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淨土法要新白話版(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書摘十五

  學佛必須以專門解決自己的生死大事為主,但也必須隨緣分隨能力來作功德。如果是有大能力的人,才能徹底放下,徹底提起。中下根基的人,如果什麼都不作,就產生了懶惰懈怠。結果對自己也不認真,對別人也全都不管,造成像古人楊朱那種“一毛不拔”毫不利人思想的弊端了。所以必須自利利他兩種方法相互輔助同時進行,但主要還是專門在自利一邊。彭二林(清朝彭際清居士)的話,也不可以誤會,誤會了就得罪二林不輕了。二林的意思是,專門利益自己為主,不是把“隨緣分隨能力教人修習淨土法門”這一邊都廢掉了。利益他人的事情,只有大菩薩才能擔得起來,大菩薩以下的人誰敢說這個大話?中下等的人,隨緣分隨能力來做利益他人的事,這樣才可以符合修行自利的道理。因為修行法門,有六種形式萬種變通的方法。自己還沒有解脫,利益他人還是屬於自利。但不可只做外邊的事情,而對治自己內心的煩惱習氣,就放任不管了,那就因為外在的事、內在功夫全都荒廢了,所以又反而生起我慢心,自以為有功德,那損失就大了!

  比如吃飯,須要有蔬菜來下飯。也像身體一樣,必須用衣服帽子來莊嚴形象。為什麼對於長途般的修行解脫生死的做法,卻只要一門深入,而廢掉其它所有法門呢?“一門深入,盡廢余門”,只有在打七共修活動的時候才可以用。平時如果不是菩薩再來,那絕對沒有不變成懈怠傲慢之類毛病的。因為凡夫的心,常常會生起厭倦啊。上天生出萬物,必須有晴天有下雨來調節,有寒冷有炎熱更換替代,才能有生長變化的結果。假如總是下雨總是晴天,總是寒冷總是炎熱,那普天之下,就沒有一個生物了。何況我們凡夫的心就像猿猴一樣不安分,不用種種方法對治,而想要它安住在一處,不隨便亂跑,太難太難了。人應當衡量自己的能力,不可以偏執一個法,也不可以散漫沒有頭緒。(增廣文鈔·復周群铮居士書三)

  書摘十六

  凡是修行的人,必須以念佛為主要的修行。而持咒誦經,以及作種種有功德利益的法事,都是輔助的修行。主要的和輔助的配合起來,就如同順著流水揚起船帆更容易更快,在這個生死苦海裡,能快速投入佛的大智慧海啊。如果不對西方淨土生信發願,真正的求往生西方淨土,隨便泛泛的念佛持咒等,都只是為了來生的福報而已。淨土法門,最上根適用最下根也適用,將要墮入阿鼻地獄的,念佛也能夠往生。已經證到等覺接近佛果的,還須要回向往生西方淨土,以此達到圓滿佛果。千萬不要以為密宗有現身成佛的說法,就將往生西方淨土的大事放下不管了,那損失太大了啊。(文鈔三編·復沈授人居士書)

  書摘十七

  念佛的人,要各隨自己的本分。專念佛號也好,兼誦經咒,並廣修萬種行門也好,但不可以沒有一點統籌安排,必須以念佛為主、為正行,其它都為次要、為助行,這樣就合理了。否則就像一屋子散亂的銅錢,都沒有串起來,就不好使用。又比如在大海中沒有指南針,就找不到方向啊。所供佛菩薩像,繪畫的雕塑的都可以,但必須把供的佛像當作真正的佛對待,自然會得福報得智慧。如果還是當作紙木一樣,就必定要折福折壽啊!(文鈔三編·復沈授人居士書)

  書摘十八

  一句佛號,包括了一部大藏經,沒有不涵蓋的。至於修淨業,有專修和圓修種種不同。比如順水揚帆,就更為容易到達。也像吃飯一樣,單只吃米飯,也可以填飽肚子,再加上各種蔬菜,也不是不可以。能夠專一念佛,不持咒,是可以的。如果專念佛,反對持咒,就不可以。何況“往生咒”,是淨土法門的助行呢?(文鈔三編·復卓智立居士書三)

