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見到別人過失心裡起煩惱,是自己業障又現前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佛絕非兒戲,真正努力就必須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為什麼要放下?不放下,它是障礙。會放下的人,從根本放下,這是會修的人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根本就是佛給我們講的妄想執著,佛在《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他不能證得,就是因為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你能把妄想執著放下,那枝枝葉葉統統都放下了。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論是對人對事,心才起一個念頭,就想到我又執著、我又打妄想了;再說得具體一點,我又起業障了,妄想執著就是業障,就是罪障,罪障現前了。為什麼諸佛菩薩在一切境界裡不起妄想執著?為什麼我起妄想執著?這個地方要生慚愧心。慚愧心一起,自顧不暇了,哪有時間還去顧別人!所以六祖大師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為什麼?自顧不暇,哪有時間去管別人。

  真正要功夫得力,說老實話,一定要學善財。善財童子是表法的,並不是真的有這麼一個人,「善」是說善根,「財」是說福德,代表福德,這個人有大善根、大福德,這個人叫做善財。所以男女老少都可以稱「善財」這個名稱,誰有善根福德,這個人就是善財。有善根福德的人,他修學的態度就像《華嚴經》上所說的,學生只有我一個,除我之外,都是善知識、都是佛菩薩,菩提道上並無同學!善財五十三參,一個人參訪,沒有同學!為什麼沒有同學?有了同學,他一生就不能成就,為什麼?同學,你跟我差不多,妄想執著又起來了;沒有同學,人人都是佛,人人都是菩薩,人人都沒有過失,過失完全自己一個人承擔。一切時一切處,他在那裡改過自新,改到後來所有過失都沒有了,他成佛了,圓成佛道!所以不可有一個同學。

  這是佛在《華嚴經》上給我們做個樣子,告訴我們:一生成佛。善財童子是一生成佛,肉身成佛,他沒經過第二生,他怎麼修的?如果照善財那樣修,哪一個不是肉身成佛?個個都是!只見自己過,不見別人過,就是六祖對神會所說的,他說:我亦見亦不見。我亦見,是見自己過;我不見,是不見別人過。可見得這六祖一生的行持就是標准的善財童子,六祖不見眾生過,只見自己過。人人都是善財,這個團體就是六和敬的僧團。佛法實在講比世間法高明太多,世間法訂個章程一定要大家遵守,佛法不是的,佛法說出章程是叫每個人自己遵守,不叫別人遵守。我自己遵守,別人他成了佛,他是菩薩,他還要守什麼?他不要遵守。我是一個初學的人,我要遵守。人人都能回光返照,這團體是佛菩薩的團體,所以六和敬是這麼修的。所以佛法講的戒律跟世間法律規矩不相同,它是自律而不律人,所以他不見別人過。

  見到別人過失,我們心裡起煩惱了,不是別人有過失,是自己業障又現前,外面的現象把自己業障引出來了。要想方法消自己的業障,不要去理會外面的境界。順境,起歡喜心,歡喜心也是業障;不歡喜的,起瞋恚心,瞋恚心也是業障。總而言之,清淨心裡是一法不生的,六祖常講本來無一物,哪有貪瞋癡慢?哪有五欲七情?七情五欲一動就是罪障現前。我們能常常在這個地方反省,在這個地方用功,你的功夫怎麼不得力?修行從哪裡修?就從這裡修。果然在一切境緣,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一切環境裡面我們都能保持清淨心,都能保持平等心,業障就消除了,沒有業障了。

  什麼境界看起來都順眼,心都清淨,絕對不起心不動念,這是自性本定成就了。你看外面境界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是無量智慧現前。這個智慧是清淨慧,為什麼?慧裡頭沒有分別,不會分別這個事是好、那個事是壞,沒有這個分別。一起分別就會連帶起執著,那就錯了,那就是凡夫知見,不是佛知佛見。佛知佛見,心像明鏡一樣,所以心是大圓鏡智。鏡子照外面照得清清楚楚,鏡有沒有分別?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雖然照得很清楚,鏡子本身干干淨淨,它一塵都不染。我們今天一照,照了心就染,就落印象。如何叫我們這個心照外面境界不落印象,不但境界離開不落印象,境界現前的時候也不落印象,這叫真不落印象!唯有不落印象,你的心才清淨才平等。佛法裡無論哪一宗、哪一個法門,所修的就是這麼一樁事情:心淨則佛土淨!清淨佛土是這樣修成的。無量的智慧,就是從清淨心裡面現起的。

  摘自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一九三集) 老法師主講

  1984/12 講於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193

 

上一篇:淨空法師:福德天天增長,冤家債主不敢干擾你
下一篇:心不清淨人就容易生病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