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彌日志(43)
恩師派我隨侍一位法師領十多位護持居士赴陝西扶風法門寺參加一個活動,全程九天,按戒律,安居期間,外出需要作出界法,沙彌只有七日戒法,剩下的兩天要結小罪,待回寺後忏悔。
寺裡學戒的法師詳細解釋了戒相。然後在他的指導下作出界法。
臨行前一天晚上,把近來一些事項打包思維一下,一個剃度不久的沙彌,面對這麼復雜的境界,教內教外,一路上所見所聞肯定少不了,如何拿捏得住呢?
心知師定有用意,正好有機會隨師經行,大家都有問題要問,沒輪上。
經行散後,按照法師的教授,用他的手機給師父發了個短信,祈請師父的教誡。師父很快回復:不住外相,常觀自心,向內著力。
法師跟我幾乎樂翻,其中意趣,只能意會,不便言傳。恩師從不按常理出牌。即便意識到他要出奇牌了,但肯定摸不到究竟會出什麼,肯定要等翻牌的時候,才猛一拍腦袋,哎呀,原來如此。
在僧團裡,有個概念被不斷地提起,我們是被環境所保護著的,剛進僧團,習氣、毛病不斷地翻湧而起,然後被僧團清淨的力量化解,接著,會不斷地從內心裡質疑僧團裡向善的主流意識,對忏悔、改變這樣的方式有猜忌,會覺得,我照樣做,這樣行持,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那是因為我們在世間熏習、染污的太久了。玩世不恭可以理解,積極、健康就有疑問。
但,很快,僧團的環境是很強大的,根利的,幾乎迅速就被善法激發出內心的潛能,這是被環境所保護了,大多數慢慢也會適應僧團的價值觀;隨著在僧團不斷地學習和成長,我個人覺得,光是依靠被環境保護還不夠,一開始要是能發願不僅要被這個環境保護,也要保護這個環境,那就更好了。
佛門和世間不同在於,佛門講發心,世間人會覺得這個是說大話,一個淨人、一個沙彌怎麼保護你周圍的環境。佛門裡講立志,淨人、沙彌外相上是被人呵斥的,是干苦活累活的,但是,內心在志向上是沒什麼高下的,淨人、沙彌、比丘、和尚、大和尚,都是名相而已,用於僧團的學修秩序,要是自己被這個名相框死,那就是冤大頭了。
立志保護善法環境,乃至發願在師長的加持下創造、擴大善法環境才是真的保護自己,這有點像足球理論,進攻是最好的防守。藏在環境裡,不去擴大、發展,環境萎縮了,自己也難以有立足之地。
臨出發的時候,我的一個行持很好的師兄忽然跟我說,明天一定要去郊外拉一些菜回來。
我說,明天我出門,不然就一定幫你去拉。
他說,明天一定要拉回來。
我說,你要的車明天正好也不在,干脆就後天吧,而且,大家都忙,司機少,事情多,也不在乎這一天。
我的這個師兄生來就是那種默默修行的人,他這麼堅持,肯定有原因。果然,他告訴我說,多難,明天也要把菜拉回來,因為大寮的典座師實在太難,大寮實在是太難,不能再給他添一點點壓力了。
出家以後,有個遺憾,就是沒在大寮好好干過,只是燒了幾天火而已,我理解大寮的難處並不在於事情多,活累,而在於他要面對很多粗猛的境界,如果說整個僧團是淨水過濾器的話,大寮就是第一道,進僧團都帶著世間的習氣,需要一道一道地過,等到了最後,就清淨了。
這第一道的人和事,就對著典座師。所以,典座師很是不容易。
這個,都不用去想,自己也是過來人,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剛進僧團是什麼狀態。不服管、有主意、有道理、相互看不順眼,向上仰望,不向身邊的人仰望,等等。
如今,淨人生涯早已結束,沙彌也做了一段時間。
回想經歷的這一切,最重要的是境界,冷靜地判別境界,如理地面對境界,少反彈,乃至不反彈,無論什麼原因、什麼背景,完全地、徹底地謙卑、虛心地在佛門接受教誡、引導。
上面這句話其實是廢話,對過來人沒有用,因為已經過來了,對沒有過來的人,可能會聽不進去,但是,當有一天,走過了這些路的時候,才發現那段生涯中很多對境練心的機會沒有把握住是多麼可惜。而且,最重要的是,把力著在事項上,而沒有著在內心上,就吃了大虧了。
我們對寺院裡所付出的一磚一瓦有一磚一瓦的功德,每一滴汗水有一滴汗水的福德,但是,如果,功夫用在心上,那更是對善法環境的增長廣大,功德、福德一定遠遠大於物質的磚瓦。
對居士也是一樣,如果願意一直向上的話,才發現曾經的境界是多麼可貴。我個人體會,在境界中用上心了,善知識就有更多的機會單刀直入、出奇制勝。幫助我們在某個契機忽然有所覺受。
這次外出,按照師父的教誡,遇到事情,無論見什麼、聽聞什麼,盡量把精力用在觀自心上,視是非如糞土,乃至無是無非,走在西客站洶湧的人潮裡調整自己是不是能夠如同走在從寮房到佛堂的走廊裡。
見到琳琅滿目的各種修法,聽聞到各種觀點、態度,聽就聽了,但一概向內著力。外境永遠的都是外境,真要下手的是我們的內心。就不會為這些見聞焦慮、動心。
這個把握不住,就會被外境拽跑,淹沒掉。
被環境保護的同時,發心去保護環境,就能感覺到環境一直在自己的身邊,加持自己,影響自己。不會有倉皇感,不會有失落感。
夜讀蕅益大師輯、智敏法師講的《沙彌十戒律威儀錄要講記》,讀到“天台四教配釋沙彌三義”,背默下來,再憶持恩師的教誨、引導,有受用。
外出兩天來,努力用心,盤點一下,會有一些被外境影響了的不適應,記錄下來,以作調整,並留給以後的人批評借鑒。
掌掴錄:
1、出發時,光想著車的出發時間,內心慌亂、散亂,失去正念,竟然忘記去佛堂拜佛,向佛告假。
2、在車上,坐姿睡,夜十一點睡著,失去意識,沒有提起正念,四點沒能如往常一樣醒來,五點半才醒,本打算四點,獨自默上早課。未遂。
3、入住法門寺,住標准間,夜十點半入睡,晨四點起,條件舒適引發放逸感,早課回來後,打坐、背書、念佛均昏沉,用完早齋,背書時,從八點半至九點半竟然昏沉地坐睡了一個小時。比平時在寺院裡多睡了整整一個小時。
4、用早齋沒有依寺規搭衣,慚愧不已,誓不二過。