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走路禅修的方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修行不但是在佛堂和坐禅中,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坐臥、舉手投足,都是修行。現在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鍛煉身體逐漸形成了一種時尚,老年舞、街舞、現代舞比比皆是。跳舞要跟隨音樂的節奏,心要專注於音樂,才能跳出優美的舞姿,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但是跳舞卻不利於禅修,而走路鍛煉卻能很好地把禅修運用進去,能達到既鍛煉身體又能修心的雙重效果。現在我給各位講一講走路禅修的方法。所謂走路禅修也就是“行道禅修”和“”行走禅修”。

  我的上師們經常教導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強化與過度,過度閉關自守會落下禅病亂心;過分靜修打坐會讓你麻木不仁,對任何事幫漠不關心,這樣就失去了學佛的意義。最殊勝的修法,是將我們的修心過程,應用到四威儀(行、住、坐、臥)之中。”今天我們首先了解行走的禅修。當你的心妄念紛飛欲靜不能時,行走是調節心情的最好方法,如果在行走時再進行禅修,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你那顆躁動不安的心迅速平靜下來,而且還能充分利用很多寶貴的時間。

  四威儀之中的“行”就是走路。大家一定會想,走路誰還不會呢?其實我們走路算不上威儀,最多稱其為端正。那麼如何走路才能稱得上威儀呢?我們來看看雍仲鄧登上師對走路是如何開示的。他說:“走路要有威儀。”說到這裡大師讓我先走三十步,然後他自己也走了三十步,那時我才看出我們走路確實不一樣。上師接著說:“我們走路時不但要走好還要走正,更要走得穩重。”於是,開始給我們講了以下幾個問題:

  1.走路時不能緊張,全身的肌肉要放松。

  2.眼睛要觀看腳前一米的地方,頭不可左右搖擺亂看,一是為了觀察腳下是否有蟲蟻,以免踩踏;二是為了收攝眼根。

  3.呼吸要自然,腳掌要穩健,腳後跟不要有拖地的習慣。

  4.身體和脊椎要保持挺拔。

  5.喉嚨稍微往下收。

  6.頭要自然地安住在頸上,不可偏左也不可偏右。

  7.手自然下垂或放松交握。

  8.心要輕松專注於腳掌,自然下沉。

  9.然後開始走路。第一種方法是慢走,把專注力放在腳上。從抬腳到落下的每一步要分成三個動作,心裡要念念覺察其動作,更細的經行可以達到六個動作。這三個動作分別是,腳後跟起,腳抬起至懸空平緩劃過,前腳掌落地。

  10.如何把我們的專注力放在腳上呢?就是不要太緊張,是很放松的,只是知道自己在走路以外不是很強烈地去專注。

  雍仲鄧登上師親口告訴我:“走路最關鍵的不但是用腳,而且還要用心,行的是心路。”由此,我們覺察到行路、心路,裡面肯定會有很深的意趣。究竟這個"行”要行到什麼地步?到底有什麼意趣呢?行步的具體方法是什麼呢?那就是眼、心、腳三者合一,專注與腳下,行步自然穩健,呼吸均勻順暢,步伐要輕,輕到不會驚擾別人,這就是上師講的“心路”。如果你輕輕走路,但你的心無法專注到腳上,那就要快步走,就像沒有肌肉一樣地行走,不能緊張,全身的肌肉要放松,眼睛不可亂看,專注力同樣放在腳上。如果你在草原,或寬闊平整的地方,或沒有障礙與動物的地方,也可以眼睛看著天空而走,將心安住在空中,或把專注力放在虛空上,這有助於無所緣的禅修。總之,無論快走還是慢走,一定要在行走時保持我們的覺知。

