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身心合一的重要性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人的一生不必總做一件事情,如果一件事情你做了十年以上,這意味著你變成了機器人。因為做這件事情你已經不需要動腦筋了,就像和尚念經一樣可以有口無心。如果一個人長期身心分離,一心多用,就會變成四分五裂的人。

  修行人應該做到身心隨時隨地都能合一。

  需不需要有瞬間由一變成千、變成萬的能力呢?當然需要,修行人,乃至普通人,都應該通過修煉,能在瞬間由一變成千、變成萬。

  但是,更多情況下,我們要能瞬間由萬變成千、變成一,安住在當下。

  為什麼你沒有智慧,沒有精神,沒有體力呢?因為你的身心是四分五裂的,你的能量全部分散掉了。

  如果你能迅速讓千、百、十變成一,你就有無窮的思想和智慧,更不必說體力了。因為一切的力量都來自當下,只有迅速回歸到當下,你才能獲得力量。

  如果你的身心不能合二為一,你就不可能有智慧,有超人的體力、膽識和魄力。

  有些人就像沒睡好覺一樣,整天哈欠連連,東倒西歪,你很少看見他精神抖擻的樣子。他無論怎麼休息,精神都沒辦法迅速恢復,因為他的心太散亂了。

  即便他修行,他的念頭也在不停地往外釋放。你每產生一個念頭,你的能量就飛出去一部分、消耗掉一部分。

  念佛、觀想、數吸、念咒的目的,是通過這些有為法把我們散亂的心收回來,安住在當下這個有為法上,達到人在此,心在此,身心合一。

  當你達到了身心合一,你有了足夠的專注力,你就有足夠的心力,這時候你一觀想錢,錢就來了;你一觀想權力,權力也會來;你想要什麼,很快都會有。

  古人說起心動念皆成因果,所謂“心想則事成”,為什麼你心想卻事不成呢?因為你所謂的想是妄想、亂想,而不是高度專注專一地想。

  心能招感萬物,前提條件是你的心必須高度專注,心力實足,才能招感萬物。

  在社會上擁有金錢、權力和財富的人,若是修煉,會比一般人成就快得多。

  在世間法上有能力成功,在出世間法的領域裡同樣也有能力成就。

  成佛和擁有財富都是靠能力,獲得能力的前提條件是身心合一,安住在當下,成為一個全然的人,這時候你想學習思想,你很快就會擁有思想;你想獲得金錢,你很快就會擁有金錢。

  如果和尚為別人祈福時心很散亂,不是通過定力為別人祈禱從而改變別人的命運,他接收的供養,就要用自己過去累生累世修行的福報來對換。他的福報給了對方,對方的命運也會改變。

  如果你有三摩地的禅定功夫,三摩地就是人天合一的狀態,這時候你就是天,天就是你,你冥想為人祈禱就相當於天在為人祈禱,天的能量就會飛過去附著在對方身上,對方的能量場、命運就改變了。

  這時候你拿他的紅包是應該的,你用你的能量、福報、禅定功夫來換取對方的能量“紅包”,這是一種能量的循環和轉換。

  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修行。你能全身心地安住在鍵盤上打字,這跟你一心不亂地念阿彌陀佛有什麼區別呢?

  世間一切法皆是佛法,世間一切道皆是佛道,就看你會不會用,能不能與當下的道合二為一。

  如果你在當下的工作中不能與道合二為一,換一個領域,你同樣也無法與道合一。

  例如,你念佛沒辦法一心不亂,你說你打坐達到了一心不亂,實際上打坐的時候你是在打妄想,神識跑掉了你都不知道,還以為自己入定了!

  我們早上醒來時,因為沒睡好而發呆也叫“入定”,這時候妄想沒有,正念也沒有,就是佛門所說的無記定,也叫斷滅定,是沒有結果和未來的定。

  哪怕你固執,固執也是一個方向。如果你太隨緣了,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沒有主見。

  人生必須有方向

  真正大徹大悟的人,沒有了我執,是帶著正知正見正念在隨緣。而一個普通人、無明很重的人隨緣,是因為沒有方向,那叫人雲亦雲。這種人臨終時,魂魄就在空中隨著業力之風飄到哪裡算哪裡。

