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萬行大和尚:佛陀的四種精神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歡迎各位同學來到東華禅寺!其實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因緣和合,內因和外緣具足了,才能達成一件事,好事壞事都是這樣。

  例如你們想體驗寺廟生活,有這個需求,而東華禅寺正好舉辦了這個活動,你們又有時間參與,因緣和合了,才達成了今天這件事。

  我們東華禅寺已經舉辦了六屆夏令營,今年是第七屆,每一屆都來了很多學員。回去以後,如果別人問你們:你到東華禅寺去干什麼呀?這麼年輕,不好好學習,跑去信佛!你們應該怎麼回答呢?

  今天我就教你們怎麼回答。你們來到寺廟,不是讓你們來信佛的,而是要教你們學佛,信佛和學佛是有本質區別的。

  既然學佛,究竟要學佛的什麼呢?數千年來,佛教一直長盛不衰,綿延不絕,為什麼呢?因為它的理念值得人去學習,去傳承,去發揚。

  其實釋迦牟尼佛也是一個人,可是為什麼大家把他稱為佛,把他當作佛來信仰、學習,甚至禮拜呢?

  從表面上看,他並沒有什麼特別,也是兩只眼睛一張嘴,可為什麼幾千年來那麼多人,包括一些科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都崇敬他、贊歎他、追隨他呢?

  我們認可一個人,主要是認可他的思想、他的精神,我們學的也是他的思想、他的精神。

  同樣,今天大家來到東華禅寺,也是要學習釋迦牟尼佛的思想和精神。

  釋迦牟尼佛的思想和精神,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歸結起來就是:責任心、忘我的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慈悲博愛的精神。

  如果一個人具足了這四項,他就不是一個凡夫俗子,而是一個賢人,一個聖人。

  什麼是賢人?什麼是聖人?

  賢人是還在修行途中的人,他就像一個初具雛形但還沒有完成的作品,還沒有成型,還不完美,還需要繼續雕琢和打磨。

  而聖人就像一個已經完成的作品,已經成熟定型了。

  釋迦牟尼佛就是一個聖人。當他在修煉的過程中,還沒有大功告成的時候,他只是一個賢人。

  不論是聖人也好,賢人也罷,都是建立在凡人的基礎上。

  各位在座的學員,如果你們胸無大志,不思進取,隨波逐流,那麼你們就是一個凡夫俗子。

  如果你們想成長,想發揮自己生命的價值,發心修煉自我,完善自我,當你們具足了胸襟、器量、格局、責任心和慈悲心的時候,你們就是走在修行路上的賢人。

  當責任心、忘我的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慈悲博愛的精神在你們身上落地生根,和你們融為一體,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事、一切境中,你們身上都能體現出這四種精神的時候,你們就是聖人了。

  所以今天大家來到寺廟,就是來學習佛的這四種精神。我們不需要信佛、拜佛,但我們需要學佛!

  當我們具足了佛的這四種精神時,信眾也會把我們當作聖人來禮拜。

  在做事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逆緣,也就是所謂的小人。當遇到逆緣的時候,你是用什麼心態去面對?你有沒有足夠的心胸器量去包容?

  實際上,每一個逆緣都是來成就我們的,如果你的修為不夠,承受力不夠,這些逆緣就會把你篩除掉,過濾掉。

  人的思想境界是分層次的,你的心量有多大,境界有多高,你的層次就有多高。

  當一個人有了理想,有了願力,有了心胸、器量和格局,在做事的過程中出現任何逆境逆緣,對他而言都不是問題,而且還會有助於他進一步提升。

  如果你的心量很小,沒有理想,沒有抱負,沒有願力,一件很小的事情到你面前,也會變成一件大事;

