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淨土法要新白話版(二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書摘一百六十三

  既然不能動,那就全天都以志誠心念佛,或者大聲,或者小聲,或者心中默念,都可以。出聲念,可以念六字,心中默念,字多不好念,適合念四字。無論大聲小聲,都必須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雖然不能作禮拜,但心中常要存恭敬心,就如佛在面前,就如墮入水火中,要求救援,絕不敢起一念不正當的心。

  從白天到夜晚,睡著就任他去,醒來就接著念。以念佛為自己的命根子,就可以消除惡業,增長善根,有望病愈身安。病好了以後,仍然不能放下念佛,才可以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往生西方淨土啊。(文鈔續編·復湯慧振居士書(民國二十年))

  書摘一百六十四

  你的病,是過去世,或現在世,有害人性命的事,這個業障不消除,病決定難好。現在吃藥無效,就可以不吃,只要息滅妄心念佛,念觀世音菩薩,希望因此能夠超度怨家。念佛雖然不見效,仍然有利益,不可以和吃藥相比。你家經濟條件怎麼樣?如果沒有財力,那就自己至誠懇切念佛。應當生慚愧心,不可以生憤恨心,生起慚愧,那怨家的怨恨就可以化解,生出憤恨,那就想化解反而結怨更深了。因為它懷恨相報,你又懷恨它的相報,就越結越深,沒有辦法了。(念佛)這是解怨釋仇的最上一招。如果家裡經濟條件還比較好,那也可以在靈巖山打一場佛七,或者請十五人,二十人,三十人,都可以。(文鈔續編·復許慧舫居士書(民國二十二年))

  書摘一百六十五

  念佛一法,隨便什麼情況下,都可以成就,但不可以念佛求作惡事成就。如果想作惡事念佛求成就,那就該當被雷擊。恐怕愚癡的人不知道,所以特別表明。(增廣文鈔·復馮不疚居士書)

  書摘一百六十六

  修淨土法門,一切世間事務,都沒有妨礙。但必須各盡各的本分,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而已,你在家中,正好修行。常有除暴安良的心,對人民,當作自己的家人想,對兵士,當作自己的弟兄想,必須要求弟兄護持家人。凡是所到的地方,一定要告誡兵士,存有忠恕的心,不可以有一點擄掠奸YIN的事。縱然他人不知道,天地鬼神會記下功過,或在現生,或在後世,決定要受善惡的報應,決定不會有因無果。民國八、九年(1919~1920年),有一軍士楊某,為人極其忠厚好善。在陝西鎮嵩軍中,作營官,吃長素,能背誦《金剛經》,每天念數遍。在軍隊十年,打仗四百多次,全身大小沒帶一點傷。開始想退役,因為鎮嵩軍統領劉鎮華,憨玉琨,和他都是同鄉,不允許他退。有一年開往河南打另一軍閥趙倜,他於是借機潛逃了。從那以後朝拜五台山、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來到普陀山,住在法雨寺,與我談到他的心行。可惜沒有學問,不能闡揚大法、隨機利人啊。(文鈔續編·復姚維一居士書(民國二十年))

  書摘一百六十七

  現今世界的命運危險,無論什麼人,都應當以志誠念佛念觀音菩薩為主,期望這樣可以消除惡業在眼前,臨終往生西方淨土,那可是因禍而得福。否則從此以後,更難再做人。因為殺人害人的方法,無奇不有,無處可逃。唯有往生西方淨土這一件事,是安身立命,千穩萬當的辦法。如果願意為一切人勸說,那麼利益是深而且長遠啊。(文鈔三編·復羅智聲居士書三)

  書摘一百六十八(含經典語錄)

