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忏除業障—逆流十心(第二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忏除業障—逆流十心
(第二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一面,我們從第三行念起:
【二者。威儀住持有則德。謂行住坐臥四威儀也。大乘八萬。小乘三千。為住持之楷模。整六和之紊緒。出三界之梯蹬。越苦海之迅航。拯物導迷莫斯為最。】
我們讀到這個地方,這是一段。這次我們學習,特別選學一段「逆順十心」,大概也學得快圓滿,只剩下末後這一條,第十條「觀罪性空」,這條義理比較深。我們學習經教也有相當長的時間,事實上我們做不到,在道理上我們也能夠體會到一些,對修行來說,還是有必要的。這文裡面給我們講,「謂修行之人,從無始來,不知諸法本性空寂,廣造諸惡」。修行人,在此地專指學佛的人。行是行為,起心動念是意的行為,也就是思想的行為,言語是口的行為,身體的造作,這屬於身的行為。行為再多,歸納起來總不外乎這三大類,身口意,佛家叫三業,就是三種造業的工具,佛家的術語叫器具,現在叫工具,造業總不外乎這三種。這三種造作產生錯誤,也就是我們想錯了,我們念錯了(觀念錯誤),我們說錯、做錯了,把這些錯誤修正過來,這叫做修行。所以修行是修正錯誤的行為,這叫修行。
錯誤的行為統統修正過來,這個人我們就稱他作佛。他真的很用心在修正,但是還沒有做到圓滿,沒有做到圓滿,這樣的人我們就稱他作菩薩。菩薩修行沒有圓滿,修行圓滿我們就稱他作佛,所以佛、菩薩、凡夫是一回事情,沒有高下之分,這個理事我們都要明了。佛法是真平等,佛法裡面決定沒有迷信。佛是人修成的,每個人都能修成佛,所以佛在大乘教裡面常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你說對不對?佛說得沒錯,只要我們把行為修正過來,完全不犯錯誤。我們今天之所以變成凡夫,世尊在《華嚴經》上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今天不能成佛,也不能成菩薩,為什麼?因為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身語意三業的造作,造作裡面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那就叫錯誤;身語意的造作,這裡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人就是佛、就是菩薩,凡聖的差別就在此地。
為什麼我們會做錯誤,會帶著妄想分別執著?這裡說得很好,從無始來。這個無始是講時間,我們不是今天才迷的,也不是這一生才迷的,我們在六道裡面,不知道來回多少次了。外國人有從深度催眠當中回憶到過去生,有人回憶到八十多次,一次是一世,八十多世。八十多世大概有多少年?應該有三、四千年,他已經輪回八十多次。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不止,不止八十多次,所以說無始來,無始劫以來。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產生?是由於不知諸法本性空寂。諸法是一切法,小是我們的身心,展開是我們的宇宙,佛法講遍法界虛空界。在《華嚴經》上,我們看到華藏世界,這是大世界,太大了。像這樣的華藏世界,在太虛空裡面不知道有多少,真的古聖先賢所謂「其大無外」,沒有邊際,「其小無內」,這句話都是講的法性、本性。
很難得,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為我們透出重要的信息。他說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沒有生滅)、本自具足,這話難懂,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法它欠缺,它是真正的大圓滿。眾生天天打妄想,想什麼它就變什麼,所以法界虛空界裡面的依正莊嚴是從心想生。我們常講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心想生,想什麼就變現什麼,不可思議。這個事情說起來很玄、很難懂,想什麼變什麼,沒有不能的。於是我們感到迷惑,真的嗎?我們學習到此地,免不了懷疑。可是想到,這突然之間想到,小時候我們玩玩具,玩具裡面有萬花筒,萬花筒好像就有這個現象。萬花筒的構造很簡單,我們這個地方有同學放了一個擺在我這裡,這萬花筒。三片玻璃,三角形的,把它放在一起,放幾張碎紙片,不同顏色的碎紙片,你去轉動,它裡面就有很多圖案。你轉一萬次、轉十萬次,圖案的變化沒有兩個相同的,這跟自性本自具足這個道理就很接近。我們在萬花筒上看到本自具足,你不動,它沒有,你一轉動,它就起變化。
