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學習繼承老祖宗的仁慈、教誨與智慧、人類將有享不盡的福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老祖宗對後代子孫的恩德重大,子孫報恩的方式就是將老祖宗遺留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承傳下去,傳之久遠。

  中國人的老祖宗不但修善積德、福蔭後代,而且留下了大量智慧經驗的寶典,讓後代子孫能夠學習與效法。尤其是《四庫全書》,匯集了五千年老祖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理念、經驗、方法與成效,不僅是中國的國寶,而且是全世界人類共享的無價智慧寶藏。

  過去我們讀書人最擔心的就是一旦發生戰爭,《四庫全書》被毀掉了,那將是全人類莫大的損失,幸好後來《四庫全書》和《四庫荟要》都重印了。我總共購買了一百一十二套《四庫全書》,以及三百三十套《四庫荟要》,分贈給全世界各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收藏。如此分散保管,即使世界有災難也不至於全部被毀,總會留下幾套,這就解決了經典寶藏失傳的擔憂。

  《四庫全書》雖然保存下來了不至於失傳,但是如果沒有人能讀,那就等於一堆廢紙,不起任何作用,那跟失傳其實沒有什麼兩樣。所以我就積極的想辦漢學院,培養能讀、能講、能翻譯、能落實《四庫全書》的年輕人,將老祖宗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我們辦英國漢學院的目的很簡單,希望培養三十到五十位年輕的師資人才,將傳統文化繼承下來,代代相傳而不中斷。

  我們所辦的漢學院是古漢語學院,主要學習漢字文言文經典,要將古書裡頭的智慧延續下去,不同於一般大學的文學院。現在的文學院不重視學習古文。

  英國漢學院的目的就是要承傳古漢語,使命是要“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正如中國古代的大家庭一樣,我們希望漢學院也落實家文化,院長、教職員工和學生如同一家人,相親相愛、和睦共處,這樣漢學院就會興盛起來,所謂“家和萬事興”,在漢學院裡就能落實“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古訓。漢學院師生本身做好了,就能帶動這個地區,都受到良好的影響。

  教學方法采用古人“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的方法,我們不采取現在學校的交叉排課法。

  交叉排課法,例如,第一個小時教《四書》,第二個小時教“文字學”,《四書》的課程還沒消化吸收,又換了題目,一天換好幾個題目,實際上學生的頭腦還是迷惑的。

  我們漢學院采取“一門深入”的方法,學生學的時候就是專學一門功課,讓你每天想到的只有一樣東西。一門課程學完之後,才學下一個科目,這樣學生的心思是專一的、心是定的,學習的效果才會更好。所以“一門深入”是漢學院的一個大特色。

  英國漢學院另一個特色,是我們要求學生學習之後必須復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上台講課。怎麼講法?完全照老師的話來說。所以老師先講一遍給學生聽,學生聽完之後再完全照他的話復講,講漏掉的沒有關系,但不可以加自己的意思。這個方法在佛教裡頭用了三千年。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完經之後,這些弟子們各個就復講,復講的標准完全依照老師所說的,這是規矩,古人都能夠遵守,所以他們能開悟。

  我還特別注重學生的德行,要求學生學到的必須做到。我鼓勵學生:內要學釋迦牟尼佛,放下“貪嗔癡慢疑”;外要學孔子,“溫良恭儉讓”。這也符合中華傳統的教學理念——“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祖先跟我們是一體的。但是,由於近代人們崇尚物質文明,忽略了精神文化,注重科學技術的發展,拋棄了傳統文化,才造成我們跟祖先之間產生了隔閡。

  現在全世界面臨許多方面的問題,自然災害、戰爭沖突、環境染污、疾病饑馑,人類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對策,該怎麼辦?找老祖宗,運用老祖宗的智慧,就能解決問題。中國古人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老祖宗有豐富的經驗與閱歷,歷代祖先把他們人生的智慧留給我們,世界各族的祖先、各個宗教的聖哲都教導,“仁慈博愛”、“推己及人”,唯有“愛”才能解決一切問題。

  如果我們能夠繼承老祖宗的仁慈與智慧、學習老祖宗的教誨,就能有效解決多種問題,少走彎路,獲得身心安康,家庭美滿,事業順利,社會安定,國家富強,世界和平。

  尤其在今天,特別需要提倡老祖宗“謙讓、忍讓、禮讓”的美德,放下爭、放下競爭、放下斗爭、放下戰爭。如果選擇競爭、斗爭、戰爭,人類將有受不完的苦難;如果放棄競爭、斗爭、戰爭,人類將有享不盡的福報。

 

上一篇:方海權:十大幸福良言
下一篇:淨空法師:敬佛就是敬一切人,敬天地萬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