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本文人間天老師將給我們分享持名念佛的心態及動力源,以更好地提升念佛的效率,並真正地獲得利益,阿彌陀佛!
1.調整念佛心態,以真切心持名念佛
稱名這種念法就是持名的方法。當人面臨巨大的危難,靠小我自身的力量無法扭轉了,就會全身心的投靠到對外在的一種信仰和依賴上,以全部投靠的心去稱念聖號,用心就較為真切。
稱呼名號的方法一直是學佛修行裡很重要的修行手段,過去時也有,比如婆羅門女要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久遠,念佛的方法也依然久遠前就存在了,只是念的方式方法不同。如《普門品》裡提到這個念,是以我有一個什麼樣的問題亟待解決,以這樣的心為出發點,以持名的方法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求往生,我求阿彌陀佛加持攝受,解決這個小我此一生的生死大事,命終往生極樂國土,以這樣的心念阿彌陀佛聖號,目的很明確,手段方法很清晰,結果也就很明朗了。因為帶了一個初發的心念動機,施加在稱名的方法上,獲得的結果就會不同了。求觀音菩薩也是如此,沒事念兩聲不緊不慢的,當然菩薩也不緊不慢的回應你;如果你念的急切,菩薩也回應急切。這個急切就不是一口氣要念二十聲或者三十聲的意思,是用的心念是否真切了。
真切的心出現了,稱念就容易真切了,就更容易獲得回應。所以婆羅門以憶母故,這個初發的願念是真切的,施加在佛號上效果就很明顯,一日一夜就有結果了。我們為什麼念佛念菩薩啊?如果我們要解決的問題自己提不出來、理不出來,這個念的目的就很可能混亂,獲得回應也混亂就理所應當。
只是需要稍微挖掘一下,我們以什麼樣的心,真切的念,在持名這樣簡單的手段方法下,就可以獲得對應的結果。有效果的根源就是這套方法裡了,你到底因為什麼在念,換到菩薩角度,你在念我,那麼你要解決什麼問題呢?就像有的同修喊老師老師,我看到了,但是你要說什麼呢?你不說後面的內容,我怎麼回復你呢?不把自己的意圖表達清楚,我要如何呢?道理是一樣的,所以不要白做啊,你到底為什麼在念佛菩薩?
這個問題各位當清理出思路來,把自己的心念想法真誠地清理出來,就像我們發起助念,同修參與了地藏聖號一千,這一千地藏菩薩聖號是為這個事件的主人公念的,希望他能得到地藏菩薩的幫助,這個目的就很清晰。念觀世音菩薩,我們要求菩薩幫忙解決什麼問題?所以如前文說到,我沒啥苦,也沒什麼難,就暫時和菩薩沒緣分了,因為自己覺得菩薩沒什麼可幫助我們的,動力就嚴重不足。因為動力不足,想達到一心稱念的這個狀態就很難很難了。念佛者眾,得念佛一心不亂者稀,能真正達到念佛的一心不亂的人就很少有了,動力不足,而很多人被苦痛折磨業力圍困,他有動力,如果有了合適的方法,可以很快速地見到效果。
我們總要強調持念的方法,在我看來這個方法是很重要,卻沒有心念重要。我們有很多種念佛的方法,有的幾年也沒提過一次,不是方法不好,而是承接方法是需要把心態調整對的,心態對了事半功倍,心態不對事倍功半,可能事倍了,卻沒有功,這也是為什麼總在這個部分上盤亘,總提是因為太重要了。念佛的人哪一個不想得到念佛的一心不亂呢?心態決定了能否有這樣的收獲,當然念佛一心不亂這個境界偏高,比一心稱名高,而菩薩為方便救度眾生,不可能在門檻處設置強大的障礙。所以雖然一心稱念的一心本應該很高,如在《普門品》中不建議解讀到和一心不亂同高度,那就失去了菩薩的慈悲方便了。也正是因為心態很重要,所以經文裡列舉了眾多的情況狀態,遇到這樣的情況、那樣的狀態、出了這樣的問題、那樣的苦難,你都可以念菩薩聖號;如果這些事情對上號了,我們就很容易貫徹下去,以佛菩薩為救命繩索,自然不會那麼輕易撒手丟脫。
2.找到更多的契合點,挖掘更多的動力,真正獲得念佛利益
所以想得一心要找到動力源——為什麼念的?這個事情很重要,如果各位清理出來五、六個需要念聖號的理由,這個動力就很充足,因為是混合動力,也更容易持久;單一動力自然很清淨,更容易深入進去,但是不容易持久。這就是我們要讀佛經的用意了,要找到更多的契合點,從而滿足我們的需要。說單一動力,此一事就是我全部心念的依托,如果這個事情是定業,佛菩薩不轉定業,我們非要眼睛盯著定業,一定要看到他轉了,這條學佛的路可能就走不下去了,所以混合動力能充分的防止這種半路就退墮的情況。各位可以觀察一下周圍學佛人,走一半不學的情況,信一段就不信了,為什麼呢?如果非要給一個罪名,恐怕就是單一學佛目的導致的。學佛是拼福報的,學到一半不學了,福報上肯定有問題。單一學佛的目標也就等同於把自己的福報打了一個大大的折扣,本來是可以支撐更久的,可是因為沒有及時的挖掘出新的動力源,原先的動力枯竭了,新的動力沒有接續上,卡在半路走不下去了。
走不下去就麻煩了,各種罪名都可以羅列上了,當然我們不攬罪上身,只是就事說事。好不容易遇到佛法了,學一些旁門左道去了,有罪沒有?好不容易遇到佛法了,卻聽信所謂神通境界了,有罪沒有?好不容易遇到佛法了,聽了一半不聽了,學了一點不學了,有罪沒有?好不容易遇到佛法了,你家族歷代都在等你幫呢,不干不管,大不孝的罪名肯定逃不掉。所以要挖掘能繼續走下去的動力,唯有依靠在經教裡挖掘,在事項上是挖不到多深的,在名相上更是挖不到多深的。念佛也如此,比如阿彌陀佛是十二光合一,稱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念得出來對應的感受嗎?
