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法師:《靈巖遺旨》壹、悲化有情【13】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印光法師《靈巖遺旨》

 

壹、悲化有情

 

二、老實念佛

(三)選擇念佛

2.信願不二

(2)往生正因


信願二法
缺一不可


念佛有信願,決定會臨終往生西方。無信願,則只得人天福報而已。有信無願不名真信,有願無信不名真願。信願二法,如車之二輪,鳥之兩翼,缺一不可。(三編上.覆琳圃居士書)


往生與否
全憑信願


欲生西方,最初須有真信切願,若無真信切願,縱有修行,不能與佛感應道交,只得人天福報,及作未來得度之因而已。若信願具足,則萬不一漏。永明所謂「萬修萬人去」者,指「信願具足」者言也。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信願行三,乃念佛法門宗要,有行無信願,不能往生;有信願無行,亦不能往生;信願行三,具足無缺,決定往生。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增廣上.與陳錫周居士書)


西方極樂世界,莫說凡夫不能到,即小乘聖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議境界故也。小聖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無信願感佛,縱修其余一切勝行,並持名勝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願最為要緊。蕅益雲:「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鐵案也。能信得及,許汝西方有分。(增廣上.覆高邵麟居士書三)


盡人信念
盡人往生

淨土法門,有教無類。凡聖智愚,等蒙攝受。
一切法門,皆仗自力。惟此一法,全仗佛力。
佛力自力,天淵懸隔。信願憶念,定生佛國。
盡人信念,盡人往生。佛有誓願,現有儀型。
智宜女士,念佛心切。念未數年,竟蒙佛接。
願見聞者,各事修持。預蓮池會,何樂如之。

(續編下.淨土法門殊勝頌〔惟其法門殊勝故,智宜女士得往生。〕)


 

不關學識
只在信願


往生不在識字不識字,只在有信願與無信願。有信願,決定往生;無信願,決不得往生。(續編上.覆智樂居士書)


罪業雖重
亦得往生


如來一代所說之法,皆令自力斷惑證真,以了生死。惟淨土一門,專重佛力。以佛力故,雖罪業深重,若具信願,皆得往生。(三編上.覆陳士牧居士書一〔甲子年正月二十一日〕)


青樓女子,所作下賤,果能信仰於佛,常生慚愧,常念佛號,求生西方,尚可蒙佛接引,直登九品,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佛種種方便引誘眾生種出世因,故於五戒,任彼受一、二、三、四及全。何以令不全受?以彼或有勢不能守故。如屠戶不能持殺戒,尚可持余四戒。娼女不能持邪YIN戒,酒保不能持酒戒等。佛之深恩厚德,如天普覆,如地普載,不以一眚棄其本具之佛性。世之自高自大者,見人一短,即有千長亦不以為然,佛則不如是。《龍舒淨土文》有「普勸門」一卷,詳說所以然。凡列名有三十多,內有屠戶、漁人、做酒者,即在風塵青樓女子者。皆言:如能改業,固為最善。如不能改,當生慚愧,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果能信願真切,亦可高登九品,何止不墮地獄等乎?若不生慚愧,亦不修持,以此為榮,只以拜一師為事,則不墮與否,非光所敢決斷。(三編上.覆恆慚法師書二)


盲聾喑啞
稱念亦生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謂盲聾喑啞不得往生?佛說八難中有盲聾喑啞,謂其難以入道而已。果能專精念佛,雖聾子不能聽經、及善知識開示,瞎子不能看經,究有何礙?喑者無聲,啞者不會說話,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現生親得念佛三昧,臨終直登九品。何可雲此等人不得往生?此等人不認真念佛,則不得往生,非此等人雖念佛亦不得往生也。至於殘廢缺手缺腳者,與此盲聾喑啞者同。此之說話,蓋是誤會《往生論》偈之所致也。偈雲:「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乃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善根人所生之世界,絕無有可以譏毀、可以厭嫌之名字耳。下即列出譏嫌之名數種,即女人、六根不具足之人,及聲聞、緣覺之二乘人。故曰:「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乃謂西方無有女人,與六根不完足人及小乘人〔西方雖有小乘人名字,然皆屬發大乘心者,絕無不發大心之聲聞緣覺人耳〕,非指此世界之修行者說。無智慧人,認做此等人不得生西方,其錯大矣。


