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釋迦佛在世時,還要出去托缽,托得到東西就有得吃,托不到就要餓肚子,要吃一餐都很困難,很苦,就是有苦,才能捨身,所以修行悟道就很快。
修行要能耐勞苦,粗衣澹飯。
現在這花花世界,每樣都很方便,有些東西可以不必用手拿、不必用腳走路,都很方便。
但我們出家人修行,應該依照歷代祖師們的修行方法,做為我們的榜樣來行動,才能了我們的生死路。
我們今天不是為享受來出家,是要修衣、食、住……的澹泊,寧可被社會看不起,一切比不上社會人。
如果被社會人看得起,就有愛情愛別離苦,又成生死輪迴。
被社會人看不起,就少攀緣心、妄想心,好專心用功。
■ 粗衣澹飯,衣食住簡單、澹泊,從這裡修,這個心才會「定」。
■ 我們出家修行要捨貪欲,吃只吃得飽、穿只穿得暖,這樣就好。
並不是要貪求吃得好、穿得好、睡得舒適。
吃太好,腦子又會亂想,容易散亂迷煳。
要粗衣澹飯捨悭貪,才能開智慧。
自己菜園種的菜,又營養、又無農藥、又不花錢。
如果不懂得出家生活的意義,還要貪享口欲美味,到外面去買各種形形色色的菜,煮得滿滿的一桌,像宴客一般大吃一番,不但吃了對身體不利,又花錢損福報。
不但不能消除口腹的貪欲業障,反而助長貪念,與世俗人無異,那又何必出家?
■ 以前在大陸叢林,穿的是染色的麻布衣,(在家人辦喪事時,披麻帶孝穿的那種麻布)吃的是很稀的稀飯(稀到碗可以不必洗),配的是簡單的菜。
沒有像現在吃的是乾飯,又有這麽多的菜。
■ 現在的人,不管在家、出家,生活都很好,但災難也比較多,貪著香、味、觸的享受,因此痛苦也比較多。
■ 出家如果不放下,「著」有色相這些五慾之念 —— 「貪念」,著這些就會有煩惱,而出家主要是斷煩惱。
■ 自己本來的面目,要靠自己悟出來的。
聽,仍是屬於外面六塵的境界。
修行是修什麽?是要修衣、食、住的澹化,去除貪、瞋、癡。
不講究衣、食、住的舒適,不要和世俗人一樣,否則就變成了政治法門。
苦行是要我們得解脫,要清楚去的一條路,去解脫生死。
■ 捨身是什麽?就是粗衣澹飯。
吃東西,再壞的也吃得下,不起貪念;穿的是三衣,沒有說要穿好的,每一樣都捨離,每一樣都不能和社會的人相比,這才是修行。
如果和社會人相比,就又有愛別離苦。
■ 若著於色、聲、香、味、觸、法,則智慧不能開,要想辦法去掉它。
出家是要了生死,行苦行,要粗衣澹飯才能學到佛的福慧。
不去除貪瞋癡,無法開智慧。
■ 「破皮囊」是借我們修行的,粗衣澹飯,可以用就好了。
■ 修行就是要下心,先從衣食住方面來簡單化,不去貪它、著它,無好無壞,可以過就好;如果過於講究衣食住,就和在家人沒有兩樣。
為這個身軀而執著要吃好、穿好,這一切的執著就是貪念。
出家如果沒好好修,就會比社會的壞念頭更多。
■ 看澹這些衣食住,才能去除我們的貪念。
如生活太充足則慾望大,貪念愈多。
應該一切平平常常,有無都無所執著,隨緣,沒有味道的東西也能吃。
把一切習氣去掉,自然會有「正念」,臨命終時,意不顛倒,才會「靈靈覺覺」地現出光明。
■ 要捨掉一切六根對六塵的執著,勿在六根塵中做夢。
如果對這世間還喜歡些什麽,則臨終就現什麽來,那麽這番人身過去,四生中就有我們的份。
要放得下、看得破,才會跳得過。
生死如何了?再怎麽說,也是要從香味觸法、粗衣澹飯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