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修心七要》講記(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達真堪布仁波切宣講於2017年6月22日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從今天開始講解《修心七要》。《修心七要》主要宣講的是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菩提心的修法屬於大乘佛法。佛法講了三種方法,即三士道: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這三種方法,是針對三種根基、三種不同意樂之眾生而宣講的。

  人與人的根基不一樣,追求的目標也不同,學佛也是如此。有的人沒有遠大的理想,只是追求暫時的利益。很多學佛人都屬於這種,口頭上說要解脫甚至要成佛,實際追求的是暫時的利益、世間的福報。不僅在家修行人,也包括出家修行人。這樣一來,無論所學的是大乘佛法,還是小乘佛法,都不可能得到如是的功德。想得到世間的福報,暫時的利益要有方法,只要通過正確的方法修行,就能達成心願,這叫下士道。

  今天為什麼要講這點?在座的學修《修心七要》之人,首先要反觀自心,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學佛的目的是什麼?明確目標很重要。現在的學佛人,很多都很茫然,沒有目標或目標不明確,跟著別人鹦鹉學舌般地說:“我要解脫,我要成佛!”解脫、成佛是何種概念?這是你真正想要、想追求的目標嗎?不是。雖然所學的是小乘法或大乘法,但追求的依然是世間的福報,要的是暫時的利益,那麼,法對你而言,依然屬於世間道——下士道。也許還不一定能達到下士道。

  下士道有下士道的修行方法。若按此方法修持,條件具備,就可以得到人天安樂;否則,連人天的福報都得不到,這叫盲修瞎煉。結果就是下地獄。佛在經中雲:不如法修行,正法也成惡趣因。

  現在很多學佛人不明理,心靈上有很多疑惑:我為什麼得不到這些功德和利益?我的人生際遇為什麼如此悲慘?為什麼一切都不順利、不如意?學佛後反而更糟糕?

  其實並非如此,這有幾種可能:第一,自己修行不如法,雖然學佛十年、二十年,依然沒有確定目標,也沒有正確的修持方法,導致佛法變成了墮落惡趣之因,給你帶來了很多不順心之事,甚至帶來了災難。可以說,這是盲修瞎煉的結果。這些人雖然很精進,也肯付出,但因為沒有正確的目標和方法,一切努力都會付之東流,一切付出也都無濟於事,越學越修反而越跟自己的內心背道而馳了,真的非常可惜!

  如果有正確的目標和方法,如此精進和付出,經過十年、二十年的修行,即便沒有成就,也快接近成就了。

  第二,雖然有正確的方法和目標,學修很精進,也很如理如法,但違緣重重,依舊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實際上這都是好事,這叫重罪輕報。我們都是凡夫,往昔造過無數的惡業,這些必須要消掉。可能一部分惡業很難通過精進修行而消除,要用重罪輕報的方式才能徹底清淨。有的業不必這樣,而有的業就必須這樣。

  當年佛在世時,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提婆達多,他犯了數個無間罪,但最後對佛生起了極大的信心,進入了佛門,並且能精進修行,雖然命終後下了地獄,但瞬間就脫離了地獄,這也是一種重罪輕報。按小乘教言而講,他犯的罪都是定罪,這個業是必須要承受的,但是時間很短。

  還有很多諸如此類的例子,即使所犯的不是無間罪,而是其他的罪業,但根據動機、對境,罪業是輕是重,還很難定論。有的看似嚴重,實際並不嚴重;有的看似不嚴重,實際很嚴重。很難一概而論。

  重罪輕報是好事,只要堅持修下去,前途一定是光明的,最起碼來世不會再投生輪回了,也很了不起,是好事。其實,學佛修行的過程中,有一些所謂的坎坷和不順心的事情,都是好事。當然,有竅訣、有修行都是好事,反之,有可能是壞事。

  為什麼說是好事?如果有轉為道用的能力就是好事。否則,在這些遭遇或對境中把握不住,甚至造業了就是壞事。

  所以,如果自己的學修非常如理如法,卻依舊發生不如意的事情,也不要退失道心。能轉為道用就是好事,是重罪輕報,也是成就的助緣。

  我講的這兩種情況,後面這種情況很少。身為學佛人,卻做不到如理如法修行的情況比比皆是。盲目的學佛修行就是不如法的,是很難成就的。

  以上講的是下士道的修行——追求世間的福報和人天的安樂,都是有方法和要求的。首先要有因果輪回正見,在此基礎上斷十惡,行十善,並且要積累資糧——上供下施,還要有殊勝的願做連接,才可以獲得人天福報。

  審視自己是不是下士道修行者。自己的內心對自己來說是透明的,自己最清楚自己。自己是不是這種修行人,自己學佛修行的目的是不是在世間的福報上,自己內心希求的是不是世間的福報……如果是這種情況也可以的,因為每個人的根基和意樂不同。