又告訴我們自性「本無動搖」,也就是說真心是靜的,真心是不動的。我們會動,會動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不動,自性本定。定下來,這是真心現前,浮動,妄念在浮動,那不是真心,那是妄心。可是妄心在動,會影響外面的境界,境界跟著動;妄念在動,就好像我們轉動萬花筒,萬花筒裡面的境界就是我們現在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的心在動,它也在動,外面境界動,境隨心轉。
惠能大師又告訴我們,「能生萬法」。宇宙從哪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自性變的,自性裡頭本自具足。不動的時候沒有,一片寂光、一片光明,佛家叫大光明藏,一片光明。在科學裡面叫能量,它有無盡的能量,一動,念頭才一動,宇宙就出現,生命就出現,我就出現。不動的時候沒有,動的時候全出現,微微一動,宇宙就出現。雖出現,不是真的,本性空寂能生現相,但是現相還是空寂的,你可不能把它當真。它真的是幻相,《金剛經》上佛給我們舉的比喻,「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夢裡有沒有現相?有,醒過來還記得很清楚,你再仔細想想,是不是真有?不是真有,醒來就沒有了。正在作夢的時候有沒有?正在作夢的時候當然也不會有,哪裡是真的!我們現在就是在夢中,所以永嘉大師在《證道歌》上講得很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覺悟,覺悟了就知道什麼?本性空寂。萬法,相有性空,事有理空,不是真的,是幻相。於是知道的人,在現象裡面他不起妄想分別執著,這個人就叫佛、就叫菩薩,他不是普通菩薩,法身菩薩。你以為是有,那你就落在十法界裡面,你以為有。你以為真有,你想控制它,那就變成六道輪回。你想占有它,那就變成三惡道,愈迷愈深,就這麼個道理。
佛菩薩出現在世間,對我們最大的恩德是什麼?就是把這些事實真相為我們說破,讓我們了知諸法本性空寂,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像佛菩薩一樣的自在。什麼事情隨緣,決定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我們就過菩薩的日子。如果再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的話,那你就成佛了,就是我們學習這篇文字的題目所說的「妄盡還源」。還源什麼?回歸本性,回歸本性就是究竟圓滿佛,你就成佛,回歸本性。如果還是執著、還是分別,那就是底下講的廣造諸惡,這真的不是假的。你看看廣造,你想這個廣字,從什麼地方看?從起心動念。你看你一天到晚那個念頭,前念滅了後念就生,念念不一樣,一個念頭是造一個業,你這一天起多少念頭?自己不知道。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一彈指有多少念頭?有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這不廣嗎?言語、動作統統是罪業,像《地藏經》上所說的,「閻浮提眾生」,閻浮提指我們地球,地球上這些居民,「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這句總說,下面給我們舉例子,「今則了知貪瞋癡等一切惡行起於妄念,妄念起於顛倒,顛倒起於人我之見」,這是一段。