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美國是靠經濟支撐著,經濟一崩潰,國家就完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小朋友他能夠盡孝道,斯裡蘭卡的小孩,小學生早晨起來要跟父母請安,要拜父母,拜還要用手去摸父母的腳,這顯示親愛。到學校見到老師會拜老師,也用手去摸老師的腳。我們很感動,很受教育,沒想到這個地方還保存著,這一種禮節在我們中國兩百年前是這樣的,中國小朋友都懂得,兩百年前。一百年前還有,少數,多數沒有了,有少數家教好的,還有;進入民國之後沒有了。

  學外國東西,外國人對父母像對兄弟姐妹一樣,那就不錯了。我們在外國住多年,外國人的家庭就像什麼?朋友。父子是朋友,兄弟也是朋友,能朋友做的不錯,這個,家庭就很美滿很幸福了。所以沒有那樣的尊重心,他那樣的心態,所以外國的宗教為什麼會沒落,對神的信心沒有了。教宗本笃十六,上一個教宗,我們見過三次面,他很擔心,怕二三十年之後,宗教會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那我們最近聽到這些信息,美國,美國現在不信仰、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愈來愈多了。我在美國那個時候,二十年前還好,美國人非常重視宗教,小孩去念書,就要問填表資料,有沒有宗教信仰,沒有宗教信仰,特別給你做個記號:這人有問題,怎麼會沒有宗教信仰!現在的時候,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愈來愈多了,這社會麻煩事情。美國也是一個大國,靠經濟在支撐著,經濟一崩潰,這國家就完了。

  中國五千年立國不是靠物質,是靠吃苦耐勞的精神  中國五千年立國的是她的精神,她不是物質,再苦再難這個民族她能夠度過。在外國不行!他沒有這種精神,所以麻煩真的愈來愈大了。湯恩比的報告裡面說了,宗教是人類之必需,人不可以少了宗教。他自己沒有宗教信仰,他懂得。他研究宗教,讀宗教經典。那麼這些專家學者,他們一生的經驗很值得我們做參考。

  宗教的教育、聖賢的教育、佛菩薩的教育,都是教我們遠離惡業。心要善,行為要善,就是此地講的“垢滅善生”。一切不善要遠離,善就生起來了。人一生在善心善行,這多幸福、多快樂!

  如果善心善行沒有,都是些是非人我、貪嗔癡慢,這個生活活得多辛苦!真苦!為什麼?來生更苦。這就講因果報應,這一生辛苦一點,肯吃虧,不怕上當,不貪圖物質享受,心善,行善,來生得福報。

  ……

  古人教小孩讀書不是教他懂的,是讓他保持清淨心的  一個有良心的人,不肯做不善的事。為什麼?他對不起良心,他做了不善的事他心不安。這個是自己有這個能力,這叫“慚心所”。“愧”,“愧”是輿論的指責,別人批評。你做的不善,人家批評你,這個就是今天講輿論的制裁,也產生很大的效果。他怕輿論制裁,怕別人說他過失,也不肯作惡。所以“慚、愧”這兩個是善法。一個出於自動的,一個是被動的,都是善法,都是好事;無慚,無愧,這是惡法。“無慚”是講沒有良心,他不講良心,什麼惡事他都敢做,他不怕人家輿論批評,不在乎,認為自己敢作敢為,這是英雄好漢。這樣的人確實有,而且不少。我們面對著,這是我們的老師。一個從正面教給我,一個從負面勉勵我,教我。決定沒有惡念,決定沒有惡行,這就好,自己心安理得。

  即使今天這種亂世,生活得很快樂,真正做到與人無爭,與世無求,古人說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佛教人隨緣,決定不攀緣。聽佛的教誨,依教奉行,心是定的。定就能接受佛陀教誨,定久了他能開悟。

  在中國儒、釋、道都講究“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三家都講究。“讀書千遍”是修定,只讀,不要求解義,不要說這句話怎麼講、那一句話怎麼講,不可以,你只照讀。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從頭到尾一遍一遍的讀,讀上一千遍,心定了!所以用讀誦的這個方法,修什麼?修定!絕對不是教你把書背熟,不是這個意思。背熟沒用處,你不懂道理什麼用處。

  所以佛,或者說中國傳統,從小教小孩讀書,都念的是古書。小孩哪懂?不懂!所以有很多人反對:小孩完全不懂,教這個干什麼?他不曉得,古人教小孩讀書,不是教他懂的,是用這個方法讓他的清淨心保持住。小孩也會胡思亂想,教他背書,他就不會胡思亂想了,訓練戒定慧,很多人不知道。那麼他把東西背熟了,那是附作用,那不是主要的目的。讀上一千遍,他當然能背了,那不是主目的,主目的是清淨心。是教他少打妄想,少雜念,這是真正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修定,定的目的?定的叫他開悟。他將來再聽、看、讀,都會開悟。清淨心生智慧。心一亂了,就生煩惱。要禁得起考驗,順境,不生貪愛;逆境,不生怨恨。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這是佛法。

