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金剛經》要義:掃一切相,破一切執(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掃四相、破四見

  《金剛經》中所說的四相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見是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相,即相狀、現象,廣義上是指認識中的表象或概念(名)。簡單地說,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所直覺的對象稱為相。《金剛經》否定一切相,認為一切相皆非真實,一切相皆虛妄不實。諸法實相(真如)離一切相,即實相無相。反過來說,離一切相才能體證諸法實相。

  《金剛經》是佛陀為最上乘的大乘菩薩說的,所以,佛陀一開始就單刀直入,開宗明義地教導菩薩:要降伏虛妄之心,持守心念,首先就要掃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的分別執著。“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在《金剛經》中,佛陀一再強調掃四相的重要性。

  實際上四相隸屬於法相,是法相的一些具體表現形式。法相的范圍很大很廣,自然界的法相、社會領域的法相和心理、精神層面的法相統統都包括在內,而四相則側重於社會領域的法相。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具有自然屬性,但人的根本屬性是社會屬性,因為人是在特定的社會關系中生活的,所以,較之於自然界的法相,社會領域的法相對於人的思想觀念的影響更大、更深刻。故此,掃法相首先要掃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相。

  為什麼會有“我相”?我相因我執而起。我執是世人與生俱來的“執心”。佛教所說的“我”不是指我自己,不是人稱代詞“我”的意思,而是指實有、實常、自為主宰的東西,或叫自存不依他的自在自主者。我分為法我(諸法實體)和人我(個體自我)。

  按照佛教的緣起說,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依條件而生,且不能恆常存在,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所以,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可以獨立自在、自為主宰的東西,這樣的自在自主者絕對不可能存在,這就是佛教常說的“諸法無我”。無我,意謂一切萬法都無常住不變、永恆實在的“我”(自為主宰者)存在,世間一切現象皆無獨立實常的自性。無我與無自性、性空基本同義,只不過與“自性”相比,“我”多了“自為主宰”的含義。

  無我分為人無我和法無我二義。人無我的意思是眾生個體皆由五蘊和合而成,沒有眾生所執為實常的自我。法無我的意思是世間一切法包括五蘊、四大等等,凡以名言概念表述的一切,皆是因緣所生法,皆是生滅法,或心識變現之法。可是,世人因迷惑顛倒,皆具有與生俱來的我執,錯誤地執著於實際上無“我”(自為主宰者)的東西,以為無“我”的東西是真實存在的實我,將並非實常自主者看作實常自主之我。如執五蘊和合的肉身為實在的我,或執色身為我,或執心為我,或執五蘊外別有我,或執五蘊中有我等等,皆屬我執。

  認為五蘊和合的身體是實我,或認為這個血肉之身就是真我,就著了我相。有了我相,就認為我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必須滿足自己的需要,必須維護自己的權益;認為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這樣就有了你我他的分別;有了這種自他分別心,就會產生自己與他人的疏離感和隔閡感,甚至覺得自己與他人是矛盾對立的,於是就著了人相。有了人相,就必定會著眾生相,將自我以外的眾多他人劃分為一個個群體,將自己所屬的群體與其他群體對立起來。於是,群體之間就產生種種競爭、爭執和沖突,甚至引發戰爭,這都是著了眾生相導致的後果。實際上狹隘的集體主義和狹隘的民族主義都可歸入眾生相。

  著了我相,就會產生種種執念和欲求,如希望自己健康長壽,甚至夢想長生不老;希望自己愛戀的人永不分離,自己喜歡的東西永不毀壞;希望自己的財富永不散失,地位永不動搖,事業永不衰落,這樣就著了壽者相。萬事萬物都存在外相,在緣盡消散之前事物的外相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具有使用期限或存在的時限,這就是壽者相。如果把相對的穩定性當成了恆常不變的實體,這就著了壽者相,就會生起種種煩惱痛苦。例如人生短暫,最多也只能活百歲,長生不老這是不可能實現的癡心夢想,若祈求永生不死就是執著於壽者相,只會增加無窮的煩惱和痛苦。

  四相皆起於我執。有了我執就產生種種煩惱痛苦,產生各種自私自利的念頭,甚至干各種損人利己的壞事。所以,佛教認為我執是煩惱之根,一切煩惱皆從我執起;我執也是無明的主要內容,是使眾生流轉生死、世界惡濁不淨的萬惡之源。

  四相中的我相是根本,是核心。可以說,四相是我執的四個方面或四個層次。故此,要掃除四相必須先破除我執,若能破除我執,就能遠離四相。所以,在《金剛經》中,佛陀教導菩薩應離四相而修一切善法,離四相而度一切眾生,若不掃四相而修道修行,則不能成一切聖果。

  人的煩惱痛苦都因四相而起,若能破除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的執著,就不會有煩惱痛苦,不會起貪嗔癡慢疑之心。《金剛經》提到,佛陀在過去世被歌利王割肉喂鷹,當他被節節肢解時,他沒有生起嗔恨之心,因為佛陀當時內心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的分別執著。

  四相皆由一念妄心而起,所以,四相其實就是四種主觀觀念的映射。相是現象,所以四相是從物質層面上說的。從心理層面而言,與“四相”相對應的是“四見”,即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金剛經》說:“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雲何?是人解我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見”意謂見解、觀念。四見是執著四相所產生的四種主觀心理意識,也是因緣而生,是假名稱謂,由內心的妄念而生,確實沒有這種種“見”的真實存在,只是隨順世俗,才說有四見罷了。若認為確實有四見的真實存在,就沒有理解佛說法的旨趣。因為諸“見”若確實存在的話,就談不上對治和斷除了。按照佛理,只要轉識成智,就能夠消除四見。

 

上一篇: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現代人生命的福音大手印之十五
下一篇:忏悔往昔所犯一切罪孽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