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徹悟大師語錄新白話版4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這一念佛法門,如蒼天普蓋大地,又似大地普擎蒼天,沒有一人一法,能超出在外。不在其中的,如《華嚴》全經,雖有五周四分(因果結構)的不同,用因果二字,全都包括無余了。四十一階位的因地心,沒有一心而不趨向果地覺;四十一階位所修的種種法行,難道不都是念佛法行嗎?而在經的末後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淨土,是全經的一大關鍵要點,不是這樣嗎?再說《華嚴經》,以萬種行門的因地花,莊嚴一乘佛果,這萬行不是念佛行嗎?《華嚴經》有婆須密女、無厭足王、勝熱婆羅門等無量門,但都是顯示法身佛的境界。這無量門,不就是念佛門嗎?《法華》這部經,從始至終,無非就是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這不是始終唯一的念佛法門嗎?《楞嚴》最初顯示如來藏性,明確成佛的真因啊;其次挑選二十五圓通章,展示成佛的妙行啊;後面歷數六十聖位(三漸次、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圓滿菩提,回歸本來面目本無所得,證佛地的極果啊。背離這六十聖位就成為七趣(六趣加仙趣)沉淪,趨向這六十聖位就洞明五魔(天魔、煩惱魔、上行魔、五蘊魔、死魔)擾亂。最後說道:有人身犯四重戒(殺盜YIN妄),十波羅夷重罪(十重戒),瞬間就經歷這裡和他方的無間地獄,乃至所有十方的無間地獄,沒有不經歷的。如果能夠生起一念將這個法門,在末劫中開示沒有學佛的人,這個人的罪障隨著念頭消滅,變換他在地獄所受的苦因,轉為安樂國(淨土),這就是至始至終的,唯一的念佛法門啊。總論佛一代時教,三藏十二部,半滿、權實、偏圓、頓漸,種種法門,無非是顯示唯心自性,圓成無上妙覺而已。難道不是總括一大念佛法門嗎?至於禅宗,達磨大師從西邊來中國,只是說:“直指人心見性便了。”而說到成佛,不是宗門也是念佛門嗎?所以合計二派(南岳、青原)五宗(臨濟、曹洞、沩仰、雲門、法眼)一千七百個公案。,不過是指點當前人當下的本源心性,顯示本有的清淨法身。法身橫徧十方豎窮三世,無所不在,而參禅人,須要時時現前法身,刻刻相應法身,這哪裡不是念佛法門呢?至於“佛之一字,吾不喜聞”,“一棒打殺,與狗子喫”等語,都是顯示法身向上的勝妙方便,是真念佛啊。往往無知的人,認為宗門中的人,不應該念佛。這不但不懂念佛,哪裡真懂禅宗呢?不但宗門和教下兩門是這樣,就是普天之下,士農工商,各種學術流派,縱然不想念佛,不知佛法的,也不能超出念佛法門以外。因為他們去來動靜,都是遵循這條道,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而不知道啊。所謂“一氣不言含有象,萬靈何處謝無私”(唐朝齊己詩,禅宗公案引用),“夾路桃花風雨後,馬蹄無地避殘紅”(大慧禅師)。

  一是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是學道的通途;二是把深切信願,持佛名號,作為淨土法門的正宗;三是把攝心專注而念,作為下手的方便;四是把制伏現行的煩惱,作為修心的要務;五是把堅持四重戒法,作為入道的根本;六是把種種的苦行,作為修道的助緣;七是把一心不亂,作為淨心的歸宿;八是把種種的靈瑞,作為往生的證驗。這八種事各個應該痛切的宣講,修淨業的人,不可不知啊。