不學佛不知道,我們在經教裡面才明白,佛菩薩告訴我們,貪瞋癡慢疑惡見,這在佛法裡叫根本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這是煩惱的根。佛在一切經上常講,叫三毒,無量無邊的煩惱習氣都是從它生的。這個東西幾時有的?怎麼會有的?無始劫來眾生一念不覺迷了,迷了的時候就把自性變成阿賴耶。阿賴耶是什麼?阿賴耶是古印度梵語,它的意思就是帶著迷惑的自性。自性迷了之後,立刻就產生現相,這個現相是什麼?這個現相是阿賴耶三細相裡面第二個。第一個是業相,業相就是動,一念不覺那是業相,把阿賴耶變成轉相,我們一般也叫見分,就是末那,阿賴耶三細相裡面第二個。這裡面佛就給我們講,四大煩惱常相隨,四大煩惱頭一個是我見;第二個是我愛,諸位要曉得,我愛是貪,貪愛;第三個是我慢,傲慢,我慢是瞋;第四個是我癡,我癡就是貪瞋癡這個癡,你看看貪瞋癡跟我同時出現的,出現在阿賴耶三細相的第二相。一有這個相,馬上境界相就現前,相分現前,就是物質的現象,所以境界相就現前,相分,這是阿賴耶的三細相。你看從迷惑變成精神的現象,貪瞋癡慢是精神現象,立刻又帶動物質的現象,宇宙生起來,宇宙變出來了,諸位要曉得,一念之間。一念記住,現在我們用秒算,一秒鐘裡頭是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念頭,這不能不知道。我們要常作如是觀,你才能夠還得了源,你才能真正把這個精神現象、物質現象放下。不但不再分別、不再執著,連起心動念也放下,那你就真的是妄盡還源,這很重要。
一切惡行,無量無邊的惡行,都是從貪瞋癡慢變現出來,那是根。所以佛對治這個毛病,教導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戒是用來對貪的,定是用來對瞋的,慧是用來對癡的。轉變,轉貪瞋癡為戒定慧,你真正入佛門,你真正跟十方如來走的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條路,叫成佛之道。所以常常要提醒,這個貪瞋癡念頭起來了,不好,不能讓它起來。慢是從瞋恚起來的,懷疑是從愚癡生起來的,只要這種念頭一生起來,我們怎麼辦?古大德教導我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來,說老實話,它自然會起來,為什麼?我們是凡夫,如果不起這個念頭,那你就是佛再來的,哪有不起念頭的道理!所以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你不能讓第二個念頭相續,你要覺悟得快。怎麼覺悟?放下就覺悟。這放下不容易,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講放下,佛知道,我們也清楚,我是知道應該放下,它偏偏放不下。所以阿彌陀佛慈悲,為我們開了一個特別法門,就是教我們一個最好轉變的方法。你不是放不下嗎?把念頭轉一轉,轉成什麼?轉成阿彌陀佛就對了。第一個念頭是妄念,第二個念頭是阿彌陀佛,這對了。不起念則已,起念統統是阿彌陀佛,這叫帶業往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到極樂世界再辦,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只選定這個目標:到極樂世界。什麼問題都到極樂世界以後再解決,現在什麼問題擺在面前都不談,只一句佛號,那你就對了,你完全對了。阿彌陀佛這一招不得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贊歎。我們念小本《彌陀經》裡面,六方佛贊歎,《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裡面都講十方佛贊歎,就贊歎他這一招,這一招太高明,這一招普度一切眾生,上中下三根的根性統統都有緣了,這真了不起。不懂這個道理也能往生,我們非常幸運,這個事實真相不是我們親證,我們聽說了,佛菩薩在大乘教裡常講,我們聽懂了。
