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明一法師:隨順世緣明祖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前幾天寫了日記《隨順世緣用工具》,講了“覺的能力”是通過我們幻有的色身這個工具顯現的。我們的“覺的能力”或者說我們的“法身”從來沒有改變。所以,我們的“覺的能力”的從來就沒有生過,將來也不會滅。這裡很好地說明了,我們的“覺的能力”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隨順世緣無掛礙。

四祖在他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裡面說:

《觀無量壽經》雲:諸佛法身,入一切眾生心想,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當知佛即是心,心外更無別佛也。略而言之,凡有五種:一者知心體,體性清淨,體與佛同;二者知心用,用生法寶,起作恆寂,萬惑皆如;三者常覺不停,覺心在前,覺法無相;四者常觀身空寂,內外通同,入身於法界之中,未曾有礙;五者守一不移,動靜常住,能令學者明見佛性,早入定門。

諸經觀法,備有多種。傅大師所說,獨舉守一不移。先當修身審觀,以身為本。又此身是四大、五陰之所合,終歸無常,不得自在。雖未壞滅,畢竟是空。《維摩經》雲:是身如浮雲,須臾變滅。又常觀自身空淨如影,可見不可得。智從影中生,畢竟無處所,不動而應物,變化無有窮。空中生六根,六根亦空寂,所對六塵境,了知是蘿幻。如眼見物時,眼中無有物。如鏡照面像,了了極分明,空中現形影,鏡中亦無物。當知人面不來入鏡中,鏡亦不往入人面。如此委曲,知鏡之與面,從本以來不出不入,不去不來,即是如來之義。如此細分判,眼中與鏡中,本來常空寂,鏡照眼照同,是故將為比。鼻舌諸根等,其義亦復然。知眼本來空,凡所見色者,須知是他色;耳聞聲時,知是他聲;鼻聞香時,知是他香;舌別味時,知是他味;意對法時,知是他法;身受觸時,知是他觸。如此觀察,知是為觀空寂。見色,知是不受;不受色,色即是空。空即無相,無相即無作。此是解脫門。學者得解脫,諸根例如此。復重言說,常念六根空,寂而無聞見。《遺教經》雲:是時中夜,寂然無聲。常知如來說法,以空寂為本。常念六根空寂,恆如中夜時。晝日所見聞,皆是身外事,身中常空淨。

守一不移者,以此空淨眼,住意看一物,無間晝夜時,專精常不動,其心欲馳散,急手還攝來,如繩系鳥足,欲飛還掣取,終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維摩經》雲:攝心是道埸,此是攝心法。《法華經》雲:從無數劫來,除睡常攝心,以此諸功德,能生諸禅定。《遺教經》雲:五根者,心為其主,制之一處,無事不辨。此是也。

……

若初學坐禅時,於一靜處,直觀身心、四大五陰、眼耳鼻舌身意及貪嗔癡,若善若惡,若怨若親,若凡若聖,及至一切諸法,應當觀察:從本以來空寂,不生不滅,平等無二;從本以來無所有,究竟寂滅;從本以來清淨解脫。不問晝夜,行住坐臥,常作此觀,即知自身猶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如熱時炎,如空谷響。若言是有,處處求之不可見;若言是無,了了恆在眼前。諸佛法身皆亦如是。即知自身從無量劫已來畢竟未曾生;從今已去,亦畢竟無人死。若能常作如是觀者,即是真實忏悔。千劫萬劫,極重惡業,即自消滅;唯除疑惑不能生信,此人不能悟入。若生信,依此行者,無不得入,無生正理。

 看這段話的時候,應該知道這裡所說的“心”就是指我們的“覺的能力”。這是一段教我們如何用功的話:……凡有五種:一者知心體,體性清淨,體與佛同;二者知心用,用生法寶,起作恆寂,萬惑皆如;三者常覺不停,覺心在前,覺法無相;四者常觀身空寂,內外通同,入身於法界之中,未曾有礙;五者守一不移,動靜常住,能令學者明見佛性,早入定門。

四祖說用功有五種要知道,第一要知道我們心與佛同,就是說的我們的“覺的能力”與佛是一樣的。第二要知道“心“用,就是說我們的“覺的能力”的作用或者說能力。第三要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心”,要讓我們的“覺的能力”時時刻刻保持覺悟的狀態。

第四要知道我們的“覺的能力”所使用的工具——“身體”是“空”的,是幻化無常的,而我們的“覺的能力”就是靠這個幻化無常的工具表現出來的,具體表現在六根上面。第五要知道用功最好的方式“守一不移”,就是要想掌握自己的“覺的能力”,就要用“守一不移”的方式。

 

上一篇:幾則不可思議的奇事
下一篇:海濤法師:以這種心態做生意想要賺錢是貪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