  如果你的心量很大,你立了志,發了願,要向佛菩薩學習,你就和佛菩薩一個等級,任何大事到你面前也會變成小事。

  我們來到世間,就是要奉獻自己,發揮自己的正能量。

  至於身邊的人自私、貪婪、惡劣、行為不端,那是他們的事。

  我們要管好自己,以身作則,發現別人錯了,要提醒人家,幫助人家。

  我們要像陽光一樣,走到哪裡,就把光明帶到哪裡,哪裡就沒有黑暗。

  不能因為看到別人沒有發揮正能量,我們也跟著消極負面,跟著墮落。

  無論到哪裡,我們都是環境的一部分,只要我們把自己做好了,我們內在的光明就會散發出來,別人就會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改變自己,也會變得光明、美好。

  在座的都非常年輕,都是祖國的未來。當初釋迦牟尼佛離家修煉的時候,也是在這個年齡段。

  佛不是天生的,是經過了刻苦的修學、修煉;無論世間的學問、技藝,還是出世間的修為、修養和境界,綜合素質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才產生了蛻變,成為了佛陀。

  在座的各位如果努力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們身上也會產生蛻變。

  修行是靠日積月累,由量變到質變的,你們不要想著努力一年兩年,就會有很大的突破。但是進步肯定會有的,只要大家天天都在努力,就一定會進步的。

  作為學生,你們每天都要讀大量的書。其實,不一定天天捧著書本才叫學習。

  在生活中,我們每接觸一個人,每看到一件事,每聽到一句話,都用心去看、去聽、去品、去感受、去思考,這也是學習,並且是真正的學習,這樣學來的東西才是我們自己的東西。

  我經常和年輕人說一句話:最會讀書的人,是把自己讀明白的人。

  如果你僅僅讀會書本上的文章、知識、學問,但是你沒有讀懂社會,沒有讀懂自己,有一天當你丟開書本,進入社會的時候,你會發現盡管你學了很多知識,但是卻發揮不了。

  為什麼有些學生在學校裡成績很好,結果到社會上做事卻發揮不了他的長處呢?

  因為他的知識都是來自書本,他不會讀社會、讀自己,沒有把書、社會和人三者結合在一起讀。

  凡是我們聽到的、看到的,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包括身邊的每一個同學、每一個朋友、每一個人,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

  可以說每一個人都是一部百科全書,就看你能不能發現,願不願意從他們身上去挖寶。

  大家來到寺廟,要把心打開。這幾天我們安排了十幾位法師陪你們聊天,為你們答疑解惑,和你們一起生活、共修。

  你們有什麼學習的問題、人生的問題、家庭的問題,都可以問他們。中午吃完飯以後,我也會在會客室,你們可以來和我聊天。

  夏令營期間也安排了我的兩堂課,我會把我的人生經驗和佛學知識,以及一些人生觀、價值觀,分享給你們,做一個參考。

  大家能從五湖四海來到寺廟,非常不容易,這說明你們有深厚的善根和福德因緣。大家來到這裡,就要暫時把這裡當做家。

  我們人要學會到任何一個地方,哪怕是一家酒店、只住一個晚上,也要把它當做家。就是所謂的入鄉隨俗、隨遇而安,這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境界。

  如果你沒有把這個酒店當做家,那天晚上你就會睡不著,會很煎熬。

  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只有自己的家才是家,到朋友那裡不是家,到酒店也不是家,到任何其他的環境都不是家,所以總感覺自己的人生多半在漂泊。

  一個解脫的人,無論到哪裡都能融入其中,也能隨時走出來。可是很多人要麼融不進去,要麼走不出來。

  如果你到任何地方,都能隨時融進去,隨時走出來,你就解脫了,就活得很自在,來去無掛礙了。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盞明燈,不僅要照亮自己,也要照亮他人。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要發光發熱,發揮自己的所長。

  如果說別人有缺點,社會有陰暗面,那是因為我們要成長,這些是我們成長的需要。

  在我們看到別人的缺點、陰暗面的同時,也要把眼光收回來返觀內照,問問自己:我有沒有這個缺點?有沒有這個陰暗面?

  我們既要看清別人,也要看清自己,既要往外看,也要往內看,只有這樣,我們才會進步,才會成熟,才會完善。

 

上一篇:仁清法師:智辨無礙是怎麼回事?
下一篇:萬行大和尚:學佛人如何找到明師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