  書摘十九

  凡夫妄想紛飛,如果不加上經咒的輔助,就可能會忽忽悠悠放松懈怠了。如果能像失去了父母一樣,像救頭上的火一樣痛切,那麼說行住坐臥都是實相的一行三昧,確實是最好的。如果把它當成偷懶的借口忽悠自己,時間長了就可能完全懶惰下去廢止不修了,所以還不如兼持經咒比較有把握。你求我給你拿主意,我只能給你說明其中道理,你可以自己拿主意。總之對解脫生死大事心中迫切,誠敬真摯,那麼專修、兼修都是可以的。否則“專”成了忽悠,“兼”成了繁亂,因為根本就不是真心實意,所以導致一切修為都難得利益了。(文鈔三編·開示五則)

  “實相念佛”是佛陀的一代教法,是一切法門,所有修行途徑的奧妙。如天台宗的止觀、禅宗的參究話頭向上開悟等等都是,就是一般所說的念“自性裡本有的佛”啊。《楞嚴經》這部經,實在是念實相佛最深刻的解釋。但也是持名念佛、決心求生極樂世界的、沒有比這更好的教導了。……其中二十五種圓通法,除了《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真正屬於持名念佛,兼有稱名、觀想、實相三種念佛之外,其它都是念實相佛法門……這樣的念實相佛,說起來好像容易,能修能證,實際上是難中之難。不是過去已有修行成就再來的大菩薩,誰能這一生就直接證到佛果呢?(增廣文鈔·復吳希真居士書二)

  書摘二十

  整天整年終身念佛的人,怎麼能對佛不行禮敬?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大願就是“禮敬諸佛”。您一切都可以不在乎,禮佛決不可以不在乎。如果不禮佛,便很難與佛感通,為什麼呢?因為貪圖安逸,心的誠意也沒有依托必然降到極點啊。善導大師的專修,是身業專一禮佛,口業專一稱佛,意業專一念佛。念到極點,那麼心裡面的佛和心外面的佛,就是一體不分的了。他證道的結果,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證道”所能夠相比的啊。(增廣文鈔·復法海大師書)

  書摘二十一

  既然對西方極樂世界有真信切願,就應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信願行三資糧,是念佛法門的宗旨。有念佛修行沒有信願西方極樂世界,就不能往生。有信願沒有念佛修行,也不能往生。信願行三資糧,全部具足沒有缺失,決定能往生。能不能往生,完全是根據信願的有沒有,往生品位的高低,完全是根據持名念佛的深淺。

  說到念佛是主要的修行,應當各隨自己的條件而決定,不可固執一個法。如果自身沒有什麼事拖累,那就應該從早到晚,從晚到早,行住坐臥,說話和沉默,行動和靜止,穿衣吃飯,大小便利,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要讓這一句洪名聖號阿彌陀佛,不離心和口。如果洗漱干淨了,衣帽穿戴整齊,以及所處的地方清潔,那麼念佛出聲或者不出聲,都沒有什麼不可以。如果在睡眠及裸露洗澡大小便時,以及在穢污不干淨的地方,就只可默念,不應該出聲,默念的功德是一樣的,出聲就不恭敬了。不要認為這樣的時間和地方,念不得佛,須知這樣的時間和地方,是出不得聲啊。再有睡覺時如果出聲,不但不恭敬,還會傷氣生病,不可不知。

  雖然長時間的一直念佛,沒有間斷,也須要早起向佛禮拜完畢,先念《阿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完畢,再念“贊佛偈”,就是“阿彌陀佛身金色”的偈子。念偈完畢,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然後就只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或者念一千聲,或者念五百聲,應當圍繞著念。如果不方便圍繞,那麼跪著坐著站著都可以。念到快結束時,回歸原位跪下念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清淨大海眾菩薩各三遍。然後念《淨土文》,發願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念《淨土文》的人,要依照文章的含義而發心啊。如果心不依文章含義而發心,那就成了無意義的擺設,不能得真實利益了。《淨土文》念完,念三歸依,禮拜而退,這是早上的功課,晚上也是這樣。如果想要多多禮拜的,可以在念佛歸位的時候,就在多禮佛拜佛外,稱念九遍菩薩,然後禮拜九次。禮拜完就發願回向,或者在功課念完後禮拜。隨自己的方便,沒有什麼不可以。只是要懇切至誠,不可潦草粗率。拜佛的蒲團不可過高,太高就不恭敬了。