汝右手有病,乃宿世殺害眾生之惡業所招。當志誠懇切念佛,為彼宿世怨家回向,令彼超生淨土。果能常念,業自消滅。業消則病好矣,何須鋸手?縱鋸手亦不能消業。當依我說,認真念佛。再加念觀世音菩薩,決定不須一年,手可痊愈。汝作上項邪說,害人無量,切須知之。且心中信根願根不具,不能往生。不是身體有不具者,不能往生也。(三編上.覆宗靈法師書)


有此毛病
亦可往生


洋煙一事,其害甚深。《文鈔》後附有戒煙神方,靈極,許多人皆戒好。有戒不好者,皆彼身體另有痼疾。汝且依之,作雙倍日期緩戒,則可斷此禍根矣。至於往生,固不在戒與不戒也。即有此毛病,能生真信,發切願,一心念佛,無一不往生者。(三編下.覆李吉人居士書)


一心念佛
不悟亦生


欲生淨土,須先認清宗旨。普通修持,無不以開悟為希冀,而開悟一事,亦非易易。若知淨土宗旨,決不預期開悟。若不注重信願,開悟亦難了脫。若能一心念佛,不悟亦可往生。汝信中謂縱具厭穢之情,未識自性奚若,是志在開悟也。開悟而有信願,是為禅淨雙修,最為高上,然世絕少真開悟者。何謂真開悟?即所謂明心見性。乃於自心中徹底明了,非只會說而已。會說不名開悟,且勿誤會。真到明心見性地位,尚須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世人凡求開悟者,皆不注重於信願求生,而欲以此依稀仿佛之悟了生死,則是自誤誤人!固不如老實念佛者為穩當也。(三編下.覆方家范居士書)


未得一心
亦可往生


念佛之法,重在信願。信願真切,雖未能心中清淨,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為能感,故致彌陀即能應耳。(增廣上.覆黃涵之居士書三)


淨土之法門,以信願為導。有真信切願,雖未得一心,亦可往生。無真信切願,縱已得一心,亦難往生。〔宗門人念佛,多不講信願,則仍屬自力,難蒙佛力。以其彼既不感,佛難垂應。此一著要緊之極,故為道破。〕(三編上.覆王誠中居士書)


念佛一法,要緊在有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縱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若無信願,縱能心無妄念,亦只是人天福報,以與佛不相應故,固當注重於信願求生西方也。真有信願,妄當自已。倘平日有過頭妄想,欲得神通、得名譽、得緣法、得道等,如是完全以妄想為自己本心,越精進勇猛,此種妄想越多越大。若不覺照,永息此妄,則後來還會著魔發狂,豈但妄想而已乎!固宜汲汲息此過頭妄想也。(續編上.覆又真師覺三居士書〔民二十年〕)


念佛一法,注重在信願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發願,縱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果具真信切願,雖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往生。外行人,多多以求悟,求得種種境界,而不以決定求生為事,即所謂捨本逐末也。何以故?以悟到極處,若未斷盡煩惑,仍然是六道輪回中人。倘得往生,比悟到極處,而未斷盡煩惑者,其高下有若天淵懸殊。汝欲早識妙因,亦是好心,亦是不深知淨土法門之外行話。你且死心蹋地念去,自可得真實利益。然自既幸聞此法,忍不令父母、兄弟、姊妹、妻子、親友,及一切人,同聞同修,同得往生乎?甲三居士,宿有慧根,聞汝一說淨土,及看《文鈔》、《安士全書》,即能信受奉行。然猶以未見光為憾,此猶是通道不笃之現象。


淨土法門,乃極難極易之法門。說其難,則大徹大悟,深入經藏者,尚不信。說其易,則愚夫愚婦,至誠懇切念,即能臨終現諸瑞相,往生西方。彼大徹大悟,深通經論者,猶不能望其肩背。良以一則棄佛力,以專主自力。一則專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發自力。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也。

 

自立科條
不依佛說


淨土法門,猶如大海。長江大河亦入,杯水滴水亦入。證齊諸佛者,尚求往生;五逆十惡者,亦預末品。何得以得一心及三昧,而拒其未得者?但取法乎上,僅得其中。自己決志求生,惟當企及於此。若謂非此決不得生,是又自立科條,不依佛說矣。(增廣上.覆永嘉某居士書三)