  一個很固執的人,雖然他沒有開悟,但是他說:“不行,我不跟著業力飄,我要去投胎做人,享受人間的榮華富貴。”這也是一個方向。

  在日常生活中,固執的人比沒有方向的人更加難能可貴,因為固執也是一種思想的體現,只是走到了另外一個極端,不是全面性、輻射性地看問題。

  一個很圓融的人會全面地、輻射性地看問題,所以就顯得心無掛礙、很隨緣。當一個人沒有思想時,也會顯得很隨緣,表象上看兩者都隨緣,但本質上有很大區別。

  一個有正知正見正念的人,無論怎麼隨緣,都不會背離他的初衷,也就是他的初發心,他不會忘掉自己是來干什麼的,想干什麼,自己的定位是什麼。

  而無明的眾生隨緣,是因為本來就沒有方向,所以誰叫他,他就跟著誰跑。跟錯了人怎麼辦呢?(答:干到底。)錯了也是你的因緣福報。

  你承認自己錯了,但是也要走到底,這說明你敢承擔責任。多數人都說錯了就改,咋聽之下很有智慧,但人生很多時候由不得你改,已經晚了,沒有時間沒有機會改了。

  當然,你可以說今生來不及,來世再改。佛法永遠都給你希望——八十歲沒成就沒關系,下一世再成就。但是,如果你把希望寄托在來世,這一世你肯定一無是處。

  因為你永遠都會把希望寄托在來世。所以今生你什麼都做不成。如果你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一旦你設定了目標——今生要開悟、要成佛,你肯定能成。

  學佛的人總喜歡把希望寄托在來世,其實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想法。來世你是不是人身都很難說。

  但這一世你是人身,又聞到了佛法,甚至碰到了明師,這三樣你都具備了,如果你心中的理想這一世還不能實現,那真是三世諸佛都要為你喊冤了。

  你沒有理由不成就。如果真的不成就,那只能說你根本不想成就。

  種什麼因,持什麼觀念,就得什麼果。你的價值觀就是一種因,將來你必得與之相應的果。

  如果一個人很有智慧,人生的第一步就會走得很謹慎,選擇時咨詢很多人,做好充分的准備,邁步之後還不斷地請教他人,這種人很少會走錯路。

  八地以下的菩薩還會迷失方向,所以普通人迷失方向、退失菩提心也是在所難免。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趕快醒悟過來,回到正道上。

  遇到逆境逆緣,你可以發火發牢騷,發完了,還是要好好把工作完成、做好,因為最終別人是通過你的業績和結果來評定你的。

  人的一生當中,無論在哪個領域,無論走到哪一步,都離不開老師。

  你不要想著有一個老師能跟隨你、指導你一輩子。你隨時隨地遇到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就看我們敢不敢把自己的心量打開,敢不敢接受對方。

  當你接受了對方,你就會包容對方的缺點,甚至視對方的缺點為優點;一旦你否定了對方,對方的優點你也會視為缺點。

  學佛是學佛的智慧、理性,但是當你處在凡夫位時,盡管你在學佛,但你都是被我執所主導,所做的一切都是自我的體現,都是自我在行使一切,在自圓其說。

  當你開悟了,或者智慧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你怎麼做都不會脫離道,不會違背初衷。

  一個成功的人會時常改變方法,但不會改變目標,他的初衷是不會變的。無論他結交什麼人,用什麼手段、什麼方法,都是為了實現最初的目標和願景。

  例如出家學佛,唯一的、最初的也是最終的目標,就是開悟成佛,超越三界了生死。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了解很多修行方法,甚至去嘗試所有的這些方法,但是所有的方法都是用來輔助你修禅定開智慧的。

  當一個方法不利於你修禅定開智慧時,只能說這個方法不適合你,不能說這個方法是錯的。

  就像在生活中,人往往認為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是好的,不喜歡吃的就不好。實際上你不喜歡的,別人未必不喜歡,你喜歡的,別人也未必喜歡。

  再如南方人喜歡吃甜,北方人喜歡吃鹹,西北人喜歡吃酸,西南人喜歡吃辣一樣,雖然口味不同,但大家都養得很好。

  每個人所處的環境和生活習慣不一樣,習慣一旦形成,一生都很難改變。不過出家人雲游四方,好像不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哪個地方的飯菜都吃得習慣。

  今天這個社會,交通非常發達,也很少看到水土不服的情況,在南方能吃到北方的蔬菜和水果,在北方能吃到南方的蔬菜和水果,我們的身體已經完全適應了。

  其實這也是一種修行的體現。既然適應了娑婆世界的種種飲食乃至生活理念、價值觀念,要想修行成佛,你要學會適應三界內外,乃至“負三界”的負能量。

  十八層地獄你也要學會習慣,你不能光習慣成佛,不習慣下地獄啊!

  成佛以後不就是在三界內、三界外、十八層地獄去度眾生,接收負能量嘛,不然成佛了還有什麼價值呢?

