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教育子女應從哪裡下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至要莫若教子

    人生也要抉擇輕、重、緩、急,什麼事情要先做,什麼事情後做。我們常說:“至要莫若教子”,人生第一件大事就是把孩子教好。假如孩子沒有教好,你這一生會不會幸福?一個人有沒有福報,人生能否過得自在,他的中、晚年取決於孩子是否懂事、孝順。假如養育出來的孩子不懂事,我們後半輩子將會如何?很難熬!不知道孩子今天又會給我上演哪一出戲,來讓我收拾殘局。要教育好孩子,就要把教育放在前面,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那你的輕重緩急就抉擇對了。

    只重分數 弊端太多

    我在馬來西亞演講的時候,我問孩子們的家長,什麼叫教育?有位家長非常老實,他說考一百分。他值得鼓勵,因為一點都不虛偽,他把自己心裡所想的講出來。我帶學生也很注重跟家長溝通,每次跟家長座談,我會問家長說:“諸位家長,您覺得教育孩子一輩子最重要的是做人、做事的態度?還是把他的分數從九十八分提升到一百分?是前者重要、還是後者重要?”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家長說後者重要,你看家長是否明智?聽起來很明智!我又問:“那大部分的家長在做前者的工作,還是後者的工作?”後者!“你這次考幾分了?拿來給我看看!”腦子裡都是分數。

    我們要反思,我們告訴孩子,做人要言行一致,為什麼我們明明覺得做人做事的態度重要,結果重點都擺在分數上?其實不能怪家長,因為他還體認不到做人做事對孩子一生長遠的影響有多大。而一百分是馬上就能看得到,而且還可以拿出去說:“我的兒子三科、四科都一百分。”我們要冷靜去思考,今天我們把孩子都往分數這條路上推,請問他會走出什麼樣的人生,能看得到嗎?我們把孩子推向了何處?名利。

    我也是升學主義之下的產物,你們是否看出來了?記得我在讀初中的時候,考試得了九十八分,害我哭了半天,為什麼?因為那時要編特優班,差了兩分,假如我沒有編進去怎麼辦?我的人生不就毀了!有這麼嚴重嗎?為什麼我會覺得這麼嚴重?我才上初中,患得患失的心就如此嚴重!一個孩子患得患失,這一生會不會幸福?常常要被煩惱所困擾。升學主義就是只想到自己的分數要提上來,要把別人踩下去。所以,本來我應該有范仲淹的心胸,“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結果受升學主義影響,只想到要擊敗別人。

    我回想起高中的時候,一發考卷都要瞄一瞄別人得幾分,假如比我的分數高,我的內心就很不舒服。小鼻子小眼睛,這樣的人格會幸福嗎?我們要深思。記得我大學畢業後,有一天在商店遇到了初中時的同學,在我的印象中,他每次考試都是好班裡的第一名。當他大學畢業後,因為長期埋在書堆裡,所以他跟人相處的能力特別差。一談到出社會工作的經驗,他就會發抖,他說人為什麼這麼恐怖?他很怕跟人相處。他與人相處的能力極低,相同的,包容別人的胸襟也沒有形成,當然這樣的人生不可能得到幸福。

    學歷高肯定就有用嗎

    我們把孩子往升學主義上推,現在很多孩子有博士、碩士的學位,請問現在失業率最高的是什麼學歷?現在高中畢業的都不會失業,為什麼?勞動、洗碗、掃地,他願意做,所以不會失業。反而是大學、研究所畢業的,覺得那個薪水太低了,不願意做。請問大學、碩士給了孩子什麼啟發?現在每年大學以上的畢業生非常多,由於他們不能屈身禮下,所以很多人都失業。我們來思考,從教育體系中培養了十多年的人才,出來用不上,實在很可惜,這也是教育資源的浪費。假如你有朋友是企業主,或是公家機關的主管,你去問問他:“現在年輕人中有沒有好人才?”他會告訴你:“找不到人才!”教育的機器一直在出產,結果企業家覺得用不上。

    假如家長都對孩子講:“你就是考試就對了,其他的家事都不用做,你就一直給我考試考上去,大學畢業保證你有個幸福美滿的人生。”有沒有家長敢給孩子這樣打包票?現在沒有,以前沒有,將來也肯定不會有。

    今天他大學畢業了,若不會做人,不會與人相處,再好的機會也會當面錯過,為什麼?沒有責任心,怎麼做人做事,怎麼與人相處,沒有能力擔當,機會再好、再多也會錯過。家長們確實要反思,如果孩子沒有德行,就是大學畢業或是碩士、博士的學位,那也不代表孩子有真才實學。我們去了解一下,真正成功的主管跟企業家,學歷都不是頂尖的。

