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智能上師:智隍守體,六祖令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禅者智隍,初參五祖,自謂已得正受。庵居長坐,積二十年。師弟子玄策,游方至河朔,聞隍之名,造庵問雲:“汝在此作什麼?”隍曰:“入定。”策雲:“汝雲入定,為有心入耶?無心入耶?若無心入者,一切無情草木瓦石,應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識之流,亦應得定。”隍曰:“我正入定時,不見有有無之心。”策雲:“不見有有無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隍無對,良久,問曰:“師嗣誰耶?”策雲:“我師曹溪六祖。”隍雲:“六祖以何為禅定?”

  禅者智隍是五祖大師弘忍的弟子,和六祖應該是師兄弟。他認為自己已經獲得正定了,於是就找了一個小廟,跟閉關一樣,每天就是禅修打坐。“積二十年”,這不是說一座能坐二十年,是說二十年不間斷。這是非常大的功夫、禅定力。

  這時六祖的弟子玄策,就是前面講的和永嘉禅師認識的那個弟子,他游方行腳來到了河朔(泛指黃河以北),聽說這裡有一個高僧,靜坐了二十多年,而且禅定力非常強,就想去拜訪。

  玄策來到小廟,見智隍禅師正在打坐入定,就問:“汝在此作什麼?”你在這做什麼呢?玄策知道他在打坐呢,故意問是想看看他的道力怎麼樣。

  “隍曰:入定。”我在入定呢,你別打擾我,我要入定。

  玄策就開始問了:“汝雲入定,為有心入耶?無心入耶?”你在這兒入定,是有心入定,還是無心入定?這就給他擺出兩個道來了。玄策的理念一直是六祖大師的理念,不論禅定解脫,唯論見性解脫,所以他才這樣問。“若無心入者,一切無情草木瓦石,應合得定。”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什麼都不想什麼心都沒有的話,磚頭瓦塊草木跟你是一樣的,它們也沒有心,它們等於也在入定。他接下來又說:“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識之流,亦應得定。”就是說你要是有心入,所有的眾生都是有心的,也應該是得定的。

  玄策非常厲害,給他出了道兩難的題,你是有心入還是無心入。要是無心吧,你就是石頭瓦塊;有心入呢,一切凡夫眾生也能入定。

  這時智隍就回答了:“我正入定時,不見有有無之心。”說我入定的時候不見有心和無心。他回答的也挺好。

  “不見有有無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這是他倆在一層一層地探討甚深的法義。智隍說我正入定的時候沒有有心和無心,他這句話落在哪裡了?落在正入定上了。玄策說真正的定哪有出,哪有入啊。“若有出入,即非大定。”玄策抓住他的話把了——你入定沒有有心和無心,按你的說法就有出定和入定的說法。

  智隍禅師讓他這一問,沒法回答了,被問住了,“隍無對。”呆了一會兒,他就明白一點東西了——這人能把我問住,說明他來頭不小。智隍禅師他也是大根器人,馬上就問玄策:“師嗣誰耶?”你這麼厲害,你的師父是誰呀?玄策說我的師父是曹溪的六祖惠能大師。通過一番對話之後,智隍禅師知道玄策比他水平要高明,他就低下頭來。別看他一坐二十年,他能低下頭來,他的因緣就殊勝了。因為什麼?他想真實地往前走!

  這時智隍就問:“六祖以何為禅定?”六祖大師他是以什麼為禅定呢?玄策就開始給智隍講,他是怎麼講的?我們看下面的經文。

  策雲:“我師所說,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禅性無住,離住禅寂;禅性無生,離生禅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這段把六祖大師的總體思想都說清楚了。

  “妙湛圓寂,體用如如”,體和用是一樣的,這一段講的是定。我們前面在《定慧品》也講過,真心不用的時候是定,也就是我們的佛性啊,我們每天都要安住它。你眼睛看,聽我說法,我在講法,這個就叫用,用的時候叫慧。這些叫什麼呢?叫體用。這就是玄策講的六祖的禅法——“體用如如”。

  “五陰本空”,五陰指的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五蘊本空,這個需要我們在五蘊當中了達它的真實相貌之後,做到任何時候都能無所住,不是不要五蘊,是不住它就行了。

  “六塵非有”,色、聲、香、味、觸、法是六塵。六祖的禅法,不是不要六塵,也不是不要六根,六根對六塵,盡管用盡管做,也就是隨便出隨便入,做到不留痕跡就行,所以說“不出不入”。還有“不定不亂”,也不定也不亂,也不非得要禅定。六祖的禅法實際上就是任運自然的、自在的一種禅法。

