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明如居士: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太上感應篇》上面說:“是道則進,非道則退。”這實在是一句不可多得的金玉良言!不僅在世間的做人做事方面,這句話對我們有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在學佛這件事情上面,這句話對我們也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學佛上的“道”是什麼?就是在自己的心地上下功夫,自始自終在自己的內心尋找種種不足和缺點,去除內心的種種煩惱污垢,培養種種美德,使自心本具的光明逐漸顯現出來。所以,六祖大師說:“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確實,學佛別無他事,唯在自己的心地上下功夫而已,猶如一個農民在自己所擁有的土地上不斷地下功夫一樣。大家知道,農民總是不停地在自己所擁有的田地裡除草施肥,辛勤培育呵護著莊稼的成長。一旦發現有雜草,就立即鋤去;一旦發現有小蟲子在危害莊稼,就立即灑農藥去除;一旦發現某個地方莊稼缺乏肥料,立即就施肥灑水。同樣,學佛人也是這樣,要不停地到自己的“心地”裡尋找缺點、不足和種種煩惱污垢,一旦發現,就要立即下決心斷除。如果不仔細觀察自心,發現弱點,尋找不足,那麼無論怎樣學習,都只是在做表面文章、白白浪費光陰而已。

  學佛上的“非道”是什麼?就是遠離去除自心的煩惱污垢這個目標而談論和行持佛法。遠離修心的目標,所謂的學佛行為就成了毫無修心實質的影像佛法。例如,雖然已經親臨放生場所,但是對“為什麼要放生、到底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參加放生”等仍然處在一種懵然無知的狀態,於是雖然參加了很多次放生,但內在的慈悲心絲毫也沒有得到半點增上,自私自利的心絲毫也沒有減少,因此對放生的殊勝性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只是人雲亦雲地說:“放生好!好!好!好!”當被問及為什麼好時,他們也說不出來什麼。又如,雖然參加了一個殊勝的灌頂,但對灌頂是什麼、為什麼要灌頂、灌頂要持守什麼密乘戒律等一無所知,只是傲慢地逢人便說:“我在某某地方灌了一個什麼什麼極其殊勝的頂!殊勝啊!”又如,雖然自己對火供、煙供的儀軌和意義一竅不通,自心也沒有通過火供、煙供得到任何利益,但仍然樂此不疲。這些都是將“佛事”與“修心”這兩件事情進行隔離並放置在兩個不同地方的例子。所以,雖然身體上很辛苦,時間也花費了不少,但自己並沒有得到任何真實的利益,這實在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所以,對於一個學佛人來說,最關鍵的是一定要弄清楚學佛到底是怎麼回事,辨別清楚學佛的“道”與“非道”。一個誠實的學佛人會經常反問自己:正確的佛法到底是怎樣的?我到底有沒有理解正確的佛法?我有沒有誤解佛法?我有沒有走入學佛的誤區?我的所作所為到底是否符合佛法?如果能經常這樣反問自己,則一定會有進步。如果不經常這樣反省自我,就很有可能步入“非道”而不自知。

  事實上,學佛就是要真切地在自己的心地上下功夫。在心田之上,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絕對是一件真實不虛的事情。自己內心的貪嗔癡煩惱污垢斷除一分,內心就得到一分喜悅和清涼;斷除兩分,就得到兩分喜悅和清涼;沒有斷除就沒有喜悅和清涼;內心藏污納垢而不自知,就只能飽受種種痛苦而不能自拔。同樣,在自己的內心培養一分高尚的美德,內心就得到一分安詳和美好;培養兩分高尚的美德,內心就得到兩分安詳和美好;沒有培養任何美德,就沒有任何安詳和美好可言;內心從來沒有對美德生起希求心,則安詳和美好與這樣的人永遠無緣。

  所以,“菩提從心而覓”是“道”,“向外求玄”是“非道”,學佛之人於此不可不知!

  為什麼對這個問題要特別強調呢?因為這是一個“忘卻自心、追逐外境”的時代。對現今的時代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整個社會都在高唱“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口號,這裡的“自然”當然是存在於心對面的外境,而不可能是心本身,而提倡“認識自心、改造自心”的智者卻是鳳毛麟角;人們迷信和崇尚認識外境、改造外境的學問,而歧視和排斥認識自心和改造自心的學問;人們解決任何問題時,總是習慣於到外境上尋找答案,而根本不知道一切問題的根源實際上來自內心而不是外境的道理;人與人產生矛盾和爭端時,人們認為都是自心之外的人和事出了問題,自心之內的一切都是沒有任何過失的;絕大多數人認為,安樂和幸福,痛苦和災難,都來源於外境,因此拼命地到外境上尋找所謂的安樂和幸福,遇到痛苦和災難,都認為是外境強加給自己的,因此拼命地去與外境進行抗爭。這一切歸根結底說明現在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忽略自心、追逐外境的人。

  由於“忽略自心、追逐外境”的習慣從無始以來就在眾生的相續中存在,今生降臨人世之後,也是在這樣的環境和習氣中長大,並且從來沒有對此“大病”進行認真地觀察和思考過,所以不少人進入佛門之後,也不自覺地將這個嚴重的習氣帶到了佛門裡面來。須知,佛法的特色和要領就是觀察自心、認識自心、改造自心,要想真正進入佛門,首先需要改變的就是這一點。如果“忽略自心、追逐外境”的習性不改,即便整天穿著出家的衣服,行持著一些毫無修心實質的影像佛事,實際上都與佛法毫不相干。

  經書上說,諸佛出世皆因一個大事因緣。什麼大事因緣呢?就是讓眾生認識自心、改造自心、修煉自心,以去除自心之上的污垢,顯現心體的光明。這是一切諸佛出世的根本緣由,也是浩如煙海的三藏十二部佛經的指歸處。如果不認識佛法的這個特色,縱然能夠背誦三藏十二部又有何益?所以,背離自心、追逐外境是與諸佛出世的目的格格不入的。雖然身在佛門,但是心仍然追逐外境,不知回歸自心,這樣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佛法的“道”就是背塵合覺、回歸自心,佛法的“非道”就是背覺合塵、追逐外境。每一個真正的學佛人都應當仔細檢察自己的身口意,判斷自心是在“道”還是“非道”之上。如果是“道”,則可以進趣;如果是“非道”,則應當速退!

  摘自《放生心語》(明如居士 著)

 

上一篇:大安法師:為什麼對淨土法門的信心很難生起
下一篇:戒色後生活開始改變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