    社會需要什麼人才

    企業家覺得找不到人才,請問企業家需要什麼人才?這個問題不一定要去問博士,每個人心中都有答案,因為我們走過人生,也看了不少人的成功與失敗。成功的人應具備哪些特質?誠實、責任心、謙虛、信用、耐心。既然知道具備這樣特質的是真正的人才,請問我們教育孩子誠實了嗎?很多家長覺得誠實重要,但心裡卻想,假如太誠實了,孩子出去被人家欺負怎麼辦?假如很謙虛,孩子都被人家壓下去怎麼辦?信心是根本,你一定要真正相信,具備這些特質的人,他的人生才會真正成功!

    我們再思考,在家庭、在事業中很有成就的人,他們還具備了哪些特質?孝順、勤儉、尊師、兄弟和睦、尊敬長輩、禮讓、謙虛。

    現在很多世界連鎖性的大企業,他把員工招進來,要先培訓一段時間。教員工什麼?教做人、做事的態度,教好之後要觀察一個時期,可以了才錄用,所以未來的企業要的是真正會做人做事的人才。假如我們從小教孩子這些德行的根基,其實已經讓孩子的一生立於不敗之地了。我們規劃孩子的人生,應該要深謀遠慮,若一味的只是讓他在學業中努力,而忽略了做人做事的學習,終究他無法把人生經營圓滿,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症狀解能不能解決問題

    西方過去幾十年的管理,注重在品質管理,即物品、產品的品質,稱為“全面品質管制”。譬如今天要做這支麥克風,我只要把麥克風做好,讓它很有競爭力,就可以高枕無憂,專注點都在把東西做好。結果近一、二十年發生了一些事情,在一九九五年,英國的霸菱銀行因為一個新加坡的期貨員挪用公款,兩百多年的基業化為烏有。

    西方人的思惟是出現問題就趕快解決,這叫做“症狀解”。症狀解是否好解?不好解,就像今天身體得了癌症,好不好處理?不好處理。中國的學問是不治已病,治未病,還沒有生病就要去預防。而西方科學雖然科技很發達,但是他專門處理症狀,譬如得了胃癌,就馬上把胃切了;肝癌,馬上把肝切了。切了就沒事了嗎?過一、兩年,癌細胞擴散了,人也就到了死期。其實你不要仇視癌細胞,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因為你把它寵壞了,它才這麼囂張。怎麼寵壞了?你的身體狀態,已經在十年、十五年前,就開始被自己糟蹋了。

    要毀壞這個身體還真不容易,因為它非常精密。所以,把癌症腫瘤割掉並沒有根本解決問題,不只沒有根本解決問題,同時還產生副作用。很多癌症病人去接受一些治療以後,後面的日子都會很難熬。要處理癌細胞,打個比喻,就好像拿了一包垃圾放在地上,很多蒼蠅都來了,你非常生氣,怎麼來那麼多蒼蠅?立刻拿殺蟲劑把它們噴死,問題解決了,你離開了。過了十分鐘,蒼蠅又來了。人現在的思惟就是把症狀解除,這個男朋友不好,換了;這個女朋友不好,換了。有沒有解決問題?不是男朋友不好,也不是女朋友不好,是誰不好?自己沒有學會包容,沒有學會愛護他人,這個根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再換幾個也沒有用。所以,解決問題要從根本解決,不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為“症狀”是沒完沒了的。

    道德倫理教育光靠錢不行

    現代西方人已經發現,也明白了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員工的“德行”。二零零一年,全球第七大企業安隆集團,每年的營業額數千億美金,因為兩個高級主管挪用公司的公款,結果這全球第七大企業也垮了。所以,現在西方人重要的全球連鎖企業,都在推行TEM“全面道德倫理管理”,以提高員工的道德素質。

    現代人有個錯誤的認知,覺得金錢是萬能的,只要有錢就可以把孩子教好,只要有錢就可以解決問題。外國人很有氣魄,二零零二年美國專門強調倫理道德教育,特別撥款從原來的兩億五千萬調到七億五千萬,整整高了三倍。有沒有用?他們同時做了一個調查,針對八千多個中學生做心理問卷,百分之七十一的孩子做過弊,百分之六十八的孩子打過人,百分之三十五的孩子在商場裡偷過東西。這個測試裡有一道題說:“請問你覺得自己的道德高尚嗎?”回答道德高尚的中學生,竟高達百分之九十六!請問現前這個時代的孩子,他所依循的是誰的標准?他自己的標准。孩子這種態度跟誰學的?假如他的國家領導人很輕易就帶著軍隊去攻打其他國家,打完仗回來說:“諸位小朋友,你們不要跟人家亂打架!”小朋友會不會聽?不會聽!外國人掌握了教育的核心嗎?教育不是錢多了就能起作用,教育也不是你的理論書籍很多就有作用。

