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智能上師:薛簡問心,坐禅傳燈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神龍元年上元日,則天·中宗诏雲:“朕請安、秀二師宮中供養,萬幾之暇,每究一乘。二師推讓雲:‘南方有能禅師,密授忍大師衣法,傳佛心印,可請彼問。’今遣內侍薛簡,馳诏迎請,願師慈念,速赴上京。”師上表辭疾,願終林麓。薛簡曰:“京城禅德皆雲:‘欲得會道,必須坐禅習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脫者,未之有也。’未審師所說法如何?”師曰:“道由心悟,豈在坐也。經雲:‘若言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何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是如來清淨禅;諸法空寂,是如來清淨坐。究竟無證,豈況坐耶。”

  六祖在世時期的皇帝是中宗武則天,歷史上對她的評價不一,有說她不好的,也有說她是明君的。從歷史記載上看,武則天是個善根特別深厚的人,她曾經出過家,後來還俗做了皇後,最後成了女皇,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女性。

  從因果上講,武則天的佛緣特別深厚,她做皇帝的福報是怎麼來的呢?傳說,當年釋迦牟尼佛講法時,大家都到佛前做供養,武則天那一世是個小姑娘,她什麼都沒有,就只好捧了一捧沙子,走到佛前虔誠供養,佛接受了她這一捧沙子。因為她以清淨心用沙子供養佛陀的緣故,她得到了做皇帝的果報。

  武則天做皇帝時,對佛法極力地護持,而且她自己也修持佛法,有人說她是開悟證果的大菩薩。

  當時有兩個著名的禅師:一個是神秀大師,一個是惠安禅師。神秀大師在北方的名聲非常大,惠安禅師也是另一個宗派裡有名的大禅師、大法師。武則天雖然治理著國家,但是她還要請這兩個大禅師到宮中來供養,來學習了解這二位禅師的傳承及法要。他倆都推說自己的水平不行,說南方有惠能大師,他是得道的高僧,那是真正得到五祖衣缽的人,是確實了解諸佛菩薩法印、心印的人,也是真正的了解佛陀正法眼藏的人,你應該把他請到宮中來做供養,向他請教法義,這樣更殊勝。我們擔當不了這樣的重任。能讓賢,這是他們的道德修為所至,這件事體現了神秀大師和惠安禅師的高風亮節。

  由於兩位禅師的極力推薦,武則天就派了一個叫薛簡的內侍去請六祖,薛簡“馳诏迎請”,這就是當時的緣起。

  薛簡到了曹溪南華寺,見到六祖說明來意之後,六祖不願意去。請到宮中就是國師,也就是皇帝的老師,在法位上來說是有了最高的成就,但也意味著會離開寺院和大眾,就不容易回來了。因此六祖就推托說,我身體不好,不能去宮中接受供養,我還是願意老死在山林之中。

  薛簡聽六祖這麼一說,也沒有辦法,既然六祖去不了,那就請教請教佛法吧。他說,京城裡修佛法的人很多,修禅法的人也很多,大家眾說紛纭,意見不一,我想向您請教獲得解脫的心要,然後再把您解答的問題到回去,轉述給中宗。

  六祖說,你有什麼問題就問吧,我來給你解答。

  薛簡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要想開悟證果得解脫,必須要修禅定嗎?

  六祖的見解是:“道由心悟,豈在坐也。”佛性是由心悟出來的,而不是坐出來的。

  由定生慧,獲得解脫。這個觀點對不對?應該說沒有錯。我們必須通過禅定爆發出智慧來,才能夠得到解脫,但真正證悟了禅法,或是三昧、大圓滿、大手印,到了這時候,解脫和坐還真沒有關系了。因為遠離能所進入不可思議的狀態之後,跟打坐一點兒關系都沒有了,打坐只是一個台階。六祖說:“道由心悟,豈在坐也。”意思說悟道不在於打坐,但並不是不打坐。比如六祖在獵人隊裡的時候,每天都禅修打坐,而且他一座能坐很長時間。我們要明白六祖的心意是什麼?禅不在坐臥,這是禅的本質。

  六祖說:“若言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如果說如來有坐有臥,這是還不了解如來的本質,如來是沒有坐臥的。六祖接著解釋說:“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是如來清淨禅。”我們的佛性,沒有生,也沒有滅;沒有來,也沒有去。我們一旦了悟它、認識它、運用它的時候,就獲得解脫了,這叫做如來清淨禅。

  六祖又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淨坐。”是說我們的佛性不生不滅。所有的法,就是一切的顯相,一切的妙用,它盡管顯相,顯等於沒顯,諸法本來空寂,這個就叫如來清淨坐,這才叫真正的坐禅。六祖講這個坐禅和解脫,都是以不離自性為根本來宣講法要的。“究竟無證,豈況坐耶。”佛性本來就沒有修、沒有證,哪還有坐和不坐呀。

  簡曰:“弟子回京,主上必問。願師慈悲,指示心要,傳奏兩宮及京城學道者。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冥者皆明,明明無盡。”

  師雲:“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之義。明明無盡,亦是有盡,相待立名。故《淨名經》雲:‘法無有比,無相待故。’”

  簡曰:“明喻智慧,暗喻煩惱。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煩惱,無始生死憑何出離?”