常存此想
便不相應


修淨業人,以真信切願為本。能念到一心不亂,則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亂,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則可;不得,則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與佛不相應矣。〔此弄巧成拙之大病〕(三編上.覆何希淨居士書〔民廿六,七月廿三日〕)


益加信願
以致一心


念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無信願,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是失其扼要。而復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則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此種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實則由此而益加信願,以致一心,則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則成壞想念矣,不可不知。(續編上.覆朱德大居士書〔民二十一年〕)


兩種一心
不可同觀


念念在淨土,方可往生,乃上品往生者之身分。若執定此義,以自求上品,何善如之。若執定此義,以教中下根人,則阻人勝進不淺。何以故?以彼必以為此法太高,遂以卑劣自居,不肯修持耳。……


刀砍不入一段,原無可疑。以閣下將自力他力、禅宗淨宗之界限未分,致成一大疑團耳。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淨土耳。今既不發願,亦豈有信?〔有真信者,必有切願。〕信願全無,但念佛名,仍屬自力。以無信願,故不能與彌陀宏誓,感應道交。若見思惑盡,或可往生。若全未斷,及斷未淨盡,則業根尚在,何能即出輪回?五祖戒、草堂青等,即是確證。須知去卻信願念佛,與宗家之參究無異。若得往生,則因果不相符契矣。蕅益雲:「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鐵案也。經雲「一心不亂」,遠承前文依正功德,即是教令生信,近承上文「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即是教令發願;又況下文勸信勸願,不一而足。閣下截斷前文,止執一句,故有不貴發願之疑。又以無信願之一心,與有信願之一心,敵體同觀,故有刀砍不入,豈非純一,何以無願不得往生之疑。


又念佛之外,第二念,夾雜,難以枚舉。舉其正者,如求大徹大悟、得大總持等。非指發願為第二念、為夾雜也。須知淨土一法,以信願行三法為宗。行如車牛,願如御者,信如前導。導與御者,正成就其車牛之進趣耳,是以朝暮必須向佛發願。又不念佛時,亦不可泥。縱令一念萬年,不妨日有起止。若謂有不念時,有發願時,便成間斷夾雜,便難成辦。試問此一心念者,亦曾見色聞聲、著衣吃飯、舉手動足與否?若有,彼既不間斷夾雜,此何獨間斷夾雜?若無,除非法身大士。然法身大士,端居一處,而現身塵剎。其間斷夾雜,將不勝其多矣。……


平生絕無信願者,臨終決定難仗佛力。既雲善惡俱時頓現,且無論阿彌陀佛四字不現者,不得往生。即現,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願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華嚴經》雲:「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古德雲:「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今善惡皆現,由無信願,便不能奈惡業何矣。須知仗自力,則惡業有一絲毫,便不能出離生死,況多乎哉?又無信願,念至一心,無量無邊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決不可以此為訓,以斷天下後世一切人往生淨土之善根。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業盡情空,證無生忍者,舉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願而不從事,則芸芸眾生,永居苦海,無由出離,皆此一言為之作俑也。而其人猶洋洋得意,以為吾言甚高。而不知其為斷佛慧命,疑誤眾生之狂言也。哀哉!〔世間善業,不出輪回,若對信願具足之往生淨業,則彼善業,仍屬惡業。〕淨土一法,須另具只眼,不得以常途教義相例。使如來不開此法,則末世眾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見之矣。(增廣上.覆濮大凡居士書)


信願門中
尤宜致力


所言作事亦不忘念佛,此系念心純熟之相,何可名昏沉,歸於無記。然亦非無念而念,但系無念而念之氣分。若即認此為無念而念,則有類於鑽木見煙,而謂得火,即便息鑽,火便無由可得矣。汝之功夫頗好,到此境界,亦不容易。然須專精用功,且莫學今之好高務勝、見異思遷者,則將來之益,自可有不思議處。然此是「行」門中事,「信願」門中,尤宜致力,庶可決定深得念佛之實益。若效他宗,專以工夫為事,棄信願而不講,則便成仗自力之法門,其失大矣。(三編下.覆李觐丹居士書六)