    從小先要扎德行的根

    西方人發現了德行很重要,都是在問題發生之後才清楚,他們現在要去解決。請問他知道德行的根本在哪裡嗎?要能治其本才能解決問題。所以,現在他們的大企業也花很多錢在作培訓,用中國話講叫“臨時抱佛腳”。請問一個人的親和力,一個人的禮貌行為,是否兩個月就能練成?假如他本來很酷都不會笑,馬上讓他去練兩個月要對人家笑,相信客戶走進來,看到他的笑容,全身會起雞皮疙瘩,因為那個笑是很不自然的,他那個微笑的背後所想到的是,你口袋裡的錢要到我這裡來,而不是從內心中對人的尊敬。

    中國聖賢德行的基礎在何時開始扎根?從小,從幼小的心靈裡才能扎下德行之根。從小不教,就會“苟不教,性乃遷”,長大之後,再想把他拉回來很困難。《易經》裡有一句重要的話:“蒙以養正,聖功也”,這個“蒙”是代表天地初開,萬物都還很脆弱,這時要好好保護他,好好養育他。所以,這個蒙卦引伸到孩子的教育,就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培養他的浩然正氣,以及正確的處事待人態度,把他成為聖賢的根基培養好了,這個功德最神聖。假如你養出了一個范仲淹,聖功也!現在要培養出一位范仲淹容不容易?你把孩子培養得很孝順,他馬上就會是萬綠叢中一點紅。

    在深圳有很多孩子都是學聖賢教誨,他們回到家鄉去,見到所有的長輩都是鞠躬九十度,讓這些長輩肅然起敬,看了很歡喜。有一次有個孩子跟全桌的人一起吃飯,所有的長輩看到菜上來了,立刻動手去夾,突然看到這個孩子頭低低的,口中念念有詞。本來他們要夾菜的,突然都停下來了。等這個孩子念完以後問他:“你剛剛在念什麼?”這個孩子對著全桌的長者說:“我剛剛在念飯前祈禱文,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謝老師辛勤教誨,感謝農夫辛勤勞作,及所有付出的人。”這些長輩拿著筷子聽孩子上了一課,不但高興也心生慚愧,我們只想到要吃,而孩子感恩的心卻常常存在心上。這個孩子幸福嗎?生活在感恩心中的人特別幸福。你能真正把孩子教善了,他一定會影響很多人,他一定會是當代的范仲淹。所以,當家長的要定位,“蒙以養正,聖功也”。當孩子從小扎根於聖賢人的智慧之中,還要不要擔心他出來沒工作?假若你還是擔心,那就是杞人憂天。心胸大,人生之路會越走越寬廣;心胸小,一輩子就會活在患得患失之中。最近我聽一個朋友說,有很多大企業都到一個專門推廣儒家學說團體來找人才。這些企業家說,現在外面的人不講誠信,沒有責任心,他們用外面的人總是會提心吊膽,就主動到學聖賢學說的團體來找人才。若您的孩子現在已扎根於聖賢思想,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他這一生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

    你現在的抉擇不只會影響自己,還會影響家人;不只是你的家人,你世世代代的子孫都會受到影響。人生就好像下一盤棋,假如我們思考的都是下一步怎麼走,那每一步都會走得舉棋不定;假如我們看到三步以後如何走,十步以後怎樣規劃,那人生會走得非常從容,孩子的人生也會走得高瞻遠矚。他會思考到,我的抉擇將影響世世代代,相信他教育這一代會非常謹慎,非常用心。現在有這樣考慮的人不多,古人有沒有這樣的考慮?很多!中國古代的家訓應該是全世界最多的,比如《了凡四訓》、《朱子治家格言》、《顏氏家訓》,還有諸葛亮的《誡子書》等等,很多聖哲人都有這樣的態度,要把人生的智慧傳承下去。

    教也者 長善而救其失

    父母時時想著要把孩子教育好,但是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好方法。中國有一篇很重要的教育哲學是《禮記·學記》,裡面說:“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這句話把教育的兩大主軸掌握到了。我們今天要把孩子教好,一定要清楚,要長他什麼善,要防止、導正他的哪些過失。“苟不教,性乃遷”,孩子有些不好的習慣,我們要趕快把他糾正過來,什麼時候糾正?當下!刻不容緩,因為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就是退。

