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負(141)他貨(142)財,願他身死
譯文:有的人欠別人貨物錢財,不想償還,卻希望債主死掉,以便賴債。
分析
有智慧的人做事懂得因果,有正知正見。所以,他們平生從不負人,對在危難急用之時肯借貨物錢財給自己的人,不但要還貨物錢財,還會感恩圖報。有智慧的人,不負債,不負托,不負約,言必行,行必果。如果在自己急用時借來錢財,過後不還,這不但辜負他人借給我用的恩德,也是一種嚴重的不與取的罪業。不與取的罪業可墮地獄,餓鬼、畜生之道,今生貪占之物,來生加上利息償還,到頭來不但沒有占到便宜,反而吃了大虧。如有的人仗勢欺人,橫行霸道,後來墮為牛身被人使喚,去還業債。到這時,囂張的氣焰又到哪裡去了呢?所以,人忠厚本分就是大智慧,明白業果不虛,業是增長廣大的,未造業不會遇,已造業不退失的道理,我們占人財物的心,自然就會冰消瓦解。辯證地說:吃虧就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吃虧。
事例一
太原王稍公,借鄉裡長者一兩八錢銀子,買了一條船維持生活,家裡稍富時,王稍公忘記了長者的恩情,沒有還所借的銀子,一晃八年過去了,長者也忘記了這件事。一天,長者走到屋旁,竟然看到王稍公的腰間系了腰帶,竄到牛欄,很快牧童告訴他說:母牛生小牛了。長者去看,見小牛腰間仿佛有腰帶印子,他心裡就默默地記住。
過了一年多,小牛長得很肥,長者讓牧童牽出去賣,路上遇到何屠夫,問他賣價,牧童說賣一兩八錢銀子,是長者交待的價。屠夫很高興,他認為這頭牛不只這個價,便按價買下。又一個農民見牛後說:“這牛好肥!現在正值春季,怎麼忍心殺它?賣給我耕地好嗎?”屠夫見機會來了,就騙他說,“我剛才出二兩五錢銀子,再加一錢,就賣給你。”農民一合算,這牛的價值超過這個數,便很高興以二兩六錢買下來。
牛在農民家,不需要看管,它能獨自出去回來,有一天沒見它回來,農民到處找,結果發現它墜崖已經死了。農民心裡很是懊惱,二兩六錢銀子全泡湯了。後來他在市場遇見何屠夫,兩人一起議論這件事,農夫租過長者的田,得知牛是長者所賣,就去問長者:“這頭牛為什麼賣這個價?”長者說:“這頭牛是王艄公投胎來還債的,我親眼所見,他原先欠我一兩六錢銀子,所以賣這個價。”何屠夫聽了,心中醒悟過來:“王艄公欠我八錢銀子的肉錢。”農夫也開悟了,原來他借過王艄公二兩六錢銀子沒有還,他買牛是如數還債,這事發生在明朝萬歷十七年。
事例二
台灣在日據時代有一戶著名的米商,平日做買賣時,短斤少兩,致富後,開始巴結日本權貴,收買當地流氓,作威作福,魚肉人民,進而沒法操縱當地糧食價格,以便經常獲取暴利。當時老百姓俱其YIN威,不敢反抗檢舉。沒想到台灣光復不久,這家人的報應也隨之而來了。先是米商長子在日本念醫科,費盡萬千家產,才學成歸國,第二年正想開醫院時,突然得病,醫藥無效,很快死去。不久,米商又被過去一度被他收買的流氓敲詐,有一次流氓來取錢,他不給,被對方打得七竅流血,不久便一命嗚呼。米商的事業很快就停頓衰敗,他太太也離家與人同居,留下的子女都無一技之長,無法謀生,女兒為了生活不得不下海當酒女,幾個兒子都是游手好閒,在坐吃山空之後,不得不到餐廳打雜,做跑堂的工作。
米商的錢財來路不正,他是以欺诳和權威不與取斂財而暴富的。這種財富來得快,去得更快。他看似精明,懂得以各種方法把他人的錢騙到自己腰包裡,可是反過來,奸詐刻薄的人,法爾也會以各種方式使他敗家破財。首先由長子不治早亡而耗盡萬千家產,然後以流氓索取,使他死於非命。再是樹倒猢狲散,一個富豪之家不幾年就完全敗亡。不與取的結果是這樣悲慘,這裡邊還只是現報,後世更有漫長的惡趣之若,需要一點一點領受。
正文:干求(143)不遂,便生咒恨
譯文:有的人有事拜托別人,如果不能夠遂心、如意,便心生怨恨,惡口咒罵。
分析
有智慧的人知道一生福祿是前生業力致,所以,他們會樂天知命。命運坎坷的人會盡力行善,改造命運;命運順暢的人會惜福惜祿,不會隨便求助於人,因為他們知道,一切由自己的業力決定,不是人力可以人改變的。人來助我,是我的業力;人來毀我,也是我的業力,既然發生干求不遂的事,仍然是我的業力,不會怨天尤人,更不會咒罵仇恨對方。
事例一
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某縣一個工商局的副局長李軍,在年末述職時,被評為優秀,於是做為長一級工資的人員報到縣裡。縣委班子在研究時,一位副書記說了一句話,結果這個副局長就沒有長成工資,有人將些情節傳達給了李軍。為此,李軍十分憤恨,在單位惡毒咒罵那個副書記。話無翅膀卻會飛,有人又到副書記那裡匯報李軍罵他的情節。於是,在一次全縣機會干部大會上,副書記不點名地批評了這件事,並加入個人感情,揚言要讓李軍沒有好日子過。結果李軍一氣之下,竟然在一個月內喪命,那個副書記兩年後也死於癌症。
再析