念佛法門,全仗佛力。不比余門,均系自力。自力與佛力相較,何啻天壤之隔。所以從古愚夫愚婦,老實念佛,多有往生。而通宗通教者,或多失之交臂,誠可惜也。修行人須知娑婆苦,極樂樂;要願離娑婆苦,願得極樂樂。不可求人天福報,譬如處牢獄之求歸家鄉。然娑婆世界,乃一大牢獄也。極樂世界,方是好家鄉。古人詩雲:「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有誰爭。」諸君果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西方有誰爭哉?要歸家鄉,不可猶豫,謂再過幾年,則不能與佛相應,至誠懇到真信切願即是西方種子。蓋淨土一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或專崇行持,而不尚信願,則執事廢理,仍屬自力法門。與專以自性惟心,而不仗佛力之執理廢事,同一過失。所以蕅益大師雲:「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笃哉斯論,不可不知。(三編下.上海法藏寺念佛開示)


觀汝來書,系猶以宗門之知見為主,於淨土法門尚未全信,故只求相應,致起魔境。念佛法門,以信願為先鋒,若無真信切願,勿道不相應不能往生,即相應亦不能決定往生。一心不亂,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願,未得相應,亦可往生,況已相應乎?汝只知求相應,稍有相應氣分,便生歡喜贊歎之心,此亦是不相應之現象,由是故有怪相現。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為足。得少為足,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祈但一心念,勿以不相應不得往生為疑懼。所有境界,皆不理會,也不問他好死壞死。除念佛之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決定往生之益。若怕死時種種不相宜之障礙,因打餓七,此事險極。吃飽飯,尚不能相應,到餓的要死的時候,還能相應麼?如必要打餓七,請下山到別處去打,靈巖決不許開此一法。汝完全是在妄想窠中求相應,若肯一切妄想通放下,當必病愈身安。即世壽已盡,亦當正念昭彰,隨佛往生。念佛的人,不得有來生後世的念頭。汝往生的心尚不專一,則決定不能不又在此世界受六道之生矣。(續編上.覆慧空大師書〔民二十五年〕)


念佛三昧
實不易得


所言念佛三昧,說之似易,得之實難,但當攝心切念,久當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願攝心淨念之功德,當必穩得蒙佛接引,帶業往生。事一心,若約蕅益大師所判,尚非現世修行人之身分,況理一心乎?以斷見思惑,方名事一;破無明證法性,則名理一。若是內秘菩薩行,外現作凡夫,則此之二一,固皆無難。若實系具縛凡夫,則事一尚不多得,況理一乎?(增廣上.覆袁福球居士書)


念佛三昧,亦不易得,不自量,或致著魔。須知往生淨土,全仗信願。有信願,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亂,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亂,及得念佛三昧為志事,不復以信願、淨念為事。〔都攝六根而念,為淨念。念佛時,常聽自己念佛音聲,即是都攝六根之下手處。切須注意。〕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實益,由不注重信願,不能與佛感應道交,仍在此五濁惡世中,做苦眾生耳。(續編上.覆郁智朗居士書)



此法最要在信願!有信願,則決定肯認真修持。肯修持,則即可得往生之益。非如禅宗、密宗,要常有善知識教導。否則,或恐入於魔道,則佛也難救矣。但依光所說而行,決定不會有危險,及不得實益之慮。(續編上.復習懷辛居士書〔民二十年〕)

 

急求一心
著魔之本


汝妄想紛飛,尚欲急得一心不亂,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光謂淨土法門,重在信願。信願若真切,雖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無信願,縱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脫死。故不令汝汲汲於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紛飛,一求一心,定規著魔。汝不察光意,遂謂一任隨便。眼前隨便者,決非信願真切之人。使信願真切,決不至泛泛然隨便,而均不得往生也。理本無障,因汝以無理為理,而自生障礙,又復尤誰?……汝真可謂第一狂人,世榮心,如海波洶湧。而又欲立刻風平浪靜,澄湛不動。其急欲求不動之心,正是群動之本。又如釜沸,極力加火,以求不沸,其可得乎?光與汝所說者,乃息風抽薪之事。汝不詳察,尚謂是揚波益沸,豈不大可哀哉!汝且詳閱《文鈔》、《嘉言錄》,當不至有負於汝。否則勿以我為師,另拜高明,光亦不汝是問也。(三編下.覆溫光熹居士書八)


不論斷證
惟恃信願


往生淨土,固貴久修。然其所重,在乎決定不易之志願耳。彼終身念佛,心常冀人天福報者,縱令精進,因其心願尚戀此娑婆,何得有生極樂之望乎?固知信願,實為吾人生西方大根據也。(三編上.覆智圓居士書)