    孩子哪些過失急須改

    現在的孩子有哪些習慣、行為要趕快修正?主要是要趕快修正孩子的頂撞父母、懶惰、叛逆、自私、敷衍、生活沒有規律等這六個方面的過失行為。孩子過失行為的形成,是父母對孩子沒有好好地教育而形成的,所以要修正孩子的過失行為,首先要從父母的過失行為開始修正,這樣上行下效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

    救失如救火

    孩子被寵壞之後,就會形成很多過失與壞習慣。“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很多家長說:“我的孩子沒有學壞,也沒有學好”,有這樣的事?絕對沒有。一個人的學問就像逆水行舟,當你任何事都不做的時候,一定會往後退。

    有個老師有深刻的體會,他覺得一天沒有好好教導他的孩子,就會感覺到這一天在退步。他體會到:孩子的寒暑假,絕對不讓他放假,每一天都要教他。這是明白的家長,明白的老師,他已經洞察到這個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孩子做人做事的判斷能力不趕快深深扎根下去,這個社會的大染缸一襲卷而來,就會被污染。他有這一分警覺性,那是他教育孩子的敏感度。所以,長孩子的善,救孩子的過失,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過失是結果 原因在哪裡

    我們在海口有一個國學啟蒙中心,是針對孩子的教育舉辦一些課程,家長對於孩子存在的一些狀況,會到中心跟我們討論。這些家長每次來到中心,我們都從門口把他引進來,有個家長一路上就講:“我兒子不但自私,而且脾氣又大…”,一直講了大約五分鐘。我怕他口太渴,就趕快倒一杯水給他喝,“來來來,先喝一杯水,我們坐下來慢慢聊。”他講完了孩子的問題之後,接著我就開始問了,我說:“你孩子現在很自私是結果,原因出在哪?你孩子現在脾氣很大是結果,原因又出在哪?”家長是一臉瞠目結舌,很驚訝!然後我又問他:“孩子沒有禮貌是結果,原因出在哪?孩子不孝、懶惰是結果,原因出在哪?”你知道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世間醫生有兩種,一種是醫人的身體,一種是醫人的思想觀念,而老師與為人父母就是醫治孩子的思想觀念的醫生。你都不知道孩子思想觀念錯誤的根源在哪裡,每天只能看著結果著急、煩惱而已,這樣的父母和老師就是不合格的醫治孩子思想觀念的醫生。補救孩子的過失,糾正孩子的壞習慣,一定要把所種下去的錯誤種子除掉,然後再將好的種子種下去,過兩年、三年,好種子就會發芽,好結果自然就有了。教育孩子欲速則不達,要用理智把原因找出來。

    教善先教孝 百善孝為先

    幫助孩子改正壞習慣,只要長養了孩子的一個善,則孩子所有的壞習慣就會全部改正,長哪一個善?孝心。“百善孝為先”,這句話隨著你深入聖賢教誨,體會就會愈來愈深。這句話有兩個意思,第一是孝為百善之首;第二是孝心開了,百善自然就有。我們看看一個有孝心的人會不會自私?不會!一個有孝心的人會不會頂嘴?“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大家不要小看《弟子規》,“入則孝”這一段就能解決你小孩的所有問題。當他知道“身有傷,贻親憂”,他會不會生活顛倒?不會!當他知道“德有傷,贻親羞”,他會不會沒有責任心?不會!他會很勤勞,因為“親所好,力為具”,希望能讓父母歡喜,讓父母安慰。

    他有孝心就會處處為父母著想,當他會為父母著想,就會知道別人的父母同樣辛苦,他也會為別人的父母著想。孝是一個人仁慈之心的原點,從這個原點出發,會擴展到對一切人的愛敬。《孝經》提到“教以孝”,你教他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你教他尊敬長輩,“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他也會敬一切人的長輩;“教以臣”,你教他為人部屬的態度,他就會“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一個人正確的對人態度,都是從家庭中培養出來的。孟夫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從親愛父母、親愛家人,延伸到對一切人能設身處地;他對人能有仁慈之心,進一步對天地萬物都會珍惜,這是一個人德行的次第,我們要掌握住。

    孩子對父母有孝心,從小就懂得做人要勤勞,他了解父母工作很辛勞,他就不會奢侈也會很節儉。一個孩子德行的根本,就在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所以,為人父母要教導孩子尊敬老師,而老師很重要的職責,是要教導學生孝順父母。現代孩子懂不懂得尊師?問題出在哪裡?父母有沒有教?現在還有孩子在學校受到老師批評幾句話,回去跟父母講,父母隔天帶著律師去找校長。父母這種態度表現出來,誰得到最不好的影響?小孩!他這一生對老師就沒有恭敬心,當孩子對老師沒有恭敬心,在學業上就不可能有所成就。