  “禅性無住”,六祖的禅法就是無所住。“離住禅寂”,這個對治什麼呢?對治智隍對禅法的理解,不要住在禅的空寂上。我們可能認為打坐沒有妄想,清清靜靜,這叫禅。不用的時候肯定要了無一物可得,但用的時候是盡管做一切事,而做事的時候沒有做事想,這個是六祖的禅法,不要執著在禅定和寂靜上。

  “禅性無生,離生禅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就是心時刻像虛空一樣,起心動念的時候,像在虛空中生閃電,正如“還如太空生閃電”,盡管起心動念,盡管看、聽、做,但是要回歸於虛空。虛空當中升起萬法,又回歸於本體,就是這麼一個道理。“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是什麼意思呢?雖然是這個樣子,但是還沒有虛空的概念,這就把六祖的禅法全都講出來了。

  隍聞是說,徑來谒師。師問雲:“仁者何來?”隍具述前緣。

  師雲:“誠如所言,汝但心如虛空,不著空見,應用無礙,動靜無心,凡聖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

  隍於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無影響。其夜河北士庶聞空中有聲雲:“隍禅師今日得道。”隍後禮辭,復歸河北,開化四眾。

  智隍本身是個大修行者,他一坐二十年不動,這種禅修的力量很殊勝,他的問題在哪裡呢?就是執著在禅定上,而不知道所有的用都是佛性的顯現,嚴格講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差別也在於此。小乘佛法就貪著禅定的寂靜想獲得這種解脫,而不知用的時候也正是體的顯現,用的時候也是定,菩薩就知道用即是體,“體用如如”嘛。

  智隍聽玄策這麼一講,哎呀!你真是好啊!六祖大師講的這個禅法太殊勝了。這就把他救活了,不是死禅了,而是不出不入的禅定了。他馬上就不閉關了,“徑來谒師”,趕緊找六祖大師去了。

  智隍見到六祖,就把玄策跟他見面說法的這個因緣講了一下,六祖大師就說:“誠如所言,汝但心如虛空,不著空見”,心應該像虛空那樣,但是不要執著在虛空裡邊就可以了。“應用無礙,動靜無心,凡聖情忘,”就是說別有我是聖啊、別人是凡啊這種概念,大家都是一樣的。

  這時候六祖把智隍講的法重新又簡單地概括了一下,這個實際上和剛才開示的一樣,“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這個更透徹了義。

  “凡聖情忘”,就像《金剛經》裡邊講的佛度了多少人,得了什麼佛眼吶、法眼吶、肉眼吶,佛沒有得什麼眼,和這個道理是一樣的。得到了這種果位,也沒覺得自己有這個果位;得到這種神通了,也沒覺得有這個神通;得到了這種功德,也沒覺得有這個功德。也就像《金剛經》裡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去除了這些微細的法相,就能得到究竟的自在和解脫了。

  “能所俱泯”,什麼叫“能”啊?就是有我。“所”呢?對境。有能有所,就是有對境了;沒有能所,就是我也不存在,法也不存在。這樣的話就是進入絕對統一的一個狀態,我們稱這為什麼呢?叫禅境,也叫做大手印、大中觀、大圓滿、三昧,只是叫法不同而已,都是“能所俱泯”。

  “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時時刻刻能做到這一點,沒有定的出入,從禅宗講就是說已經達到重關和牢關的解脫境界了。

  智隍聽到之後一下子也就徹悟了。你說在古代吧,大智者們這麼一講一聽,就能夠解決問題了,包括永嘉禅師、懷讓禅師、行思禅師、智隍禅師,這在於什麼呢?是他們都有非常雄厚的底子,只是在修行的路上沒有回歸到原本的這個狀態,通過六祖大師這麼一點撥,馬上就把所有的枝枝叉叉全都砍掉,融入“圓覺”的這種狀態了。

  “二十年所得心,都無影響。”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他這二十年也沒白學,包括他在五祖那裡的修學,但還是在六祖大師這裡得到了徹悟。

  六祖給他開示完之後,他已經得道了,徹證本來了,河北有人聽到空中這個聲音了:“隍禅師今日得道。”他後來就來到了河北這個地方弘揚正法。

 

上一篇:智能上師:印證永嘉,一宿道歌
下一篇:智能上師:禅旨誰得,會者無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