佛法深廣,猶如大海,博地凡夫,孰能窮源徹底,一口吸盡。雖然,倘能生正信心,自可隨己分量,各得其益。譬如修羅香象,及諸蚊虻,飲於大海,各取飽腹而已。如來出世,隨順眾生,為其說法,各令得益,亦復如是。而末世眾生,業障深厚,善根淺薄,心智狹劣,壽命短促。加以知識希少,魔外縱橫。修余法門,欲於現生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誠為甚難稀有之事。惟淨土一法,專仗佛力。以故不論斷證,惟恃信願。信願若具,雖罪大惡極,將墮阿鼻地獄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徑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來大慈普度,一物不遺。惟此一法,最為周摯。由是西天東土,菩薩祖師,高僧巨儒,莫不以此自利利他。(增廣下.淨土釋疑序)


十念尚度
何況久修


須知念佛之人,決定能消除業障。其有業障現前者,系轉將來墮三途之惡報,以現在之病苦即了之也。《金剛經》謂持《金剛經》者,由被人輕賤之小辱,便滅多劫三途惡道之苦,則福峻之將往西方,固以此小苦,了無量劫來之惡報,實為大幸。切不可學不知事務人,謂因修持而致病及死也。念佛人平時有真信切願,無一不得往生者,況福峻臨終正念昭彰,作問訊頂禮等相,而死後身體柔軟潔淨,顏貌如生,又何必以彼工夫淺為疑乎?夫彌陀願王,十念尚度,況彼精進修持已二三年,又有何疑?世有種人,志意下劣,雖常念佛,不求往生,惟欲求人天福報。此種人縱畢世修行,只得來生之癡福而已!有正信者,自己以信願感佛,佛以慈悲攝受,感應道交,必能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又何須問彼見佛與否,方可斷判也。(增廣上.覆郁智朗居士書)

一念回光
即蒙攝受


若欲此生親得實益,當依淨土法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則可決定了生脫死。若不依念佛法門,且莫說未得佛教之真傳者不能了,即得亦不能了。何以故?以得真傳,乃大徹大悟,非是實證。證則可了,悟則未了。修余法門,皆須斷惑證真,方了生死。淨土法門,但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正助合行,不但決定往生,而且品位優勝。不但精粹純笃之人,決定往生,即五逆十惡之流,臨終能生大慚愧,生大怖畏,志心念佛數聲,隨即命終者,亦得決定往生。以佛慈廣大,專以度生為事。一念回光,即蒙攝受。所謂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也。末世眾生,不依淨土,修余法門,但得人天福報,及作未來得度之因緣而已。以無力斷惑,則生死根尚在,何能不發生死之苗芽乎哉!(增廣上.覆岳仙峤居士書)


眾生心性,與佛無二。佛則究竟斷盡煩惑,故能得大受用,法法頭頭,悉皆自在。眾生則全體在迷,反以佛性功德之力,以作起惑造業之本,可不哀哉。縱有曉了此義,意欲背塵合覺、志心念佛者,但以熟處太熟,生處太生,故亦不易與佛相應也。若患難臨身,果能一念投誠,無不立蒙感應者。以苦惱逼迫,一心求救,其余一切情見,概不現前。故其感應之妙,有不可思議者。(三編上.覆智章居士書戊辰八月)


往生者少
在無信願


何以世間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無深信切願,但求福報,希圖來世富貴。不知希圖來世富貴,譬如仰天射箭,力盡則還,非但無益,且有損也。即如今世念佛,感人天福報,有福報而無正智。以有福報故,則有勢位富貴。以無正智故,則愚癡而不信因果。夫以不信因果之人,處勢位富貴之地,如虎附翼,益增其惡。故福報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惡業,應受惡報。此所謂三世怨也。故念佛者,斷不可存福報之心,當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為了脫生死之妙法。故徹悟禅師雲「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又雲:「一句彌陀,我佛心要,豎徹五時,橫赅八教。」甚哉!一句彌陀,微妙難思,惟佛與佛,知其究竟。等覺以還,尚有未盡,所謂菩薩少分知。若我輩凡夫,尤當信而行之。(三編下.淨土法門說要)