  如何保持覺知呢?雍仲鄧登上師講完之後,又開始誦經,最後把經書放到我的頭頂,念了很長時間,我知道他這是在念誦傳承的儀軌,我心裡法喜充滿。從此,上師經常教我,走路時心如何平靜,身軀如何放松,意識如何安住等神秘的訣竅。雍仲鄧登大師說:“身體平靜是身心平靜的基礎:心理平靜和情感平靜是身心平靜的核心;精神平靜是身心平靜的支柱,身心平靜是覺醒的根基。我們的身、心、情、欲都要平靜,才是真正的平靜。”首先我們要學會自身平靜,然後學會運動平靜,最後再學會生活平靜。

  第一,自身平靜。我們慢慢注意自己身體的頭、肩膀、手臂、手、腹部、腿,最後一直到腳趾。讓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緊張起來,我們的意識專注在緊張的部位,保持一會兒,然後快速放松。如果你的身體有病,或有不舒服的地方,那麼就將你的心專注在那裡,然後告訴自己要放松,同時也放松自己的意識,自然呼吸。此時,你的意識就會進入放松的狀態、繼而逐漸擴展到整個身體,最終達到身心輕安,無念無為。

  如果你無法放松,那就證明你身體的某些部位出現了問題,此時你必須把痛點或不舒服的地方觀空,空就是什麼都沒有,一片虛空,這時你的身體自然而然就會放松。如果你想讓自己更舒服一些,就閉上眼睛,呼吸自然空氣,此時你聽到的、聞到的,甚至想到的,一切歸回虛空之中,你的身體自然就平靜下來,然後慢慢睜開眼睛,看看藍藍的天空或自己喜歡的風景,將意識安住在上面,你的第一感覺就是自己身體放松了,繼續保持。

  第二,運動平靜。當身體放松之後,就慢慢地站起,然後輕盈地行走,按上面所講"行走的禅修"走路,那時你會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是多麼的輕松;然後再慢慢地坐下來,到此,你已經學會了如何讓自己的身體平靜和放松。睡覺前是練習呼吸法的最佳時間,可以釋放一天的壓力,然後默默告訴自己:“緊張和壓力都已經過去了,我應該安靜地休息了。”如果你的眼前出現了不良現象,千萬不要恐懼或者讓幻覺肆意發展,馬上要想一切都是虛幻、是假有,像虛空一般蕩然無存。然後祈禱自己做個好夢,或者觀想上師、本尊就在自己的心間,大放光明,現象中出現的一切眾生,得到佛光普照,都一心向善,都變成了佛。這樣一定會吉祥而安靜地入睡。

  將意識力專注在運動上,你會感覺到身體變得很放松;將意識集中在天空中或某些事物上,你會感覺自己越來越平靜。今天我們所學到的方法,也能應用到別的運動和事情上,特別是當我們焦慮、擔憂、煩惱和恐慌時,我們練習得越多就越容易安靜或放松。

  第三,生活平靜。不平衡、不公平、不正常、不講道理、不公道等,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導致了我們的生活以及身心無法平靜。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接受、滿足、少欲、冷靜、樸素、簡單等,來平衡那些讓我們無法平靜的因素。其實這些都是外在的元素,它無法動搖我們內在的意識,但我們的意識沒有自制能力,它就像患有多動症的孩子,不由自主地總跟隨外景而跑。如果你能學會自制,不跟隨外境而跑,外在的東西將無法搖動我們的意識,我們會心如止水,生活平靜而安樂。

  當我們用心觀察生活的時候,發現生活中的每個環節都很緊張,然後你要把意識專注在最近緊張的環節,保持一會兒,然後快速放松。比如,你在惡劣的環境中艱苦的生活,就把你的意識專注在惡劣的環境上,讓自己生起厭惡之心,由厭惡而生起出離之心,就是讓自己的意識,迅速離開那個讓人惡心的環境。此時你要扪心自問,是誰在厭惡?是誰想逃離?如是反復觀察,自然會放下厭惡之心。把惡劣轉化為美好的環境,喚起自己內心對美好環境的欣賞,你的心裡會覺得很舒服。然而你的心既不能厭惡,也不能停留在喜歡上,要對自己發出命令:無論是厭惡的還是美好的,一切都是夢幻,都是自心的幻化如虛空一般,本來沒有一物。然後放松意識呼吸自然,自然進入平衡與放下的狀態,你的生活慢慢也就平靜了下來。

