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淨土法要新白話版(十五)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書摘一百一十三

  末法眾生,無論是上中下什麼根,都應當以大勢至菩薩念佛法門,自利利人,“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反念念自性,性成無上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經文)。(增廣文鈔·復戚智周居士書二)

  書摘一百一十四

  念佛一法,是佛普度一切眾生的最大法門。如果遇有危險,念佛就可以逢凶化吉,沒事時念佛,就可以消災增福。但必須要求往生西方淨土,才是究竟的大利益。(文鈔三編·復慧明居士書)

  書摘一百一十五

  修行的人,必須具有堅決猛烈的心,任隨他人的譏诮毀謗,我總是沒有一點疑慮。如果聽到別人譏诮毀謗,就生出退心,這種人也是前生善根浮淺所導致。不以佛所說的話為依歸,而以愚夫愚婦所說的話為根據,固然應當永遠在生死輪回中,永遠受餓鬼畜生地獄三途惡道的苦,而想要得到人天的身體都很難,何況了生死超凡入聖,以及成佛的大利益呢?淨土法門,以真信切願念佛、決定求往生西方淨土為宗旨。如果念佛人不願求往生西方淨土,就為違背佛的教導。比如王子寄居別的國家,不信自己是王子,只是願意整天乞討要飯,不會餓死,就以為很滿足了。他的知見這麼下劣,能不令人憐憫嗎?王高氏很熟悉經典,而有“不敢妄想往生西方淨土”的說法,她的心志這麼卑劣,又怎麼會到這種程度?她平日所親近的老師,也是盲修瞎煉之輩,假使她的老師知道淨土法門,怎麼會一直這麼想?請你對她說,如果不求往生西方淨土,決定不許皈依,肯求往生西方淨土,那才可以皈依。現在給她取法名為宗信,意思是深信佛的話,不敢違背。自己修持淨土法門,又必須教導兒女媳孫們,都要盡責任盡本分,去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護生,念阿彌陀佛及念觀世音菩薩,這樣希望能達到現在這一生業障消除福報增長,臨終往生西方淨土。如果自己這樣做,並且教化家庭以及親戚朋友,那她的往生,一定可以如願。佛開啟淨土法門,教人求往生西方淨土,你是什麼人,敢不聽佛的話、而各自任隨自己的意思嗎?(文鈔三編·復楊宗慎居士書)

  書摘一百一十六

  末法眾生,不依淨土法門修行,修其它法門,只是得人天福報,以及未來有個得度的因緣而已。因為無力斷惑,那麼生死的根子還在,怎麼能不發生死的苗芽呢!(增廣文鈔·復岳仙峤居士書)

  書摘一百一十七

  如果眼前狀況不好的人,應當作退一步想。想一想世上比我好的人固然很多,但不如我的也不少,只要不饑不寒,何必羨慕大富大貴?樂天知命,隨遇而安,這樣都能夠轉煩惱成菩提,又怎麼不能轉憂苦為安樂呢?如果是疾病纏身的人,應當深深的認識到身體是苦的根本,要有非常的厭離心,努力修淨土法門,誓求往生西方淨土。諸佛都是以苦為師,所以成就佛道,我們也應當以病為藥,趕緊求出離苦海。也必須知道煩惱具縛的凡夫,如果沒有貧窮疾病等苦,那將是整天奔馳在聲色名利場上,而沒完沒了,誰肯在得意輝煌的時候,回頭去設想未來的沉溺惡道呢?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知道上天要成就人多用逆行的方法,而人要符合天意就應該順受啊。不過孟子所說的大任,只是世間的爵位,還須要這樣的辛苦憂勞,才可以不辜負天心。何況我們是博地凡夫,要想直接上承佛的覺悟大道,下化法界的有情眾生,倘若不稍微借點貧病來挫折一下,那麼凡夫的迷惑就一天比一天的熾烈,淨土法門難以成就,迷失了本心,永遠沉淪惡道,直到未來沒有的邊際,想求出離惡道都沒有機會啊。古代的大德所說的“不經一番寒徹骨,爭(怎)得梅花撲鼻香”,指的就是這個意思啊。所以應當志心念佛以此消除過去的業障,絕不可以生起煩躁心,怨天尤人,認為因果是虛幻的,佛法不靈。要知道我們從無始劫以來,所作的惡業,無量無邊,《華嚴經》說: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惡業有形體的話,十方虛空都裝不下)。哪裡是忽忽悠悠的修持,就可以消除干淨呢?所以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兩個佛土的教主,痛切知道眾生自己是無力斷惑的,特別開啟了一個依靠佛的慈力,帶業往生的法門。他們的廣大慈悲,就像恆河沙數那麼多,雖然天地父母,也不能相比其中的一點點。我們只應該發慚愧心,發忏悔心,自然可以蒙受佛的加持,業障消滅身體安樂了。如果病苦加劇,不能忍受的,應當在早晚念佛回向外,專心致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現身塵世間任何地方,尋聲救苦,人正當危急的時刻,如果能持誦禮拜觀世音菩薩,沒有不隨時感應的,菩薩當即垂下慈悲護佑,讓眾生脫苦惱而獲得安樂啊。