  如果事務比較忙,沒有太多空閒。那就在早晨洗漱完畢後,有佛龛佛像就禮佛三拜,端正身體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口氣念完為一念,念到第十口氣,接著念《小淨土文》,或者念“願生西方淨土中”四句偈,念完後禮佛三拜而退。如果無佛龛佛像就向西方問訊,照上面的念法而念,這叫十念法門。是宋朝慈雲忏主遵式法師為那些王公大臣政務繁忙,沒時間修持所訂立的方法。為什麼要一口氣念完為一念?因為眾生心太散亂,又沒有長時間專念佛號,這樣念時,借氣來控制心,心自然就不散亂了。不過要隨氣息的長短念,不可強迫一口氣多念,強迫就會傷氣。另外一口氣念完也只可以十念,不可以二十、三十,這個多了也傷氣。因為散心念佛,難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方法能夠使心歸到一處不亂,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的數雖然少,功德卻比較深,非常空閒、非常忙碌,都是各有各的法。那麼半閒半忙的人,就可以考慮取中間作為自己的修持法則啊。

  念佛的人,必須事事常有忠義寬容的心,時刻提防過失,知道有過錯必定改,見到仗義的事必定做,這才與佛理相合,這樣的人,決定能往生。如果不是這樣,就是與佛理相反,決難與佛感通。另外還有禮拜讀誦大乘經典,以及作一切對世間對他人有益的事,這些功德全都回向西方極樂世界。不可以只是念佛功德回向西方淨土,其余功德,另外去回向世間福報,那麼心念不是專一極樂世界,便難往生極樂世界了。須要明白真的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世間福報自然就得到了(比如求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等)。如果求世間福報,不肯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所得的世間福報,反而是很下劣的。而心也不是專一求生極樂,往生就難保證了。(增廣文鈔·與陳錫周居士書)

  書摘二十二

  關於“十念記數”,就是念佛的時候,從一句念到十句,須要念得分明,還須要記得分明。到十句後,又須要從一句念到十句,不可二十、三十的念。一邊念一邊記,不可以掐佛珠念,只憑心裡記數。如果十句比較難記,可以分為兩氣念,就是從一到五為一氣,從六到十為一氣。如果還是費力,就從一到三,從四到六,從七到十,分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就沒有落腳的地方了,一心不亂,時間久了自然就得到了。須要知道這個十念,與早晨的十念,控制妄想是相同的,用功卻大不一樣。早晨的十念,是一口氣念完為一念,不論念佛號多少,就是以一句佛號為一念。它只是早晨十念就可以,如果二十念、三十念,就會傷氣成病。這個十念是念一句佛號,心裡知道有一句,念十句佛號,心裡知道有十句。從一到十,從一到十,縱然一天念數萬聲佛號,都是這樣記數。不但能去除妄想,還最能養神,想快想慢都可以,沒有一點影響。從早到晚,沒有不合適的,比那個掐佛珠記數的念法,利益是天差地別。那個念法是身體勞動而神思不靜,這個念法是身體輕松而心裡安然。但是在作事的時候,可能不好記數,那就懇切自然的念,事情作完了,還是繼續攝心記數。這樣往來不斷的一切思緒,都專注在佛號這一個境界上了。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根性特別好的就不用說了,像我們這樣根性很差的,捨棄十念記數的方法,想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是非常非常的難啊。

  還須要知道這個攝心念佛的方法,是又淺又深,又小又大的不可思議的佛法。應當信仰佛的教導,可不要因為自己的見解不夠,就產生疑惑,結果多劫累積的善根,因此半途而廢,不能最終獲得真正的利益,太悲哀了。掐著珠子念佛,只適合行走站立的時候。如果靜坐養神,由於手動的原故,心神不能安定,時間久了會得病。這個十念記數,行住坐臥都沒有什麼不可以的。睡臥的時候只可以默念,不可以出聲。如果出聲念,一是不恭敬,二是傷氣生病。切記切記。(增廣文鈔·復高邵麟居士書四)

 

上一篇:印光大師:淨土法要新白話版(二)
下一篇:《佛說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浩瀚無比的殊勝功德利益!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