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但問耕耘,不問收獲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出自淨空法師《華嚴經講記》

  怎樣才能夠把自己的性德引發出來?你就依教奉行,老老實實依教奉行,也不要問什麼時候成就。古德常講的,“但問耕耘,不問收獲”,自自然然有一天,你豐收了。何必一定要期待著豐收?期待豐收,那你精神壓力很重,你很苦惱。一切都放松,都不要放在心上,佛教我們怎麼做,老老實實的做,佛教不可以做的,我們決定遵守,決定不做。時間久了,你心定了,定能開慧,那個慧就是性德,自性裡頭本有的般若智慧,你的修德把它引發出來了,你得到真實受用。到這個時候說老實話,“知恩報恩”,你才真的明了。現在寫這四個大字天天看,你看不懂,恩在哪裡?你是真正不懂。

  佛雖然是苦口婆心來教你,教你,你沒懂,你沒有契入!好比你是個病人,病得很嚴重,身體已經麻木不仁了;有個人,好心人來供養你,每天給你很好的飲食,你吃了怎麼樣?不曉得味道,舌頭麻木了,食而不知其味,吃下去之後不能消化。這不能消化不要緊,如果他能完全排洩出來還好,要排洩不出來的時候,又變成病了。這個病在佛法裡頭叫法執,所以《般若經》上講“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不能執,法要融,消融。一定要消化才能變成養分,要不能消化,不能變成養分,它就變成病,一個道理。

  我們學的這些教誨,教誨怎樣變成我們的養分?就是落實,它是我們生活的標准。我們日常生活與教誨相應,這個生活是正常的,佛菩薩的生活。如果我們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我們的想法、說法、做法與經論教誨不相應,自己一定要很勇敢承當:我錯了。錯了就要改,把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放下,隨順經典教誨。要有這個勇氣,這個地方不能礙於面子,還是自己對:佛三千年前時候的人,他怎麼知道現在的社會狀況?那我們就完全錯了。

  在佛菩薩境界裡頭,沒有三世,沒有先後。世尊當年出世跟現在這個時代是一時,這個很不好懂,真的難懂。在我們觀念當中,釋迦牟尼佛總是古人。我們,你看在今初念到初成正覺,我們快講一千次了,時間這麼長大家忘掉了。現在念到第二個大單元一開頭又是初成正覺,我們重新再溫習一遍,再強調一次,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極樂世界跟我們現前生活這個處所是一不是二,無量劫前跟現在是一時,沒有先後,沒有古今。這些都是事實真相,沒人懂。我們跟初學的人不能這樣說法,說法之後,那一個吵架辯論是永遠搞不清楚的。

  說法要隨機,決定不要引起爭論,如果引起爭論,那是個最笨的說法的方法。他程度沒有到,不能說這個法,所以跟初機說法要隨順他的常識,隨順他的意思,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要懂這個道理。佛說法常常舉比喻,比喻愈近愈好,為什麼?他能相信。像日本科學家做這個水的實驗,這個可以跟他講,他懂。他懂了這個之後,你再可以透一點消息給他,佛在《楞嚴經》上講的,講整個宇宙一切萬物都有靈知,跟水一樣都能看、都能聽、都有覺、都有知。

  《楞嚴經》上講心,心的相是什麼?見聞覺知。佛說“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心就是靈知,就是見聞覺知。由此可知,能現能變的他有見聞覺知,所變所現的哪裡沒有見聞覺知?當然有。所以現在實驗水有,所有一切萬物都有。他們用那個飯來做實驗,發現到也有,你讓他們慢慢再做實驗,泥土、沙石、花草、樹木,統統都有。原子、電子、粒子太小了,沒有辦法放在顯微鏡上,沒辦法。將來科學儀器再要往前發展,果然能夠把原子、電子都放在顯微鏡裡面去觀察,你用善心對待它,它有好的結晶,你用不善心去對待它的時候,它有不好的結晶。證明《楞嚴經》上這句話真的,不是假的。

  ——摘自《大方廣佛華嚴經》(第995卷)【所行無礙。立不思議。普見三世。】

 

上一篇:淨空法師:大悲心的可貴
下一篇:與物無爭,人我兩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