  所謂的成功,就是看有多少人從你身上受益,你願意為多少人服務。

  當我們到了一個地方,要想有所建樹,肯定要把自己的心量打開,先融入這個地方,了解它,然後再想在現有的基礎上怎麼去改變現狀。

  一個人的威信、社會地位、影響力,是努力奉獻之後才擁有的。

  你努力之後,獲得了想要的一切,但這時候你只是自己擁有、自己受益,你沒有把自己擁有的奉獻出來讓他人受益,你的威信、你的社會地位從何而來?誰會認可你呢?

  有時候一個人江湖地位的價值和影響力遠遠大於他的行政地位,並且更難獲得。一個人的江湖地位和影響力是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不斷地付出換來的,是慢慢積累起來的。

  付出與結果

  一個人做事不僅要盡自己的力量,還要看到結果,才能真正說:“我心安了,無愧了。”否則你的努力有什麼價值呢?

  常有人說:“我付出了,受了那麼多苦、那麼多累,受了那麼多委屈,流了那麼多淚,我問心無愧。”

  我們只能理解這種人,但是你付出那麼多,沒有一個好的結果,你的付出有什麼價值和意義呢?你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果才能問心無愧。

  在世間做事是需要有一個結果的,要拿結果來說話,而做人是無止境的。做人在於過程,做事偏重於結果。如果做人和做事持同等觀念,那就亂套了。

  人生,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巨額的財富或很高的地位,因為過去種的因不一樣,現在體現的果也不一樣。

  我們學佛以後,明白了前因後果,就要注重當下的因,努力去圓滿當下的果,因為我們人生的每一步都是站在果上說話的。

  有人問我,萬行法師,你有沒有神通?我說我肯定有神通啊,我從上面吃,從下面拉;我今天睡覺,明天早上還會醒來;你有問,我必答,這些不是神通嗎?

  他想想也是哦!你們覺不覺得這樣很神啊?每個人都有神通,你能吃進去拉出來,這不是神通嗎?

  你以為空中取個藥丸叫做神通?那不叫神通,那叫妖魔鬼怪!真正的神通是大智慧。

  為什麼佛教講“戒定慧”、“體相用”呢?慧就是用。真正自性的智慧,你每天都在用卻不自知。

  在釋迦牟尼佛時代有很多有大神通的修行者,由於沒有智慧,最後還是死於自己的神通之下。

  佛家最後的成就不是落在神通上,而是以智慧的成就為成就。因為有了智慧你就會為人處世了,就能超越因果與業力的束縛了,就解脫了。

  守本位聽招呼

  學佛的人,做哪一件事情不是佛事,不是在弘法!

  例如流通處的工作人員為寺院賺錢,掃地的人為寺院做清潔,齋堂的人為大家做飯菜……這些都是弘法工作的一部分,都是佛事。

  大家是一個整體,都在為寺院、為弘法事業付出,都在努力,都非常重要。就像身體的每一個部位、每一個器官一樣,都是身體的組成部分,都很重要。

  只有每樣器官都發揮自己的功能,身體才能正常地運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在不同的崗位上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也會做得更輕松。

  創造價值,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有現在創造價值的,也有未來創造價值的。

  剛才講到釋迦牟尼佛一輩子都在講法,這就是他的特長。會砍柴、種地、做飯的人太多了,相形之下,像釋迦牟尼佛那樣有思想的人不多,所以他就發揮他的特長。

  可是如果沒人去種地、砍柴、做飯,大家不都餓死了?誰去講法呢?

  在一個團體裡面,只要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特長,把本職工作做到位,守本位聽招呼,你就成就了。

  把本職工作做好是應該的,要體現出你無我的精神和更高的境界,還要能隨時隨地聽招呼。

  能聽招呼,說明你的我執沒有了,或者很輕了,把你往哪個部門調都沒問題了,因為在哪個部門都是工作,都能發揮你的才智和力量。

  你可能會說我的特長就應該在這個部門,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的,但有時候因為工作的需要,或者希望幫助你成長,也會把你調來調去。

  一個人只有適應不同的工作,才能真正地成長,真正地解脫。

  因為你已經獲得了根本,這個根本就是你的心,就是你的思想。你有了這個思想和心力,干什麼都能馬上見成效,都能成功。

  專注的力量

  一個真正心力足又專注的人,他動一個念頭,宇宙馬上就會回饋給他一種力量。

  這種力量能讓他的思想馬上體現出來,或者讓他的理想迅速實現。這種無形的力量在娑婆世界會變成有形的果子。

  我們獲得營養或者說能量的渠道有很多,通過喝水、空氣、光都可以獲得,並非只有通過食物才能獲得。

  因為普通人沒有功夫,只能通過有形有相的途徑獲得能量,補充身體的需求。

  如果你修行好,就可以用思食,動個念頭,能量就來了,你的身體就得到了補充。

  最高境界連思都不用,什麼都不用,你只要通過冥想把自己打開、彌漫開,你和外界的能量就合而為一了。你就是整個宇宙能量的縮小版,接近你就等於接近宇宙能量,你到哪裡就把能量帶到哪裡。