  師曰:“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若以智慧照破煩惱者,此是二乘見解。羊鹿等機,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簡曰:“如何是大乘見解?”

  師曰:“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禅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薛簡接著說,我回到宮中皇上肯定要問我,可我還是不太清楚,請祖師再給我講一講,再者說了,我回去之後,還要告訴京城裡那些學禅學道的同修們。我聽明白了,我的心就光明了;我再告訴別人,別人的心也就光明了。

  六祖聽薛簡這麼一說,馬上根據他的情況來開示:“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之義。”這個道沒有明暗,你說你的心光明了,告訴別人,別人的心也光明了,但我們的佛性沒有明和暗。“明明無盡,亦是有盡,相待立名。”你說燈燈相傳無有窮盡,要說是無窮盡,那就又有盡了。因為你落到無盡當中,就會產生有盡。所以說:“法無有比,無相待故。”

  薛簡反問六祖說,這個明比喻智慧,暗代表著煩惱,我們不是煩惱很重嘛。我們要用智慧破除煩惱,如果不破除煩惱的話,怎麼出輪回呢?實際上,薛簡還沒有了悟六祖大師的本意,他的根器還差了一點。

  六祖馬上給他解釋說,菩提轉煩惱,這個是屬於小根器人所修的方法。上根器的人,菩提和煩惱是一樣的,“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如果你是用智慧照破煩惱,這個屬於是二乘的見解。所謂二乘見解,就是羅漢、辟支佛的修行,這種修行較慢,不透徹,上根的修行者不這麼修。

  薛簡問六祖,上根人該怎麼修?怎麼才能解脫呀?

  六祖給他開示最上根的人也就是大乘見解的人是怎麼修持的,六祖說,明與無明,智慧和煩惱,凡夫見到的是兩個,認為是有智慧和煩惱,有明和無明。在諸佛菩薩的解脫狀態當中,明和無明是一個,世間和出世間法是一樣的,輪回和涅槃也是一樣的,這個世界和無量的諸佛世界也是一樣的。“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凡夫認為這個是娑婆世界,想趕緊離開這個世界到極樂世界去,明白了這個無二的道理,這個地方就是解脫的地方。在諸佛菩薩的境界裡,這個娑婆世界就是極樂世界。

  “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六祖講,你了達佛性的時候,就知道它在任何時候都不增減。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住煩惱而不亂,居禅定而不寂。”認識了達這個本性之後,所謂的一切煩惱、菩提是沒有什麼兩樣的,你不一定非要轉化它。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過去有個公案:有個徒弟問他的師父:“師父啊,什麼叫做本來空?請師父給我開示一下。”師父說:“業障。”徒弟接著問:“那什麼是業障呢?”師父又說:“本來空。”這個徒弟最後還是不明白。這個公案告訴我們,所有的業障它是空寂的,是了不可得的。一旦了知它了不可得的時候,這個業障就不叫業障。上根人就是這樣修持,一下就能了悟到什麼叫做業障,什麼叫本來空。業障即本來空,本來空即業障,它們倆是一個。大家可以仔細地參悟一下。這個禅法要求我們一切都是平等的,沒什麼業障也沒什麼菩提,所有的法本質都是一樣的,這樣才能獲得解脫。

  “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道,就是指我們的佛性,也就是我們的真心。真心是在內在外還是在中間?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看看它究竟在哪裡?找了半天,結果發現它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但是我們要用的時候,它又在內,又在外,又在中間。我們的心不用的時候找也找不到,用的時候呢什麼地方都有。

  比如現在能聽聲音的這個就是我們的佛性在用,用嘴講話也是我們真心的妙用,明白能講能聽的這都是佛性在用,這就叫明心見性。我們現在都在見著性,我們的佛性都在放著光,那我們為什麼沒有解脫呢?因為我們不敢承認這是佛性在放光,也就是說我們不會運用這個佛性。

  明白現在所有的起心動念,都是我們佛性的顯現,這時候才知道,佛性從來也沒離開過。噢!這個就是我們的佛性在放光啊!其實,明白了,佛性也沒有增長;沒明白,佛性也沒有失掉。所以說,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六祖壇經心要直解》宣召品1 薛簡問心,坐禅傳燈

 

上一篇:人間天:我們為什麼要念佛?如何念佛得諸般利益?
下一篇:面臨眾生不斷騷擾,大仙束手無策,使用佛法得以解脫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