一切惡行起於妄念,妄念起於顛倒,顛倒起於人我之見。人我之見就是我見,末那四大煩惱第一個是我見。為什麼會有我見?我見因為顛倒,顛倒起於妄念,妄念就是無明業相。顛倒就是轉變、轉相,轉相裡面有我見、我愛、我慢、我癡,是精神現象,我起來了、出現了。明白之後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你就能還源,放下就還源了。「今既了達我心本空,罪性無依」。現在我們聽佛講經說法,明白了,通達了,我這個心是假的。我心是什麼?我心就是我們天天打妄想的心,這個心不是真心,妄心。我心實在講就是我見,就是以為有我,跟你說真的話,沒有我,我是假的。真正明白之後,可以說有我,我是真的,有真我;迷了的時候是假我,沒有真我。真我是自己做得了主宰,那是什麼?就是自性。明心見性,性是真我,那不是假我。我心本空,這個假我本來空,假我所造的這些罪業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所有無量無邊的罪業也是假的,夢中之事,醒過來之後什麼都沒有,醒是覺悟了。你要是沒覺悟?沒覺悟你沒有出六道輪回,那個罪業會受報,因果不空。妄盡還源,因果也不可得,全都沒有。沒有見性,那你就有因果,見性之後才歸零。雖然歸零,諸佛菩薩非常慈悲,示現在十法界不離因果,為什麼?十法界裡面的人沒覺悟,沒覺悟當然要幫助他們離苦得樂,幫助他們破迷開悟,幫助他們轉凡成聖,這裡頭統統講因果,所以佛家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道理就在此地。
知道罪性無依,你就能轉,「以此翻破無明昏暗之心」,這一句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說得容易,真正做很難。從這段文字裡面,我們真正要把它的重點抓住,理上明白,在事上決定要放下。放下執著你就證阿羅漢果,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了,你能隨緣,什麼都好。若不再分別,那你就是菩薩,你證得正等正覺。果然能夠達到不起心、不動念,那你是無上正等正覺,究竟圓滿的佛果你證得了。明了這些事情,我們深深體會到應該放下,應當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這些東西。這篇文字我們就學到此地。隨順煩惱的決定不能做,隨順煩惱的你要是去做,造輪回業。我們想出離輪回,天天造輪回業,那怎麼能出離?當然不能出離。
逆流十心,我們一定要學,而且經文裡面擺出這個次序,我們要重視。我們怎麼能回頭?還得按部就班,首先要深信因果,從深信因果,你才能生起慚愧心。對不起自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一切眾生,生慚愧心。我們修行不夠好,我們修行沒有認真干,然後生起大的恐怖,為什麼?不真正干,不能夠超越六道輪回,必墮三途。現在雖然是有福報,福報享盡了,罪業就現前。如果我們不讀經,不知道天天在造業,所以我們為什麼要扎三個根,儒家的《弟子規》我們沒有落實、沒做到就是造業。別小看,人身得不到,人身得不到不就是三途嗎?《太上感應篇》裡面講的善,我們做了幾條?《感應篇》裡面講的惡,我們哪一條沒做?再看看《十善業道經》、《十不善業道經》,佛家的標准。善我們有沒有做?不善就是惡,十惡。真正明白、體會到了,不要問別人,自己想想,我來生到哪裡去,你全明白了。你怕不怕?不害怕,不害怕就是麻木了,古人所講麻木不仁,你只要還有一點點良心,你決定害怕。
害怕怎麼辦?要忏罪、要忏悔。再嚴重的罪業,真正一忏悔就消除了。忏悔的功德不可思議,怎麼忏法?我初學佛的時候,老師就教我。老師清楚,每個人業障都很重,業障要是不重,他就不到這個世間來。怎麼會到這裡來?這個地方好比監獄一樣,你到監獄裡面來一定是犯罪的,不犯罪怎麼可能到監獄來。六道就是個監獄,你到六道來,哪有沒有罪業!只有輕重差別,天上人間罪業輕一點,地獄餓鬼罪重一點,就如此而已。我們自己要承認,不承認你就不能忏悔,所以一定要承認。忏悔之後,後不再造,這叫真忏悔;忏悔之後還再干,那沒忏悔,果報免不了。所以一定要認真,要下定決心後不再造。以前章嘉大師告訴我,忏悔不在於形式,在於實質,實質是什麼?就是後不再造。儒家講的不貳過,犯過只有一次,下次不會犯同樣的過失,這就是佛家真正忏悔的意思。
