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起來說,彌陀淨土法門有如下特征。
一、簡易性
中國佛教各宗派中最為簡易的是淨土宗,被稱為“易行門”, 即方便法門。歷史上佛教界對於淨土法門的簡易性頗多微詞,認為這種“易行門”登不了大雅之堂,不是佛法的正道。學術界在論及淨土宗時,對於淨土法門的簡易性也往往只作一般介紹,很少探討它的價值和意義。實際上,淨土法門的簡易性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都具有積極意義。淨土宗的簡易性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依據的經典最少。淨土宗的經典只有五經一論:《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往生論》。由於依據的經典少,且教義淺顯,適合普通大眾修學,尤其適合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修學。對於初學者,並不要求這五經一論樣樣精通,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其中一種經典進行修學,這叫“一門深入”。
二是念佛形式靈活。淨土宗對於念佛形式沒有硬性規定,坐、臥、行、住都可以念佛,很隨意、很自由,特別適合忙碌的上班族修持。現代人工作繁忙,生活節奏很快,特別是上班族不可能有大塊時間用於宗教修行,靈活易行的念佛法門就頗受佛教徒青睐。
三是修行方法簡單。修學淨土宗只要稱名念佛就行,不需要研究深奧艱澀的佛典,也不需要打坐入定,人人都可以修持,適應了廣大民眾的習慣和需要。
四是用力少而見效快。淨土宗的修持不是象禅宗那樣依靠自力今生成佛,而是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西方極樂世界進一步修行,而後才成佛。仰仗阿彌陀佛願力成佛比靠自力成佛要容易得多,所以念佛法門更受普通信眾歡迎。
中國佛教宗派林立,但真正綿延不絕的是在印度都沒有立宗的禅宗和淨土宗,這兩宗的共同點是教義和修行方法的簡易性。從修行方法來說,淨土宗比禅宗更簡單,因為淨土宗的簡易性是建立在“信、願、行”這種單純的信仰的基礎之上的。淨土宗不重學理,也不重實證,而是重修行。所謂修行,實際上就是“身、語、意”三業的操行修煉,修的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佛教不但有博大精深的哲學義理,也有證果成佛的實證要求。但對於普通信眾來說,研習佛典和求得實證都太困難。歷史上淨土宗長期流傳於民間,主要的信仰者是處於社會最低層的廣大農民。稱名念佛的淨土法門因其修行方法的簡易而為廣大農民所喜愛奉行。淨土宗在民間廣泛流傳,影響深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淨土宗的最終修行目標是企求死後往生西方彌陀淨土,這是淨土宗追求出世解脫的終極理想。拋開宗教徒的出世追求不說,僅就宗教的社會功用而言,宗教的最大現實價值是心理慰藉作用和道德教化作用。從非信仰的角度而言,提升道德境界、豐富精神生活才是宗教信仰的要義。淨土法門最大的現實意義和實際效用是可以通過持名念佛修身養性、淨化心靈、調節心理、疏導情緒、最終達到精神的超越和升華。不管能否往生西方淨土,念佛若能收到這樣的效果也就很不錯了。
淨土法門因其簡易性能夠接引社會各界、各行、各業不同層次、不同根性的大眾,因其攝受范圍的廣泛性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宗教的社會作用。淨土宗對於提高大眾的道德水平和保持心理健康,對於促進社會的安定團結,對於建構和諧社會都是大有裨益的,這正是淨土法門存在的合理性和現實價值之所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淨土宗對於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做出了獨特貢獻。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條件的改善,人均壽命延長了,老年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老齡期。如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使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讓他們快樂祥和地安度晚年,已成了整個社會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大問題。一般而言,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已經退休,兒孫們也已經長大成人,不需要他們照顧操心了,可以騰出時間過自己的生活。老年人由於體力衰退、行動不便、興趣變異、收入減少等原因,適合他們的娛樂活動和娛樂設施並不多。簡單易行的念佛修行是豐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不錯選擇。近年來修習淨土法門的老人日益增多,全國各地淨土宗道場越建越多,有的地方甚至象辦敬老院那樣蓋起了彌陀村。淨土宗接引老年人、關愛老年人、安撫老年人,賦予老年人很好的精神歸宿,以宗教這一特殊的方式服務於社會、服務於民眾,這一點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