  眾生之所以輪回,是因為六道啊。其它道的眾生,被驚瞋苦樂所障礙,沒有機會趨向佛道;而可以調整心慮,趣向菩提的,只有人道能夠罷了。但是失人身的時候,如大地土那麼多;得人身的時候,如爪上土那麼少,人身哪裡容易得呢?人道的眾生,從出生到壯年,直到老死,眼睛見到的,耳朵聽到的,無非是世間的塵勞生死業緣罷了,佛法哪裡容易聽聞呢?得人身已經很難了,何況得男子身、六根具足尤其難;聽聞佛法已經很難了,何況聽聞彌陀名號、淨土法門尤其難。多麼幸運而能得到難以得到的人身,多麼幸運而能聽到難以聽到的佛法,但聽到卻還不肯信,難道不深為可惜嗎?不信的暫且不說。就拿信的來說,信而沒有願,就等於不信啊;願而不實行,就等於沒有願啊;行而不勇猛,就等於沒有行啊。行之所以不勇猛,是由於願不深切;願之所以不深切,是由於信不真誠。總之生起真信是很難的,信果然真誠了,願自然能深切;願果然深切了,行自然能勇猛。真誠深切的信願,加上勇猛努力實行,決定能生淨土,決定能見彌陀,決定證三不退,決定一生能成佛。既然往生淨土了,無始大劫以來的生死業根,就從此永斷,就一生成佛了;至極尊貴的無上妙覺,就能圓滿成就。這一念真信所關系的,難道是淺淺的嗎?如果不是障道的緣很薄,生死的業很輕,久遠種有善根,過去的善因深厚的人,怎麼能夠呢?然而我們無量劫以來,業力的輕重,善根的深淺,都不得而知。但是業力是由心轉變的,善根在於人的栽培,所以宏法的人,不能不善巧方便,懇切開示;而學道的人,不可不努力奮發,勇往直前,只要一句話聽進去,一念觸動心靈,都可以轉變業力,都能栽培善根。而雖然聽聞種種緊要開示,都沒有一個字聽進去;雖然遭遇種種逆順境界,從來沒有一念想奮發,這是真正的業力深重,真正的善根輕淺,那也無可奈何了。現前的一念心性,本來與佛是同體,佛已經很久就悟了,而我還在迷中;佛雖然已悟,也沒有什麼增加;我雖然還在迷中,也沒有什麼減少。佛雖然沒有增加,因為隨順自性,受大法樂;我雖然沒有減少,因為背離自性,遭極重苦。佛在同體的心性中,雖然受法樂,但因為感同身受的大悲,沒有條件的大慈,念念不忘我,念念攝化我。我在同體的心性中,雖然遭有眾苦,不知仰求佛的救助,不知想念佛的救助,只是追逐外境生起妄心,循著世間常情造業,無始大劫以來,五逆十惡,種種的重業,什麼不造呢?三途(畜生餓鬼地獄)八難(佛前佛後、無想天、北俱盧洲、世智辯聰、盲聾喑啞、地獄、餓鬼、畜生),種種的大苦,什麼不受呢?說起來可以慚愧,想起來可以怖畏。設想如今再不念佛,依舊埋頭造種種的業,依舊從頭受種種的苦,可以不慚愧嗎?可以不恐懼嗎?現今已知佛以大慈大悲,在念念中想念攝化我,那麼我現今想要深感佛恩,所以應念佛;一直在長劫中白白受了眾多的苦,想要脫離眾苦,所以應念佛;已造的業,無可奈何,未來的業,可以再造嗎?想要生慚愧心,所以應念佛;同體的心性,過去本有,現今就沒有?只是欠缺悟證罷了,想要悟證心性,所以應念佛。因為有求悟的心念佛,念佛必定迫切;因為有慚愧的心念佛,念佛必定迫切;因為有畏苦的心念佛,念佛必定迫切,因為有感恩的心念佛,念佛必定迫切。我不念佛,佛尚且念我,我今懇切念佛,佛必定更加念我了。大勢至菩薩說:“十方諸佛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子若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大勢至圓通章》)這是大士親自證到的境界,吐心吐膽真誠相告的話啊。我如今念佛,必定能見到佛,一旦見到佛,便脫離眾苦,就開悟有望。果然能開悟,便可以一下子痛洗已往的慚愧了,佛還可以不念嗎?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真心本來就有,妄性本來是空。一切善法,自性中本來具足,但是因為長久在迷中被污染的緣,沒有斷絕本空的妄性,沒有證到本有的真心。善法本來具足而沒有修證;佛本來是而沒有成就。如今要斷絕本空的妄性,證到本有的真心,修證本來具足的善法,成就本來就是的佛,而隨順覺悟清淨的緣,求得直捷痛快,最迅速最圓滿的,沒有比持名念佛這一修行更適合了。因為能念的心,本來是全真就成妄,全妄就是真;所念的佛,也本來全德就立名,全名就是德。能念的心以外,沒有別的所念的佛;所念的佛以外,沒有別的能念的心。能所兩個都是虛妄,心佛是一體,在念念中,完全伏斷五住地煩惱(見一處、欲愛、色愛、無色愛、無明),完全轉滅三種雜染障礙(煩惱雜染、業雜染、生染),圓滿破除五陰(色受想行識),圓滿超出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圓滿清淨四土(凡聖同居、方便有余、實報莊嚴、常寂光),圓滿淨念三身(法報化)。圓滿修證萬種行門,圓滿證語本有真心,而圓滿成就無上妙覺啊。一念如果是這樣,念念都是這樣,只要能念念相續,那伏斷修證,有不可思議的結果了。用這全佛的心,念全心的佛,那就是實有自心本是佛的全部威德神力,在暗中熏染加被罷了。一句佛號,不夾雜其它緣,十念功成,頓時超越多劫,對這樣的法門不信,真是同木頭石頭一樣,捨掉這個法門修別的,不是顛狂就是愚癡,還有什麼可說的?還有什麼可說的?