我們懂得之後要真干,真正忏悔,不貳過就是斷一切不善的相續心。善念、善行要相續,不善的念頭、不善的思想、不善的言行,決定不能讓它相續。我們修淨土的人,念念相續就是阿彌陀佛六字洪名,要想就得想《無量壽經》、《彌陀經》裡面,世尊為我們介紹的,阿彌陀佛的大德、大慈、大悲、大行。我們想這個好,想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我們應當要效法、要學習,這個相續就好。有這種純淨純善的相續心,就應當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完全覺悟,覺悟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這真正覺悟。覺悟之後會跟佛菩薩一樣,會把我們這個身,我們現在在這世間,我們變了一個人,徹底轉變,以前是自私自利,現在把這個身心奉獻給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服務。把佛陀教導我們的,我們認真去做到,點點滴滴做到,為什麼?給這些眾生做樣子,讓他們看,做好榜樣,「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我們勤學,天天在學習,為什麼學習?做榜樣。我們學佛、學菩薩,學地藏菩薩、學觀音菩薩、學文殊菩薩、學普賢菩薩、學彌勒菩薩,做出樣子來給人看。為世間人做好樣子,個人是人的好樣子,家庭是全世界家庭的好樣子。如果你做生意買賣,你的公司行號是全世界公司行號的好樣子,都是菩薩、都是佛,哪個行業都是佛菩薩,男女老少全是佛菩薩。上小學是小學生的菩薩,上中學是中學生的菩薩,做樣子給別人看,自己做出來那就是度化眾生,度化眾生就必須做出這個樣子。所以《弟子規》要做到,每一條都要做到,要做得很徹底,為什麼?菩薩的樣子。《感應篇》要做到,《十善業》要做到。菩薩是什麼樣子?佛是什麼樣子?做到了就是。天天學佛,那個樣子不像佛,天天念菩薩,樣子不像菩薩,這是假的,這不是真的。真的,一定要把樣子做出來。
修行修什麼?斷惡修善。善惡的標准,我們現前就依照儒釋道的三個根,出家人加一個《沙彌律儀》,認真把它做到。這三個根分量不多,每天要把它當作戒本來讀,古時候受了戒之後,半月誦戒,怕忘掉,半個月復習一次。現在不行,現在半個月時間太長,煩惱習氣太重,外面環境全是染緣,全都是不善的緣。所以這三樣東西,每天早晚課都要念,把它列入朝暮課誦裡面。早晨念提醒自己,晚上念反省我有沒有做到,你才真正能做到忏悔,真正能做到斷惡修善。活在這個世間要有使命感,活在這個世間干什麼?為什麼來的?為守護正法,為弘法利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就對了,完全對了。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你的功德就圓滿。這是很具體的說出佛門佛弟子修行,『威儀住持有則德』。
這裡面有兩句話,我們要特別注意到,我們真正要發心,『為住持之楷模,整六和之紊緒』,這兩句話重要。這個「住持」不是寺廟住持,這是廣義的,住是我們住在這個世間,我們活一天就住一天,持是保持,持什麼?持戒。換句話說,我活一天,我就要把三個根,《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我就要認真做一天,這叫持,保持不失掉。「楷模」是榜樣、是模范,我做給別人看。跟大眾相處,決定是六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同住,口無诤,意同悅,利同均,你是道道地地真的釋迦佛的學生,釋迦佛的弟子,你不是假的。所以下面,對自己來講,『三界』就是六道輪回,出三界的梯蹬,像樓梯一樣;『越苦海之迅航』,像船只一樣,對自己來講,你能夠超三界,你能夠出輪回。對一切眾生來講,我們現在地球這個環境來講,『拯物』,「物」就是眾生,拯救。現在這個世間苦難太多,我們如何來幫助社會化解災難,這拯物。災難從哪裡來的?災難是眾生迷惑顛倒來的,不了解事實真相。『導迷』就是弘法,今天弘法要做出樣子來,然後講清楚、講明白,讓大家覺悟。『莫斯為最』,這是最重要的。我們今天把它落實在四個根上,這四個根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沙彌律儀》,這四樣東西做好,「威儀住持有則」,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然後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功德圓滿。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這是講到我們現實社會。