  佛也不會反對這種做法,只是給你個建議,讓你明白這樣做不究竟。即使你得到了人天福報,也不過如此,依舊沉淪在火坑裡,最終不可能得到人間的安樂。但你實在想求、想得到這些東西,佛也不會勉強你。佛會針對你講下士道的修法。

  第二種情況是中士道——求自我解脫。這類人的相續中有無偽的出離心。出離心指明白輪回的自性即痛苦。輪回如火坑,如羅剎洲,如毒蛇窩,無有任何安樂。

  社會上很多人常常說沒有安全感,輪回裡何談安全感?男女都一樣,都沒有安全感,歸根結底,所有人都是無依無靠的。真正遇到對境的時候,都是很無奈、很迷茫的。不知所措,無依無靠,哪裡來的安全感?不要自欺欺人。

  有人問:你能不能給我安全感啊?對方答:我能給你安全感……六道輪回裡能有安全感嗎?能得到真正的安全感嗎?不可能的。

  所以,中士道修行者了知輪回是痛苦的,想要超脫輪回。“我要遠離、結束輪回,一心一意求解脫。”求超越的境界。想結束輪回,就要結束內心的束縛;想擺脫輪回,就要擺脫業力。

  若真想超越自我(超越自己的內心,超越雜念,超越我執煩惱),就要超越內心的束縛。我們的內心是有束縛的,猶如籠中之鳥。以我執煩惱捆縛自己,把自己關在小小的籠子裡,不會有自由自在、輕松快樂之時。

  人人都喜愛自由自在,無論小孩、大人、男人、女人……皆是如此。若不能解決內在的問題,不能超越自我,想如小鳥一樣自由自在地飛翔,是不可能的!

  其實,真正修持小乘佛法之人非常了不起!因為他們已經看清了輪回的真面目,而我們卻沒有,還總是一副輕蔑的樣子,什麼“南傳,這是修小乘佛法的……”好象自己很了不起,高人一等。雖然我們都是修大乘佛法、修密法之人(密法基本上是佛的境界),但依舊沒有看透輪回,沒有看清輪回的本面。

  我佛慈悲,傳講佛法時,首次講的是輪回、苦谛,有漏皆苦——凡是有漏的就是痛苦的,離不開痛苦的自性。但我們沒有搞清楚,沒有弄明白,沒有做到啊!而修小乘佛法的中士道修行者——求自我解脫之人,至少看清了輪回,有出離心的基礎。在此基礎上,修無我的智慧,就可以獲得聲聞(阿羅漢)的果位,甚至是緣覺(辟支佛)的果位。

  雖然此處講的是中士道,我們也要觀察自己的內心深處,到底追求的是什麼?是不是在追求自我解脫?也許很多學佛人想:“不是的,我是修大乘佛法的,是要成佛,要度眾生的。”雖然口頭上是這樣說的,但行動上不是這樣做的。

  成佛到底想得到什麼?佛具有廣大的神通,廣大的智慧,殊勝無比!佛這些功德是究竟的果位,也是不可思議的能力。有些人一心想得到這些。

  有的人口頭上說:“我要往生,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目的是什麼?“我再也不回來了,再也不輪回了。”這種人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清淨、非凡,不可思議。

  現在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還有一些美麗的環境,都不能與西方極樂世界相媲美,《阿彌陀經》裡描述的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喜歡阿彌陀佛,也喜歡觀音菩薩,因為你知道他們很慈悲,想得到他們的保佑,希望他們能把你捧在手裡,呵護著你……這種心態也是自私的,依舊是在求自我解脫。

  這種人能不能成佛,能不能往生?不能!成佛、往生都是大乘佛法講的。《阿彌陀經》、《無量壽經》都是大乘佛法,都強調:若沒有菩提心作基礎,不可能成就,都是空中樓閣。我們自己內心的願望,真正想追求的東西是不是如前所講?如果是,就不是大乘佛法,不是大乘修行人所追求的,不是大乘修行人要達到的目的。如果你的內心是小乘,可以追求自我解脫。

  有的人想:我這樣學修,是不是可以擺脫輪回,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取決於你的發心。我們講願行,首先有願望,再有行為,二者要一致。但現在,雖然你的願望是自我解脫,但行持的卻是大乘佛法,願與行是不一致的。這樣下去,可以確切地說,不能解脫!這樣學修,也叫盲修瞎煉,結果就是下地獄!