  問:“各方都有淨土,為什麼專門稱贊西方淨土、求願往生呢?”答:“這不是人間老師的意思啊。而是佛的金口玉言,分明指示的原故;大乘顯密所有經典,共同指歸的原故;讓初發心的人專注一個境界,三昧就容易成就的原故;四十八願作為緣,緣太強的原故;十念作為因,因很殊勝的原故;佛與眾生,偏偏有緣的原故。”這個世界的眾生,無論僧俗男女老幼善惡等人,當他們處在極其順逆苦樂境緣的時候,多半都會由衷地從內心發起,沖口而出,念佛一聲,並且不念佛則已,凡是念佛的必定念阿彌陀佛。這是誰促使的呢?就是眾生長久蒙受佛的教化,長久蒙受佛恩,與佛緣深厚的原故啊。而且這部《阿彌陀經》,鸠摩羅什(東晉時期佛學翻譯家)最初譯成,廬山東林寺慧遠祖師,就與一百二十三人,締結社團念佛,那一百二十三人,先後依次漸漸化去,臨終都留有瑞相感應。雖然是鹦鹉這樣的鳥類,八八兒(鹦鹉名)念佛,死時都有瑞相,這不是眾生與佛的緣深,是什麼呢?又有《無量壽經》說:“當來經道滅盡。我以願力。特留此經。更住百年。廣度含識。”那麼不留其他經典,卻唯獨留下這部經典,難道不是因為這個法門,下手容易而攝受眾生根機普遍,入道穩當而獲益快速嗎?因此可以知道,時間越往後,這個法越適合未來眾生根機了。

  世間的眾生,正當處在急難痛苦的時候,號叫父母,呼天喚地,卻不知父母人王天王等,並不能救我的生死,斷我的輪回,因為他們同樣是在生死輪回中啊。三乘的聖人,雖然已出離生死,但沒有大悲心,對我沒有益處;那些大菩薩們,雖然有大慈悲心,因為他們的心證各有不同的層次,不能普遍利益眾生,滿一切願;十方所有的佛,雖然都已證窮法界,但我感應他們不容易,縱然感應見到,不過暫時離苦,總不是究竟。唯有阿彌陀佛,只要能見到,就頓時脫離生死,永斷苦根了;唯有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應當盡心竭力的。我曾經有偈說:“世間出世思惟徧,不念彌陀更念誰?”然而念佛不難,難在持久,果然能夠堅持這一念,如生鐵鑄成,精鋼造就;如一人與萬人對敵,千聖也阻擋不住,萬牛也拉不回頭。如此長久下去,必定能感通相應。如果不能如此用心,就認為佛的話沒有靈驗,佛心難以感應,怎麼可以呢?只要有一念感通,就頓時出離生死,直接登上不退菩薩地位,穩穩地成就佛果,難道能改變嗎?

 

上一篇:宗薩仁波切:千萬次生命中我們不斷地重逢
下一篇:觀照身心,全人名節,成就功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