  念佛法門,是最簡單最容易,最廣最大的法。必須懇切志誠到極點,才能感應道交,親身獲得實際利益。如果懶惰懈怠,毫無敬畏,雖然也有種下以後成佛的因,但亵渎輕慢的罪,有不堪設想的後果,縱然是能生人天道,絕對很難更高的進入蓮池海會。至於佛像,應該當作真佛看待,不可以只當作土木銅鐵等看。經典是三世諸佛的老師,如來的法身捨利,也要當作真佛看待,不可以當作紙墨等看。面對經像時,應當像忠臣敬奉聖明的皇帝,孝子恭讀遺囑,能夠這樣,那就沒有業障不能消除,沒有福慧不能充足了。現今知識分子學佛的比較多,但一般都是讀文字,解釋文字的意思,拿來供給口頭上的談論,換取一個博學的名聲而已。至於恭敬志誠,依教修持的,實在難得有那樣的人。我常說要得到佛法實益,必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就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如果沒有恭敬而且亵渎輕慢,罪業就更大,而福慧就更小了。悲哀啊!凡是遇到知交好友,應當耐心地告知這個意思,那是莫大的法施啊。

  淨土法門如果信得真實,什麼善法能比呢?如果自己的智力有不夠,就應當仰信佛和祖師們的誠實語,絕不可以有一念疑心,有疑就與佛相背離,臨終一定難以感通啊。古人認為淨土法門,只有佛與佛才能究盡明白,已登初地以上的菩薩,不過知道一點點。那麼登地菩薩,還不能全知,又怎麼可以用博地凡夫的見識,隨便臆斷呢?如果想研究,應當看《淨土十要》。這本書是蕅益大師從淨土的書藉中,采集菁華,巧妙契合眾生時機,最為第一。書的開頭是《彌陀要解》,自從佛說這部經以來,是西天印度、東土中國,絕無僅有的注解啊。應該嚴格遵守,不可忽略。(增廣文鈔·復鄧伯誠居士書一)

  書摘一百一十八

  佛說一切大小方便真實法門,都必須靠自己的功力,斷除惑業證到真如,才能出離生死,如果惑業還有一絲一毫,生死決定難出。所以從這個生命到另一個生命,從這個劫到另一個劫,反復的修持,有力量充足的,一直前進不退,就能了脫生死了。大多數都是剛覺悟又迷糊,暫時前進總是在退,經歷塵點劫(微塵形容無比漫長),也不能出離。所以你我到今天還是凡夫,都不知道如來的包含所有上中下三根、最最圓頓的淨土法門啊。你就算沒有親近過善知識,也曾誦讀過《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十六觀經》,以及各種淨土發願文、《龍舒淨土文》、《歸元直指》,它們都是讓人今生就往生的,你偏要繞來繞去等來生。佛可憐眾生無力斷惑,難以了脫生死,所以特別開啟一個依仗佛的慈力,帶業往生的橫向超出的法門。無論斷不斷惑,如果具足真信切願,持佛名號(此是正行),以及修行各種善法,回向往生(此是助行),沒有一個不得往生成功的。即使五種大逆十種惡行的人,臨終時地獄相現前,如果心識不迷,聽聞善知識指教於是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只要念十聲,或只有一聲,當下命終也能往生西方淨土(此在《十六觀經·下品下生章》,系金口誠言)。既然能往生,就已經高登蓮池海會,永遠出離輪回,漸漸進修,圓滿佛果。如果這種逆惡罪人,聽不到這個不可思議的法,經過塵點劫,難出地獄,比地獄好一點的餓鬼、畜生都難得到,何況想要得人身而修行了生死呢?所以應當須要發決定心,臨終堅決要往生西方淨土。且不要說碌碌庸人的身份,不願接受這個機會,即使是人天大王的身份,以及出家為僧,一聽到佛法就大開悟,得到什麼都懂的大總持,大大宏揚法化,普利眾生的高僧身份,也看成是毒藥罪惡,決定不要有一念貪求的心。有這樣的決定,那自己的信願行,才能感應佛,佛的誓願,才能攝受你。感應道交,蒙佛接引,直接登上九品蓮花,永遠出離輪回啊。