佛所說一切法門,雖高深玄妙,圓頓直捷,皆須斷盡煩惑,方可了生脫死。若斷而未盡,則尚不能了,況完全未斷者乎?惟念佛法門,仗佛慈力。若有真信切願,至誠念佛,無一不往生者。然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癡無知,只求來生人天福報,或不生慚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義等事,心與佛背所致。過在自己,非佛不慈悲也。若其人未發心念佛前,曾作諸惡,今既念佛生大慚愧,痛改前非,則亦可決定往生。佛視眾生,猶如親生兒女,兒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無可奈何。眾生若肯改過、遷善、念佛,佛決定於彼臨終親垂接引也。(三編上.覆鄭琴樵居士書)


汝所說往生者少,實由信願不真切之所致。信願若真切,即臨終始念,亦有得生之理。若悠悠泛泛,心中尚在做來生福報之夢,何能得生?此病根也,不可不知。(三編下.覆李少垣居士書一〔民十八,十月廿三日〕)

全仗佛力
非自家本事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通通皆須做到業盡情空,方可了生脫死,其難也難如登天。現在全世界,恐亦難有幾個做得到的人。若志誠懇切念佛,求生西方,無論什麼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脫死。惟有不生信、不發願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願,無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火輪船過海,是仗船力,不是自家的本事。(續編上.致戚友卿先生書〔民二十年〕)


聞居士久已念佛,不知曾注意於信願求生西方否?佛法法門無量,無論大、小、權、實一切法門,均須以戒定慧,斷貪瞋癡,令其淨盡無余,方可了生脫死。此則難如登天,非吾輩具縛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則無論功夫淺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於彼岸,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然一生西方,則生死已了,煩惱不生,已與在此地久用功夫,斷煩惱淨盡了生死者相同。故念佛決定要求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彼離信願以教人念佛求開悟之開示,切不可依。(續編上.與張靜江居士書〔民二十四年〕)


通身靠倒
親證實益


若論念佛法門,惟以信願行三法為其宗要。三法具足,決定往生。若無真信切願,縱有真行,亦不能生,況悠悠泛泛者哉?蕅益所謂「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三世不易之常談,三根普被之妙道也。宜通身靠倒,庶親證實益耳。信願行三,《十要》中皆悉詳示。而第一要,《彌陀要解》五重玄義中,第三明宗,發揮三法,最為精詳。其後節節段段,皆有指示,宜細參閱,此不備書。(增廣上.覆高邵麟居士書四)


老實念佛
生可預卜


古雲:「縱然生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果能老實念佛,乘彌陀之願船,歸極樂淨土家鄉,是可預卜。此乃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若不此是歸,定如貧子,不識故土,不憶慈父,而甘漂泊他鄉,以轉於溝壑也。若不擬不議,一心歸去,始知自性本來清淨,又何處求歸相淨相耶?古又雲:「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有誰爭。」歸淨歸淨,念茲在茲。(續編上.覆於歸淨居士書民二十二年)


修淨業人,著不得一點巧,倘或好奇厭常,必致弄巧成拙。此所以通宗通教之人,每每不如愚夫愚婦老實念佛者,為有實益。若肯守此平淡樸實家風,則極樂之生,定可預斷。否則,不生極樂,亦可預斷矣。(三編下.覆江易園居士書一)


若朝聞道
夕死可矣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豈可今日要死,且不願死。既貪戀塵境,不能放下。便因貪成障,淨土之境不現,而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之境便現。境現,則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畫餅。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一切任彼前業,不去妄生計較。倘信願真切,報終命盡,便即神超淨域,業謝塵勞。蓮開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記矣。(增廣上.覆高邵麟居士書一)


汝言隨時隨地,得死便死之話,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求速往生,惟在一心念佛,若不一心念佛,惟求速死,必定招起無量劫來怨家,令汝橫死,不但不得往生,待至將死,魔力已去,則苦不勝言,當生邪見,必致墮落,此執著心不可有,有即是病,不可不知。……


我等但老實念佛,只求臨終往生即已。至於現生之如何若何,一任其水到渠成,春來花放。倘先設一想念,則反成障礙。如斷其水源而欲渠成,正在嚴冬而欲花放,若能得者,便屬怪事。(三編下.覆惟佛居士書)

  • 謝謝來訪!歡迎經常來上品蓮生的空間訪問交流

    請在谷歌或百度中搜索“上品蓮生的空間”,即可進入本空間。

  • 點擊(上品蓮生的空間 )即可進入

  •  

  •  

    上一篇:淨空法師:諸佛的密藏是什麼?
    下一篇:宣化上人:同性戀是亡國滅種的行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