  如果你沒有更大的理想,只想自我解脫,干脆就修阿含——小乘佛法,能得到阿羅漢的果位。想得到再高的境界——辟支佛的果位,不但要證悟人無我,還要證悟一半的法無我,才可以成就辟支佛的果位。這樣如理如法地修持小乘佛法,就不會大失所望,最後能得到暫時的解脫。

  想獲得這樣一個成就,佛並不反對,但會觀察你的根基並給出建議。無論是阿羅漢,還是辟支佛,都不是究竟的果位。雖然他們擺脫了輪回,卻墮落了寂滅邊,不能度化眾生。還留了一些業,還有一些不了知,還有一些無明,所以還沒有達到最高境界。他們的內心也是如此,雖然擺脫了輪回,但內心還不夠自由和開放,還是很恐懼紅塵,恐懼凡夫,不敢去接觸。

  他們為什麼入了寂滅?因為有逃避心,不敢接觸紅塵,主張出離。每每講出離心的時候,一聽輪回是毒蛇窩、是火坑就恐懼不已。

  凡夫有很多煩惱和瑣事。有些人上山出家沒多久,就想逃避,不如法修行,還找各種理由掩飾。有些人看到後就起煩惱:“都成為出家人、學佛人了,為什麼還會這樣?”雖然出家了、學佛了,但大部分人還是凡夫,還有煩惱和習氣。只要是凡夫就會有很多情緒,會時而高興,時而生氣。凡夫被業力牽引,雖然不想擾亂他人,傷害道友,但業力現前時依舊身不由己。

  有些人對這些現象很疑惑,覺得奇怪。那你說說你的理由,難道上山剃頭了,就等於成佛了嗎?上山剃頭了,只是一個好的開端,但他還不是菩薩,更不是佛,所以有一些不太好的行為也是正常的。

  小乘修行人畏懼接觸凡夫,他之所以不度化眾生,就是因為沒有勇氣和能力,更沒有發心。雖然他也具有一點慈悲心,但這種慈悲心就象斷臂的母親,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兒子被水沖走而無能為力一樣。

  以此比喻,說明他的內心不夠勇敢。而大乘修行人所具有的慈悲心完全不同,如同一個勇士之子被困在了戰場,與敵人進行生死較量。父親知道後,不僅僅祈求兒子能平安無事,而是毫無畏懼地沖進戰場將兒子解救出來。以此比喻,說明大乘修行人具有的慈悲心。

  大乘修行人應具有的心態是:我要拔除眾生的痛苦,我要給予眾生安樂!阿羅漢沒有這種勇敢之心,是不究竟的。所以,佛會告訴他,應該追求佛果,修持大乘佛法。如果實在不願意,沒有這個意樂,也不勉強,隨順他的意樂,就教授他中士道——小乘的修持方法,先修出離心,在此基礎上,修持無我的智慧,就可以獲得阿羅漢的果位。

  第三種是上士道的發心。學佛的目的是追求佛的果位——成佛。成佛之後要度化眾生。成佛並非最終目的,度化眾生才是最終目的。只有成佛後,才擁有度化眾生的能力,才能轉法輪,才擁有自己的教法。在自己的教法下才能度化眾生,尤其是度化與自己有緣的眾生。讓無數的眾生獲得解脫,這才是最終的目的,而不是為了自己享受,也不是為了擁有神通等功德。

  其實,發菩提心也分幾種方式,其中之一是,讓眾生先成佛,自己再成佛,文殊菩薩和地藏菩薩就是這種發心。文殊菩薩已經成佛了,但是他不會示現成佛,而是以菩薩的身份度化眾生。他發願直至眾生度盡,輪回掏空了,才會示現成佛。事實上不會有這樣的一天的,所以文殊菩薩不會示現成佛。成佛和示現成佛是有區別的,真正成佛是在密嚴剎土——自己的自心、本心(禅宗講的本來面目),回歸自性。徹底回歸自性就是成佛。

  但示現成佛不同,每一尊佛都有自己的剎土。如釋迦牟尼佛是在娑婆世界的印度示現成佛,是為了給眾生看,是為了轉法輪。他共轉了三次法輪,針對不同根基的眾生,宣講了不同的法門,距現在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按藏地的算法有三千多年)。在此過程中,有無數眾生學修了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從中得到了不可思議的利益,甚至出現了無數的成就者。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的意義所在。

  成佛是為了轉法輪度化眾生,為眾生成佛叫菩提心。因為舊噶當派的大德們都特別注重世俗菩提心——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他們的修行與眾不同,都是超越的境界。他們撰著的教言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語,但具有非常的加持力和影響力。恰卡瓦尊者在《修心七要》裡,主要宣講的是世俗菩提心,是根據阿底峽尊者的教言而著,阿底峽尊者是位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者。這些內容我們明天再講。

  觀察自己是不是《修心七要》裡所講的法器,是不是真心想為眾生成佛。大乘和小乘的區別主要以菩提心劃分。世俗菩提心也稱為利他菩提心。具有利他菩提心的修行人都是大乘修行人,否則,就是小乘修行人。

  剛才針對下士道——追求世間福報之人而講。其實這些都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是我佛慈悲,沒有捨棄這些眾生而已。今天就講到這裡,《修行七要》的具體內容,下次再講。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達真堪布:在死亡面前,我們可以左右什麼?
下一篇:切莫福中造惡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