  因為你和宇宙已經同一體了,這時候你想把念頭變成實體,自然就容易多了。如果你的心是散亂的,想實現和宇宙合而為一就很難很慢。

  為了讓我們的專注力不丟失,所以每天都在念“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天天都在提醒自己。可一旦我們離開殿堂,把佛陀的提醒忘了怎麼辦呢?

  佛菩薩就會化現成人來提醒我們,你遇到的一些逆境、逆緣、小人,都是佛菩薩用來提醒你的,因為你需要這種方式,警覺才不會丟失,才不會得意忘形。

  得意忘形指的是兩種境界:

  第一種就三界內而言,它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得其意而不計較其形,也就是得其思想精髓而不在意其表現形式;二是因為心意得到了滿足,高興得失去了常態,對修行人而言就是失去了警覺、迷失了方向。

  第二種就三界外而言,當你真正理解了自己的真意(真我),與真意融為一體時,你自然就會忘掉自己的身體和周圍的環境,此時你已經變成了整個環境,而不是環境的一部分。

  人生的三大工具——思想、金錢和權力也是能量的再現模式,形而上它們就是一種能量,形而下它們就是思想、金錢和權利。

  在座的都是修行人,每天不都是在講智慧、講能量嗎?如果讓你把能量變成思想、金錢,你變不出來,讓你把能量變成禅定、智慧、解脫,你也變不出來,這說明你沒有真能量。

  就像畫家的能量是通過畫體現出來,思想家、演說家的能量是通過思想、演說體現出來,父母的能量是通過對子女的愛體現出來。

  佛弟子的能量就是通過禅定、智慧、解脫體現出來。這個能量在三界外是看不見摸不著但感受得到的。

  在三界以內,它是有形有相、擲地有聲的。要是再往下走,就變成一種更深的業力了,業力也是一種能量。

  當你明白這些時,就看你願意把自己的心放在哪裡了。放在三界之內,你得到的永遠是負能量偏多、正能量偏少。

  放在三界之外,你得到的都是正能量,沒有負能量。三界以外沒有什麼正負、陰陽、左右等對立的東西,它是一個完整的整體。

  如果你的心總是想著三惡道的事情,你得到的全部都是負能量。

  這個娑婆世界是一個正負能量對等、苦樂參半的世界,就看你的心往哪裡放。所以我們每時每刻都要看住自己的心、自己的念頭和行為。

  沒有生善念的趕緊生善念,生了善念以後還要想辦法讓這個善念落地,變成實際行動,產生善的結果。

  現在學佛的人倒好,總是叫別人發心,自己卻不發心。誰發心誰受益,就像吃飯一樣,誰吃飯誰飽。

  學佛也一樣,你總勸別人學佛,自己不學佛,人家學好了、開悟了,你還是代表負能量。

  如果在勸別人的同時,你也勇猛精進地修行,大家都修好了,這個社會,包括你的周圍就沒有負能量了,你自然就把你周圍的環境改變了。

  你的每一個起心動念都在改變著這個社會,不一定是通過金錢、權力等外在的力量。

  在社會上成功的光環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擁有,也不是每一個人都必須擁有。每個人的業力不一樣。可能人家是通過金錢、權力和思想來為社會作貢獻,改變社會。

  我們沒有金錢、權利,可以通過自己的起心動念來作貢獻、來改變社會。你的心時時刻刻生善念,就能產生一種影響力,這種力量的輻射面就會越來越廣。

  佛家講的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是不能分開的,就像世間人講的內因和外因不能分開一樣。

  看任何事情,都要把眾因緣——內和外、上和下、左和右,過去、現在和未來結合起來看。

  當你能這樣看事情時,任何事情都不難理解。佛家的思想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輪回、十二因緣的基礎上。

  拋開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三步,你的佛學思想和體系是沒辦法建立起來的,你也是不能自圓其說的。宇宙的規律就是如此,由這三步組成的。

 

上一篇:人間天:修持《地藏菩薩本願經》為何得到聖賢擁護?
下一篇:淨空法師:念佛為什麼不能往生?你往生的障礙沒有排除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