  你父親已經准許你出家,應當發至誠懇切的心,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切眾生,從無始劫以來,在六道中沒有什麼業不造,如果無心修行,反而不覺得有這種希奇古怪的惡念,如果發心修行,那麼這種念頭更加多些(這是真妄相形而顯,不是從前沒有,只是不顯罷了)。這時候應當想阿彌陀佛在我面前,不敢有一絲雜念妄想,至誠懇切念佛聖號(或小聲念,或默念)。必須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清清楚楚,能這樣常念,那一切雜念,自然消滅啊。當雜念生起時,要格外的提起全副精神念佛,不許它在我心裡作怪,果真能這樣常念,那麼心裡自然清淨。當雜念初起時,就像一個人與萬人對敵,不可以稍有寬容放縱的心,否則它作我的主控制我,我就受它禍害啊。如果拼命抵抗,它就隨我所轉被我控制,就是所謂的轉煩惱為菩提啊。你現在能經常用如來萬德洪名極力抵抗,久而久之,心就自然清淨。心清淨了,仍舊念佛不放松,那麼業障消而智慧開啊。千萬不可以產生急躁心。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尊敬上輩和諧下輩。要忍別人所不能忍的,要做別人所不能做的。代替別人的勞苦,成就別人的美事。靜坐時常思自己的過錯,閒談時不論他人的是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早到晚,從晚到早,一句佛號,不要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的念頭。如果有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要常生慚愧心,以及生忏悔心,縱然有點修持,總覺得我工夫還很淺,不自己誇耀自己。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只有我一人才真是凡夫。你果然能夠依我所說而行,決定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沒有女人。女人,畜生,往生到那個世界,都是童男的樣子,蓮花化生。一從蓮花中出生,都與極樂世界人一樣,不是先小然後漸漸長大。那世界人沒有煩惱,沒有妄想,沒有造業的事。因為依靠佛的慈力,而且極其容易往生,只要以念佛為因。往生後見佛聞法,必定圓成佛道。十方世界,只有這個最為超勝。一切修持法門,只有這個法門最容易修,而且功德最大。你千萬不要聽別人瞎說,自然可以得到這個最勝利益。(文鈔三編·復葉福備居士書一)

  書摘一百六十九

  所說的嗔心,那是過去世的習性,如今既然知道有損無益,應該一切事在當前,都以海闊天空的心量容納,那麼現在的寬宏習性,就可以轉變過去生中的狹隘習性。倘若不加對治,那嗔心的習氣更加增長,危害就不淺了。至於念佛,必須按自己的精神氣力,而用大聲、小聲、默念以及金剛念(即有聲,別人聽不見者,持咒家叫做金剛念)的准則,怎麼可以念的過猛,引起生病?這個過猛的心,也是求快速的病。如今既然不能出聲念,難道心中也不能默念嗎?怎麼可以止限十念呢?何況病臥在床,心中豈能像洗空了一樣,完全沒有佛念呢?與其念別的事,還不如念佛名號更好。應該將要緊的事務,交代給家人,把多余時間當作將要死、將要墮地獄想,心中不牽掛任何事。在這樣的清淨心中,憶想佛像,以及默念佛的名號,還有觀世音菩薩像及其名號。果然能做到,決定業障消除,善根增長,疾病痊愈,身心康健啊。因為閣下的病,屬於過去的業障,因為念佛過猛而成為發病的因緣,不是完全由於念佛過猛而有的病,假如不念佛,也會因為別的因緣而得。世上不念佛的人多的是,難道都不得病,長年健康嗎?明白這個道理就自然不會誤解了,認為念佛導致生病,有損無益啊。(增廣文鈔·復裘佩卿居士書一)

  書摘一百七十

  嗔心是過去世的習性,如今就當作我已經死了設想,任隨別人刀割香塗,跟我沒有關系,所有不順心的境界,就當作已經死了設想,那就沒有可起的嗔心了。這就是如來所傳的三昧法水,清洗一切眾生的煩惱業障,我特別為閣下述說,不是我自己想出來妄說的啊。如果不念佛求生西方淨土,縱然生到極尊貴的非非想天,天福享受完,仍舊還是要輪回六道。如果具足志誠懇切念佛,縱然是將要墮入無間地獄,也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淨土。萬萬不能以卑劣自居,認為我業障重,恐怕不能往生西方淨土,若有這樣的想法,那決定不能往生西方淨土啊。為什麼呢?因為心沒有真信切願,就沒有辦法感應佛啊。(增廣文鈔·復裘佩卿居士書二)

