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怎樣才能讀懂佛經?讀經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很多人對讀佛經的事情,覺得很頭大,因為讀不進去。有的能順下來,就急急忙忙的讀下去,當成了交作業。可是我還是希望各位讀經能按次第走,不能急,也不能怠惰不努力。

  我們為什麼讀經?

  讀經很急的人有很多,把讀經當成了工作,必須做完才踏實。可是我們到底為什麼讀經?並非是我們學佛了,就必須完成讀經的這個作業,而是佛法在經中埋藏、法門也在經中埋藏、佛教的教義深理還是在經中埋藏,我們學佛都想知道諸佛本懷、諸菩薩慈悲之心,可是不深讀經文,這些內容都是紙上得來。所以讀經的根本目的不是消業、不是培福、不是持戒、不是克制妄想、雜念,這些都可以在讀經的過程中獲得,但是這些都是副產品,並非主產品。讀經的主產品是你得知道佛經中到底說了什麼,再通過和個人根基的連接,獲得當下能受用的教誨,這才是讀經的根本目的。

  當我們讀到一個道理了,是否明白並不取決於從哪部經文中獲得,而是取決於是否和我契機。

  如果和當下的我不契機,讀到的這個道理只能暫且擱置,什麼時候修為能和此道理接軌了,這個道理的指導作用才能出現,不然的話都是意義不大的。因為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的教育,上有等、妙覺的大菩薩,下有地獄道的苦難眾生,所以佛經依然是要面對九個法界宣說,並非只是單獨針對人道而說。現在有人說佛法是對人說的,這個理解在人道來說是對的,但是和佛法的宏大,和佛陀的平等、慈悲不相應。

  我們不能一下讀得全懂,如果你是等、妙覺了,或許在經文裡可以懂得最多,但是最後佛陀說:佛陀的智慧、佛法的深奧,只有佛與佛才能得知,就連等覺、妙覺的大菩薩,都只能知其少分,而不能得全其味。所以我們在佛法裡、在經文中、在法門裡,只需要攫取和自己契合的那一部分就好,至於其他的部分要學會擱置,就是放在那裡不去管他,如果非要去執著這個道理,就成了後續的所知障。等什麼時候自己的修為靠近了,再取出這個道理,這就是合適的,不會被所知障難住。

  讀經的部分過去我們分享《佛教框架體系》的時候列了三大塊內容,第三塊方法論的第三個部分裡列出了《九字讀經》的方法,我也多次和大家提到,希望你們自己多去練習思維。經文在手我們要如何面對?首先各位要深知:一本看上去很簡單的佛經,就算篇幅再小、文字再簡單、道理再平實,都是來自佛陀慈悲教誨。其中的深意並非只是文字承載的那個深度,如果我們挖不進去,就只當是文字傳遞的那些意思的話,這就是“望文生義,三世佛冤”了。

  經文中佛陀提醒我們,佛經是佛陀的真身捨利。

  這個真身捨利就是法身了,並非是應化身的那些血肉軀體結成的捨利。法身的捨利自然要比應化身的捨利更珍貴、更難得、更殊勝,但是為什麼佛經在我們手上卻展現不出這種宏大呢?是因為我們沒會讀,正是因為讀不懂、深挖不下去、更多只是留在表面,這種理解只能說還太膚淺。我們學佛,自然不希望自己稀裡糊塗的走這條路,所以祖師大德也是這樣,讀經,理解深意,和我們做的是一樣的事情,和我們讀的是一樣的經文。

  當我們面對一部經文的時候,你要知道在這部簡單、平淡的經文前,多少大德從此開悟、多少祖師從此覺醒、多少眾生從此得度、多少煩惱從此煙消雲散!所以拿到經文的時候,真的如《開經偈》說到的: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今天遇到了,一定要有一個期許,希望自己能懂得佛陀的真實教誨。如果真的這樣想,那麼對經文的恭敬、對佛法的珍重、對三寶的依靠、對佛菩薩的感恩的心,一定會升得起來。往往我們現在“形式主義”很昌盛,我也是“形式主義”的,不支持一些走形式的事情,可是這個恭敬心、誠敬心,真的很多同修沒有。

  當我們強調再三:你要恭敬、你要誠敬!其實這都是廢話,因為內心裡就升不起來這個心,裝個樣子三天、五天,就裝不下去了,所以我們必須從心地裡了解這些,那個恭敬心才會起得來,這個時候不用人在邊上叨咕叨咕的提醒,你會一直保持,乃至可以深達骨髓一樣不會丟棄。

  讀經的基礎心態就是這樣,讀經的目的、讀經的方法、深挖的手段,這些都叨咕過了,再說就是讀經的次第步驟問題,步驟我的建議三部走。(《地藏菩薩本願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佛說阿彌陀經》)

  阿彌陀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

 

上一篇:佛經上說的各種富貴人前世的種種因果
下一篇:淨空法師:往生極樂世界,一切不明了的全明白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