  第四,心裡平靜。意思就是心靈寧靜,對人生和事物看得開、放得下。心靈寧靜來自於心裡平衡,只要你的心情平衡,無論吃虧還是沾光,無論是享福還是受罪,你都能坦然面對,甘願接受,並且當下就會心理平靜。然而,如今的人們正處在一個經濟增長迅速、高科技日新月異、物質生活極度享受、精神食糧嚴重匮乏的年代,很難做到心裡平靜。尤其當身心受到外在環境的壓迫,或遭受挫折、或受到傷害、或感情失敗等逆境時,更無法自我調適和克服,或身心痛苦、或精神抑郁,更甚有者一病不起,終生受罪。因此,在生活平靜的基礎上,我們必須要再接再厲,那就是修煉心理平靜。心理不平靜的根源,就是佛教講的五毒貪、嗔、癡、慢、疑、嫉妒。五毒是輪回的種子,是身心疾病和痛苦的根源,不徹底根除就無法心理平靜,無法健康快樂。我們如何除掉五毒,讓心理平靜呢?要知道在我們心理的每個角落,五毒就像五條凶猛的毒蛇深藏其中,只要你不小心觸動它們,它們就會向你發起猛烈的攻擊,噴出毒液來腐蝕、毒害我們的身心健康,輕者五內俱焚,重者當場斃命,所以要想獲得心理平靜,根治五毒刻不容緩。

  首先要觀察自己心理的每個角落,當你真正細心觀察時,會發現自己心理很緊張,這時你的意識一定會專注在讓你緊張的部位,就這樣保持一會兒,然後快速放松。比如,當你愛上一個人時,如果對方對你的愛無動於衷,你的心就無法平靜;如果長期得不到對方的回應,你的心裡就開始有了疾病,什麼病呢?就是痛苦和煩惱。為了打破這個僵局,你只能將意識專注在你愛的人身上,讓自己內心生起邪欲的烈火,一直燃燒到你不能自拔。此時,你一定要把意識轉移到欲望上,仔細觀看愛、貪婪、欲望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它們在哪裡兒?就這樣一直用心觀看。這時你一定會發現,根本無法找到它們的蹤跡,是自己太愚癡、太可笑了。接下來你務必警告自己,我要放下愛和貪婪的欲望。同時把最愛的人看成仇人,認定他是殺害自己父母的仇敵,激發自己內心的憤怒與仇恨,恨不得立刻就去殺了他,然後反問自己:仇恨與憤怒到底是什麼東西?它們住在哪裡?當你用心去觀察時就會發現,其實它們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有,既然是無中生有就不能執著,什麼恨啊、愛啊,還有憤怒等,一切都要放下。因為,這些東西本來都是自心的想象,並沒有人向我投擲任何愛和很,憑什麼我要恨別人呢?然後讓自己的意識放松,呼吸自然,慢慢進入平衡的狀態,你的心理自然就平靜下來。

  如果你仍然無法放松,就把仇人、親人或生活之中一切的不平靜全部觀空,什麼都沒有一片虛空,這時你的心自然會平靜下來。就這樣把自己心理的每個角落,正反兩面去修。它的關鍵在於觀察它們是什麼樣、在哪兒?我們還要學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等,這是做人的基礎;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等,是學佛的基礎,在做人與學佛的基礎上,調整自己的心態,最終達到心理平靜的理想境界。最主要的是我們要學會靜坐,在靜坐的過程中,將自己的身體、心理、情感、精神都平靜下來,這樣自然生起覺醒與清靜的智慧,自然歸回原始的清淨狀態之中。

 

上一篇:真正明心見性
下一篇:學誠法師:佛陀不是神靈,而是導師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