念佛念出一片光明,世界清晰湛然,然後沒了,這是啥境界?清淨光呗,那麼無礙光、無漏光、無等光又是什麼境界?不讀經,不學習,怎麼可能把聖號念到這種出神入化的境界呢?全靠念的這種功夫,到天地一片大光明,金色籠罩,光色重疊就到頭了,再就是換了事項了,世界是如此,看佛菩薩聖像是如此,但是突破不了境界。
所有的修行都是悟後起修,淨土更是如此,亦如《普門品》這句,一心稱名,也是如此,這一句我們要悟什麼?有種種苦難了要念觀音菩薩求解脫加持,就這一句沒了!你就要悟這個事情,也就是要先深入的理解觀音菩薩能解決種種苦難的境遇,如果這個事情沒著落,就跑去念觀音,這又是在念什麼呢?碎碎念而已。這種水平的叨咕能獲得利益,最多是誤中,我們要通過學習提高這種概率,也就是你學明白了,能做到手拿把掐如探囊取物一般,就像你自己兜裡帶的,不拿出來那是暫時不需要,如果需要,一伸手就可以拿得出來,我們要這種,而不要靠誤中的概率。你學佛要學這個,我希望大家都能達到這個狀態,反復強調的東西肯定是重要的,也很可能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如果大家想提升自己學佛的概率,讓種種利益結果能更大可能地出現在自己身上,就要把整套的內容思維清晰,學會,學明白這樣才好。
就像我是因為看《無量壽》突然看到信願行三個字貫穿在整部經文裡,然後推廣到所有經文都是如此,乃至細化到經文裡的章、節、段略、句子都是信願行。這不是因為我聽了誰說信願行很重要才看得到的,也不是佛講了信願行,我就一定能明白的,得來不容易的,如果我能通過這個途徑獲得,那麼你們也一定可以獲得。所以我不推薦那種所謂神通,比如某人忽然間獲得了神通,或者很殊勝的境界,你連怎麼獲得的都不知道,你能告訴別人如何獲得嗎?這三個字我是如何獲得的?或許前世的積澱也要參考,但起碼睡醒了讀、讀困了睡,也持續了三、四年之久,那是真正靠不認輸的心獲得的,不相信自己讀不明白!所以才告訴各位同修,要有信心,而且我把技巧、方法、經驗分享給大家,你們如果真這樣做不需要那麼久,肯定也可以獲得的。
一心稱名就是全心全意的這樣想、這樣思念、這樣呼喊菩薩的名號。如何挖掘新的動力,不會隨原動力枯竭而停滯學佛的步伐?亦如常常和各位說:你要自己出生死;你想順利要幫助眾生順利;你想如願要償還業債;你還需要承擔一份龐大的孝道,或許這裡有綁架各位的嫌疑,用各種道德綁架各位必須如此做。可是各位想一想,這不正是把其他的動力點挖掘出來提供給各位了嗎?以小乘心量我們要如何如何,中間想幫助親人了要如何,只想自己安穩要如何,想隨順佛陀教誨又如何,大乘要如何?這些都是廢話,根本就是要找到新的動力源,而且要找到更高水平的精神補給。當把更多的動力源合一了,學佛的動力才不會枯竭。所以三乘沒什麼不好,一佛乘也沒什麼不對。我們對菩薩的理解更深入了,持名稱念也就更容易契合進去、貼進去、也就更容易持續下去,而不會被單一動力的必然枯竭而影響。
一心持名的前提最簡單的解釋是因為佛菩薩慈悲我們,可是要提升這個准確率、提高概率、真正地拿到利益,這才是佛菩薩的希望,這也才復合了我們學佛的基本出發點,才會讓我們學佛有聲有色。你學得好不用解釋不用勸,別人自然會找上門來求教的。所以度自己又是在度眾生,這就是大乘心念了,於是自己有苦惱,那必是其他眾生也會有同樣的苦惱,我當為自己斷苦惱,然後利及大眾,這就是大乘心。
今天的部分就到這裡, 阿彌陀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