有的人得到多少都不會滿足,有人為他辦了九十九件事,有一件事沒有辦,或者沒有辦成功,就惡向膽邊生,生起嗔恨心而咒罵,再見面就如仇人一般。這種人並不明白,事情由業力決定,不會因為咒罵自己的事情就向好的方向轉化,反而會因為咒罵造下了惡口的惡業。追究其根源,這種行為來源於貪,他們貪自己得利益——得到官職,得到錢財,得到情面。由於有了貪欲,而產生覆蔽心,自己不覺得羞恥,不了知貪欲的過患,不從貪欲中出離,所以會反過來大罵別人,這是一種錯上加錯的行為。自己用粗惡語在無形中把福德消去了,報應也是因果不爽的,所以,為人不得不慎重,不能只為一時暢快,造下無邊惡業。
宋朝的范忠宣說:“人雖然是至為愚笨,但是當他責備別人的時候,則顯得十分聰明;人雖然至為聰明,但是當他原諒自己的時候,則顯得十分昏庸;要知道,人若是能夠以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以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那麼成聖成賢,也不怕做不到啊!”如果請托他人不遂,便心生咒恨的人能好好想一想這些話的含義,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正文:見他失便,便說他過
譯文:有的人見別人事業失敗,或者不得志,便數說他平日的種種過失,進行人身攻擊。
分析
人生百年,誰能事事如意?有智慧的人見到別人有難,必當懷憐憫之心,即使對方是順定受業,也就是必定受報的業力,也會伸出援助之手,助他度過難關。同時,會教他忏悔罪業,廣修善行,開辟美好未來。修行人不會挑人的過失來議論,他們會善護口業,不會因其真有過失而嘲笑人。一般來說,一個人如果看別人的缺點越多,說明他自己缺點越多。所以,如果我們想過得很痛苦,那就專門挑別人的缺點來觀察指責。反之,當一個人常用隨喜別人的優點之心來觀察別人的時候,他的優點也會越來越多。有的人認為,我直率坦白,只是實事求是說話罷了。其實,他只是觀察別人缺點,而沒有實事求是地觀察別人的優點。他只看對方滿身都是缺點,他的直言只有惡口,沒有贊揚。做為一個有智慧的人,我們一是要說真話和實話。二是真話和實話要盡量用愛語來說,要說有利於團結的話。三是說話態度要好,要讓人容易接受。四是不要說對自己、對他人都沒有實際意義,卻容易使人生貪、嗔、癡的話。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能一貫正確,反省自己,我們也有做錯事的時候。人生充滿痛苦,天下事本來就是失敗容易成功難,當我們處在不得志的境地的時候,當別人對我們落井下石的時候,我們做何感想?將心比心,己所不欲之事,奈何強加於人!?
事例一
任某是一個司機,因為給一把手開車,所以,他是一個干部。由於他常常接觸領導,並且開車,他常做的事情就是干遇單位的人事安排和工作。當時,某一個二級單位的領導淮某剛來到這個海邊城市,她是一個女人,心胸非常犯狹小,一點小事會報復人一輩子。任某因為是一把手的司機,他見淮某剛來,本身是一個要尖的人,但腳根還沒有站穩,根本不得領導的心意,就時常在一把手那裡說她的壞話。說她水平不高,好計較,胸懷不大,在經濟上太貪。一次,單位副職周某約淮某一起去下鄉工作,任某開車送他們去。淮某急忙從單位趕到辦公大樓,任某開著車從她身邊開過去,明明看見她站在那裡就是沒有拉她。由於剛來,淮某不好說什麼,為了工作,她不得不打車去鄉下。為此,在她心中記下了仇恨。任某很精明,淮某在機關辦企業風盛行時候,主動要求去辦企業,任某看出來他們的帳目中有鬼,就在淮某離開單位的時候去查帳,想查出問題來,整一下淮某,但是沒有成功。沒有想到淮某很會經營自己的官職,幾年的功夫,她做為一個外鄉人不但站住了腳,還提拔起來了,成了市級領導。而任某以一個司機的身份,也得以提拔為副縣級調研員。不巧的是,這時候的淮某又回到這個單位做一把手,這真的是:“我胡漢三又回來了!”所以,她第一個報復的人就是任某。任某由於沒有文化,只會開車,當時在單位是車隊長,管車的安排調度,修車等事。淮某辦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拿下來,放在一邊,任何事情都不用他做。在單位的大會上,還時常點名批評他。弄得他在單位無法呆,只好提出提前退休,以讓他的孩子進機關為條件。同樣的事情,淮某給別人辦了,就是不給任某辦,任某的孩子留學回來,想進機關最後卻沒有如願。
再析
一般講,人們會認為打人是惡業,因為直接傷害到對方的身體,而說幾句過份的話,並不能傷害對方生命,並不重要。實際上,對方的過失就是他的傷口,惡語就是利箭,對他一樣會造成傷害。三界凡夫都是業障病人,對待病人,是悲憫他,想辦法幫助他治療,而不是對他惡罵攻擊。有時一句話可以摧毀一個人的命,可見惡口如刀,有智慧的人不能不慎重自己的口業,沒有必要時時說傷人的話語。
事例二
劉某和何某是一個村的村民,他們是鄰居,因為日常生活瑣事,兩家人時常吵架,劉某夫妻罵人非常惡毒,何某夫妻就懷恨在心,他們經過謀劃將劉某一家五口都殺死,他們夫妻也被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