  書摘一百七十一

  富貴的人,往往多嗔怒,因為凡事要如意,需要使用人,稍有違反,就生起嗔怒。輕的就惡語相加,重的就鞭子棍棒打上去,只要自己快意,不顧他人傷心。再說嗔心一起,對別人無益,對自己有損,輕的也是心意煩燥,重的就是肝和眼睛受傷害。必須讓心中常有一團太和元氣,那就疾病消滅,福壽增多啊。往昔印度的阿耆達王(阿阇世王),一生奉佛,堅持五戒,臨終因為服侍的人持拂子驅趕蚊蠅,服侍太久就昏倦了,結果拂子掉到他的臉上,他心生嗔恨,隨即命終了。因為這一嗔念,就轉世為蟒蛇身,因為過去的福報,還知道他的前因,於是求僧人,為他說歸依戒,就脫離了蟒蛇身,生到天上。所以從個故事知道嗔的習慣,危害最大。《華嚴經》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古德說:“嗔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學菩提道,忍辱護嗔心。”

  如來勸多嗔的眾生作慈悲觀,因為一切眾生,都是過去的父母、未來的佛。既然是過去的父母,就應當感念過去世的生育恩德,忏愧不能報答,怎麼能因為一點不如意,就滿懷憤怒呢?既然是未來的佛,必然應當廣度眾生,倘若我的生死沒有了斷,還希望他來度脫我。不只是一點不如意,不生嗔恚,即使是喪身失命,也只生歡喜,不生嗔恨。所以菩薩能捨出頭眼腦髓時,對於來求的人都是,當作善知識想,當作恩人想,當作成就我無上菩提道想。看看《華嚴經·十回向品》就自然知道了。

  再說我們的一念心性,與佛沒有兩樣,只是因為迷惑背離了本心,頑固執著我見,那一切外在的因緣,都成為對立了,就如箭靶既然立起來了,那所有的箭頭都射來了。倘若能夠明白我心原本是佛心,佛心空無所有,猶如虛空,森羅萬象,沒有不包括的,也如大海,百千江河,沒有不容納的。就像蒼天普蓋一切,又像大地撐起全部,但不會因為能普蓋能撐起就自以為有德。我如果因為一點小小的違逆,就生嗔恨,豈不是自己縮小自己的心量,自己喪失自己的德性。雖然具足佛心理體,但起心動念,全都屬於凡夫情識處事。把虛妄當作真,將奴僕當作主,這樣的想法,很可以慚愧。如果在平時,經常這樣慚愧的想,那心量廣大,無所不容。外物和我同等對待,不見外物和我的差別,逆來都能順受,何況小小不如意,便生憤怒呢?

  如果身為凡夫的人,又想維持世道人心,那居心就應當如菩薩一樣深慈大悲,無所不容。對待事物還須要依照世間常理,或者用捍衛而降伏,或者用仁慈而感化,事情都不是一概而論的,那個心千萬不可有毒憤而結怨恨啊。(增廣文鈔·示淨土法門及對治瞋恚等義)

  書摘一百七十二

  學佛的人,把調治習氣作為修行的第一步工夫。如果能克除一分習氣,那工夫才能真實的得一分,否則有因無果,難得與佛相應啊。你既然知道自己性情暴戾,應當時時有“我事事不如人”的想法。縱然是別人辜負我德,也常想是我辜負別人的德,感覺自己對一切人,都有慚愧,抱歉遺憾不止,那麼暴戾的習氣,就生不起來了。凡是暴戾的習氣,都是因有傲慢心而引起的。既然覺到自己處處抱歉,那自然心平氣和,不會我慢貢高而盛氣凌人了。(文鈔三編·復郝智熹居士書)

  書摘一百七十三

  修行只有隨自己的情況而制定功課,不是死執一種不變,但決定不可以不依信願念佛,回向往生極樂世界這一法啊,一門深入,萬善圓修都可以。如果捨棄淨土,對別種法門一門深入,並萬善圓修,都不可以。因為依靠自己的能力,絕對難以現生了生脫死啊。世間的聰明人,常常輕視淨土,那個某甲的守秘傳觀法,動不動就說有所證悟以及先知等,其實已經著了魔的氣氛。既然不聽勸,那就各行各的道,不必與他來往,也不必總說他的事,以免有意外的禍患。(文鈔三編·復謝慧霖居士書七)

 

上一篇:印光大師:淨土法要新白話版(十九)
下一篇:陳大惠: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