    我們小時候如果在學校被老師處罰了,回到家裡不敢講,但是父母一看到我們的臉色不對,會追根究底。當了解到是被老師處罰後,父母會怎樣?再罵一頓,再打一頓,隔天還會拿著禮物去學校感謝老師:“謝謝老師對我的孩子嚴加管教”。父母跟老師如此配合,孩子在學校、在學習上絕對不敢造次。父母對老師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小孩,所以父母對老師的一言一行不可不慎。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跟長輩行禮、問好的這些尊敬長輩的好習慣,也要從小培養孩子,當他養成習慣,落實這些教誨的過程中,他就會慢慢內化。大家不要小看讓孩子鞠躬,雖然這是外在的行為,但鞠躬久了,內化以後,孩子就會把恭敬心時時放在心上。

    孝心不開 有什麼結果

    假如一個孩子孝心沒開,他人生中的情義、恩義的態度就無法形成。恩德莫大於父母之恩,假如對父母之恩都無法感念,又如何去感謝其他人?他的恩義、情義生不起來,那會生什麼?正確的沒學到,一定是學到錯誤的。一個人情義、恩義的態度沒有形成,則利跟害的態度就會形成,對他有利的,他會很積極;對他沒有利益的,他可以翻臉不認人。

    找對象也要找有孝心的,假如他沒有孝心,而去追求一個女孩子,事實上他所用的是利害之心。因為對方年輕貌美、工作穩定,他會全力以赴達到這個目的。等到他的目的達到了,三年以後,妻子也幫他生了孩子,長得白白胖胖的,但是因為當母親比較操勞,所以長了幾條皺紋,沒有以前年輕貌美了。當他到外面去又見到更漂亮、更年輕的女子,妻子就會從利變成害,因此離婚就產生了。離婚率高又連帶影響整個社會,所以犯罪率也會上升。

    離婚率和犯罪率這兩者有沒有連帶關系?有!我們在海口曾經接觸過監獄的領導人,我們向他詢問進監獄的犯人的家庭情況,結果百分之六、七十以上,家庭都不完整。因為沒有很好的家庭教育,德行也沒有扎根,外面社會的污染嚴重,一遇到這些不好的因緣,立刻就連根拔起,所以離婚率高會帶動犯罪率上升。社會犯罪率高的時候,縱使我們再有錢、再有地位,有沒有安全感?沒有。離婚率高和犯罪率上升的狀況,已經讓人心不安了,而其根源何在?做人沒有建立恩義、情義的態度。一個人恩義、情義的態度從何處下手?從孝道下手,孝道又必須從《弟子規》下手。

    教孩子做家事很重要

    從小教孩子做家事很重要,這是培養孩子做人做事的德行。我在台南講課時,有位朋友拿了封信給我,信中就談到從小做家事勞動的重要性,因為他的同學有個實際的例子與此觀念很相應,所以他就把這封信交給我,希望我能把這個事例在課堂中講出來。他有一個女同學從小念書很優秀,都是名列前茅,下課也不出去玩,都在讀書,後來考上師大英文系。讀完大學,第一年實習就嫁給一個醫生。這樣的人生好不好?相信她在出嫁時,她的父母非常高興。

    她結婚後,由於從小在家裡沒有做過家事,她的先生只好默默的把一些她沒有做好的事情都做了,但是時間久了,先生內心的不滿開始暴露。她不但不會做家事,而且因為從小只知道讀書,與人也不會溝通,所以跟婆婆、親人之間就出現一些磨擦。最後她的先生到法院申請離婚,結果勝訴。在這一段婚姻的掙扎期間,她的父母很無奈,常常打電話勸女兒,但是女兒都不聽。她的母親就提到,說她上小學的時候,就是父親每天中午帶飯盒給她吃,晚上也是父親開車去接回來,從小到大沒有讓她掃過一次地板。她的父親掉著眼淚說:“我們對她這樣的照顧,還不夠好嗎?她為何這樣對待我們?”這問題就是對她太好了,才會造成這個結果。雖然她有學業上的成就,但是人生絕對不是單方面的努力而已,人生應該是全面的學習,全面的圓滿。做人做事的能力,孩子沒有學會,他在人生的旅途中,就會出現相當多的瓶頸。所以,我們對於孩子的人生,應該要有長遠的規劃,這樣孩子才會走得從容不迫。

 

上一篇:蔡禮旭:如何培植子女人生福基
下一篇:蔡禮旭:為何要讓孩子學習文言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