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決定了生命的走向(上)簡單說了:
什麼是命運?命是存在的軌跡:
生命是生存的軌跡;
命運是必然的生命軌跡;
宿命就是堅固的生命軌跡。
佛教對生命軌跡的認識是非常完整和全面的,佛教研究的內容也多落腳在環境和人生兩個點上,當然這裡的人生只是這樣說說,我們知道人生不單指人道眾生,還包括一切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的普羅大眾。佛教研究的是:生命在宇宙環境中的軌跡,也就是我們都聽過的宇宙人生的真相。
生命如何延續?憑借什麼延續?是什麼決定了生命的走向?
決定生命走向的就是我們的心,這個心在過去為自己拋射了多少妄想,在隨後的生命裡就要承受這個妄想帶來的痛苦和煩惱。
我們說如來是諸業圓滿,身口意三業圓滿這是啥意思?就是說過的話全都兌現完畢,設想過的事情全部都落實完全,佛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態。所以過去叨咕叨咕的說N遍了,《維摩诘經》中提到的:菩薩病是願力病,而眾生病是業力病,沒有真實眾生,只有有疾病的菩薩。至於是業力還是願力,本質上沒多大不同,都是過去說過的話沒落實,不管是吹牛沒落實,還是承諾去做的沒落實,沒有本質區別。
因為在彼時候設想個什麼,沒有及時實施,這個設想成了後續生死牽引,來世條件成熟就要使命必達去完成,這個事情不管好壞都是牽引生死的。菩薩因為要救度眾生,眾生還沒救度完滿自己當時的願,菩薩還不能入涅槃回歸自性;眾生有亂七八糟的想法沒落實,這些想法就是後續生死的導火索。所以從菩薩的願和眾生的業來說,都是牽引生死的,只是菩薩得大自在,自由程度很高,而眾生幾乎沒有自由程度。
生命的走向就是由這些早些的妄想做為根本,在累生裡積累形成的習氣做添加,遇到了當下的人事物,你自然會做出對應的反應。
就如喜好礦泉水的人口渴了,不會選擇其他飲料,習氣就是這樣的,你遇到了什麼就會第一時間,在你思維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做出了基礎的選擇,並帶動我們的身體,已經做出了對應的反應了。所以這些習氣就是我們命運的勾劃者,第一筆畫的是我們早些的那個投入生死的妄想心,而隨後習氣添加進來,每每描刻,讓整個生命歷程沉重不堪。
生命歷程越沉重,生命軌跡就越難扭轉,生命走向就越固定。
越執著的人、越貪戀的人、越不懂得改變放下,他的生死就越宿命,就越容易被人一眼看穿。一眼看穿一個人這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古時候就有一類人叫做相師,那個時候想謀取高級別的位置沒有相師的評語是不能得進的。比如曹操的案例就最為著名,相師給他定性的兩句話:盛世之良臣,亂世之枭雄。果然他後半輩子身處亂世,成就一代枭雄。比如在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有個將軍到了一個地方,當地鄉紳請客吃飯,一切談得都很好,吃完出門,小孩放鞭炮他嚇了一大跳。後來鄉紳們就說,這個人不能成氣侯,心量太小,果然沒幾個月就在戰亂中被打死了。
這一眼看到的不是命運的全部,而是能影響命運的關鍵,對曹操而言,被相師看到的是他的傲氣和诘慧;對這個將軍而言,被鄉紳看到的是他的狹小和殘暴。面對我們周遭的一切人的時候,每個人的生命走向,其實都是由這些零零碎碎的零件拼接成的,看得到越多的這些零件,也就越多的能知道整體架構是什麼樣的。
如果我們的習氣自己做不得主,一分也改不得,這個命數也確實扭轉不了半分半毫的。
學佛了,我們知道要對治貪嗔癡。貪嗔癡是什麼?說來都是習氣罷了,就是習慣,這種習慣不只是身體習慣,更多是神識上的習慣,俗話說慣出毛病了就是這個意思。於是傲慢是習氣、疑惑是習氣、懶惰是習氣、散漫也是習氣。我們學佛了能扭轉一分,你的命就可轉一分;你能扭轉一百八十分,你的命就有了巨大的轉變,你生命走向就會出現重大調整;如果分毫不改,那真的是宿命如鐵桶一般堅固了。
我們學佛是佛陀給我們列出了方法,我們在其中選擇合適自己的方法落實下去,從而慢慢的置換、慢慢的替代、慢慢的把雜亂的替換出去、把不好的習氣用學佛的清淨置換掉,用學佛的種種方法與習氣、痛苦、煩惱對調,調得過來你實現了轉命,調不過來就是還需要加油。
有一種人是不肯轉,還有一種人是不會轉。
不會轉起碼也是有心了,就像不會學習的人很努力效果也不大好,起碼比不努力的強。這也正是我們為什麼反復強調心態的重要性。
如果我們為什麼去做,為什麼必須去做,為什麼必須如此做?這些都不清晰,你做這個事情的動力就很難調動起來,效果不容易出。這也是為什麼推薦大家讀《地藏經》的原因:我們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裡?隨後會經歷什麼事情?其中的運轉法則是什麼?這些《地藏經》都有答案,這些讀得明白了,真的清晰了,往生極樂的願力是鋼鋼的,就算是一萬個人輪流給你潑冷水,你也不會退縮、丟失往生極樂的心念,這個願心是堅固的,真有這樣的願心,百分百往生極樂世界。
反觀從廬山初祖慧遠公共一百二十三人同生極樂後,淨土法門大興其道,可是這個往生的效果真不理想,差在哪裡?錯在哪裡?就是大眾的願心沒有得到真正的激發和鞏固。這就像秧苗臨當抽穗卻遇久旱,顆粒無收乃至絕收就很正常,僅有的幾個略成熟,那也是少之又少鳳毛麟角。
這就是淨土法門起得來與否的關鍵所在。這也是每個學佛人,你我能不能真正實現“這一生是最後一生,此生捨報就往生極樂,花開見佛”,能不能實現往生極樂的重要關口,這個問題先落實了,再談什麼九品往生、三根普被就對了。這個問題落實了再說佛號功德無量、佛陀願力殊勝就對了。如果這個基礎問題解決不了,看看古來學佛半生的人多如牛毛,往生者少之又少。
佛教在中國曾經有一個“家家觀世音,個個阿彌陀”的恢宏時代,就算是那樣的時代,往生者依然和學佛人不成比例,各位當三思的。如果這個比例只是萬分之一、二,或者千分之一、二,你想誰來當你的那個分母呢?誰都想當那個分子,拼和阿彌陀佛關系好嗎?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