【但以金容匿彩正教陵夷。】
這是佛教衰了,在現在這個社會。『金容』是指佛像,在此地代表佛教,光彩沒有了,面孔灰土土的,為什麼?大家對佛教產生誤會,批評佛教是宗教。宗教是迷信,在現在的社會,普遍都是這個樣子,誰的過失?佛門弟子的過失。為什麼?我們把『正教』疏忽了。我們今天學佛是為什麼?為求升官發財,為求佛菩薩保平安,這是迷信,這個錯了,把佛菩薩當神明來看待。佛教本來不是宗教,現在不能說不是宗教,變成宗教。佛教在世間原本是教人的,現在不是教人,是教鬼的。確實我們了解事實真相,鬼神在不在學佛?在學佛;鬼神在不在聽經?在聽經,比我們人用功,比我們人得利益多。現在這個時代鬼神好教,人不好教。我們三時系念佛事,每一堂確實都有鬼神往生,生天的更多。接受佛法的薰修,累積功德的,那不勝枚舉。他們根性鈍的,利的早就成就了,根性鈍的也在認真努力積功累德,求生善處。不像人,人間現在不相信古聖先賢的話,排斥宗教,迷惑顛倒,造作無量無邊罪業。我們看底下這幾句話,賢首大師是唐朝初年的人,距離我們現在一千四百多年,將近一千五百年,已經就看得這麼清楚。
【傳授澆訛師於己見。】
為什麼?威儀有則疏忽了,換句話說,不能為社會大眾做好榜樣,所以社會大眾對佛法失去信心。
【致使教無綱紀。濫挹淳流。得失齊舉。妄參真淨。】
這十六個字把現在佛教裡面的狀況說盡了。佛法衰,社會亂,眾生苦,連帶關系。佛法是教育,人是教得好的,人也會教壞,看你怎麼教法。聖賢教誨是把人教好,聖賢東西不要了,用現在一般人的思想來教,把人全教壞了。『綱』是綱領,『紀』是秩序。綱領失掉了,佛法的總綱領三學六度,世間法的總綱領,在中國《大學》裡面所講的「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三綱;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目,沒有了。『濫挹』是隨便阻撓破壞,『淳流』是善良的人,好事、善良的風俗習慣,隨便破壞,隨便的去障礙、去阻撓。『得失齊舉』,讓一般人沒有能力辨別得失,沒有能力體會到『真淨』,這個問題嚴重了。
總的來說,現在的社會,宗教普遍出了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大家疏忽了經教,疏忽了教育,只著重在形式上,儀規形式著重在這些地方。被社會知識分子批評是迷信,我們細細想想是不是迷信?真是迷信。可是你從經典上下手,它不是迷信。不但佛教經典,我接觸許多宗教經典,我可以說,一切宗教經典裡面所說的,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倫理、道德、因果,現在學術界裡面所講的哲學、科學。經典所說不外乎這五個科目,這哪裡是迷信!經典只念不講解、不學習,變成迷信,變成一般人祈福消災的一種工具。我有災,我要念多少部經,災就消掉了。能不能消掉?不能。為什麼?有口無心,它不能相應。念,念熟了之後,你心裡的境界轉過來,災就消掉;你轉不過來,消不掉。譬如《十善業道經》念了之後,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有了善惡標准,把自己的惡轉變成善,災就消掉。你得會轉變,真正把經教裡面的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經教裡面的教訓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這真學佛,真管用。
現在最難的是如何能叫社會大眾,對佛法、對宗教能生起信心,這真正是大難之難。在這個時代很不容易,現在這個時代科學掛帥,開口閉口符不符合科學,科學最重視的一個是證據,拿證據來。證據就是典型、就是榜樣,所以我們在今天,自行化他,一定要真干,做出樣子來,大家相信,光講不行,要做。早年孔子跟釋迦牟尼佛,都屬於「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聖人。現在人的思想樣樣創新,輕視古聖先賢的教誨,認為他們落伍,他們不適合時代。其實這兩句話意思非常之深,這兩句話是真話不是假話,兩句話的義理深廣無盡。我們也是學習了多少年,幾十年,才真正體會到這兩句話的含義。照現在社會上一般的思惟邏輯,確實佛門無論在家出家,就像賢首國師講的這個樣子。
