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身心修養,才是教育的根本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曾子受孔子的教導,著了一本書叫《大學》,你們都讀過的。大學是大人之學、成人之學,就是講身心修養,這就是中國教育的基本。我常說我們這一百年來,教育沒有方向也沒有目的,究竟想把我們的孩子教成什麼樣子?沒有一個方向、沒有一個目標,方法也有問題,所以我們要重新思考。像《大學》這一篇,就確定了中國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什麼是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做人。做人從什麼開始?從心性修養開始,作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綱要,明德、親民、至善,古人叫“三綱”。下面修養的程度有七個階段,“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個“定”不是講靜坐,不必盤腿,隨時站在那裡也好,坐在那裡也好,在生活行住坐臥四個形態之間,就是修養心性的定。“知止而後有定”,知止、有定之後呢?“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才能發生智慧,“慮”是自己內在的智慧,“慮而後能得”,得到什麼?得到“明德”了,大徹大悟,見到生命的本來面目,曾子把這種心性修養的成就稱為“明德”。所以《大學》裡頭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這七個階段就是學問修養的程序。……

  跟著三綱還有八目,就是八個方向。怎麼樣能夠達到打坐功夫的境界,達到聖人的學問和修養的程度呢?“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叫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大項目、大方向的外用之學。……

  什麼叫格物呢?不被外界的物質所引誘牽引,叫格物。我們的知性很容易被外界的東西所引誘的,譬如我們的身體,打起坐來酸痛、難受,身體也是個外界的物啊!……

  “物格而後知至”,把一切外物的引誘推開,我們那個知性本來存在的嘛。你打起坐來,知性很清楚,不要另外找個知性.所以先把這個知性認清楚了,再講打坐。為什麼要打坐呢?知性要打坐,我想打坐;為什麼來學這個呢?因為我追求一個東西。這樣一來你已經上當,被物格了,不是你格物,是物格你,把你格起來了。所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把一切的感覺、外境都推開,你那個知性清清楚楚在這裡,姑且可以叫做像一個得定的境界了。

  “知止而後有定”,這時候,你那個知道一念清淨的,就是知性,一念清淨就是意誠,念念清淨,知性隨時清清明明,不被身體障礙所困擾,不被外面一切境界所困擾,也不被自己的妄想紛飛所困擾;“意誠而後心正”,什麼都不要,這個就是心正;“心正而後身修”,這樣我們身體的病痛、障凝、衰老,慢慢就會轉變過來。轉變過來以後,打坐起來當然有反應,但如果拚命只管身體的反應,就沒有格物,又被物格了。這樣聽懂了嗎?“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這些都是工夫啊。要修多少時間呢?不一定的。

  “身修而後家齊”,這個明天再講,裡面包括大家怎麼教孩子。

  修身,正心,誠意,後世的儒家稱之為天人之道,天人合一。現在,我給大家講我們中國文化本有的儒家的道理。我幾十年都懶得講,因為幾十年來大家忘了根本,只喜歡看我寫的那些佛經之類的書。我那些書不是弘揚佛法,講佛經也不是弘揚佛法,是叫大家不要迷信,這一套我們自己本來就有的,是大家沒有搞清楚。

  中國文化講修身養性,是身和心兩個方面。靜坐修心是一方面,這個要有一定的功夫才能做到;一般做不到修心的,就必須起來應用。所以這一次我們實驗學校的郭校長,與教少林功夫的王老師配合,教大家易筋經。什麼道理啊?就是修身。身的方面是合理的運動,不是強烈的,強烈運動有時候傷身體,譬如西洋的運動,跑步,跳高,打球啊,有時候比較劇烈。像中國少林武當這套內養的功夫,是修身的道理。所以有一句話“動以修身”,運動是在修身;“靜以修心”,打坐是修心;“身心兩健”,身體健康了,心理也健康了;“動靜相因”,動是靜的因,靜也是動的因,動靜互相為因果。

  今天我們反省下來,要回轉來走自己文化的舊路,就是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給大家的這一篇是孔子傳給學生曾子記下來的《大學》,是四書五經之一。我們當年受教育,八九歲就讀這幾部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都是講內聖外用的修養之學。

  前面先給大家提一點知性,至於你身體的障礙,坐起來這裡不舒服、那裡不舒服,對不起,要注意了!大家到了中年,身體都有問題,同我一樣衰老了。小孩子年輕,身體障礙小,但心理躁動不安靜;人到中年,心想安定,但身體已經不答應了。為什麼不答應呢?因為大家玩了那麼多年,吃喝玩樂,壞事也做得不少,好事卻做得不多啊,是該受一點果報了,所以會痛一下,酸一下。那就趕快做運動,再求靜坐。

  先介紹《大學》這一段,大家回去要多讀《原本大學微言》。找我的多半是看佛經的,這一本《原本大學微言》出版以後,沒有人提出來向我討論,出書到現在幾十年了,沒有一個人問過我,你就可想而知了。這是文化的根本啊,很可憐吧!

  ——南懷瑾先生《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上一篇:佛陀一生給世人二十條忠告
下一篇:頂果欽哲法王 : 謹記修行的七個要點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