句我很難接受的話“要飯的還嫌飯馊!”
就如《地藏經-校量布施功德緣品》裡,其中強調如果國王大姓們可以對最貧苦困難的人下心含笑、軟言安慰、親手布施,這裡雖然沒有強調恭敬心,因為對國王這類的人說要恭敬貧民,這很難理解,但是如此注解就正是恭敬之意。
經文裡提到勿生疑惑心,要恆常的誦念。這個常字在古印度是恆常的意思,對應常的就是無常了。我們能恆常的稱念菩薩聖號,就不應該是念的很無常,念的很反復,念的稀碎。所以現在也不那麼強調這個常,因為大家時間很緊張,一天的事情又很多,能抽出一段時間念經也很不容易;要想達到恆常誦念,這個標准如果一直剛性的懸在心裡,就等於直接給我們一個否定信息:你雖然念了,但是沒得到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如來的功德!
2.希望通過稱念佛菩薩聖號,不好的事情可以馬上解除,這是一種錯誤心態,因為佛菩薩不轉定業
因為沒做到基礎標准,當然就得不到對應的效果,所以很多人也在念,可是沒去著力於解決心態門檻等基礎障礙問題,導致這個念的行為雖然形成,卻只能得到最低的福不唐捐的保障。這個情況的出現,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地獄門前僧道多”了。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學佛就一定長命百歲,就一定身體健康,就一定所求圓滿,就一定諸事順遂,這是我們的一種很強烈的傲慢和妄想心。
因為我們要知道——佛不轉定業,如果這個事情已經是定業了,佛菩薩不會扭轉他,我們學佛也自然不可能得到方法去扭轉定業,佛菩薩都不扭轉的定業,他們會說“我給你一個方法能扭轉定業”嗎?所以有人說他可以扭轉定業,那絕對不可能是佛教的路子。
因為大家都希望扭轉定業,希望不好的事情可以馬上解除,所以對此類事情的需求口很大。希望得到解決的事情也往往是非常危難極重的事情,更是無頭蒼蠅一樣的希望得到解決,死馬當活馬醫,這個急切亂撞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佛教裡真的沒有扭轉定業的方法。
如果有解決的方案,那就是不造作業力,就不會承擔業力結成果實;如果你造作業力,就必然要有業力成熟的時候,就必須要承擔對應的定業結果。而我們在面對必然的結果時,還會有妄想心,希望得到解決;或者有傲慢心,以為自己念了什麼、做了什麼、或者供養了誰就必須馬上快速的給我解決干淨!這都是嚴重的錯誤心態。
之前分享過一個簡單的方法,去驗證某個事情是否已經到達了定業不轉的地步。我當然沒能力去判斷某個事情是否就是定業不轉了,所以在這個需求市場上有很大的工作空間,也就會出現很多的騙子,把自己吹的神乎其神,好像什麼事情到他哪裡都是可以解決的。我們推薦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先念幾千地藏菩薩聖號,回向解決這個事情,如果事情表現的有松動,有緩解,那就是還有扭轉的空間;而如果幾千聖號下去,回向完畢沒任何改變,那麼這個事情可能就是定業了。
說就是定業也很粗暴,因為可能去念的人心態不對,導致幾千聖號沒效果,也有這樣的可能;但繼續延伸,如果他這幾千聖號心態都不能對,余下要給他一系列行做的內容,他就能心態對了嗎?所以在面對極難危重的事情,心態尚且起不來,等事情緩和了,還能保持當時的那種虔誠依靠的心念去做了嗎?所以如果這幾千解決不了,一是定業如此;二是必然如此(雖然可以扭轉,但沒有機會扭轉)。可能我們都希望解決困難的事情,就算方法用的對,心態不對,解決不了也很正常,余下就只能靠佛菩薩的慈悲加持了。
3.怎麼念這個聖號是福德的不唐捐?怎麼念可以得無量無邊千萬劫不盡的福利?
