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世界
在《長阿含經》中,佛陀講了佛教的時空觀,認為日月都圍繞須彌山運轉,日月照臨的范圍,即以須彌山為中心的四大洲,名為一小世界。每一小世界,其形式都相同,中央有須彌山,透過大海,矗立在地輪上,地輪之下為金輪,再下是火輪,再下是風輪,風輪之外便是虛空。
須彌山上下皆大,中央獨小,日月即在山腰,四天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頂,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在須彌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和七重香水海環繞著,每一重海都間隔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成海,鹹海之外有大鐵圍山。
在鹹海四方有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和北俱盧洲,也稱四天下。每洲旁各有兩中洲,數百小洲而為眷屬。
如是九山、八海、日月、四洲、須彌山、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就構成了一小世界。
西方三聖
三千大千世界
在梵語中,“世界”一詞原來含有時間與空間的雙重意義,類似於現在所講的四維空間。三千大世界又稱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在小世界的基礎上形成的:
一千個小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小千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
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中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
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上覆以四禅八天及四空天。因為這中間有三個千的倍數,所以大千世界又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娑婆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在當今佛典中廣泛采用的經典譯名,“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诃、娑诃等,意為堪忍。
一層 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業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另一層意思是說釋迦牟尼等佛菩薩堪能忍受勞累,難說能說,難化能化,在污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