  “善心者,以慚愧之二法,及無貪等之三根,為善之自性。”

  “自性”就是自體,本體。善的“體”是什麼?善從哪裡來的?能生善的是什麼?這就是“體”。佛教的名詞叫“自性”,是不貪、不嗔、不癡。是慚,是愧,這是善的自體。

  “與之相應而起之一切心、心所,名曰善心。”

  與之相應而起的一切心,善心。心所,善心所。這名叫”善心”。所以善心包括“心”跟“心所”。心是體,心所是心起的作用,叫“心所有法”。

  中國的教學對兒童嚴加管教,長大成人才有所作為。  《太上感應篇》特別講求這樁事情,人要真正想得福,不能不修善。福報,一定要知道,晚年的福報是真的,少年的福報是虛偽的、假的。所以在中國自古以來,中國的教學對兒童,嚴加管教;小孩沒有自由,一舉一動,要合規矩,要合乎禮節,不可以隨便。小時候就管教好了,長大成人,他才有所作為。

  那麼一生當中,無非就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目的什麼?目的晚年享受。中國是孩子的時候扎根,青少年的時候就懂得修福,壯年的時候為社會造福,為家庭造福,晚年享福。即使在今天這個時代,晚年他還是享福,比過去中國的舊社會是有很大的差距,因為現在中國的家沒有了。

  後代子孫要努力,要達到與祖宗平等,希望能超過  家,中國人講“家”,古時候是大家庭。因為中國古時候從神農氏,我們就以農耕為主,這個社會生活方式。神農在黃帝之前五百年,黃帝距離我們現在四千年,神農氏四千五百年前,伏羲是打獵的時代,“伏”是降伏,“羲”就是野獸,是游牧民族。這是人類起源,最初都是靠打獵生活;到神農,懂得農耕。畜牧是居無定所,養畜生。畜生是野生的,把它馴服,養它們。養羊群、養牛群、養馬這些,哪個地方有水草就到哪裡去。我在蒙古看蒙古包,那是伏羲氏時代的生活。

  農耕,他有田地,所以他要蓋房子,他住在那裡不動,農耕需要人力,人多好辦事。所以鼓勵多子多孫,這農業時代。農業時代綿延了兩千多年,三千年,周文王距離我們現在三千二百年,那時候就農耕了。三千多年的農耕。

  中國這個家庭維系著世世代代的大家庭,中國這重視家庭歷史,家譜就是家庭歷史。有根有源,這孝道。看到過去的祖宗,有不少有成就的,建功立業,為國家、為民族,榮宗耀祖,鼓勵後代。後代的子孫要努力,要力取,要力爭上游,不但要能夠跟祖宗平等,希望能更深一層,能超過,這祖宗歡喜。

  學者、專家研究把農耕社會和工業社會調和均衡,這是大學問  現在,這個社會是空前的一個大轉變,這就是從農耕轉變為工商業,工業的社會。城市,這個生活是以城市為中心,古時候農業是以鄉村為中心的。往往一個村莊是一家人,大家一家人,所以“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現在沒有家了。

  現在這個社會,工業社會,究竟給人類帶來是福還是禍?許多人在討論,沒有定論。那我們回顧過去,再看到現在,我們會很懷念農業時代。農業時代生活有次序,春夏秋冬,春耕、夏長、秋收、冬藏。一年最快樂,游玩的時候是冬天,那什麼,莊稼都收成好了,所以過年過的長。我們以前在老家,臘八開始到二月二龍抬頭,你看看過年這個氣氛,時間那麼長。差不多將近兩個月。

  兩三個月過年期間,農業時代這些閒暇的人,冬天沒事情做,多半到哪裡去了?儒、釋、道三家,寺廟裡頭聽講經。寺廟講經就那個時候講,為什麼?他有空閒來聽。他聽什麼?很多就住在廟裡,在廟裡掛單,一部經講個一個月、兩個月,聽完了他再回家。那叫討經單,我要來聽這部經,他就給你名字貼上,分個房間給你。

  在書院,在書院就是儒家講學的。道觀,你喜歡到那裡去,都可以到那邊去。等於說是度假。度假真的去學東西,去聽,去修行。參加修行,那是精神生活向上提升。現在這裡都沒有了,這個工業社會把農業破壞了。古時候那種生活,那樣的安詳、清淨,心地善良,妄念少,雜念少。現在這個工商業妄念多,雜念多,人都過的很緊張,心浮氣燥,跟農業社會相比完全不一樣。現在許多學者、專家在研究,怎樣把它調成均衡,這是大學問。

 

上一篇:淨空法師: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一切隨它去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