【故令初學觸事成非。】
這裡說的是唐朝初年,已經就有這個弊端,現在一千五百年,積非成是,所以難。為什麼『觸事成非』?總的來說,沒有能認真依教奉行,在解釋經典,指導修行,用自己的意思,錯了。自己沒開悟,開悟沒有問題,開悟之後,你的意思跟諸佛如來的意思一定是貫通的,是從自性裡流出來的,沒問題。沒開悟不行,沒開悟是什麼?是你意識心裡面生的東西,是你的阿賴耶、末那、意識,這裡面錯誤可就多了。為什麼?你沒有離開煩惱,你還是四大煩惱常相隨,四大煩惱干涉你的見解,干涉你的言行,所以教初學觸事成非。
【不依經律。混亂凡情。自陷陷他。甚可悲矣。】
這真可悲!世尊在《佛藏經》上說,「佛子(佛弟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這話說得很重。這個話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無論出家在家,學佛要依次第,像念書一樣,先念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不能夠躐等,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導。他老人家當年在世,三十歲開悟,第一部經是在定中講的,所以現在有些人不承認,這部經就是《華嚴經》。二七日中,二七十四天,也有說三七二十一天,我們凡人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修定,真的入定,你看半個月、二十天,坐在那裡沒起來,不知道他在講《華嚴經》,在定中講。聽眾是哪些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華嚴會上佛菩薩。講完了,出定了,這部經被大龍菩薩收去,收藏在他的圖書館裡面。六百年之後,龍樹菩薩有緣被大龍菩薩邀請到龍宮,看到這部書感到非常驚訝。可是佛出定之後,在鹿野苑度五比丘,講什麼?講阿含。阿含講了十二年,這是佛教的小學。你看釋迦牟尼佛講經,這個用意很深,從小乘講起,十二年;十二年之後講方等,八年,方等好比中學;方等講完,講般若二十二年,這是大乘;般若講完之後,講法華八年,四十九年,像辦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法華是研究所,法華跟華嚴一樣,回歸到華嚴。
那我們的修學就明白了,從哪裡學起?從小乘學起。《弟子規》、《感應篇》是人天法,比小乘還要小,比小學還要小,幼稚園的,這要懂得。我們今天為什麼戒律學不好?非常遺憾,出家人沙彌律儀做不到,在家學佛十善業做不到。佛法為什麼會衰?這就是佛法衰的現象,我們沒有做好、沒有學好,所以我們對不起佛菩薩。沒有學好的原因,沒人教我們,這真的,我們想學,沒有好老師。真正有很多善心年輕發心的人,找不到修學環境,這很痛苦。過去李老師跟我講過好幾次,八萬四千法門每個法門都講定,修學要定在一處,你的心是靜的,他才能開智慧。不能在一個地方,常常走動,你所學的是佛學、是知識,不是智慧。可是在今天亂世,想求一個安定地方,這要靠福報,自己要有福,眾生要有福,才能成就。自己有福報,眾生沒有福,不能成就;眾生有福,自己沒有福,也不能成就,所以這個事情不容易。
我們了解事實真相,一點點機會我們都要把它抓住。這個地方可以住一個月,抓住一個月,可以住一年,抓住一年,我們才能得一點點成就,真不容易。否則的話,就像大師所說的,違背經律,肯定是『混亂凡情』。首先自己亂了,「混」是雜,你學得太多、學得太雜;「亂」是沒有頭緒,這個狀況之下,就是現在人常說的心浮氣躁,心定不下來,這怎麼會有成就?真正有成就,佛祖常常說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才會有成就。同時學多了,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們常常勸同學,最好學一門,同學不相信。為什麼不相信?他看到我好像不是學一門,哪裡請我講經都去,大家喜歡聽的又不一樣,這一生總講了幾十部經。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自己沒有道場,自己做不了主,哪個地方請,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不得已,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我在美國住的時候,曾經有同學問過我,我說如果真的有一個道場,能夠不受干擾,一生在那裡常住不動,我只講一部經。一遍講完講第二遍,二遍講完講三遍,遍遍不相同,永遠學不倦、聽不厭,成就了。我選什麼經?我那時候告訴大家,我選的是《阿彌陀經要解》,蕅益大師的,真好。