  三皈五戒,是初入佛法的大門。修其它法門,都須要依這個門而入,何況今生就了脫生死的最簡單最容易、最圓滿最頓超的不可思議的淨土法門呢?不反省身口意三業,不持五戒,就沒有再得人身的機會,何況想要得蓮花化生,具足相好光明的身體呢?你歲數大了要做的都來不及了,應該走捷徑的方法,卻還要專門讀誦《淨土三經》,以及《普賢行願品》,研究淨土經典的注解?像那些語錄、《金剛經》、《法華經》,就先置之度外吧,應該先做要緊的事,因為心不能二用啊。(增廣文鈔·復高邵麟居士書三)

  書摘一百一十九

  殺盜YIN妄酒五戒,無論有沒有受過五戒,都應當嚴格持守。因為前面的殺、盜、YIN、妄四條,名為性戒,就是不知道戒名的人,犯了也是有罪過的。而受戒的人犯了,就成了兩重罪,在本罪外,又加了一個犯戒罪過。所以說,一切人都必須嚴格持戒。飲酒,叫做遮戒,沒有受酒戒,喝了無罪,受戒後喝了,只是犯戒罪。(文鈔續編·復張純一居士書)

  書摘一百二十

  為了往生西方淨土受戒,就必須要真實受持,如果只求名聲,就成了游戲,罪過實在是不淺。(文鈔三編·答緣淨居士問)

  書摘一百二十一

  佛法的法門有無量多,沒有一法不是以戒為基礎,以淨土為歸宿的。你二人既然想皈依三寶,就應當要認真持守佛法的清淨戒律。在家人以五戒為根本,五戒的殺盜YIN妄前四條,是性戒,無論受不受戒,都不可犯。但沒有受戒的犯了,就按事情的性質論罪過,受戒的犯了,就在事上論罪之外,又有犯戒一層罪過。酒戒是遮戒,因為佛遮止,不允許學佛人喝,沒有受戒的喝了,沒有罪過。如果喝了而胡作非為,就在所做的事上論罪,所以雖然沒有受戒,也不應該喝,如果受戒的喝了,就只有犯戒的罪過。然既發心皈依三寶,就應當五戒全持。佛是大慈悲,雖然有一二三四隨人的意思選擇受戒的先例,但是這是有確實不能持的原因,不可以用這樣的例子來寬容自己。說不能持的原因,如屠戶不能持殺戒,酒保不能持酒戒等。皈依佛法修持淨土法門的人,必須盡自己本分,去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淨土。自己這樣做,再去勸化他人,使家裡的父母,兄弟,夫妻,兒女,姊妹,妯娌,男女僕使,外面的鄉黨,鄰裡,親戚,朋友,以及一切相識有緣的人,都用這個道理勸化。凡是想勸別人的事,必須自己實行那個事,那麼別人自然依從。世外的和世間的事,沒有不是以身體力行為根本的,所謂以言語教導別人就會發生爭論,以身體力行教導別人才會跟從。(文鈔三編·復王(雨,雪)夕居士書)

  書摘一百二十二

  凡是修淨土法門的,第一必須嚴持清淨戒律,第二必須發菩提心,第三必須具有真信願。戒為所有法的基礎,菩提心為修道的主帥,信願為往生西方淨土的前導。(文鈔三編·法語別錄)

  書摘一百二十三

  戒律為教禅密淨的基礎,不持戒律,那教禅密淨的真實利益不能得到,就如修建萬丈高樓,地基不堅固,那還沒有建成就已經壞了。淨土法門為律教禅密的歸宿,不念佛求生西方淨土,那麼律教禅密,都難以達到究竟的佛果。(增廣文鈔·金陵妙悟律院垂裕記)

 

上一篇:印光大師:淨土法要新白話版(十四)
下一篇:《稱揚諸佛功德經》稱念阿彌陀佛等一百多位佛名號的功德利益浩瀚無比!(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