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和慈悲是一體的兩面,是分不開的,但是它們的功能和表現卻又不同。按西藏古老本波教來講,以智慧作為諸佛菩薩慧命的母親,故被稱為智度為母;以慈悲作為眾生慧命的父親,故被稱為方便為父。
悲慧與生命:悲慧指的是慈悲和智慧,這裡講一下智慧的生命和慈悲的生命。通常來講,人有四種生命。第一,是肉體的生命,它是由母親懷胎十月所生;第二,是歷史的生命,它是由人生之中經歷的過程;第三,是智慧的生命;第四,是慈悲的生命。
人生不能離開肉體的生命、歷史的生命、智慧的生命及慈悲的生命。比如,沒有肉體的生命,就沒有後面三種生命。一個肉體的生命不能擁有一切,但沒有肉體的生命就沒有一切。若一個人沒有歷史的生命,說明那個人生下來就面對死亡,不然人人都有自己的歷史及經歷的過程。一個健康及平安的生命擁有不了一切,若沒有健康及平安的生命就會失去一切的。如果一個人沒有智慧的生命,即便是有肉體的生命也如同行屍走肉,人不能缺少智慧的生命。智慧的生命開通不了一切的知識,但沒有智慧的生命就像生活在黑暗裡的人一樣。
對學佛的人來說,智慧的生命更為深刻。那麼,它究竟從何時開始?是什麼意思?普通的人有沒有呢?短短幾十年的肉體生命之後,還有歷史的生命。但是,只有少數的人能在歷史上留名。在歷史上留名的有兩種,一種是有智慧生命的人,做了貢獻及成就;一種是愚蠢生命的人,有罪大惡極傷天害理的大過。
智慧的生命有兩種。一種是有慈悲的生命者,就像我佛幸饒彌沃一樣,慈悲度化一切眾生;一種是現在科學家做核武器的智慧,他們創造的都是傷害生命的東西。這些生命之中除了有肉體和歷史的生命;還有永恆的、無限的、超越於時空的智慧的生命,我們稱它為法身慧命,還有大慈大悲的生命,我們稱它為愛的生命。真正大智慧的生命和大慈大悲的生命就是佛的智慧和慈悲,因為,真正大智慧是佛,大慈大悲也是佛。
那麼,佛的智慧又從哪裡來?佛的智慧是從慈悲心產生的,在成佛之前,一定要經過菩薩階段,作為修行的過程。修行就是修慈悲心,發揮慈悲的精神。慈悲心愈重智慧愈高,煩惱就愈少。所謂慈悲,就是多為他人著想,常替他人處理問題。那麼,自己的困擾、煩惱也會愈來愈少,也就有了智慧。
慈悲又從哪裡來?是通過做人處事、幫助別人而生起的。如何以慈悲心來幫助他人呢?一定要通過觀念和方法,如果僅僅是用物質或者是金錢,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必須要從心理、觀念等,來幫助他人解決困難,這樣才是根本而能持久,這樣才能內心升起慈悲心。如何才能生起慈悲心?我們要學習過去的菩薩他們怎麼發慈悲心。因為,菩薩用智慧幫助自己及他人。當智慧、慈悲圓滿時,那就是成佛,所以說“智慧是諸佛之母,慈悲是眾生之父”,也就是說,智慧是產生諸佛慧命的根本,慈悲是對眾生產生救濟的功能。
智慧是對自己的內心世界清楚、理解、體諒,做他人的知心、知音和幫手。慈悲是對別人的世界理解、幫助、支持、安慰、救度和救濟。
智慧和慈悲的層次:智慧和慈悲圓滿時,就是佛;在智慧和慈悲的成長過程中,叫作菩薩。智慧和慈悲有不同的層次,有人的智慧和慈悲、羅漢的智慧和慈悲、菩薩的智慧和慈悲、佛的智慧和慈悲。
一、人的智慧和慈悲。我們既然聽了聖人的教誨及佛法,學習做人處事,通過做人處事而進入佛道,自然就要開啟羅漢的智慧和慈悲。如何做人處事及修法呢?不同的立場,有不同的體驗,能夠使自己不產生矛盾、沖突、不愉快,這叫作人的智慧。看到別人痛苦、遇難、煩惱時,自己內心產生可憐及同情,為他們布施、救濟、做慈善,給予物質上的幫助,這叫作人的慈悲。
做人不能僅靠運氣,而應該要有智慧才對,有智慧的人才是好人。人不能太自私,有愛心、有慈悲的人才是善良。有智慧的人,不論在任何時間、任何立場、任何情況下,心裡都是坦蕩蕩的,都是自在的,無牽、無掛、無礙的,有智慧的人一定就有慈悲。
二、羅漢的智慧和慈悲。羅漢的智慧和慈悲高於人的智慧和慈悲。羅漢已經進入了解脫之道,他們聽佛法,思考道理,修煉自心,走向解脫之道,而後進入大乘佛道,自然就要開啟菩薩的智慧和慈悲。羅漢如何修法及進入大乘佛道呢?他們站在人無我的角度去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觀察自己。他們有不同的修法,能夠證悟人無我,不會為我而煩惱,這叫作羅漢的智慧。看到人間的痛苦時,心裡產生出離心;他們看到煩惱時,內心產生厭惡心,為自己解脫而修法,他們也為別人布施、做慈善,看到別人痛苦時,願眾生離苦得樂,這叫作羅漢的慈悲。
三、菩薩的智慧和慈悲。菩薩的智慧和慈悲高於羅漢。菩薩已經進入大乘佛道,他們聞大乘佛法、思考大乘的發心,修煉般若六度。他們通過菩薩行道而進入佛界,自然就要開啟佛的智慧和慈悲。菩薩如何修法及進入佛界呢?他們站在法無我的角度去認識萬法皆空,通過三觀去證悟諸法無我,他們有不同的修法,能夠證悟法無我,不會為法而煩惱及所知障,這叫作菩薩的智慧。他們看到眾生痛苦時,放下自我,一切為眾生著想,心裡產生菩提心;發輕己重他的菩薩心,為一切眾生而放下自私自利,一心修煉般若六度,這叫作菩薩的大慈大悲。
四、佛的智慧和慈悲。體驗諸佛菩薩的世界,無恨無愛是智慧;深入凡夫眾生的內心,救苦救難是慈悲。佛是慈悲和智慧的圓滿究竟者。佛的智慧是無智也無得,慈悲是無愛。佛是一切圓滿,智慧圓滿,慈悲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