所以咱們浪費了無數的口舌在心態上,心態是決定方法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各位隨我們接觸一段時間,就會發現我們的方法非常多,無一例外前面都要強調心態,都要強調以什麼心在使用這個方法。如果並聯這些,那麼各位就當知道:心態在整個事件的解決裡,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心態頂了半邊天了,余下的才是方法配套等等的內容。
同樣是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心態門檻,幾乎決定了所得的內容和量的多少。前文提到《普門品》只是後面持地菩薩說了一次功德,而這段裡雖然出現了功德二字,馬上又被覆蓋掉。前是福不唐捐,中是福德之利正等無異,後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為什麼這裡出現了功德卻又被覆蓋掉,而沒有追功德繼續說兩句?因為獲得功德的心態門檻是要另起強調的,如果要在經文裡再加上強調功德獲得的心態門檻,無疑會把經文的整個節奏變的非常臃腫拖拉。
這還不是主要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法華經》的節奏和風格是較為特殊的,看著淺顯直白,種種比喻,種種例子,種種言說,而在理上卻不做深挖,只是更多的強調表現在外的事,所以這也是《法華經》乃至《普門品》難懂難解的原因之一。
正是因為不在理上闡述太深,乃至很多事情幾乎就不闡述道理,亦如《普門品》解水火災、魚龍諸鬼難的,怎麼念上觀音菩薩就能解除?幾乎不解釋,你信了,這樣做就好。這也恰巧體現了三根普被、鈍利兼收的《法華經》的基調。我們很鈍是下根沒關系,事相看明白了嗎?看明白了,去這樣做就可以了。不給你解釋太多,去做就行,這是對我們的愛護了。對中上根的人,對利根的人來說,他想理解其中的法理要費一翻周折,或者在其他經文裡找到注解,從而增加信力,增加理解度。
所以《普門品》的難,如我常常說:這就像是在很透明的冰面上,一眼看得到下面,什麼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可是想去觸碰他、觸摸他、真切的感受他,因為冰面的隔絕,給人一種無法觸碰的感覺。
這次分享的《普門品析》,就是希望把冰面砸開鑿漏,讓我們有機會獲得更多的感受。於是怎麼念這個聖號是福德的不唐捐?怎麼念可以得無量無邊千萬劫不盡的福利?怎麼念才是甚多功德?
福不唐捐這是渙散稱念者都能得的利益,比如我們有一搭沒一搭的念著聖號,心裡雜事一堆,妄念層層的,可得福不唐捐的最低保障。如果想得正等無異供養無量菩薩的福利,那就需要恭敬心為基礎,能真誠堅持念,哪怕蒙頭念他四個小時,這就得了無量百千萬劫都可以消耗不盡的福德了。
我們在三步走的系統裡,第二階段其中提到一個特例解決方案,如果有非常危重的事情要解決(判斷可以通過大量培福從而解決),那就是觀音菩薩聖號兩千或者四千或者更多,其他內容也相應增加,乃至要加准提咒。為什麼呢?如果各位理解了“乃至一時”,也就知道為什麼要很多都翻翻了,就是希望能觸碰到“恭敬、一時”的心態標准和行做標准。
如果這兩個標准都觸碰到了,福德無量,回向給所求危難事情的緩解就有資本了。如果沒觸碰到這個心態標准和行做標准,我們雖然做了如是的事情,只得福不唐捐的最低保障,用這個來回向解除危難雖然也可以,但是動力不足,結果很可能不給力。
4.怎麼念才是甚多功德?
如果想得功德,就要換另外的心態稱念了。我們知道所謂功德很不穩定,很難獲得,如果心行是能促成幫助回歸自性的,這個心行是可以有功德的;如果做了某心行,不能促成幫助回歸自性,就沒功德可言,但有福德可得。所以用菩薩聖號誦念的方式來對治我們的貪嗔癡,解除我們的傲慢和疑惑,這是可以有功德的;用菩薩聖號的方法發現無明,這是可以有功德的;用菩薩聖號的方式念到真實的清淨,可以有功德;但是我們感覺的清淨,可能也僅是自我感覺良好,如我過去說,那可能是沒能力發現更深一層妄想罷了。
這就是《千光眼經》裡提到“勿生疑惑心,如此念聖號”等於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如來的功德,因為這裡提到了要克制我們的疑惑障礙,而其他的經文裡在這部分都沒提到要對治我們內在的三毒五障二惑無明等等。所以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诃薩”,如果用來對治了貪嗔癡,那是有功德可說的;如果用聖號解除了我們的疑惑不信,消除了我們的傲慢堅硬,這是有功德的。因為能解決三毒五障這才是幫助我們回歸自性的努力。我們可以用是否幫助回歸自性來做標准,看一看我們的誦念是否能達到這個效果?往往我們只是借用菩薩聖號的福德回向解決問題,從而讓我們獲得順利的受用,求種種福,得種種利,以這樣的心態,福德會有,但是沒有功德。
如果沒有功德,就不能拿“以此功德回向法界”的老套路了,因為沒功德還說拿功德回向,這就有妄想成分,有傲慢成分。沒有的事情你說有,然後還信誓旦旦的以此許諾什麼,這不是一個正常人能辦出來的事情。這也是我們要調整小回向的原因所在,所以小回向是以福德回向為主,但是或許有功德呢?因為這個事情不一定的,所以回向文裡說到“若有功德乃至福德,全部回向!”這就不犯毛病。功德沒獲得,我肯定有福德用以回向,對事情的解決是有幫助的。
今天的部分就到這裡,阿彌陀佛!
摘自幻海迷局新浪博客《普門品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