講《華嚴經》,我跟諸位說過,三個人啟請,我答應。第一個人,台南的開心法師,講了很多遍,每次見面都勸我講《華嚴》,第二位是北京的黃念祖老居士,第三位是韓館長韓鍈居士,往生的前兩天,要求我講這部經,我答應她了。早年我講過一次,好像民國六十年開講的,連續講了十七年。在那個時期,我每年回台灣不超過三個月,回來就講這部經。在國外那又是哪裡請,就到哪裡去講,不是講《華嚴》,所以斷斷續續,我記得講了一半。那個時候沒有這些機器設備,連錄音都沒有保存,韓館長也感到很遺憾,希望這次講的能夠留下錄像,目的是提供後學做參考資料。我自己真正的願望,是講《無量壽經》、《彌陀要解》。
特別是現前這個時代,全世界天災人禍頻率年年往上升,災難也非常嚴重。在現前這個時代,那就是李老師的話,諸佛菩薩、神仙下凡都救不了,唯一能夠救自己的,就是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話重要。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那就是你的圓滿功德,你這一生沒有白來,你這一生成就殊勝無比,你不但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生到極樂世界就是成佛,所以極樂世界,古人有所謂當生成就的佛法,不要再搞別的了。志同道合,人不要多,印光大師給我們定的,二十個人,人數不要超過二十。小道場維護容易,不操心;道場太大要操心,人太多了,道糧,你不能不分心。所以小道場可以不分心,個個成就,這個樣子才真正是自利利他,一生成就。否則的話,那就像賢首國師所說的,『自陷陷他,甚可悲矣』,自己不能成就,別人也不能成就。下面是他老人家引經來教導我們:
【故瑜伽論雲。非大沈非小浮。常住於正念。根本眷屬淨修梵行。】
這是舉《瑜伽師地論》上一段話。『大沈』是無想定,『小浮』是細念,不是無想定,也不是佛法裡面常講的昏沉掉舉。「非大沈」是不昏沉,「非小浮」是無掉舉,掉舉是心裡七上八下,這是教我們用功的原則。『常住於正念』,這句話就重要,不昏沉、不掉舉,常住在正念。「正念」,每個法門不一樣,念佛法門正念就是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四個字阿彌陀佛,這是正念,念念不離彌陀,「常住於正念」。
『根本眷屬淨修梵行』,「根本」是戒律,「眷屬」是威儀,像《沙彌律儀》,前面十戒是根本,後面二十四門威儀是眷屬,就是此地講的,威儀住持有則德,提供我們修行的一個綱領。在我們三個根,我們學佛的人應當以《十善業》為根,《弟子規》、《感應篇》是眷屬。如果出家人那要以《沙彌律儀》為根本,儒釋道這三個根都是眷屬,也就是說《感應篇》、《弟子規》、《十善業》這是眷屬。這樣的扎根,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決定成就。這是好榜樣,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釋迦牟尼佛在末法期間當中最好的弟子。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忏除業障—逆流十心 (第二集) 2009/7/23 台灣(節錄自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12-47-60集) 檔名:29-152-0002
|
|
|
|
|
|
上一篇:淨空法師:忏除業障—逆流十心(第一集)
下一篇:南無大悲大願地藏王菩薩,老公找到好工作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