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人類傳統文化,人人有分。只要你肯學,你就有分,這個東西就是你的。這個裡面內容深廣無盡,我們要學,只能從一點裡頭契入。真正契入之後,它的目標叫你開悟,真正開悟,全通了,不學也通。這個事情說起來很奇怪,其實不奇怪。大乘經上佛說「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法從自性變現出來的,只要你見到自性,自性所變的一切法自然通達。不起心、不動念的時候,你的心是真心,不起作用的真心。這個心一塵不染,這個心廣大沒有邊際,遍法界、遍虛空界,超越空間、超越時間,是自己的真心。遇緣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無所不了,這是佛法。以後變成中國儒釋道統統都走這個路子,都是教你學開悟,不重視記問之學。
《學記》裡還有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東方的學者重視開悟,從小教你背書,「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那都是手段,那不是目的。用這種手段幫助你恢復清淨心,因為你心不專注,你就會分散、會胡思亂想,每天讀這個書,書讀得很熟,就是收心,目的在此地。正是孟夫子所說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放在外面的心收回來,是這個辦法,這就是修定。一定要知道,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種不同修定的方法,統統都是修禅定,念佛法門也是修禅定。
所以《金剛經》上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任何一門都會見性,你只要用這個方法都會明心見性。你說,我讀《新舊約》能不能見性?能。讀《古蘭經》能不能?能。你只要用這個方法,只要心先達到清淨、平等,後頭覺就是開悟。不管什麼東西,你只要是一門去讀。因為它是收心的方法,所以完全沒有差別,問題就是你會不會用這個方法,你有沒有耐心堅持下去,一直堅持到開悟。先得到清淨,再得到平等,後面就會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